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2011-07-27 08:42:12ZT,供參考。有異議的話,可向作者提問。
www.bullogger.com/blog...81976.aspx
冷靜?客觀?
蘭小歡 @ 2011-7-25 4:19
溫州動車事故新聞發布會,現場氣氛比較火爆,在場記者據說情緒普遍比較激動,對鐵道部發言人的提問,很像質問和指責。
按我理解,這是好事兒啊。但隨後看到的一些“新聞專業人士”的評論讓我大跌眼鏡,比如有人說:“僅從現場看,記者的自然人與職業人兩種身份沖突巨烈。自然人所有的憤怒,超過職業人必須的冷靜,尋找事實之發布會,由此演化成情緒對抗。這當然可以理解,但我相信,公眾信任這個職業,不是委托他們去表演情緒的,而是去尋找事實的。 ”
這種指責在場記者不夠客觀冷靜的“表演情緒”論調,我不能理解。
西方強調記者專業性,是指他們應和普通公民不同。普通公民可能由於信息不足或知識水平不夠,情緒化比較嚴重。不爽了就集會抗議,找官員吹胡子拍桌子瞪眼睛,利用手中的權利把官員趕下台。因普通公民手中有這大權力,可能在參與公眾事務中由於情緒化而濫用權力,做錯事,所以媒體有責任發聲和引導,用理性和事實來給民眾降溫。所以媒體的責任是雙重的:不僅監督政府,也要為普通民眾提供可靠的決策依據。
換句話說,記者的專業性是指,在大家同是普通公民的情況下,你要比其他人多出來那麼一點兒職業性;你要為由權力決策和選擇的普通人,提供更多的信息。
可如果其他公民沒有決策權呢?可如果一名記者,他做為普通公民,甚至做為“人”的基本權利都被踐踏了呢?你強調的那些“多出來”的冷靜客觀的“職業精神”,不是空中樓閣麼?
現在的情況是,動不動就出大事故,總是不了了之,人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敢於挖掘真相的人不在監獄裡就在去往監獄的路上,別說說話,放個屁都要注意氛圍,在少的可憐的質問官員的場合中,還要自作多情地強調冷靜客觀?有個記者是從半空中吊著的車廂中九死一生跑出去趕到現場的,你和他談新聞專業性?
就算遇難者中沒有在場記者的親屬和朋友,人還有對陌生人的同情心和道義。這時候,面對官員的搪塞和謊言,難道正常的反應不是掀桌子飛板凳麼?怎麼倒成了“冷靜客觀”了?!因為權力一邊倒,記者們,同時也是公民們,不敢掀桌子飛板凳,所以才強壓心頭怒火,情緒才難免激動。
發表“冷靜客觀”宏論的人,我不知道有沒有在西方生活過。是,西方記者有職業精神,冷靜客觀。因為他們根本不必要發火,要美國鐵道部發言人膽敢拋出“這是一個奇跡,但它就是發生了”這種論調,轉身就完蛋了,恐怕下一份工作都難找,走到街頭都被人戳著脊梁骨唾罵。收拾他的人有的是,根本不需要記者們出手,他們發什麼火?
而在中國,在這種極其寶貴的記者招待會場合,你說讀者僅需要記者們了解明天就發表不了的真相?不需要他們和官員表達意願和交流?那你告訴我,你還有記者以外的其他途徑和鐵道部發言人交流麼?你打算去游行還是打電話給你選區的人大代表? 或者你打算去扔臭雞蛋爛西紅柿指著鼻子罵王勇平“大******”,幫其他記者,也是公民們,把怒火都發泄了,好讓其他記者能專心致志的挖掘真相?
記者的職業精神,是建立在記者的職業尊嚴基礎上的,請問,在新華社和宣宣通搞你的時候,你的尊嚴在哪裡呢?我以為這時候,做為“自然人”,發火是正常的;不發火而高調唱職業精神的人,不是“職業人”,而是受虐狂。
下次跳出來裝外賓的時候,建議多動動腦子,好裝得像一點。
www.bullogger.com/blog...81976.aspx
冷靜?客觀?
蘭小歡 @ 2011-7-25 4:19
溫州動車事故新聞發布會,現場氣氛比較火爆,在場記者據說情緒普遍比較激動,對鐵道部發言人的提問,很像質問和指責。
按我理解,這是好事兒啊。但隨後看到的一些“新聞專業人士”的評論讓我大跌眼鏡,比如有人說:“僅從現場看,記者的自然人與職業人兩種身份沖突巨烈。自然人所有的憤怒,超過職業人必須的冷靜,尋找事實之發布會,由此演化成情緒對抗。這當然可以理解,但我相信,公眾信任這個職業,不是委托他們去表演情緒的,而是去尋找事實的。 ”
這種指責在場記者不夠客觀冷靜的“表演情緒”論調,我不能理解。
西方強調記者專業性,是指他們應和普通公民不同。普通公民可能由於信息不足或知識水平不夠,情緒化比較嚴重。不爽了就集會抗議,找官員吹胡子拍桌子瞪眼睛,利用手中的權利把官員趕下台。因普通公民手中有這大權力,可能在參與公眾事務中由於情緒化而濫用權力,做錯事,所以媒體有責任發聲和引導,用理性和事實來給民眾降溫。所以媒體的責任是雙重的:不僅監督政府,也要為普通民眾提供可靠的決策依據。
換句話說,記者的專業性是指,在大家同是普通公民的情況下,你要比其他人多出來那麼一點兒職業性;你要為由權力決策和選擇的普通人,提供更多的信息。
可如果其他公民沒有決策權呢?可如果一名記者,他做為普通公民,甚至做為“人”的基本權利都被踐踏了呢?你強調的那些“多出來”的冷靜客觀的“職業精神”,不是空中樓閣麼?
現在的情況是,動不動就出大事故,總是不了了之,人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敢於挖掘真相的人不在監獄裡就在去往監獄的路上,別說說話,放個屁都要注意氛圍,在少的可憐的質問官員的場合中,還要自作多情地強調冷靜客觀?有個記者是從半空中吊著的車廂中九死一生跑出去趕到現場的,你和他談新聞專業性?
就算遇難者中沒有在場記者的親屬和朋友,人還有對陌生人的同情心和道義。這時候,面對官員的搪塞和謊言,難道正常的反應不是掀桌子飛板凳麼?怎麼倒成了“冷靜客觀”了?!因為權力一邊倒,記者們,同時也是公民們,不敢掀桌子飛板凳,所以才強壓心頭怒火,情緒才難免激動。
發表“冷靜客觀”宏論的人,我不知道有沒有在西方生活過。是,西方記者有職業精神,冷靜客觀。因為他們根本不必要發火,要美國鐵道部發言人膽敢拋出“這是一個奇跡,但它就是發生了”這種論調,轉身就完蛋了,恐怕下一份工作都難找,走到街頭都被人戳著脊梁骨唾罵。收拾他的人有的是,根本不需要記者們出手,他們發什麼火?
而在中國,在這種極其寶貴的記者招待會場合,你說讀者僅需要記者們了解明天就發表不了的真相?不需要他們和官員表達意願和交流?那你告訴我,你還有記者以外的其他途徑和鐵道部發言人交流麼?你打算去游行還是打電話給你選區的人大代表? 或者你打算去扔臭雞蛋爛西紅柿指著鼻子罵王勇平“大******”,幫其他記者,也是公民們,把怒火都發泄了,好讓其他記者能專心致志的挖掘真相?
記者的職業精神,是建立在記者的職業尊嚴基礎上的,請問,在新華社和宣宣通搞你的時候,你的尊嚴在哪裡呢?我以為這時候,做為“自然人”,發火是正常的;不發火而高調唱職業精神的人,不是“職業人”,而是受虐狂。
下次跳出來裝外賓的時候,建議多動動腦子,好裝得像一點。
本那比經略 說道: 無題
2011-07-27 09:22:04
hongwei 說道: Re: ZT:冷靜?客觀?by 蘭小歡
2011-07-27 09: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