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首页 | 博客 | 好友分享 | 相册 | 存档 | 朋友和群组 | 个人资料 | 留言
 

小笨哥
----

专 题 分 类
缺省  
最 新 日 志
搜 索
 
快 速 导 航
友 情 链 接
最 新 访 客
还没有任何会员到访.
博 客 信 息
点击: 119243
帖子数量: 49
开辟个人空间: 2009-05-15
最后更新: 2010-08-18
 
 
 
 
 

十月投资总结

 
文章内容
[ 2009-11-01 10:55:49 | By: 小笨哥 ]
 
十月投资总结

十月收益1%,SP500下降约2%。整个十月交易少,错过了月初自1020的迅速反弹之后,除去在1070建立中线空头外,基本都是些成效不一的日内交易。

十月的主要收获应该是对美股大势认识上的,应该说从9月以来,对美股的看法就很矛盾,主要是来自于美股道指和SP500的一个“缺口”。从全球主要市场看,大多数股市都已经反弹到去年十月时金融海啸之前的位置附近,德国,英国基本已经很接近了,香港市场,其他新兴市场基本都是这个状态,而纳指也追随回到之前的位置下方。按理来说,这个反弹到这个位置是正常的,背后的含义是“市场在经历金融市场正常化之后,企业业绩和投资风险意识回到之前受突发情况水准,接下来,市场将重新接受经济周期的考验”,但问题是美国的两大指数道指和SP500离这个位置仍有约10%以上的距离,SP500去年十月之前是在1200-1300盘整。1100到这个水准的“缺口”,是不是意味着美股在资金推动下仍有上行空间?这个问题实际上很困扰我。

翻看了过去一年的帖子,让我回想起了当时风雨飘摇的市场状态,如果说在切实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的一年多点,还再犯贪婪的错误,我想这个错误即便再小也是不可原谅的。市场的其他板块不敢说,但在金融股上投资者已经变得非常贪婪,不看空和谨慎的确是没有道理的。

对标普和道指的这个“缺口”的也有了认识:我称之为“去杠杆化缺口”:
1)科技股受亚洲需求的影响,以及主要蓝筹企业在2001科技泡沫破灭之后的保守化而不是杠杆化的经营策略,08年的十月开始的海啸对其影响大部分是暂时的,金融环境和亚洲需求环境恢复之后,其震荡区间的上缘应该能够达到08年十月前的水准,
2)对于SP500和道指指数来说,直接原因是:一些成分股受到危机影响股价大幅下跌,虽然后来被剔除,但损失的那部分股价却是长期性的,暂时没法回补;更深层的原因反应了美国非金融企业对金融依赖过深,或者在经营中使用了过度的金融杠杆,在海啸之后不得不开始去杠杆化,而这个缺口的背后反映了市场这个去杠杆化的现象。

《美股盛宴已过》和在1070位置建立不设止损的中线空头就是基于这个背景。实际上,猜顶猜底并不是我的交易策略一部分,而且我也并不认为“猜中顶猜中底”这能为我带来长期的更多收益,尤其是我的交易策略向来是做空仓位较轻,即便市场涨到1170,我的这个仓位亏损是-4%。就像我见过一个在3月9日发出“美股将迎来大底”的牛人,今年投资收益到目前应该还是负的,主要因为过于自负4月份又猜了860点是美股顶部而做空而损失巨大。

时刻提醒自己宁愿错失机会也不要贪婪,这是金融危机中的收获。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评论

阿斯顿飞
Re: 十月投资总结
请教一下,看你的总结,你是不是投资额度比较大呀? 感觉是百万级的,不亏损是主要任务。

2009-11-01 15:26:10 | 引用
评论
主要是想保持今年的成果,所以,最后几个月比较保守。

2009-11-01 18:47:21 | 引用
小笨哥
森炎森炎
无题
笨哥说得很有道理,现在的位置很微妙,我现在的策略仍然是停止交易,长线多头,不设止损,原因是,我觉得长远看,个股不破产,等待美国经济复苏,现在甚至还可以算是搏傻。

2009-11-01 18:52:02 | 引用
无题
wangxiaomai 写道:
笨哥说得很有道理,现在的位置很微妙,我现在的策略仍然是停止交易,长线多头,不设止损,原因是,我觉得长远看,个股不破产,等待美国经济复苏,现在甚至还可以算是搏傻。

agree

2009-11-01 20:08:43 | 引用
lovegcd
beautifulday
无题
wangxiaomai 写道:
笨哥说得很有道理,现在的位置很微妙,我现在的策略仍然是停止交易,长线多头,不设止损,原因是,我觉得长远看,个股不破产,等待美国经济复苏,现在甚至还可以算是搏傻。

f_tongyi.gif

2009-11-01 21:32:46 | 引用
无题
能有收益就很不错了

2009-11-02 09:24:15 | 引用
初学者

发表评论


The images, logos, trademarks used on this site and all forwarded content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e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comments posted by our visitors, as they are the property of the poster.
All other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copyrighted by 加西网

Private Policy | skin: oblog | page generation: 0.032 s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