踏雪飞鸿
本来即是正觉尊
了知如是之自性
即发殊胜菩提心
![]() 踏雪飞鸿 2014-12-08 17:03:04
|
|
分享: |
![]() |
踏雪飞鸿 | 无题 弥陀四十八愿大义C1 2014-12-08 17:15:11 | 引用 |
无题 二、弥陀愿海的总纲
《弥陀四十八大愿大义》︱智圆法师.编述 对于整个弥陀大愿海,宋译本有一句概括性的开头语:“世尊!我发誓言,愿如世尊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居佛刹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当时法藏菩萨向世自在王佛汇报:我发誓要证到跟佛一样的无上正觉,我所住的佛刹要具足无量不可思议的功德庄严。 这一句就是弥陀愿海的总纲。这一句要贯彻到以下的每一愿中。这里说出了极乐世界的状况,就是:我成佛时所住持的国土,具足无法用数量表示的、不可思议的殊胜微妙功德,具足无量的清净庄严。“具足”就是圆满含摄,丝毫不缺。 “不可思议”,是指这个国土里所具足的一切功德庄严,不论是地水花树、楼阁、宫殿、形、量、光色、受用、体性等等,一一都不可思议,完全超出了分别心所能思维、语言所能议论的范围。分别心和语言都极其有限,只能说一些虚妄心识前显现的境界。一旦远离了一、多、有、无、常、断、大、小、自、他等的戏论,完全成了一大不可思议的功德之海,完全是超情离见的境界。要这样认识,你才会对极乐世界一水、一花、一树、一楼等发起赞叹的心、惊喜的心。你才会想到,下至净土的一个微尘确实完全超过这个世间所有最美好的事物,也因此会念念盼望能生到这样的净土,那才是人上之人。你会想:到了我这一生临终的时候,我绝不可能往娑婆世界的方向走,我要去的唯一是极乐世界。我生到极乐世界就是入了不可思议境界。 要知道,《华严》说到四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极乐世界完全具足。 首先事法界,就是指千差万别的事相,比如人间的男女老少、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色声香味等,这些就属于事的法界。 理法界是指这一切事相的理体、本源或者本性,也就是万法的根源,即无相的本体。说到理体,那是远离了一切相的,你不可能安立它是一、是多、是常、是断、是有、是无、是生、是灭、是男、是女、是善、是恶、是东、是西等,因为它是一个全体,不可能落在相对的二边上面。一切十方三世的现象,完全是这真心理体显现的。这本体怎么可能住在一个固定的边上呢?固定是指心里起分别时,一定有个固定的所缘。它要固定,才起得来分别。万法的理体哪里会住在固定的某一种相上呢?它如果偏堕在一个边上,比如如果落在东边,怎么可能周遍十方一切处而显现?如果落在现在时,过去和未来的相又从哪里出来?如果只落在男相或者女相、来向或者去向上,怎么可能成立是理体?所以,这真心妙理确实是离一切相的。 之后是理事无碍法界。一般看起来似乎有碍,因为理体是无相可得,而事相却是森罗万象。但是,就是由这个无相的真心能够显现森罗万象。虽然显现森罗万象,但是理体无生无灭,离一切相。事与理之间本来无碍。 大乘经里都会说到理事无碍,而事事无碍法界只有《华严》一部经阐明。这就到了不可思议的境界了。它表现为事和事之间毫无障碍,完全超越了情见。这就是“十玄门”的境界。也就是一多相即、小大相容、广狭自在、延促同时、重重无尽、圆明具德等。总之所谓的时间、空间、数量、自他等的妄执,全部打破了。如果想以虚妄心识的境界来衡量它,那是绝对行不通的。 我们认为“无量中含一”很对,但“一中含无量”就想不通;认为大空间里可以含小空间,但要在一个极微尘里含容十方刹海,也想不通。或者,在一个大劫里含有无数个刹那可以,但要在一个刹那里含无量劫,怎么也想不通。 而极乐世界全体是事事无碍的法界。在“一”里含有无量。比如,净土的一件宝物是由无量宝香合成,一朵莲花是由无数珍宝合成,而且一朵莲花出无量光,一一光中化无数佛。我们不要执著一、多等是实有的法,其实并没有一、多、大、小等的实体,因为这一切只是心所现。进一步,由于这些相是理体所现,是以法性为体,所以一一相就是法性全体,也就一一相中可以含有无量。它没有固定的小大、一多等。既然没有固定的小,没有定死了的小,既然这是无自性的,也就什么都可能了。当下的这一个上就可以显现十方刹海。就像在净土的任何空间里,都能够现出十方无量无数的世界。东、南、西、北、四隅、上下,无量无数世界,其中的山川、城市、各种人物、各样活动等都一齐呈现。无论现在的科学发达到哪种程度,都还只是虚妄分别的产物,绝对比不上净土境界的无量分之一,无论用什么样的科技手段,都无法做到在一个极小的空间里显现十方世界无量的景象。 2014-12-10 09:22:38 | 引用 |
踏雪飞鸿 |
踏雪飞鸿 | 无题 而且“延促同时”,时间也完全被打破了。所谓的“一夕之梦,翱翔万亿年”,时间也只是自己的心假立的,并没有心外实体的时间。如果有实体的时间,就成了不可改变,成了固定的死的东西。但是“一切只是心所现,都是无自性的”,也因此都可以圆融。如果消除了分别心,就会真正现证到法界圆融。而一生到了极乐世界,由于阿弥陀佛的力量加持进来,这时就真能做到在一念间遍游十方刹土,而且种种的顶礼佛、供养佛、听佛说法等,无数的事情都全部做完。这是无法想像的事。
不要老是认为时间是一种线性的序列,这只是虚妄心识里的一种僵化的观念,认为必须是东、南、西、北依次第进行,先到某一个国土对某一尊佛顶礼、闻法等,过了一段时间,再到西方、南方、北方……这样要经过多长时间?但实际上,凡夫依次第无量劫完成的事情,可以在一个刹那全部做完。 而且“重重无尽”,一般用帝释天宫的因陀罗网来作比喻。因陀罗网上有一千颗圆明透彻的宝珠。任一宝珠的影像会映现在其余九百九十九个宝珠里,而其余九百九十九个宝珠的影像也会入到这一宝珠里,这是第一重。然后,每一个宝珠连同映现在它里面的其余九百九十九个宝珠的影像,又入在其余九百九十九个宝珠里;而其余九百九十九个宝珠连同它里面的影像又入到了这个宝珠里,这是第二重。像这样,一重一重,无穷无尽。 只要拿两面镜子对着照,就能看到:左镜的影像现在右镜里,右镜连同它里面的左镜的影像又显现在左镜里,左镜连同这双重的影像又现在右镜里,右镜连同这三重的影像又现在左镜里……两个镜子里的像成了重重无尽,根本看不到边际。 由于法性本无障碍的妙理,你才知道为什么一朵莲花放无量光,一一光出无量佛。每一尊佛都在他的国土里说法度生,其中又有无数莲花,一一莲花中又放无数光,又化无量佛。这样一重接一重,无边无际。 所谓“圆明具德”,就是任何一法,它都圆满地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不会缺少。所以法藏菩萨发愿成就的净土,是要达到水、鸟、花、树、香、光、声、色等,一一都作佛事,可以叫它水佛、鸟佛、花佛、香佛、光佛等,都具有佛的全体大用。这样,随便接触到一个地方,都可能会开悟。根据个人的因缘:有些人闻到香时会开悟,有些见了光、见了地下的宝幢会开悟,有些闻了法音会开悟,有些甘露灌顶浴身会增长修证……所以,如果真生到这样的净土当中,就会开始一点一点明白经上讲的这句“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里面有无量无边的涵义。 刚才这些根本上的事信解了,你才知道,确实佛国中的一切万物都是无比庄严清净。就万物的体性来说,都是像明镜一样透彻,能够无碍地显现十方无数世界,这就是“广狭自在”的玄门。而且一旦接触到了光明,就得到微妙的法乐。光明一照到身上,心里的尘垢就会消灭,自然得到很大的觉受、生起很大的善根,乃至于破除无明、得到证悟。为什么呢?就因为光明圆明具德,这不是色法的光明,而是以如来的无垢智慧妙业所起的光明,所以一蒙光照触,就得到极深的加持。我们现在生活在地球上,只是晒晒太阳,如果生到西方净土,确实天天都在佛光照耀下,恒时得到加持。 再说,极乐世界的香能够普熏十方世界,这也是不可思议的事。这一个香,它是遍法界熏,而且圆明具德,能够使闻到香的人都修菩提行。 就好像禅宗利根者见到师父举拳就会开悟那样,到了极乐世界一见到菩提树,就会得无生法忍。而且更殊胜,这个菩提树实际是如来秘密庄严心所现。你有缘生到极乐世界,然后看到道场里最殊胜的菩提树,一见到了树,或者见树形、嗅树香、闻到树发的法音等,一下子六根清澈,极殊胜的会证到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按照高的解释,是八地菩萨所证的境界。这也是华严十玄门中“托事显法生解门”,就是从具体事相可以显示法界全体,可以证无生忍。 极乐净土全体是事事无碍不可思议的境界,它的根源就是阿弥陀佛的妙心。这里面的每一个事相都具足无尽的玄门,所以说是“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 2014-12-10 09:25:04 | 引用 |
无题 再接下来,很多事就都能相信了。正是因为它具足无量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绝对能让我们众生闻到名号就得到无量福德,闻到名号就会发起踊跃上求菩提的心,就决定有所谓“十念必生”的道理——以至诚心十念念佛而投入弥陀愿海,以佛的悲愿不可思议、名号圆明具德的缘故,一相应就决定往生,而且一经往生就决定登上不退地。
所以,阿弥陀佛就是毗卢遮那,极乐净土不异华藏世界。凡夫要直接入华藏世界是非常困难的事,因此法藏菩萨以极大的悲愿要使得一切众生都顺利地证入毗卢性海。 因此,如果从事相、从方便上衡量,实际上我们最想去的就是极乐世界。因为它极方便、又极殊胜——往生的因极其简易、往生的果又极其殊胜,这两个“极”加在一起,就成了唯一首选。 极乐世界真正成就了殊胜的方便,我们能够合得上去,就能生得上去。而生上去之后得到的利益又极其殊胜,是“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这样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如愿以偿”。 这样你才知道,为什么听到阿弥陀佛的功德、事业等生起一个欢喜心、一个胜解心,一下子就超过了在无数世界里充满七宝作供养的功德。因为整个极乐净土无量不可思议的功德海,它的分量比无数世界充满七宝要重无数倍。所以只要把心合上去,就有点铁成金的效果,确实就得到了无量无边的福德,就看你有没有因缘遇到阿弥陀佛大愿海这个深广无比、极其不可思议的大宝藏。以前曾经讲过,就像一个人长年累月、日复一日辛苦打工积攒到的财富,比不上瞬间遇到如意宝的价值。这是个很好的比喻。 所以,只要闻到一个阿弥陀佛的名号,闻到一个极乐世界的情况,真正有发自内心的真实的信心、真实的欢喜心,确实就得到无量的福德。 而且闻名之后,你真的会发心,就因为你听到了已经成就极乐世界无量功德庄严这个震动全法界的消息。这不是听到了地球上有一个美国,特别繁荣富裕。美国被称为地球上人类的天堂,但这只是“毛毛雨”。我们不是说听到美国多好,要发起一个很渴望去美国洋插队的心。而是听到了极乐世界这个誉满法界的名称,确实会发起决定的心一心往极乐世界那边去,而且一定会主动、至诚地把心一念念地投入阿弥陀佛的大愿海。 如果是有大乘根性的人,听到了弥陀大愿海这么圆满、殊胜的内容,一定会发起希求无上菩提的心,而不是还求什么人天或小乘的小果。既然阿弥陀佛的愿力是这样无上、殊胜、圆满和不可思议,他的加持力量是这么不可思议,整个愿海就是让众生快速成佛,愿愿都是如此,所以我直接响应佛的悲愿,把我的心发到最彻底:就要证到跟佛一样的无上菩提。这样,所谓的发菩提心,就是发起愿往生极乐世界后在净土快速成佛再来普度众生的心。这样就在弥陀大愿海的鼓舞之下,会直接发无上菩提心。而且你相信,确实只要我的心跟阿弥陀佛的心一相合,就决定往生;而一往生就决定得不退转。 从总体上要了解以上这些。这是概括性的总说,展开来就是四十八愿,乃至无量无边的愿。总之,每一条愿都是为使众生快速成佛,每一条愿都是如来妙心所现。一一事相都是清净句,都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2014-12-10 09:27:37 | 引用 |
踏雪飞鸿 |
踏雪飞鸿 | 无题 弥陀四十八愿大义C2 2014-12-10 12:00:38 | 引用 |
无题 三、细致解析四十八愿
第一、国中无三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第二、不复更生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悲心深切,惟愿一切众生彻底离苦。这当中以三恶道苦最为深重。因此,首先发愿在自己建立的净土中永离三恶趣苦。 首先,地狱之苦包括八热、八寒、近边、孤独等地狱种种受苦的状况。比如等活地狱,众生都拿着各种凶器,彼此残杀。死后,巧风一吹,又复活过来,再次拼杀,又死过去,又复活……如此万死万生,无依无救;黑绳地狱,罪人们仰卧在极其炽热的铁板上,狱卒用锯将其身体割成四分、八分、十六分等,如此支解过后便死去,由业力重新复活,再次受割截之苦……在长劫中不断地这样重复受刑;众合地狱,罪人处在两山之间,忽然间两山撞击,备受挤压,身体一切支节中鲜血喷涌而出,如此死后又复活过来,重复受此惨烈恶报,万死万生,惨不忍睹。无间地狱受苦的情形更是极其剧烈,大火从四面夹逼而来。罪人陷于火海中,很快就被烧成了一团火,只能从惨叫声辨别这团火是有情,而不是无情的火。如此惨烈的剧苦要持续一个中劫。 饿鬼是百年不闻浆水之名。他们一个是求不得,到处求饮食、求温暖、求受用资具,但是被悭吝的业力障住,竟然一点儿求不到,所以一直生活在极度贫乏之中。另一个,他们很胆小害怕,又时时被鬼卒驱使,生活一直处在漂泊、恐惧当中。在受用饮食上有内障、外障、食障。悭贪业变出来的果报就是如此。 外障,整个环境中得不到丝毫满意的受用,甚至连吃一口痰的受用都没有。他们到处寻觅饮食,最终一无所获。内障,是指自身的障碍,纵然得到一点饮食,一入嘴就成了火炭;喉咙细得像针尖;即使能有一点到大肚子里,也会烧燃内脏。食障,是指饮食本身变成火炭等,受用时变成种种难受的触感。总之,一切都是受苦。 旁生也都很苦,尤其作为野生的动物,像飞禽走兽、水族昆虫,处在互相残杀的业力圈当中。大的旁生吃小的旁生,小的旁生又吃大的旁生。家养的猪马、牛羊、鸡鸭等等,完全是还债,一生都在给人类做工具、做食物。其实它们一生到人间来,就像领受终生徒刑,天天给人使用,没有自由。 看到三恶趣的痛苦,法藏菩萨以大悲心,发愿自己成就的国土,永远没有丝毫恶趣的事实,甚至连名字都听不到。国土纯一安乐,无有忧患、苦恼,这就是以悲心彻底断除众生的苦难,所以第一条大愿就是愿国中无有恶趣。 其次,结合宋译经文能认识得更清楚:“所有一切众生,及焰摩罗界,三恶道中地狱、饿鬼、畜生,皆生我刹,受我法化,不久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就更能看出弥陀普度众生的悲愿。最底层业障深重的恶趣众生,只要能与佛的悲愿相应,就能被拔济出来,直生净土,而疾速成佛。 这里有两种殊胜,一是:恶趣众生也能往生净土,而一经往生后就不再堕恶趣;二是:凡往生者,都能速成无上菩提。由此可见,弥陀悲愿是念念愿一切众生成佛。而今已愿满成佛,圆满现前普度众生成佛的最大能力,能令众生的业识心疾速转化。因此能拔济恶趣众生往生净土,永无堕落。 第二大愿讲到:从极乐净土再回入十方世界时,就不会再堕恶趣。广义理解,应当是不会再堕生死。一般带业往生的凡夫,实际上八识田中还有无数染污业种。但一生到净土,这些业种子就不再现行。这是因为佛威神光明的势力极强,使得心中丝毫黑暗都显不出来。又像大冶洪炉,雪花一经飘入,瞬间便消融不见。总之,佛的无上神力能遍入于一切众生心,其做加被的力量不可思议。 《往生论注》中解释,就如清净的饮食一入到污秽的人体,种种都变成了臭味,令人恶心,无有丝毫清净的体性;众生一生到净土,得到弥陀愿力的加持,身心便无不清净。下至不会起一刹那的恶念和烦恼,过去的一切恶业种子都不起现行。之后在净土进修,疾速开悟、证无生忍,则当寂灭一切虚妄分别。若以宿昔本愿欲回十方世界普度众生,当然也入于六道中受生,但绝不会像凡夫一样堕落。 弥陀愿力的加被,就好比一粒种子进水里会腐烂、入在火中会烧焦,但以咒力加持了种子,持住其种性,就能做到“入水不腐、入火不焦”。像这样,行者往生到了西方,亲近了阿弥陀佛。由于因缘上最为接近,强大的佛力就会住持他的心,使他内心的菩提种子得以坚固不坏。 这样,再从净土出来,生到任何世界中,都绝不会失坏菩提心,不会造庸俗恶业,不会有凡夫的心态和行为。 如果说从净土回来还会堕落,那么生净土就等于是生天,并没有解决生死问题。生天只是暂时以定力伏住烦恼,到定力耗尽时,就又堕落下界,原先的烦恼种子重新翻动起来。这样仍然起七情六欲,不断地起惑造业,也就一如既往,发展出无穷无尽的轮回。 就像很多人暂时一个阶段是好人,到后面老毛病复发,又会起烦恼造业而堕落。比如在金钱、美色前,经不起诱惑,很快就腐化堕落了。但是,从净土回来不会是这种情况。不可能往生到了净土,已经被佛力加持了心,回到红尘世界又迷掉,又贪恋起名利、男女,起种种庸俗的心念和行为。 但是,在娑婆世界修行,就很难把握得住。常人多数是自身难保,遇到恶因缘就会堕落;或者经过投胎,心识就蒙昧掉了,会忘失前世求无上菩提、普度众生的发愿。而从净土回来,永远不会忘失菩提心,永远不会堕恶道。 2015-02-18 09:17:50 | 引用 |
踏雪飞鸿 |
踏雪飞鸿 | 无题 第三、各得真金色身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的悲愿是:任何众生一往生我的国土,就使他们都从莲花中化生,具足紫磨真金色身。也即都具有与佛同等的色身。 这其中的内义是:众生一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同生于阿弥陀佛的家族,成为佛的孩子。也就个个都是佛的继承者,都是一生成佛身份。既然弥陀悲愿是想让任何往生者都一生成佛,即在化生的此身上圆成佛道,而不需经过第二个身,那就要设定在这一生成佛的最后身上具足佛身的荣耀与德相。就好比在每个转轮王子身上都具有转轮王的相好那样。以此原因,发愿使一切往生者都具有如佛一般的紫磨真金色身。 “真金色”表示常住不变。因为一切金属当中,唯金子具有不变品质,其他铜、铁、锡等经风吹雨打等因缘,会腐蚀、生锈等。紫磨真金是金中极品。金子呈红色,表明金的成份足。此金纵然经过百千年,也不会少许变质。所以一往生到西方净土,得到佛力的住持,外现的身为紫磨真金色,这是表征内心不会变质,或法身常住不变。 事实上也是如此,一经往生了净土,就能疾速证得常住法身。因而所现的色身永无衰老、变质,寿命是无量,具金刚那罗延力。 而且,往生的众生都如同佛的色身——紫磨真金色,等无差别,这也表示生佛不二,真实平等。 第四、形色无有好丑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此愿意为:我成佛时,不仅使我国中的天人同等都具足紫磨真金色身,而且让圣众身体的相貌达到平等。如果圣众在相貌上有形状、色泽的差异,有好丑之别的话,我就不取正觉。 此处法藏菩萨关注的是:凡夫都有身见,十分执著自己的身体。如果往生的人有相貌上的美丑差别,就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引起贪、瞋、嫉、慢等烦恼浊,这就与成就清净国土的体性相违,与“超出三界道”相违,也与圣众同得不退转相违。 就如同《往生论注》所说:如果众生心中现了高低之相,马上就会起是非之心,比如认为自己相貌好,“我高他低”心态自然就高举起来,出现骄慢烦恼,由此会滋生出种种惑、业、苦的杂染法。相反,如果以业力显现了自身丑陋的相,也会想“他那么庄严,我很难看”,又会生自卑感或嫉妒心等。这样势必造成各种阶级差别。 缘起律就是如此:凡夫见到差别,就起高下的心;而起高下的心,就发起骄慢、自卑等烦恼。由此免不了发生各自心态和行为上的对比、冲突等。如此起惑造业,就又堕入了轮回。 对照娑婆世界的情况观察,就会非常清楚。比如这里有种种所谓的高等种族、低等种族,不同的种族住在一起,就发生种种不平等而引发的问题。比如高等种族歧视低等种族,做出种种欺辱、凌虐、征服、残杀等不人道事件。而作为低等种族,为了求得自身的解放,也是在不屈不挠地抗争,设法赢回自身人生的权利。像这样,出现了很多种族之间的斗争,使双方都造下很重的恶业而堕落。以这个原因,法藏菩萨兴起平等悲愿,欲使国中人天平等一相、无有差别。 其次,这里要体会到弥陀愿海不可思议的特点。这又要通过对比“通常”和“特殊”两种情形来显示。 通常的情况是:相貌的差别源于自身因地造业的差别。如果因地常修安忍等善行,则会显现庄严相;相反,常起嗔恚心,身口意造很多恶业,也一定会变现丑陋相。这里,任何一分果相都是由业力精确刻划。由于众生在因位造业有各种差别,所以果上就显现出相貌的差别。 而现在,法藏菩萨想到:众生造业的情况千差万别,下等的造了十恶等罪业,上等的已成就圣者功德。虽然他们因位造业的情形有很多差别,但只要具足深信切愿,只要与我的愿力一和合,就使他们显现平等一相。 这样以弥陀愿王的神力,使无数种差别因素同归一相。这是极其不可思议的事。就像地球上的大小江河一经汇入大海,就同成一味。在十方世界,无数业行众生共同以信愿之力汇入弥陀愿海,结果同成一相,皆从如来正觉莲花化生。由此使西方净土无有任何阶级、种性的差异,而实现了大同社会的理想。 总说成就五神通愿义分二:一、神通的级别;二、神通的所依。 一、神通的级别 以下经文中讲到的五种神通,都是以“百千亿那由他”为最低程度。可见这是远超人天和阿罗汉的大乘广大神通。比如讲到阿罗汉的宿命通,最多知道八万劫以内的事,而弥陀本愿成就佛国圣众的宿命通,则是以“百千亿那由他劫”为下限。“那由他”是泛指词,可解释为十万、百万、千万、万万等。不管怎样“百千亿”乘“那由他”,都是极大的量,远远超过“八万”。因此佛国圣众最低的神通已经远远超过阿罗汉最高的神通。 另外,佛菩萨与声闻缘觉神通的差别,在《大乘义章》中讲到九种: 1、宽狭不同:指神通的境界不同。声闻的天眼等神通以两千国土为行境,缘觉以六千国土为行境。而这里是以百千亿那由他佛刹为神通最低行境。“百千亿那由他”与“两千、六千”,差别相当悬殊。所以阿罗汉的神通远远不及佛菩萨。(以下将“声闻缘觉”简称为“二乘”。) 2、多少不同:指二乘一个心念只能做一件事,不能做众多事。诸佛菩萨能于一念间化现在十方世界,显现种种色相,比如显现人、天、阿修罗、地狱、饿鬼、旁生等六道之身。 3、大小不同:二乘化现大的身体,不能入在小身体里,化现小身体,里面不能容纳大的身体。诸佛菩萨现大身,遍满大千世界,能以大身入于一个微尘中;化现小身如微尘般小,能以小身容纳一切。而且佛菩萨化现的一切色法物质,也是大的能入到小的当中,小的能够容纳大的。 4、迟速不同:二乘去远方,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到。而佛菩萨能在一念间遍入十方世界。 5、虚实不同:二乘化现的东西只是相似,不能产生实际作用。佛菩萨化的东西起实际的作用,化一条船能渡人,化一种药草能养人,化一座房屋能居住,化火能取暖,化水能解渴等等。 6、所作不同:佛菩萨化现无数个人,能让每个人都有心。其他人看到,认为真的是各个不同的人,而且他们能做各自种种的事业,阿罗汉做不到这一点。 7、所现不同:佛菩萨显现一个身,能让不同的人相应其习气见到不同的相。他说一个声音,也能让不同的人听到不同的声音。二乘则做不到这一点。又佛菩萨安住在一个国土中,同时化身于十方无数国土。每个国土中都有化身,并都能成办事业。二乘做不到这一点。 8、化根作用不同:佛菩萨能做到六根互用,眼根不仅能看色法,而且能听声音、能嗅香气等,耳根不但能听声音,而且能尝食物、能见色法等。二乘做不到这一点。 9、自在不同:佛菩萨不论做什么,都身心自在,不会随着化现的境界而受影响。比如:身体变得很大,心不会跟着变大;身体变得很小,心也不会跟着变小,而是尽管变化,心里不受任何影响;外在显现喜怒哀乐,心里不会有喜怒哀乐。二乘做不到。 二、神通的所依 成就神通的途径有通常和殊胜两种。“通常”是指首先修持禅定,由具足加行、正行、后行而成就四禅。之后依于四禅,在静虑中作意,便能发起天眼、宿命等神通,且神通的量级会逐渐扩大。 而往生者之前并没有修过成就神通的方便,一往生就能自然获得神通,这就是特殊的途径——依仗弥陀愿力的加持而成就神通。 善导大师曾说:“三明自然乘佛愿,须臾合掌得神通。”“三明”就是对过去、现在、未来极广大范围中的事都无碍明见,如此广大的神通并非渐次修行而来,而是乘佛愿力,在一合掌的须臾间便自然证得。由此可见佛力加被不可思议,净土法门圆顿不可思议。这哪里是依于有漏定而成就神通的途径? 比方说种子生长,通常的途径是首先种在地里,经过浇水、施肥等因缘积聚,才得以开花、结果,而这需要经过许多时日。特殊的途径是以咒力加持种子,使其迅速成熟,这来自于他力加持。与此类似,若仅凭自力修行,那就要逐步依循次第进修,才能成就禅定,依止禅定才能开发神通。但也有依仗他力加持而速成神通的途径,比如以佛摸顶加持等,瞬间便能得到神通。往生净土获得神通就属于这种情况。 要知道,神通有依通、报通、修通、道通。依通,指依靠符、咒等而有通力。报通,指前世有修行功德,这一世投胎再来,能知道自己前世的事,或者有天眼、他心等神通。修通是指这一世修成禅定而开发了神通。道通,指悟道见了本性,之后勤除习气消除盖障,致使心光显发,神通不求自来,得了道通就永远不退。 那么,往生极乐世界得到的大神通是属于哪种神通呢?这并不是修得神通,而是报得神通;而且在报得神通中,并非像人天凡夫的报得神通,而是以依仗弥陀愿海神力加被、以佛无量劫来的修德为因,自然报得的极殊胜神通。 所以,真信切愿求生佛国土,做阿弥陀佛的法子,就有这等超凡受用。好比投生为转轮王子,生来就贵压群臣,果报受用远远超过庶民百姓。 总之,关键是要相信佛果地的威神、方便,这与通常途径截然不同。正是以此原因,才说净土法门是世间极难信之法,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 这个世间,由于诸多因缘的汇聚,到今天,借助高科技的成果,能使人类迅速完成以往长时间里才能成办的事。这就是方便已经成就的比喻。到个人有缘受用时,并非重起炉灶,从头摸索、研究、开发而逐步实现。而是直接利用已有的成果,十分便捷地成办事业。 与此类似,法藏菩萨为了给法界众生疾速解脱、成道提供最大的便利,因而极其勇猛地立愿、勤修,在长达无量劫中广集无边资粮,以求圆满实现本愿。在距今十劫之前的时候,大愿终于圆满告成。因此只要我们至诚投入弥陀愿海,至因缘和合时,就能直下往生净土,获得极其广大的神通。 2015-02-20 09:31:14 | 引用 |
无题 以下就逐一解释成就五神通愿的愿意:
第五、生者皆得宿命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 此愿意为:若我成佛,我国中的天人不能了知宿命,下至不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中发生的事,我就不取正觉。 这是法藏菩萨发大愿,加持佛国圣众都成就极其广大的宿命通。所谓宿命通,指能了知自己过去一世、十世、百世,乃至百千万世所做的种种善恶之事。而且能了知六道中各个众生百千万世所做的善恶之事。二乘阿罗汉顶多知道八万劫以内的事,由于断除了烦恼障和少分所知障,心识的能见度便拓展为能知八万劫内每一生的事。相对人天来说,确实极为宽广。但是八万劫跟百千亿那由他劫相比,又是微不足道。现在弥陀悲愿加持佛国圣众最低要能见到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中每一生造善恶业的情况。所以,比八万劫是高出千千万万倍了。 这还只是最低水平。说到高等的层次,那是了知过去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中每一生发生的事。 成就此愿的利益 如果证得了宿命通,能见到漫长的轮回是如何一路流转下来,心里的感受就绝对不一样。 比如:没有宿命通,不知道现世享乐是由前世行善得来,就不会在行善上再接再厉;不知道如今受苦是由宿世造恶感致,也不会励力地忏悔、改过。像这样,之所以行善不勇、造恶放纵,就是因为不了解宿命。如果如阿罗汉那样得了宿命通,能见到自己前世堕入地狱如何惨遭恶报,会吓得直流血汗,以后再也不敢造恶。 而且,得了宿命通,见到轮回中不断幻生幻灭的业报,就会清楚地认识到一切只是有漏业制造的戏剧,毫无实义,由此会放下对世间法的耽著,一心修持解脱道。比如见到前世曾为母亲,今世却结为夫妻;前世为冤家对头,今世则投胎做了膝下儿女。对诸如此类的轮回戏剧,由于见到了前后业果的联系,就不再耽著暂时一段的显现,而能一心安住正法,使心不放逸。但如果不了解前后的因果关系,就难免迷在暂时的一段情节中,对于亲怨都执为实有,这样只会增长贪嗔业力。所以有宿命通就有这个好处,会知道世间法都是业力的幻变,对暂时的显现不会耽著。 另外,以宿命通见到众生多生累世造业和感果的情形,在教导众生时可以做到因势利导。能够看到他前世造业的情况,就会知道造成他今生命运的业力因缘在哪里,也就能教导他如何改变命运等,这样在利益众生上有很大的方便。 而且,以了知宿命,能消除骄慢心理。因为已经看到了自己在无量劫中一直蒙佛摄持、救度,才走到今天这一步,因此不会有骄慢心,而是会深深感激佛的恩德。 特别结合净土法门来说,如果自己生到净土获得了宿命通,见到阿弥陀佛在无量生世一直以大慈悲心对自己摄受、加被及回向。原来,自己是因为佛愿海常时摄受、加持,才得以往生净土,顿时成为具足无量功德之人。这样深深地了知阿弥陀佛的救护大恩,就会至诚一心地皈投佛,心态会完全不一样。 而且证得宿命通,也是速成普贤行愿的要因。《行愿品》中说:“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如何实现此大愿呢?借助往生就能实现。一经往生,得佛愿力加被,将自然成就极其广大的宿命通。之后出净土门而生入一切趣中,都将不忘失宿命。完全记得自己的菩提本愿,因而“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如此恒常修菩提行,而速得成满普贤行愿。 2015-02-20 09:40:49 | 引用 |
踏雪飞鸿 |
踏雪飞鸿 | 无题 第六、皆得天眼彻视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这是成就佛国圣众广大天眼通的发愿。天眼通也叫“生死智通”,是以天道之眼而取名。天人的眼睛能见到自地及下地无量的粗细色法,能见知广大范围内众生生死去来的情形。肉眼的功能非常有限,只能见障内之物、不能见障外之法。而天眼则能见障外之法。比如人在屋子中,以天眼能见到一座城市中每一幢楼、每一间房里的人在做什么;或者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里的动物们是怎样生活的:野兽怎么在洞穴中居住,水族怎么在大海内游行……诸如此类,都能清楚明见。 天眼通的行境有种种广、狭差别。龙树菩萨说:二乘当中,小声闻不作意能见一千个世界,若作意,能见两千个世界;大声闻不作意能见两千个世界,作意能见三千个世界;小缘觉不作意能见两千个世界,作意能见三千个世界;大缘觉不论作不作意,都能见到三千大千世界;诸佛菩萨能见到无量世界。 法藏菩萨当时观察到了十方世界无数众生的状况。他看到有些净土,圣众虽然具有天眼,但不够广阔,只能看到三千个世界等,不能见到无量世界。或者有的净土虽然具足天眼,能见到十方世界中无量粗细色法,但还不具足慧眼、法眼、佛眼等五眼。因此,法藏菩萨兴起悲愿要使佛国圣众不论作不作意,最低都能见到百千亿那由他数佛国中,无量众生造业感果、生死去来的情形,并要净土圣众圆具五眼(本经后面的愿成就文中说到,“肉眼清澈靡不分了,天眼通达无量无限”等)。 我们稍稍做些观察来体会这里天眼通的开阔程度:首先要知道一个佛国有多大,一个佛国是十亿个世界的区域。也就是须弥山半腰有日月,山下有四大部洲围绕,这样成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叫做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才是一个大千世界。所以是三个千连乘,包含十亿个小世界。这就是一尊佛的教化区域,叫做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不是三千个大千世界,而是一个大千世界,由于是三个“千”连乘,所以称为“三千大千世界”。)。现在佛国圣众天眼通的开阔程度如何呢?最低达到能见到百千亿那由他(那由他:翻成“亿”,“亿”在古代是泛指词,可以指十万、百万、千万、万万,但无论如何,与百千亿相乘,都是极大的量。)佛国中的粗细色法,程度高的能见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的三千大千世界。 成就天眼通的利益 此愿可以说,只要生到极乐净土,开发了广大天眼通,就能极大拓展见识,发生心理上的变化。 比如:见到十方世界有无数众生的悲惨受报都是由造恶所致,就会畏惧造恶;见到十方世界无数众生的安享福乐都是行善而来,也会欣求行善;见到恶趣无数众生正在遭受极大的苦难,也会油然生起悲愍;见到前世无量的父母等恩人全都陷溺在轮回苦海中等待自己救援,也会发起迫切的报恩心。 可见,以天眼极广大地见苦、知苦,就能迅速激发菩提悲愿。这不是看看书稍微想一下,而是亲眼目睹了无量无边的众生正深陷在轮回苦海中无止境地漂流。如果堕入恶趣深渊,那更是昼夜分分秒秒都在剧苦中煎熬。这样的苦实在太深、太久,由不得你不发起普度众生的悲心。而且已经见到无量众生都是自己的父母等,也不可能不发悲心救度。因此说:厌苦报恩的要道、上求下化的关键就是成就广大的天眼。 比如人们口头上也会说:要怜悯病人的苦!但这只是在房间里高谈阔论,实际上对病人怎么苦从没见过,没体会过,因此只是嘴上谈谈而已。但若是做医生的人,天天见病人受苦,自然生起怜悯心,那就不一样。同样,只有见到了十方众生的状况,才了解他们具体是怎么受苦的。像《瑜伽师地论》开示了一百一十种苦,就是要具体、详细地了解苦。对众生的苦了解越多,悲心就越多。而这里弥陀悲愿是先将圣众广大的天眼通开发出来,这样,亲眼目睹无量众生受苦的惨状,能不深发悲心吗?所以说,佛国为“二乘种不生”。以国土的教化力、佛的加被力,不会让任何众生堕在二乘种性中。 而且,要令往生者达到不退转,这也是一个方便。如果不是亲眼目睹十方众生感受深重苦难的情形,自己内在的菩提心也许会很疲软,或者在发的时候程度微弱。但如果亲眼目及无量众生遭受无尽苦难,那当下就会有强烈的触动。就好比钢铁,在烈火持续灼烧下,能很快炼成。净土菩萨会猛利地发心,迅速强化度众生的悲愿。 因此,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确实能速疾发起无上菩提心,能迅速圆成普贤行愿,然后以极其广大的行愿力遍入于十方无数世界中普度众生,这一切与弥陀愿海加被圣众成就广大神通息息相关。 法藏菩萨心里想的是,普通凡夫的力量确实很小,烦恼业障深重,心里又有各种狭隘的偏执习气,怎么来让凡夫的心得到迅速转化呢?这不能在很小的范围里操作,不能像蚂蚁以微小的步伐登高山那样,如果众生只凭自己的力量,不知要经过多长的时劫,才能使他的心量、悲心、菩提心等逐渐成熟起来。然后从一个下劣、庸俗的凡夫,转变成以救度法界无量众生为己任的大菩萨。之后再开出广大的神通,入在十方无数世界里普度众生。照这样的情形衡量,确实要经过极其漫长的时间。 所以,法藏菩萨很了解凡夫的难处,知道凡夫仅凭自力修行的艰难、曲折和缓慢,中间会有很多退堕。种种因素加起来,使凡夫沿着一般的道修行成佛,时间太过漫长!所以他要完备地建立功德极为殊胜的净土,以使众生一往生就速成菩提,这是弥陀一乘悲愿的着眼点。 这不是只给众生一些很好的享受,或者只成就阿罗汉的果位,而是要摄持众生生到功德极其殊胜的净土,得到佛力强大的加持,无论其见识、心量、悲心、愿力、智慧等,都能迅速拓展到极广大的程度。 总之,净土行者应把无数大愿都归结在“往生”这条根本愿上,因为一往生,一切都会实现。不必愁,我修不上去、我发不起菩提心、我开悟不了、我无法修持普贤行愿等等,首先要尽可能地在因上相应弥陀愿海,朝着往生的条件努力。一旦往生,得到佛力加持,一切都能实现。所以,现在就要发大心为普度众生而求生净土,坚信一生到净土,就决定成佛。 2015-02-20 14:26:32 | 引用 |
无题 第七、皆得天耳彻听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 这是成就佛国圣众广大天耳通的发愿。指能听闻到障内、障外众生苦乐忧喜等音声而无障碍。这里要体会法藏菩萨的悲愿在各方面都推展到极致,就往生者的神通方面,是发愿令圣众五通齐发,且都达到极广大的量。信解了弥陀愿海,就知道净土法门是极圆顿的法,这样说丝毫不过分。 这里不是渐次先开天眼、再开天耳等;也并非先达到见一千个世界,其次见两千个世界……逐步地经过漫长的过程才达到见百千亿那由他个世界。这样就太缓慢。法藏菩萨的发心是很干脆的,众生只要生到我的国土,就要顿时使他的眼、耳、心、足等功能全面地开发,而且极大量地开发! 所以,谈到佛国圣众的天耳通能力,同样远远超过了阿罗汉。因为这里说到,最低程度达到能听到十方百千亿那由他诸佛说法。唐译是从距离上讲,能闻到一亿那由他百千由旬之外诸佛说法。这是极殊胜之处。 现在,电视能接收几十个台的节目,能收到东京、纽约、巴黎、罗马等地的电视。但这只是一次调一个频道收一个台,而且只是收到小小地球上各国的电视节目。因此根本不足为奇。我们若生到极乐世界,顿时,十方世界海就呈现在自己心前,就能接收十方世界无数诸佛说法的音声。 所以,生极乐即是生十方。当下药师佛在琉璃刹土怎么说法、不空佛在北方宫殿怎么说法、莲师在罗刹国怎么说法……像这样,无数世界里的诸佛怎么说法,你可以随意听。 想一想,这样怎么会退转呢?如此广大的天耳通一经开通之后,一来,悲心会坚固、会究竟。因为听到了地狱众生在烈火中的哀嚎,听到了饿鬼饥肠辘辘、乞求饮食的声音,听到了动物界与人间的哭声、哀怨之声,由不得你不起悲心,由不得你不寻声救苦。二来,诸佛的法音都具有极大加持。像人间听到古琴的声音,当下就能静息妄念,这就是声音的妙用。何况诸佛的梵音?诸佛说法的梵音一听到心里,就加持自己的心,得到寂静、得到法乐。 而且,一切佛法都能听到,这叫做“天耳彻闻”。所闻到的佛法,又都能受持于心。如此,无量的法语由耳根入心,都能总持在心里而不失坏。这个智慧有多大?恐怕连一般的圣者在显现上也大为逊色了。 大家要想想:阿弥陀佛是怎么设计让我们快速成佛的?这个问题要不断地想下去,在学四十八愿的每一愿时,都要这样思维。这才知道,从一个下劣凡夫如何快速成佛的全过程,佛都全面考虑好了,帮助众生的最好方便,佛都一一做好了。真正信解了这一点,就能把自己交给阿弥陀佛,竭尽诚心地和阿弥陀佛相应,一切遵照佛的教导奉行,就能顺利完成佛道。这就是自他二力相合而成佛的方便。 2015-02-23 14:26:14 | 引用 |
踏雪飞鸿 |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