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首页 | 博客 | 好友分享 | 相册 | 存档 | 朋友和群组 | 个人资料 | 留言
 

小笨哥
----

专 题 分 类
缺省  
最 新 日 志
搜 索
 
快 速 导 航
友 情 链 接
最 新 访 客
还没有任何会员到访.
博 客 信 息
点击: 119212
帖子数量: 49
开辟个人空间: 2009-05-15
最后更新: 2010-08-18
 
 
 
 
 

奥巴马、美国未来和人民币汇率

 
文章内容
[ 2010-03-27 23:21:05 | By: 小笨哥 ]
 
奥巴马、美国未来和人民币汇率


还是在09年初的时候,帖子里经常讨论关于美国经济未来的话题,那是也正值奥巴马豪言狂出的日子,还记得我当时的看法大体是,未来美国经济增长大体有几个解决方案:
1)战争:打一场足够大的且不是美国出钱出人的战争,但很明显不够现实
2)新技术带动的新经济增长点:尤其是以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一旦形成对石油的替代,那么将分流相当部分黑金财富流向美国并带动全球资产投资热潮,这是最理想的,与克林顿时代信息技术对美国的经济影响相似,从目前看....似乎还是很遥远。
3)重回制造业:如果以上两者无法实现,重回制造业只能成为唯一的选项,这也标志着,美国消费、亚洲制造模式彻底消亡。
一年过去了,我的想法在以上三者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一条
4)增加新移民:人口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在G7发达经济体内,将移民作为基本国策的大概只有加拿大和澳洲,加拿大以每年总人口0.8%的比例每年吸纳新移民,总人口多过10倍的美国很明显无法照搬,且难产的新移民法案似乎主要焦点在如何对待现有的非法移民上,不过,如果美国真的大幅放开政策,每年0.8%的比例仍是可以实现,比较对全球的穷人富人,美国依然是很有吸引力的。但在改革移民法案达成全民共识之前,一切都是不现实的。

奥巴马上任的一年间,大多是以充满理想的理念来推动全球和国内事务,不仅成果寥寥且还遭了不少白眼,或许这些抛了白眼的政客似乎有点政治投机者的味道,但奥巴马理想方式成果确实有限,但与俄罗斯关系的改善是值得称道的,可以说是在冷战结束20年后,美国才算真正抛弃了冷战思维。

奥巴马在经济正常上也染上了理想主义,但这应该与周围的金融家出身的经济决策者有很大关系,绝大部分金融背景的经济学人都会认为,随着金融市场恢复正常秩序,美国经济也随之出现明显反弹,事实上不仅这次,过去几十年的每次危机之后美国经济的表现也的确如此。面对GDP增长的数字是愉悦的,但每一点的仍存的失业率都代表着百万失业家庭,这样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在经历了财政赤字的刺激、历史低利率的刺激、住房资产价格高涨等多重杠杆化因素之后美国消费经济,想再重回几年前的规模,仅仅指望金融秩序稳定后的自然恢复是不现实的,必须有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经济推动因素才能推动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并降低失业率。就好比说美国股市在经历过去两年的危机之后,标普500想重回1550点,仅仅是靠超跌反弹或者一段时期内技术逼空是不现实的,不仅需要企业盈利水平重新超越过去,而且还需要比过去1550时更多的流动性才可以实现。

奥巴马承诺的未来五年把出口额翻一倍,在我看来是美国准备好了重回制造业的表现。无论共和党们如何辩说新的医保法案模糊了“美国精神”,但历史学家在未来审视这段岁月的时候,一定会认为美国精神中恶的一面--贪婪、不劳而获、自大、不折手段等等,是在小布什执政的八年里被各种政治和经济政策放大,并最终导致经济危机。重回制造业从社会层面意味着重回“劳动致富”,这大概是各种美国精神善的一面的基础。
重回制造业重回出口经济将对全球经济秩序带来重要影响。无论是G7还是G20,完全意义上的逆差国大概只有美国(可能还包括英国)。二战结束后的这六十年里,美国经济竞争力强的时候,也有弱的时候,但美国消费作为世界的经济引擎一直是个默认值。最近的二十多年,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加入更强化这一概念。忽然间,美国开始要搞出口经济了,这出口地大概一定是顺差国。

也就是说顺差国和逆差国之间算账的时候到了。经济好的时候,啥平衡不平衡的都可以放在一边,但经济不好的时候,平衡可能就有点属于学术名词了,用算账来形容可能才应该合适。从美国角度看,G7/G20中绝大部分、亚洲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属于顺差国。这是一对多的游戏,但很明显中国是顺差国的代表,搞定了中国,亚洲其他顺差国自然会跟上。自奥巴马抛出“增加出口”论之后,每一个顺差国都明白这一点,而中国看起来是例外。是否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其实并不重要,因为这只是“算账”之前的“摊牌环节”,是先摊牌后算账、还是不摊牌直接算账只是做事方式不同,重点是算账是必须的。与美国与亚洲新兴市场之间的关系相似,德国和欧元区其他国家也存在着这么一笔不大不小的账,看起来目前这些欧元区内的逆差国还能忍,而如果压缩赤字导致欧元区众国经济萎缩、民众怨气激化,那么未来某个时候德国可能就会成为算账的对象。

人民币被严重低估是个简单事实,大概不需要什么经济学知识去推敲或者论证。主要顺差国无论是德国、日本、中国、亚洲其他国家,虽然出口的商品类型不同,有着受过良好教育的、吃苦耐劳的产业雇员(工程师或者工人)应该是共同点,同时具有量入为出重视积累的消费模式。他们成为这些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一竞争力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这也是为啥东南亚四小龙在经历亚洲经济危机之后仍然可以恢复、保持经济发展的原因。

但美中之间这笔账还真的不用过汇率这到坎,因为美国的重点是促进出口,让顺差国多买点东西而已。这对于其他市场经济体系国家,大概只能靠汇率调整来实现,而对于中国完全可以用行政手段来实现,用中国政府的话说,这叫“双赢”。实际上如果去年奥巴马兄弟拜见天朝的时候,胡兄主动提出来以后每年增加购买美国货千亿,我估计直接双赢的可能还真的大。因为如果不是遭遇惨痛的现实,奥巴马仍会在他的理想世界里驰骋不会出来的。

所以,看起来人民币的汇率关系到美国经济的未来,实质上是美国与顺差国之间的关系的硬着陆,这也意味着全球化进入新篇章。只是在这新篇章里,奥巴马不会太好受,因为逆差国很少很孤独,顺差国很多很强大。

收藏 分享 00 0 顶 踩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评论

现在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或者回复。

发表评论


The images, logos, trademarks used on this site and all forwarded content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e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comments posted by our visitors, as they are the property of the poster.
All other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copyrighted by 加西网

Private Policy | skin: oblog | page generation: 0.026 s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