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2014-01-05 08:02:52blog.creaders.net/chen...did=170622
讓我徹底失語的神秘《三星堆》
川西平原上的三星堆,對我有一種無以名狀的誘惑。第一次聽說“三星堆”還是幾年前,看著電視上介紹的三星堆出土文物,心中猜想著那被塵埃淹沒下的輝煌的古蜀帝國,這便是我對“三星堆”最初的記憶和想象。這次回國,我帶著對三星堆一知半解的沖動和那對神秘古蜀國傾心的向往急切的奔向了那裡。
三星堆遺址是一處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遺址。根據近年歷次發掘的材料,三星堆文化延續時間長達2000年左右,三星堆遺址的文化堆積情況大致可劃分為四個時期。第一期的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絕對年代距今約4800~4000年,大約與中原龍山文化的年代相當;第二期的年代大致為夏代至商代早期,第三期的年代約相當於商代中期或略晚,二,三期的絕對年代約距今4000—3500年;第四期的年代約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
三星堆遺址的面積約12平方公裡,位於四川省廣漢市,離成都僅40余公裡。廣漢市南興鎮,這裡有一條古河道叫“馬牧河”,河道沿岸的地形似月牙,人們便給它起了個美麗的名字——“月亮灣”,而三星堆則得名於河道上的3個突兀的大黃土堆。
三星堆遺址的發掘是中國20世紀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古蜀文化在這裡從新石器時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延續了近 2000年未曾間斷,完整地反映了古蜀文化的發展過程,實為罕見。
偶然發現:
三星堆遺址的發現非常偶然,1929年,廣漢太平鎮月亮灣的燕氏父子在澆灌農田的過程中發現大批玉石器,這批玉石器共有300多件,這300多件玉石器最終沒有逃脫被變賣的命運,據說這些被他們變賣的玉器至今仍下落不明。
第一次發掘:
正是這批被變賣的玉石器,驚動了當時在華西大學地質系任教的葛維漢先生,他初步認定了這些玉器是周代禮器,是稀世珍寶。1933年秋,葛維漢先生與同是華西大學教授的林鉻鈞先生、戴謙和先生等人組成了對三星堆遺址的考古發掘隊。考古隊在發掘中,發現了許多陶器、石器、玉珠、玉圭等稀世珍寶。1936年,考古隊將發掘所獲加以整理分析,在《華西邊疆學刊》上發表了《漢州初步發掘報告》的文章。在報告中,把有關遺址文物稱之為“廣漢文化”。不幸的是,第一次發掘工作僅僅持續了4年,就被1937年開始的日本侵華戰爭阻斷了。
第二次正式發掘:
第二次發掘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當時是為了為配合寶成鐵路的建設,考古學家們又一次來到了月亮灣進行考古調查,繼續十幾年前對遺址的勘探。他們采集了大量石器和陶器標本,根據初步考證,他們確定該遺址可能是西周時期的古遺址。1963年的一次規模較大的發掘是由四川大學歷史系考古學教授馮漢驥帶領他的學生進行的。馮先生認為這裡極有可能是古代蜀人的“都城”。後來的考古發掘證明了他的預言是正確的。這次發掘後來因文革原因而停止。
第三次全面發掘:
20世紀八十年代後,三星堆遺址迎來了大規模,連續全面發掘時期,前後長達20年。在這20余年裡,四川省文管會等單位在此連續進行了八次正式發掘。不僅出土了不少陶器、玉器、石器,並且還發現了大量的房屋基址和4000多年前的墓葬。在遺址中發現城址1座,其建造年代至遲為商代早期,已知東城牆長1100米,南牆180米,西牆600米,為人工夯築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灰坑,墓葬,祭祀坑等。
1986年發現的兩座器物(祭祀)坑,它是三星堆遺址的代表。其中一號器物坑有400多件文物被出土;二號器物坑裡出土了439件青銅器,青銅立人像,131件玉石器,此外還有骨、象牙等器物。這些3000年前的青銅人像雕塑,在中國古代文明史上十分罕見。在這兩座器物坑中,人們還發現了一種被專家稱為有“不死”或“通天地”功能的神樹,那是用青銅制作的銅樹。其中最大的一棵高近4米,由樹座、主幹和3層樹枝組成,體態挺拔,裝飾十分精美。據推測,後世興起的“搖錢樹”可能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成的。還有那青銅人頭像形象誇張,極富地方特色;立人像連座高2.62米,大眼直鼻,方頤大耳,戴冠,穿長袍,佩腳鐲,是難得的研究蜀人體質與服飾的資料。一號祭祀坑發掘了一根金權杖約1米多長,上面竟然刻有一人像,人物刻像為圓臉,嘴呈微笑之形,頭戴“玉冠”,與頭像共刻在金杖上的有魚、箭,鳥,該圖案組成一幅典型的“象形文字”。
站在三星堆博物館裡,我自己認為還算是一個愛看博物館的人,這雙還算看過不少博物館的眼睛確發直了:那兩個器物坑裡掩埋著如此多的祭品是超出我自己想象的,那些雖然零亂、破損,數千年封存的物品滿含滄桑,可時光的流逝絲毫擋不住那磅礴的氣勢。眼前這種強烈的震撼,我曾經在多年前體會過一次,那是二十幾年前走進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
這些青銅金鉑人頭像、縱目人面具、大立神、青銅大鳥頭、青銅太陽輪、青銅鳥腳人像……它們全都是轟動世界的極品!三星堆博物館太氣派了!珍品太多,就象肖先進館長所說:“我還有好多寶貝沒拿出來,裝不下了!”這可真是一座“富可敵國”的寶藏啊!
三星堆以它的博大,深遠和神秘的沉默,讓我在這些美妙絕倫的展品和諸多千古之謎面前徹底失語。
資料及圖片來源於三星堆博物館
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青銅立人像
三星堆出土的玉器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神樹
搖錢樹
三星堆出土的金杖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縱目人面像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鳥
青銅雞
三星堆出土的象牙
- See more at: blog.creaders.net/chen...u3kQ9.dpuf
華鎣的博客: |
三星堆遺址是一處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遺址。根據近年歷次發掘的材料,三星堆文化延續時間長達2000年左右,三星堆遺址的文化堆積情況大致可劃分為四個時期。第一期的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絕對年代距今約4800~4000年,大約與中原龍山文化的年代相當;第二期的年代大致為夏代至商代早期,第三期的年代約相當於商代中期或略晚,二,三期的絕對年代約距今4000—3500年;第四期的年代約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
三星堆遺址的面積約12平方公裡,位於四川省廣漢市,離成都僅40余公裡。廣漢市南興鎮,這裡有一條古河道叫“馬牧河”,河道沿岸的地形似月牙,人們便給它起了個美麗的名字——“月亮灣”,而三星堆則得名於河道上的3個突兀的大黃土堆。
三星堆遺址的發掘是中國20世紀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古蜀文化在這裡從新石器時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延續了近 2000年未曾間斷,完整地反映了古蜀文化的發展過程,實為罕見。
偶然發現:
三星堆遺址的發現非常偶然,1929年,廣漢太平鎮月亮灣的燕氏父子在澆灌農田的過程中發現大批玉石器,這批玉石器共有300多件,這300多件玉石器最終沒有逃脫被變賣的命運,據說這些被他們變賣的玉器至今仍下落不明。
第一次發掘:
正是這批被變賣的玉石器,驚動了當時在華西大學地質系任教的葛維漢先生,他初步認定了這些玉器是周代禮器,是稀世珍寶。1933年秋,葛維漢先生與同是華西大學教授的林鉻鈞先生、戴謙和先生等人組成了對三星堆遺址的考古發掘隊。考古隊在發掘中,發現了許多陶器、石器、玉珠、玉圭等稀世珍寶。1936年,考古隊將發掘所獲加以整理分析,在《華西邊疆學刊》上發表了《漢州初步發掘報告》的文章。在報告中,把有關遺址文物稱之為“廣漢文化”。不幸的是,第一次發掘工作僅僅持續了4年,就被1937年開始的日本侵華戰爭阻斷了。
第二次正式發掘:
第二次發掘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當時是為了為配合寶成鐵路的建設,考古學家們又一次來到了月亮灣進行考古調查,繼續十幾年前對遺址的勘探。他們采集了大量石器和陶器標本,根據初步考證,他們確定該遺址可能是西周時期的古遺址。1963年的一次規模較大的發掘是由四川大學歷史系考古學教授馮漢驥帶領他的學生進行的。馮先生認為這裡極有可能是古代蜀人的“都城”。後來的考古發掘證明了他的預言是正確的。這次發掘後來因文革原因而停止。
第三次全面發掘:
20世紀八十年代後,三星堆遺址迎來了大規模,連續全面發掘時期,前後長達20年。在這20余年裡,四川省文管會等單位在此連續進行了八次正式發掘。不僅出土了不少陶器、玉器、石器,並且還發現了大量的房屋基址和4000多年前的墓葬。在遺址中發現城址1座,其建造年代至遲為商代早期,已知東城牆長1100米,南牆180米,西牆600米,為人工夯築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灰坑,墓葬,祭祀坑等。
1986年發現的兩座器物(祭祀)坑,它是三星堆遺址的代表。其中一號器物坑有400多件文物被出土;二號器物坑裡出土了439件青銅器,青銅立人像,131件玉石器,此外還有骨、象牙等器物。這些3000年前的青銅人像雕塑,在中國古代文明史上十分罕見。在這兩座器物坑中,人們還發現了一種被專家稱為有“不死”或“通天地”功能的神樹,那是用青銅制作的銅樹。其中最大的一棵高近4米,由樹座、主幹和3層樹枝組成,體態挺拔,裝飾十分精美。據推測,後世興起的“搖錢樹”可能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成的。還有那青銅人頭像形象誇張,極富地方特色;立人像連座高2.62米,大眼直鼻,方頤大耳,戴冠,穿長袍,佩腳鐲,是難得的研究蜀人體質與服飾的資料。一號祭祀坑發掘了一根金權杖約1米多長,上面竟然刻有一人像,人物刻像為圓臉,嘴呈微笑之形,頭戴“玉冠”,與頭像共刻在金杖上的有魚、箭,鳥,該圖案組成一幅典型的“象形文字”。
站在三星堆博物館裡,我自己認為還算是一個愛看博物館的人,這雙還算看過不少博物館的眼睛確發直了:那兩個器物坑裡掩埋著如此多的祭品是超出我自己想象的,那些雖然零亂、破損,數千年封存的物品滿含滄桑,可時光的流逝絲毫擋不住那磅礴的氣勢。眼前這種強烈的震撼,我曾經在多年前體會過一次,那是二十幾年前走進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
這些青銅金鉑人頭像、縱目人面具、大立神、青銅大鳥頭、青銅太陽輪、青銅鳥腳人像……它們全都是轟動世界的極品!三星堆博物館太氣派了!珍品太多,就象肖先進館長所說:“我還有好多寶貝沒拿出來,裝不下了!”這可真是一座“富可敵國”的寶藏啊!
三星堆以它的博大,深遠和神秘的沉默,讓我在這些美妙絕倫的展品和諸多千古之謎面前徹底失語。
資料及圖片來源於三星堆博物館
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青銅立人像
三星堆出土的玉器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神樹
搖錢樹
三星堆出土的金杖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縱目人面像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鳥
青銅雞
三星堆出土的象牙
- See more at: blog.creaders.net/chen...u3kQ9.dpuf
懷念故鄉 說道: 無題
2014-01-05 08:05:34
懷念故鄉 說道: 無題
2014-01-05 08:11:50
-------
三星堆遺址位於距中國四川省距離成都約40公裡處,屬青銅時代文化遺址。由於其古域內三個起伏相連的三個黃土堆而得名,遺址年代為前2800年至前800年,分為四期,一期為寶墩文化(前蜀文化),二三期為三星堆文化(古蜀,前1600年以後),四期為十二橋文化(古蜀,主要遺存在金沙遺址),約相當於中原的夏商周時期,據說目前正在申請成為世界遺產。
這個遺址博物館最大的功用,是令人重新認識巴蜀文化。因為三星堆遺址的發現,驗證了古代文獻中對古蜀國記載的真實性。與長期以來歷史學界對巴蜀文化的認識大相徑庭,有些地方甚至完全不同。例如歷史學界一向認為,與中原地區相比,古代巴蜀地區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地方,與中原文明沒有關聯或很少有交往。而三星堆遺址證明,它應是中國夏商時期前後,甚至更早的一個重要的文化中心,並與中原文化有著一定的聯系。
據說寶墩文化與三星堆文化確實有密切的關系。
我讀過一篇文章:由於考古界對高度發達的三星堆青銅文明是如何出現的?它又走向了何方這些問題弄得雲裡霧裡的,因為畢竟在這之前,人們並未發現比相當於殷商時代的三星堆古城更早的重要中心聚落;而在歷史文獻中,對這一段文明,除了傳說,也沒有可靠的文字記載。對此,考古學界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整體沉默了。有人曾大膽地提出假設:這就是史書上有過記載的古蜀文明!但更多的人“寧願目瞪口呆,也不願輕信缺乏根據的論斷”。
帶著尋找古蜀文明的強烈願望,考古學家們開始對成都周邊的文化遺址進行大范圍的挖掘和研究。他們在成都平原陸續發掘出10座4000到5000年前左右的史前城址,這些城址以寶墩遺址最為典型,其所代表的這一時期文化被稱為寶墩文化。寶墩文化在三星堆文化之前,而且與三星堆文化有著直接的聯系,學者們據此認定,這應該就是構成三星堆文化的文明基礎。
十二橋遺址從1986年-1989年分兩階段又進行發掘,考古工作者推斷:這是一處商周時期的有別於中原地區以及其他地區同時期文化的重要遺址,有學者認為,大約在公元前12世紀-10世紀,作為大型都城的三星堆發生了重大變故而荒廢,古蜀國政治中心從三星堆轉移到了成都。因此,十二橋文化是三星堆文化衰退之後的延續:十二橋文化與三星堆文化屬於同一種文化,它和金沙文化同是三星堆文化的晚期部分。
這麼好的博物館,不知為什麼俺去的那天人不多。
那天俺興致很高,看完了博物館我沿著路標去考察了一下古城牆。哈,左看右看遠看近看就是看不出有什麼城牆。要不是有牌子說明,我是如何也看不出那裡有個古城牆。看來外行人見了寶貝也認不出。
但介紹和研究太差,不僅不專業(好像他們不知道現代科技手段可以用於考古發掘,不像西方會請各行權威專家做分析),解說漢語也蹩腳得令人難以相信!
那些所謂專家們好像不會說漢語!錯,破,病句連連!好像沒聽到一句完整無病的句子!令人覺得在看江湖表演。不可信。
倒是一些地方非專家們,漢語好一些。真奇怪!
其實關於華夏文明起源的脈絡已經漸漸清晰:黃河中下游是華夏文明匯合四周諸文化的“鍋底”,鍋底的周邊紅山文化,古蜀(包括三星堆)文化,古百越文化,良渚文化等,都比夏商周早。。。
Alan_張健_加拿大房貸經紀 說道: 評論
2014-01-22 10:32:50
懷念故鄉 說道: Re: 評論
2014-01-25 11:01:16
謝謝,謝謝游記的原創者。
這個三星堆,是有些神秘,很多的疑問,有這樣或那樣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