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还有些人,怀着另一个知见,认为我们修的时候,要制止一切妄想杂念,要无分别,你学了那么多经论,分别很多,成了所知障,意思是知道的东西太多了,这个就是障碍,障碍你开悟,所以,你学多了,所知太多了,就修不起了。而且越是学得多,这个所知障就越大。因此,得出了结论,我们不学就最好,没有所知障,那么一修就成功。这也是教内相当流行的一种错误的说法。
这种说法对不对呢?如果说佛法学了之后,就成所知障,那么佛陀辛辛苦苦四十九年说法,干啥呢?不要说就好了,成了佛之后,就这样子安安逸逸地坐它四十九年,一句话也不要说,就够了,就可以了嘛!何必要不辞劳苦,到处游行,苦口婆心说三藏十二部,八万四千法蕴等那么多法,干啥呢?说了那么多之后,不是大大地增加我们的所知障么?这个所知障,说了四十九年,如果有形相的话,堆起来恐怕比须弥山还要高,我们去学了,不是被障得连气也透不过来了吗?不对的!
那么这个所知障是怎样讲的呢?这里就必须讲一点法相知识了。法相学里边,对一个复合名词,有六种解释叫六离合释,所谓持业释、依主释、有财释、相违释、邻近释、带数释共六种。那一个名词要用持业释,那一个要用依主释,是有一定的,不能自己胡套的。大家所知道的烦恼障、所知障二个名词,烦恼障是持业释,烦恼即是障,虽烦恼与障表达二个意义,但是一体的。所知障却不是持业释,所知并不是障,而是依主释,是所知的障,这障,障了我们的所知,就是说我们的所知,被障住了,所以有所知障,就是说我们没有所知,或所知太少,由于有这个障,把所知挡住了,就是成了障了。所知不是障,相反,有所知障,说明自己所知不够,所知的障,障住你的所知,把所知障住了,就是学不进来了,这就是障。怎么说呢?譬如搓麻将啦,看电视啦,或者是聋子瞎子啦,或其是搞其它的吃喝玩乐等事啦,把你学法的因缘障住了,这个叫所知障。障住了么,所知就进不得来的了,并不是所知本身就是障。当然世智辩聪和外道邪教的邪知邪见,也是障挡佛法正知正见的,也是所知障。
很多人就会说那种话,学得越多障得越大,成所知障;这个,希望大家不要上当。他们教人不要学,最好大家都做个笨汉。但笨汉再笨,还是一个人,还是有所知的,那么所知障没有的,最好的是什么呢?恐怕应该是一条狗,一只猫,甚至一条虫,它什么都不知道了,该是没有所知障的了,它该很快成佛了吧?有没有这种道理呢?可是,事实上恰恰是相反的,畜生是三恶道或八难之一,它如真的没有所知障,怎么称为八难之一呢?所以说,这种谬论,完全是不懂佛法之人的呓语,我们大家千万不要上他们的当。 |
------------------------------------
外道的无想定,就是一切都不要想。外道也知道,我们众生的烦恼很重,动辄就要起恶念,做坏事,受苦报。他们也想息苦,他们想的方法,是把心息下来,不要动,心不动的话,烦恼也就不起,坏事也不会做了,认为这样,就可以离苦得涅槃。他们以这样的方式去修,结果得到无想定。这个无想定也不低,依第四禅纔能修起,也要依师学习纔行,它的果报,就是说修得无想定后,来世能生到四禅天里的一个天(广果天)里,叫无想天。但是,修得无想定的效果是什么呢?仅仅是把自己的心(第六意识)暂时灭下去了,不动了。等于说一个人没有思想了;没有思想,当然坏的念头不会起,坏事也不会做了,就这样子呆呆地呆在那里,但好的念头也同样起不来了。这样的人,死掉以后,就生到无想天去,无想天里寿命有五百大劫,时间很长,中间不起坏念,好象享受定中一些清净。但是自己没有心识思想,时间再长,也不感觉。五百大劫完了之后,以前心识被定力镇住像石头压了一样,压了五百大劫,五百大劫过了,定力消失了,心识活动能力又恢复增长起来了。但这次的增长,却因为心识不动,压得太久了,就像刀久不磨而变钝一样,心也变得愚痴了。智慧是靠动脑筋磨练出来的,不动脑筋就会退化成愚痴,愚痴的果报,大家知道,是感畜生道。所以,无想天下来的,一般都入畜生道。若是过去做过其它坏事,还会生饿鬼、地狱道去受苦。这是外道修的定,不足取,它不能真正解决起惑造业受苦轮回生死的问题。要出轮回、了生死乃至成佛度众生,是一定要靠般若智慧的。
有了智慧,才能够灭除无明。我们所以不能看到一切法自性空的道理,就是无明把我们障住了。修行,两个目的:一是见到补特伽罗无我,人无我;一是见到一切法都没有自性,法无我。一切法与补特伽罗本来都是没有自性的,但是我们没有般若智慧,凭我们错误的认识,就认为世界上有自己这么一个有情,还有无数的有情;有无量多的法,认为它们实实在在是存在着的,是有自性的。那么,我们如果不愿受骗,就要以智慧把执着的境界打破它,针锋相对,看透它那所执着的这些东西,都是自性空的,是没有实在自体的,而是一种幻觉或错觉。这样,我们就可以悟到人无我与法无我。所以说,要真实认识一切法的话,完全是离不开智慧的。大般若,依世间譬喻来说,是佛的母亲,佛所以能成佛,全靠有了般若的智慧,有般若的智慧做母亲,才有佛生出来;如果没有智慧的母亲的话,佛也就无从出生了。所以,我们佛教彻头彻尾的是要有智慧的。我们昨天传的《四加行》,里面就有智慧资粮。这个智慧资粮得到了,圆满了,再加上福气——福德资粮也圆满了,那么就为二足尊——佛了。换句话说,成佛必须积集福德智慧资粮,等到两个都具足了,这个样子的,就称为二足尊。佛是大觉,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觉,就是智慧的作用,没有智慧,也就谈不上成佛了。所以说,仅仅把思想压住,不给它动。这不但证不到无上正等正觉,甚至还要「证到愚痴」。这样把我们固有的、已经有的、少得可怜的有漏智慧都压下去了,这个不要说成佛了,开悟了,乃至连生善道都很危险。无想天下来的众生,一般都是生恶道。所以,我们真正的要修行用功上路,一定要从闻思修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