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齊邦媛:《巨流河》自序

文章內容

  2010-12-30 16:17:56
友人介紹,不忍自專,共享.


new.21ccom.net/article...26758.html

齊邦媛:《巨流河》自序


  巨流河是清代稱呼遼河的名字,她是中國七大江河之一,遼寧百姓的母親河。啞口海位於台灣南端,是鵝鑾鼻燈塔下的一泓灣流,據說洶湧海浪沖擊到此,聲消音滅。

  這本書寫的是一個並未遠去的時代,關於兩代人從巨流河落到啞口海的故事。二十世紀,是埋藏巨大悲傷的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猶太人寫他們悲傷的故事,至今已數百本。日本人因為自己的侵略行為惹來了兩枚原子彈,也寫個不休。中國人自二十世紀開始即苦難交纏,八年抗日戰爭中,數百萬人殉國,數千萬人流離失所。殉國者的鮮血,流亡者的熱淚,漸漸將全被湮沒與遺忘了。

  我在那場戰爭中長大成人,心靈上刻滿彈痕。六十年來,何曾為自己生身的故鄉和為她奮戰的人寫過一篇血淚記錄?一九四七年我大學畢業,在上海收到一張用毛筆寫在宣紙上的

  “台灣大學臨時聘書”來外文系任助教。當時原以為是一個可以繼續讀書的工作,因在海外而添了些許魅力。兩年後,一九四九年底,我父親由重慶乘最後一班飛機來到台灣的情景令我驚駭莫名;一直相信“有中國就有我”的他,挫敗、憔悴,坐在我們那用甘蔗板隔間的鐵路宿舍裡,一言不發,不久即因肺炎被送往醫院。在家人、師生眼中,他一直是穩若泰山的大岩石,如今巨岩崩塌,墜落,漂流,我五十一歲的父親從“巨流河”被沖到“啞口海”。

  六十年來在台灣,我讀書、教書、寫評論文章為他人作品鼓掌喝彩,卻無一字一句寫我心中念念不忘的當年事——郭松齡在東北家鄉為厚植國力反抗軍閥的兵諫行動;抗日戰爭初起,二十九軍浴血守華北,犧牲之壯烈;南京大屠殺,國都化為鬼蜮的悲痛;保衛大武漢時,民心覺醒,誓做決不投降的中國人之慷慨激昂;奪回台兒莊的激勵;萬眾一心,一步步攀登跋涉湘桂路、川黔路奔往重慶,絕處求生的盼望;漫長歲月中,天上地下,在四川、滇緬路上誓死守土的英勇戰士的容顏,堅毅如在眼前;那一張張呼喊同胞、凝聚人心的戰報、文告、號外,在我心中依然墨跡淋漓未幹。那是一個我引以為榮,真正存在過的,最有骨氣的中國!

  半世紀以來,我曾在世界各地的戰爭紀念館低回流連,尋求他們以身殉國的意義;珍珠港海水下依然保留著當年的沉船,愛丁堡巨岩上鐵鑄的陣亡者名單,正門口只寫著:LestyeForget!(勿忘!)——是怎樣的民族才能忘記這樣的歷史呢?

  為了長期抗戰,在大火焚燒之中奔往重慶那些人刻骨銘心的國仇家恨,那些在極端悲憤中為守護尊嚴而殉身的人;來台初期,單純潔淨地為建設台灣而獻身、札根,不計個人榮辱的人。許多年過去了,他們的身影與聲音伴隨我由青壯,中年,一起步入老年,而我仍在蹉跎,逃避,直到幾乎已經太遲的時候。我驚覺,不能不說出故事就離開。

  此書能完成,首先要感謝學術翻譯名家、“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所長單德興先生的信心與堅持。多年前,他計劃做一系列英美文學與比較文學在台灣發展的訪談,邀我參加。我認為自己並不知全貌,可談較少,半生以來,想談的多是來台灣以前的事。他認為治學和人生原是不可分的,又再度熱誠邀訪。遂自二○○二年秋天起,與原擬訪問我談女性處境的趙綺娜教授一起訪問我十七次。不料,訪談開始不久,德興的母親、我的丈夫前後住進加護病房。那一段時期,我思想渙散,無法思考訪談大綱與布局,也無法做所需資料的准備,所談多是臨時記憶,主題不斷隨記憶而轉移。爾後,我花了一年時間,挾著數百頁記錄稿奔走在醫院、家庭,甚至到美國“萬裡就養”的生活裡。晨昏獨坐時,我試著將散漫口語改成通順可讀的文字,但每試必精疲力竭;大至時光布局,小至思考幽微之處,口述常不能述及百分之一。我幾度罷筆,甚至信心全失,但它卻分分秒秒懸在我心上,不容我安歇。

  直到二○○五年初春,我似那尋覓築巢的燕子,在桃園山巒間找到了這間書房,日升日落,身心得以舒展安放,勇敢地從改寫到重寫。在這漫長的五年間,德興從訪談者成為真心關切的朋友,安慰,鼓勵,支持。不僅是點燃火炬的人,也是陪跑者。世間有這樣無法回報的友情,只能用他虔信的佛教說法,是善緣。但緣分二字之外,我仍有不盡的感謝。

  當我下定決心重寫,拿出紙和筆時,一生思考的方式也回來了。提綱挈領寫出一二章時,我已年滿八十,第二次因病被送進醫院,出院後對自己繼續寫下去的信心更少,有一種“月落烏啼霜滿天”的心境。這時,接到台大中文系李惠綿教授的電話,說她的新書《用手走路的人》要出版了。

  惠綿是我“錯過了卻跑不了”的學生。她念研究所時原應上我的“高級英文”課,因需做重大的脊椎側彎矯正手術而錯過了。第二年她回校上課,換我遭遇車禍,一年未能回到教室。但她常常隨原來那班同學,駛著輪椅到醫院看我,甚至爬上三層樓梯到家裡看我。對於她,我有一份患難相知的深情。她奮斗不懈,終於修得學位、留校任教,如今已是中國戲曲表演理論專家,我甚感欣慰。二○○六年她在與趙國瑞老師邀集的一場春酒宴上,看到我不用計算機純手工寫出三十多頁文稿,感到十分驚喜。惠綿說,她要幫我整理口述記錄的全部大綱,要幫助我繼續寫下去。

  在這場春酒之後十天左右,簡媜的一封信好像從天上掉下來,到了我的書房。她說看了我的初稿,聽惠綿說我正在孤軍奮戰,“需兵力支持。若您不棄,我很願效綿薄之力,讓這書早日完成”。這樣誠意的信由簡媜這樣的作家寫來,只能說是天兵天將降臨。收到她的信,我在屋裡走過來踱過去,不知如何能壓得住迸發的歡呼。

  簡媜是台灣中生代優異的散文作家之一,出版《水問》《女兒紅》等十余本散文集,多篇被采作中學國文教材,受年輕學子喜愛。她才思豐沛,觀察敏銳,在她筆下的台灣本土文化,繽紛多彩,自成一個情韻優美、人情馨暖的社會。

  這兩位聰慧的小友,成了我的超級援軍。從此,她們聯手用了許多心思,以各種語氣催促我寫下去;逼重了怕我高齡難挨,輕了怕我逃避拖延。表面上打哈哈,語氣裡全是焦急。漸漸地,她們由援軍升為督軍。簡媜在她美國之行報平安的信中,居然問我:“您大學畢業了沒?”——她臨走的時候,我仍徘徊在第五章抗戰勝利與學潮的困苦中。

  她想象不到的是,這一問助我走出困境。跨過了大學畢業那一步,我的生命被切成兩半,二十三歲的我被迫開始了下半生;前半生的歌哭歲月,因家國劇變,在我生身的土地上已片痕難尋了。而後半生,獻身於棲息之地台灣,似是再世為人,卻是穩定真實的六十年。

  將我的手稿輸入電腦,容忍我不停地增補、刪減的黃碧儀,事實上是我的第一位讀者。她曾問我:“您父親是個讀書人,為什麼會跑去搞革命?”大哉斯言!這樣的問題由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提出,別具意義,仿佛那些遠去卻未安息的亡靈也都等著這一問!

  感謝哈佛大學講座教授王德威以“如此悲傷,如此愉悅,如此獨特”這樣切中我心的評論,為此書做真正的導讀。他是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專家,兼蓄歷史眼界與文學胸襟,對我所寫的時代和家鄉有深刻的了解,也因此能見人所未見,點明這是一本“惆悵之書”。書中人物有許多也是他生命中的人物,自幼耳聞目睹,他知道他們打過的每一場仗,跑過的每一條艱難路,知道他們所秉持的理想和聖潔的人性光輝,決不能粗陋地以成敗定英雄。感謝他鼓勵我,回應時代暴虐和歷史無常的最好方法,就是以文學書寫超越政治成敗的人與事。

  書寫前,我曾跟著父母的靈魂作了一趟返鄉之旅,獨自坐在大連海岸,望向我扎根的島嶼。回到台灣,在這間人生最後的書房,寫下這一生的故事。即使身體的疲勞如霜雪重壓下的枯枝,即使自知已近油盡燈枯,我由故鄉的追憶迤邐而下,一筆一畫寫到最後一章,印證今生,將自己的一生畫成一個完整的圓環。天地悠悠,不久我也將化成灰燼,留下這本書,為來自“巨流河”的兩代人做個見證。

  齊邦媛

  二○一○年七月台灣桃園

來源:豆瓣
點擊: 112 | 評論: 9 | 分類: 雜感 | 論壇: 悠悠華夏 | 論壇帖子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評論

  1. 懷念故鄉 說道: 無題

    2010-12-30 16:25:08

    "郭松齡在東北家鄉為厚植國力反抗軍閥的兵諫行動".

    他的行動曾在文史資料中讀到過,......
  2. 懷念故鄉 說道: 無題

    2010-12-30 16:38:39

    zh.wikipedia.org/zh/%E...E%E9%BE%84

    郭松齡(1883年-1925年),字茂宸,奉天省盛京(今瀋陽)深井子鎮漁樵村人。清末民國初封S弟娛隆⒄稳宋铩垖W良之教官、部下。後起兵反奉失敗,被殺。

    生平

    1905 年郭松齡就讀奉天陸軍小學堂,後被派到北洋陸軍第二鎮隨軍見習。

    1909 年隨朱慶瀾換防,進入四川,擔任連長。

    1910 年加入同盟會。1911年,升任第68標第2營營長。

    1911 年武昌起義後,朱慶瀾受排擠離開四川,郭松齡返奉天,在奉天參加了張榕領導的聯合促進會起義,但遭清政府逮捕,欲將之斩首,后经韩士w忝八覽菇匭壇擔C述郭松齡是其未婚夫,因婚禮而返奉天,未曾參加革命黨,才獲釋。郭松齡與韓淑秀結為夫婦。

    1912 年郭松齡考入北京將校研究所。

    1913 年秋,郭松齡考入北京陸軍大學,畢業後,任北京講武堂教官。

    1917 年,孫中山組建護法軍政府,郭松齡投奔孫中山,後被委任為粵贛湘邊防督辦參謀、廣東省警衛軍營長,後轉任韶關講武堂教官。護法運動失敗後,郭松齡只得由廣州返奉天,任奉天講武堂戰術教官。在此期間結識在講武堂學習的張學良。經張學良的推薦,郭松齡被張作霖委任參謀長兼第二團團長。

    1921 年,張作霖又委任郭松齡為第八旅旅長,與張學良領導的第三旅組成司令部。

    1922 年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奉軍全線潰敗,只有張學良、郭松齡領導的東路部隊勝利,打破了吳佩孚突破山海關,直搗關東的計劃。

    1924 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張學良與郭松齡任第三軍正副軍長,與姜登選、韓麟春為正副軍長的第一軍,為奉軍主力,並擊潰直軍並獲得勝利。張作霖任命張學良為京榆駐軍司令部的司令,郭松齡任副司令。張作霖預備葼﹩葜q劑炷戲礁魘。閃湓蛺岢鲆順齬嗇塚>嘲裁瘢ㄗh卻未被張作霖采納,政治上又受到楊宇霆等人的排擠。

    1925 年,郭松齡夫婦到日本參觀軍事,聞張作霖正在日本採購兵器,要與南方國民革命軍開戰,郭松齡不滿,遂決定聯絡馮玉祥共同反奉。11月,郭松齡起兵灤州,發表反奉宣言,率七萬大軍占山海關,奪取綏中、興城,沖破連山防線,占領錦州。奉軍全部退卻至遼河東岸據守。

    郭軍在攻打新民縣巨流河時,遭日本關東軍襲擊,後方被從黑龍江來支援的奉系吳俊升切斷,白旗堡的彈藥庫被燒,日本飛機對郭軍陣地進行轟炸。郭軍不敵,一敗塗地,郭松齡夫婦化妝逃跑。

    12月24日,奉軍在新民縣蘇家屯一個農家的菜窯內俘虜二人,25日,二人被押至遼中縣老達房槍決,張作霖將之暴尸三容毥葬。
  3. 積木 說道: 無題

    2010-12-30 19:50:21

    郭松齡失敗,李景林下野。

    此文明顯褒郭貶張,不知當時內情真是如此嗎?

    東北軍一向軍紀不好,張宗昌的部隊尤其嚴重。

    河北曾發生一個師的東北軍被農民地方武裝趕跑的事情。
  4. 懷念故鄉 說道: 無題

    2010-12-31 09:55:52

    謝謝積先生跟帖.

    想起來了,九十年代是看過一個電視劇,有張,郭,楊,....等人物.感到東北的故事裡的深處,作為關內人,有的確實難於理解.
  5. 懷念故鄉 說道: 無題

    2010-12-31 09:58:20

    關於中日關系,中俄關系,歷史及未來,我主張要著眼未來.年青人要有對未來的設想,有思想准備.
  6. 南方男人 說道: Re: ZT:齊邦媛:《巨流河》自序

    2010-12-31 11:30:40

    寫道:
    一直相信“有中國就有我”的他,挫敗、憔悴,坐在我們那用甘蔗板隔間的鐵路宿舍裡,一言不發,不久即因肺炎被送往醫院。在家人、師生眼中,他一直是穩若泰山的大岩石,如今巨岩崩塌,墜落,漂流,我五十一歲的父親從“巨流河”被沖到“啞口海”。



    我也一直相信“有中國就有我”. 世事,環境,人生真滄桑。
    我也有朋友偶然轉些台灣方面的作品,水平是很高的。
  7. 積木 說道: 無題

    2010-12-31 13:34:52

    懷念故鄉 寫道:
    謝謝積先生跟帖.

    想起來了,九十年代是看過一個電視劇,有張,郭,楊,....等人物.感到東北的故事裡的深處,作為關內人,有的確實難於理解.


    不是關內關外的問題,而是因為這段歷史被掩蓋太多。

    國共兩黨只說對自己有利的,其他勢力基本沒有代言人。
  8. 懷念故鄉 說道: Re: ZT:齊邦媛:《巨流河》自序

    2011-01-01 08:33:34

    南方男人 寫道:
    寫道:
    一直相信“有中國就有我”的他,挫敗、憔悴,坐在我們那用甘蔗板隔間的鐵路宿舍裡,一言不發,不久即因肺炎被送往醫院。在家人、師生眼中,他一直是穩若泰山的大岩石,如今巨岩崩塌,墜落,漂流,我五十一歲的父親從“巨流河”被沖到“啞口海”。



    我也一直相信“有中國就有我”. 世事,環境,人生真滄桑。
    我也有朋友偶然轉些台灣方面的作品,水平是很高的。


    "我也一直相信“有中國就有我”. 世事,環境,人生真滄桑。"

    讓我們這樣相信吧.
  9. 懷念故鄉 說道: 無題

    2011-01-01 08:34:30

    積木 寫道:
    懷念故鄉 寫道:
    謝謝積先生跟帖.

    想起來了,九十年代是看過一個電視劇,有張,郭,楊,....等人物.感到東北的故事裡的深處,作為關內人,有的確實難於理解.


    不是關內關外的問題,而是因為這段歷史被掩蓋太多。

    國共兩黨只說對自己有利的,其他勢力基本沒有代言人。


    有道理.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