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2012-03-19 14:50:39供大家学习, 这可是温哥华的博士干的:
小岗村三年记
张博士决定去拯救小岗村。
他是在电视上看了2008年9月30日胡锦涛视察小岗村的新闻后有了这个想法的。他震惊于电视上小岗村的真实面貌。小岗村被称为中国改革第一村差不多30年了,却依然贫穷,好劳力依旧外出,唯一不同的是逃荒讨饭,变成了四处打工。它的贫穷与它的政治名气极不相符。
在中国,有许多人在改革中先富起来了,该有人来为改革第一村做点什么了,别人不做,他应该去做,虽然他已加入了加拿大籍,但他没有忘记,他是中国人。
他确实曾是中国人。他爷爷解放前是山东荷泽商会会长。他父母去过五七干校。他1978年恢复高考时考上了大学,1985年到美国留学,两年后取得博士学位。2007年,张博士在加拿大成立了GLG生命科技集团(www.glglifetech.com) 并在多伦多主板上市,在美国成立了GLG集团。
张永认为,在当今中国,有一种东西比赚钱更加重要,那便是赚钱的意义:这个在中国改革进程中意义非常的小山村,历经时代浪潮却依旧贫穷。如果它能改变,那么其它中国乡村便都能改变。
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他被选派到小岗村任第一书记5年多了。刚上任时,他就带领小岗村干部到大寨、耿村、红旗渠、南街村进行了一次红色考察。2006年1月,在沈浩等人的建议下,小岗村提出以合地入股的方式建立农业合作农场,但同全国各地大多数的农民们一样,村民们大都只愿租地,500元/亩,价格虽然很低,但这才实在。
沈浩任职后,带领小岗村人修了路,建了大包干纪念馆。沈浩任职三年期满时,小岗村人按了98个红手印把他留了下来,小岗村人认为沈浩是个好干部。
沈浩确实为他们争取到了一些资金,引来了一些项目,小岗村有了一些改变,但变得还不够快。现在,美国GLG集团张博士要来考察了,这或许会是个极好的机会。
GLG集团确实有实力。它专注于中国甜叶菊的产业链整合。甜叶菊是70年代末引进中国的一种新型糖源植物,从叶片提取的甜菊糖是种高甜低热的天然高倍甜味剂,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行业。2008年时,GLG集团大举进入中国,投资数亿元,在甜叶菊主要种植大省安徽、江苏及青岛建成了几家大型加工厂,形成了一条集种植、粗加工、深加工、出口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成为世界最大的甜叶菊产业集团之一,终端客户包括嘉吉、可口可乐等世界著名企业,占据了全球高端甜菊糖80%以上的市场份额。
第一年
2009年1月5日 ,张博士到小岗村考察。沈浩带领几个村干部,早早就赶到村外路口处迎接张博士,天气很冷,他们一直站在车外等候。当张博士在路口见到沈浩他们并与他们握手时,从他们冰凉的双手上感觉到了热诚,从他们被冻紫了的脸上看到了渴望。沈浩说,欢迎张博士到小岗村投资!张博士说,先去看一看。沈浩陪着张博士参观了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出门时,张博士又注意到欢迎他的标语,欢迎GLG集团到小岗村投资!小岗村人是多么地渴望张博士能带领他们奔小康啊。最后,当沈浩问他打算投多少时,他说,5000万以上吧。
1月8日 ,GLG集团与凤阳县政府签订协议,成立凤阳县GLG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根据协议,GLG集团计划在3-5年内投资15亿元人民币,在小岗村建设农产品深加工高科产业园区,该园区建设用地2000亩,投资建设项目有民用甜菊糖生产加工(国内唯一)、RA97高端甜菊糖生产加工、橄榄油生产加工、有机葡萄酒生产加工、燕麦深加工、食用菌类深加工、茶叶深加工、蜂产品深加工、保健品(GMP)及高科技医药(GMP)研发生产、家庭用活水水机制造等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6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年产值。在加速以上项目的同时,公司还将同时启动资本市场营运方案,计划三年内在美国NASDAQ或加拿大TSX或国内A板上市。根据协定,建设在产业园内的甜菊白糖项目,小岗村持有30%的股份、GLG集团持有70%的股份。
小岗村产业园投资项目受到了GLG集团独立董事的反对。张永自己出钱启动小岗村产业园建设,首期投入启动资金1.2亿元人民币,开发建设500亩,发展优质甜叶菊种苗繁育、民用甜菊糖生产加工,银杏滴丸、燕麦制品深加工项目,计划3到5年内在小岗村产业园区投资15亿元,建成民用甜菊糖生产加工、高端甜菊糖生产加工等项目,形成60亿元以上的年产值。
GLG集团的发展规划是,RA 97甜菊糖的产量在2009年达到1000吨,2013年达到5000吨。销售收入2009年25.60亿元,2013年127.97亿元。这些数字真大。
张永博士出了多少钱来支付土地补偿金就无从得知了,但据凤阳县招商引资政策及全国各地对亿元以上外资大项目的做法,通常是低地价甚至零地价,土地补偿金则由政府拿出来给农民。小岗村村民们拿到的土地补偿金很可能就在2.5-5.6万元/亩之间,即500-1100元/亩/年,和小岗村村民们的期望值差不多。沈浩曾设想过的农业合作社、土地入股、分红,可能性似乎极小。在此后GLG的相关新闻报道中,小岗村占股30%几乎再未出现。
GLG产业园项目的前景太美好了,对小岗村村民们来说,这样规模的一个园区建起来,他们即使只去里面打工,也会很快就过上小康日子的。
GLG产业园项目激起了小岗村人极大的热情,沈浩带领村民们在20天内就完成了1000亩地的丈量、补偿金发放、地面附着物清除、两百多座坟墓搬迁等任务。 2009年3月20日 ,产业园举行了奠基仪式。
2009年8月8日 ,温家宝总理亲切接见了张永博士,温家宝对GLG的事业很感兴趣,临时将张永的汇报时间由十分钟延长到了三十分钟,张永博士回忆,“总理也是这么称呼我的(张博士),而且称呼了我二、三十次。” “他叮嘱我们要善待农民,要尽可能地增加农民直接收入。总理充分肯定了GLG集团占据新糖源行业世界第一的成就,称赞GLG所从事的甜叶菊产业,是新科技、新革命,是可以发展成全国性的产业。”
2009年8月,前期投资一亿人民币的小岗村GLG农产品深加工高科产业园顺利下线第一批民用甜菊糖。
甜菊糖的市场,却并不如原来设想的那么好,GLG集团甜菊糖的产量、产值、利润都无法大幅提升,因为GLG这时在中国有了一个同样水平的对手,马来西亚在华独资企业谱赛科公司(Purecircle),其2009年的销售收入近6亿元,产能几乎和GLG一样,其目标客户也和GLG一样,都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食品饮料巨头。GLG要快速扩张,张永要想尽快拯救小岗,恐怕只有另想办法了。比如,去卖糖水。
2009年9月24,沈浩又一次三年任期满了,小岗村人按了186个红手印,把沈浩留了下来。
11月6日 ,沈浩去世,年仅46岁。小岗村人第四次按红手印,沈浩的骨灰被安葬在小岗村旁墓地,沈浩被永远地留在了小岗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学习和宣传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中央组织部追授沈浩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决定,追授沈浩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沈浩先后被获“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全国百名优秀村官”、“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09年度中国农村新闻人物”等称号。张博士从加拿大专程回国悼念,并决定在小岗村追回投资,建设小岗村天然零卡高科技产业园,以完成沈浩的未竟事业。在此后的报道中,产业园原名称小岗村GLG农产品深加工高科产业园就很少被提起了。
2009年11月,GLG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第二年
2010年6月,小岗村天然零卡高科技产业园建成中国第一条天然零卡糖饮料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可达500ml装饮料1.08亿瓶。GLG开始筹划向市场推出“美国张博士天然零卡系列饮料”,但或许现在还不是时候,还要多作些准备,等待一个最佳的入市时机,那个时机可能就在2011年,建党90周年。
2010年7月15日 ,根据沈浩事迹改编的电影《第一书记》在全国上映。
2010年,GLG的全年销售收入约3亿元人民币,主要来自甜菊糖,产量约2000吨。销售收入仅是GLG发展规划里2010年能达到的51.2亿元的1/17。其主要对手谱赛科公司甜菊糖的产量为4000多吨,产值6亿多元。谱赛科称自己才是世界最大甜菊糖生产商。但还有另外一家公司,菊隆高科,也称自己是世界最大的甜菊糖公司。这两家公司都在江西赣县茅店镇洋塘工业区,且谱赛科公司以前就叫菊隆高科。这是怎么回事呢?
赣县为江西赣州市的一个县。赣州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简称赣南。赣南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当年中央苏区所在地,有“共和国摇篮”之称,瑞金、兴国等县也属赣南。
谢瑞鸿是赣县人,80年代的退伍军人,中共党员。2001年,和全国无数国有企业一样,赣县国营企业江西第三糖厂也破产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营过钨矿加工厂的谢瑞鸿以300万元买下该厂甜菊糖车间,该车间原投资达2000多万。2002年,谢瑞鸿的菊隆高科投产。2003-2006,公司又建成三条生产线。2006年10月,菊隆高科与马来西亚一家公司合资,对方出资200万美元,占菊隆高科25%股份。马来西亚这家公司掌握了甜菊糖结晶技术,从菊隆高科进口原材料,结晶后以更高的价格出售。2007年,为建第五条生产线,谢向外方出让了30%股份,后为支持外方公司在伦敦上市,又出让了40%的股份,至此他在菊隆高科只剩5%的股份,但仍任菊隆高科董事长,持有外方上市公司部分股票。
2008年元旦,马来西亚方面提出,菊隆高科原来38万元/吨出口给他们的甜菊糖,要降价到22万。对方说是为了避税,为了让大家赚更多的钱。谢瑞鸿不同意,认为这是偷逃税,是违法的。但对方说,他们控股了。奋斗了近8年,结果却是在为别人做嫁衣裳。2008年底,谢瑞鸿决定离开,他低价出让了自己的上市公司股票,退出了菊隆高科。
2009年,谢瑞鸿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马来西亚方手中夺回他以前注册的“菊隆高科”公司名称,重新投资9.8亿元,在原菊隆高科旁边,建设新的菊隆高科,马来西亚方则在谢的举报压力下,补交了1200万的税款,公司名称更改为“谱赛科”。
谢瑞鸿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即完成新菊隆高科的建设,菊隆高科2011年产能达到2000吨,2012年产能可达到3300吨,年产值预计将达到20多亿人民币。公司为员工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免费为员工提供吃住。公司自组建运作以来,累计吸纳下岗、特困职工8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资助特困学生10人,捐助公益事业上百万元。
谢瑞鸿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获得北京奥运会火炬手、江西省十一届人大代表、江西省劳模、赣州市劳模、赣州市优秀企业家、江西省“优秀非公有制企业家”、“江西省新农村建设百佳领军人物”等多项荣誉。2011年入选江西第四届“十大井岗之子”候选人。现为中国甜菊协会副理事长。
谱赛科公司2010年生产甜菊糖4000吨,销售收入6亿元,上缴税收6000万元。公司2011年投资600万美元进行4条生产线的技改,计划在2013年将生产能力扩大到6000吨。
甜菊糖产业前景不错,年增长率也不低,但市场规模看来还不大。据中国甜菊协会消息,2010年全行业销售收入约13亿,产量约5100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0%多,70%以上出口,大多以初级原料的形式。但三家公司都在快速扩张产能,每家都说自己是全球最大,每家都把将来的销售收入预计成几十亿甚至上百亿。他们在项目建设前都大吹特吹,或是因为地方政府喜欢大项目,把产量产值利税吹得越高,在与地方政府谈土地、税收等优惠时越有利。
产能的扩张并不能带来销售收入及利润的大幅增长。产量越多,价格越低,利润越薄。这三家公司都只是原料提供商,他们虽然都在中国生产,但他们没有定价权,或即使有定价格,也要故意把价格定得很低,正如谱赛科的马来西亚人告诉菊隆高科谢瑞鸿的那样,价格定低一些可以避税,可以赚更多的钱。
或许这就是国内外那些食品饮料巨头最喜欢看到的,也是国内一些人特别喜欢看到的。所有产品,都应该有许多家内资、外资企业一起来生产、出口,这样就不会有国企的垄断了,就不会有暴利了,效率就高了,擅长于搞计划、搞垄断的大资本家们的利润就能最大化了,中国的所有好东西就可以被大量廉价出口了。这就是为何江西糖厂等无数国企必须破产的原因,这就是为何要鼓励民企、外企进入一切领域的原因,这就是为何要彻底开放国门的原因。
甜菊糖这个市场的容量太小了,饮料市场才是GLG及张永大展宏图的地方。GLG认为,中国食品饮料市场年均增长20%,规模将从2010年的5.3万亿增长到2013年的9.2万亿,2013年时,公司有望获得0.04%的份额(37.5亿元),或获得软饮料市场(5200亿元)的0.72%。只要从这个几乎全球第一的市场里分来一杯羹,利润就很多了。少数小岗人也就可以就近打工了。张永所说的企业使命,“小岗小康,全国小康”,就有希望实现了。
2010年11月8日 ,GLG集团出手了。
在“央视2011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中,GLG以1.3567亿元竞得以下时段广告:3、4月份,《新闻联播》与《天气预报》之间的7.5秒、CCTV-1“名牌时间”15秒、“新闻30分”前15秒。5、6、11、12月份,《天气预报》与《焦点访谈》之间15秒、“黄金档剧场”后15秒、 “今日说法”后15秒。2011年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招标总额126.6870亿,创17年新高。
央视这些年长时间免费宣传小岗村伟大的分田单干精神,小岗村却一直贫穷,但央视对要去拯救小岗村的美国张博士却一点也不客气,广告费该收多少照收多少。这些钱对央视来说、对一些天天在央视上做广告的中外大资本家们来说,什么也不算,但对GLG集团这样一个固定资产、年销售收入仅几亿元人民币的公司来说,还是有些多了,对小岗村人来说,更是一笔无法想像的巨款。1978年时,小岗村有20户,115人。这1亿多元钱如果让原小岗村人来分,每人可分得过100多万,每户可分得500多万,小岗人立刻都过上小康生活了。2008年小岗村扩大范围后,有849户,3823人,如果再来分,分得的就少了。还是先拿去做广告算了,先做大蛋糕要紧。广告做得好,小岗产的张博士零卡饮料卖得多,小岗村奔小康的速度会快一些的。
张博士在2010年12月14日的公司公告(英文)中说,中国农业健康食品有限公司(CAHFC)在两年内已完成以甜菊糖为甜味剂的30种饮料与300种食品的开发,同时与政府、大型国际超市,如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隆、乐购、大润发等建立了联系,许多中国主流媒体包括CCTV都积极提供广告支持,我们的目标是在2013年时销售收入达到37.5亿元!
2010年12月17日 ,小岗村美国张博士全天然零卡饮料生产基地举行了盛大的投产仪式,许多官员到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2010年12月22日 ,凤阳县小岗村永康食品高科技有限公司(FXY)的母公司中国农业健康食品有限公司(CAHFC)与GLG合资成立张博士天然零卡饮料食品公司(AN0C(美国),注册地香港),CAHFC占股20%,GLG占80%。香港红利预提税率(dividend withholding tax rate)优惠5%且香港不对非香港来源的收入征税(如从中国分公司获得的红利),不对非香港居民获得的红利征预提税。
凤阳县小岗村永康食品高科技有限公司(FXY)与中国农业健康食品有限公司(CAHFC)不知是何时成立的。有关GLG的众多中文报道中几乎从没提过这两家公司。在GLG公司的英文公告中,凤阳县小岗村永康食品高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私人所有(privately held)的中国公司,负责小岗村产业园的建设经营,从名称上看,有点像是张永博士自己出资建立的公司,但不知和2009年1月8日GLG与凤阳县政府的协议中说的那个凤阳县GLG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何关系。
GLG公司2009年总收入4190万美元,利润80万美元,2010年总收入5890万美元(约3.7亿元人民币),亏损290万美元。2010年GLG主要客户嘉吉公司甜菊糖订单占GLG销售收入的47%,2009年占90%。
第三年
2011年1月25日 ,张博士天然零卡饮料(ANOC)安徽公司、上海公司完成注册。公司很多生产、营销高管是从康师傅等饮料企业招募来的。
2011年3月10日 ,以沈浩为原型的连续剧《永远的忠诚》在江苏盐城开机拍摄。
GLG在央视的张博士天然零卡饮料广告也在3月开播了。全面出击的时刻到了。
3月18日 ,公司发起“风暴行动”,推出红茶、绿茶、茉莉花茶6种在国内率先使用甜菊糖作甜味剂的茶饮料,建立覆盖全国的13个地区营销总部,通过电视、报纸、杂志、超市进行的产品市场推广也迅速展开。第一阶段至四月底,全国一级分销商达数百家,计划销售饮料1500万瓶。第二阶段从五一开始,在更多的卫视、16家大报、因特网等媒体上投放更多的广告,向更多的顾客推销张博士饮料。以后还将适时推出3种果汁、3种奶饮料。年销售计划是5亿元。
2011年6月3日 至14日,中央电视台一频道播出建党90周年重点献礼片《永远的忠诚》,最高收视率达3.3978,为央视2011年电视剧最高收视率,继央视后,该剧又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热播,无数观众被沈浩的事迹深深感动,很多人甚至被感动得泪流满面,全国再次掀起学习沈浩的高潮。
打铁要趁热,卖茶饮料也要趁天气热。为迎接7-9月销售旺季,加强零售分销,张博士公司继续与更多的地区一级大经销商签约,经销商的数量从5月中旬的300家增长到了400家,销售点扩张了三倍,超过65000家商店,包括6000家全国性连锁店与59000家零售小店,都在销售张博士饮料。张博士说,未来几个月内,公司将推出6种新口味的维他命加强水及五种果味奶饮料。
公司的价格策略是比其它品牌售价高10-15%,这样中国消费者就会认为美国张博士的饮料比其它用使用白糖的饮料质量更好。美国张博士饮料的价格比台湾康师傅的平均高1元。如果每个中国人都来买一瓶小岗村产的张博士饮料,如果每个看了《永远的忠诚》的党员都来买几瓶张博士饮料,那GLG的37.5亿元的产值目标就可以提前2年实现了。利润也会有好几亿了。地方税收也会有一点的。小岗就有近200人或更多一些人可就近在张博士的工厂打长工了,小岗就小康了,永康了。?
2011年6月22日 ,GLG集团再掀向沈浩书记学习高潮。美国张博士天然零卡饮料食品集团与凤阳县人民政府正式签署了将中国总部落户“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的投资协议。集团的市场销售中心放在上海。根据协议,凤阳县政府将给予集团税收优惠,凤阳县政府与滁州市政府将给集团以最高10亿元人民币的信贷支持,利息低于中国金融机构的市场利息。张博士说,GLG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甜叶菊种植、加工和应用集团公司,未来三年,总部计划投资30亿元人民币,形成100亿零卡产业市场销售!“小岗小康,全国小康”要成为零卡人在国内为深化农村改革而努力的奋斗目标。滁州市江山市长对张博士为祖国积极发展‘生命工程’、‘富民工程’、‘政治工程’的情怀和境界表示由衷的敬意,GLG将“零卡集团”中国总部落户小岗村,一定会让小岗村加快‘小康’步伐,对推进中国农村的发展有代表意义。全国各大信息网络纷纷报道了这一好消息。
2011年7月,张博士在公司公告中告诉国外股东们,我们的目标是在9月时使销售张博士饮料的商店达到10万家。中国食品饮料业是中国最大的产业之一,年均增长率20%,产值2009年达7000亿美元,这一产业的机会远远大于甜味剂行业。我们的公司已获得省、市、中央各级政府各种形式的支持,张博士公司将使中国政府、人民及我们的股东实现三赢。
2011年8月,张博士公司在40多个大城市推出维他命水。 8月29日 ,公司成为中国国家游泳队独家茶饮料赞助商。
虽然花了不少钱做了不少广告,但美国张博士的知名度显然没有小岗村的高,当然更不用说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达能、康师傅、娃哈哈、王老吉、统一等食品饮料巨头相提并论了。这些中外大资本家们没有感恩之心,都只忙着卖水赚中国人的钱,根本就没想过要来帮帮对中国改革开放及中外资本家的利润作出伟大贡献的小岗村。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2011年10月11日美国纳斯达克网站上的一篇投资考察报告说(GLG Life Tech: On The Ground Due Diligence Confirms Weak Business Outlook),GLG在中国的几家甜菊糖加工厂,厂房、设备很不错,但大都仅开工3个月,工人数也很少。在小岗村张博士天然零卡产业园,GLG计划建5条生产线。第一条是低卡糖,计划10月底建成。第二条民用糖,无设备、工人。第三条用于谷物类产品生产,无设备、工人。第四条用于银杏滴丸生产,仅有临时生产。第五条为饮料生产线,每小时可生产1.5万瓶。但显然没有满负荷生产。一位销售代理说饮料产量低的原因是味道差,比其它著名品牌的价格高,广告做得不够,市场认可度不高,新产品没有明显优势(中国人不太关心卡路里的多少)。结论,看淡(GLG在纳斯达克的股价从年初的每股12美元暴跌到10月最低时的0.58美元,现为1.30美元左右)。
据GLG的2011第三季报,第三季末集团总收入2440万美元(约1.5亿元人民币),亏损4290万美元(约2.7亿元人民币)。甜菊糖销售收入1700万美元,饮料740万美元(约4700万元,仅完成年度计划的1/10,仅为央视广告费的1/3)。3-9月,销售2910万瓶茶、130万瓶维他命水。7-9月饮料销量下降的原因是天气不够热、代工厂瓶子质量有问题、换新瓶子等。公司固定资产1.14亿加元(公司中文网页上说GLG总资产达30多亿元人民币,显然指的不是固定资产,而还包含了流动资产等)。用土地、设备作抵押的短期贷款达4.4亿元人民币,贷款行包括农行、建行、中行等。
据北京商报记者李冰12月1日《持续不到半年,张博士饮料溃退中国市场》一文报道,在一些超市,早前铺天盖地并占据大部分货架的张博士零卡饮料,只有零星的几瓶还摆在货架的角落里。张博士一家区域总代理的负责人透露,刚开始铺货时,的确有消费者大量尝试,销量还算可观,但由于产品口味不被消费者认可和接受,随后销量一直在下滑,到现在已经一瓶都卖不出去了。“我现在手里还压了1700多箱呢,企业那边又不给退,只是给‘一对一’的补偿,又给了1700箱,其他的就都不管了。”
报道中说,今年夏天,张博士以零卡概念为主打,在央视等媒体重金进行广告宣传,并强势占据大面积的销售终端,掀起了一阵“零卡”旋风。不过,就在那个时候,即有不愿具名的行业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张博士存在太重的“傍名牌”嫌疑,其产品包装与康师傅、统一等同类产品极其相似,没有自己的创新性,从一开始就给自己打上了“山寨”的标签。加之其定位中高端,市场零售价比康师傅、统一等同类产品高1块多钱,产品品质、口感等各方面却并没有呈现出更高层面上的东西,所以,虽然来势很凶,最终的市场情况或许并不会太理想。
随后的一篇报道中,有经销商称,张博士公司拖欠全国600家经销商货款及其他费用高达3800万元。
2012年1月12日的报道中,张永承认首推茶饮料是战略失误。张永坦承,张博士发展高峰时期,共有高达1500人的销售团队,但因业务调整,很多办事处及区域经理、销售人员等进行了集中和裁撤,目前仅有不到200人。零卡饮料公司是否还要扛下去呢?对此,张永坚称:“张博士是自己的一个事业,肯定会继续做下去,但营运步伐和速度方面会更加实事求是。”
张博士救小岗村的故事至此就暂时告一段落了.
小岗村三年记
张博士决定去拯救小岗村。
他是在电视上看了2008年9月30日胡锦涛视察小岗村的新闻后有了这个想法的。他震惊于电视上小岗村的真实面貌。小岗村被称为中国改革第一村差不多30年了,却依然贫穷,好劳力依旧外出,唯一不同的是逃荒讨饭,变成了四处打工。它的贫穷与它的政治名气极不相符。
在中国,有许多人在改革中先富起来了,该有人来为改革第一村做点什么了,别人不做,他应该去做,虽然他已加入了加拿大籍,但他没有忘记,他是中国人。
他确实曾是中国人。他爷爷解放前是山东荷泽商会会长。他父母去过五七干校。他1978年恢复高考时考上了大学,1985年到美国留学,两年后取得博士学位。2007年,张博士在加拿大成立了GLG生命科技集团(www.glglifetech.com) 并在多伦多主板上市,在美国成立了GLG集团。
张永认为,在当今中国,有一种东西比赚钱更加重要,那便是赚钱的意义:这个在中国改革进程中意义非常的小山村,历经时代浪潮却依旧贫穷。如果它能改变,那么其它中国乡村便都能改变。
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他被选派到小岗村任第一书记5年多了。刚上任时,他就带领小岗村干部到大寨、耿村、红旗渠、南街村进行了一次红色考察。2006年1月,在沈浩等人的建议下,小岗村提出以合地入股的方式建立农业合作农场,但同全国各地大多数的农民们一样,村民们大都只愿租地,500元/亩,价格虽然很低,但这才实在。
沈浩任职后,带领小岗村人修了路,建了大包干纪念馆。沈浩任职三年期满时,小岗村人按了98个红手印把他留了下来,小岗村人认为沈浩是个好干部。
沈浩确实为他们争取到了一些资金,引来了一些项目,小岗村有了一些改变,但变得还不够快。现在,美国GLG集团张博士要来考察了,这或许会是个极好的机会。
GLG集团确实有实力。它专注于中国甜叶菊的产业链整合。甜叶菊是70年代末引进中国的一种新型糖源植物,从叶片提取的甜菊糖是种高甜低热的天然高倍甜味剂,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行业。2008年时,GLG集团大举进入中国,投资数亿元,在甜叶菊主要种植大省安徽、江苏及青岛建成了几家大型加工厂,形成了一条集种植、粗加工、深加工、出口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成为世界最大的甜叶菊产业集团之一,终端客户包括嘉吉、可口可乐等世界著名企业,占据了全球高端甜菊糖80%以上的市场份额。
第一年
2009年1月5日 ,张博士到小岗村考察。沈浩带领几个村干部,早早就赶到村外路口处迎接张博士,天气很冷,他们一直站在车外等候。当张博士在路口见到沈浩他们并与他们握手时,从他们冰凉的双手上感觉到了热诚,从他们被冻紫了的脸上看到了渴望。沈浩说,欢迎张博士到小岗村投资!张博士说,先去看一看。沈浩陪着张博士参观了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出门时,张博士又注意到欢迎他的标语,欢迎GLG集团到小岗村投资!小岗村人是多么地渴望张博士能带领他们奔小康啊。最后,当沈浩问他打算投多少时,他说,5000万以上吧。
1月8日 ,GLG集团与凤阳县政府签订协议,成立凤阳县GLG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根据协议,GLG集团计划在3-5年内投资15亿元人民币,在小岗村建设农产品深加工高科产业园区,该园区建设用地2000亩,投资建设项目有民用甜菊糖生产加工(国内唯一)、RA97高端甜菊糖生产加工、橄榄油生产加工、有机葡萄酒生产加工、燕麦深加工、食用菌类深加工、茶叶深加工、蜂产品深加工、保健品(GMP)及高科技医药(GMP)研发生产、家庭用活水水机制造等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6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年产值。在加速以上项目的同时,公司还将同时启动资本市场营运方案,计划三年内在美国NASDAQ或加拿大TSX或国内A板上市。根据协定,建设在产业园内的甜菊白糖项目,小岗村持有30%的股份、GLG集团持有70%的股份。
小岗村产业园投资项目受到了GLG集团独立董事的反对。张永自己出钱启动小岗村产业园建设,首期投入启动资金1.2亿元人民币,开发建设500亩,发展优质甜叶菊种苗繁育、民用甜菊糖生产加工,银杏滴丸、燕麦制品深加工项目,计划3到5年内在小岗村产业园区投资15亿元,建成民用甜菊糖生产加工、高端甜菊糖生产加工等项目,形成60亿元以上的年产值。
GLG集团的发展规划是,RA 97甜菊糖的产量在2009年达到1000吨,2013年达到5000吨。销售收入2009年25.60亿元,2013年127.97亿元。这些数字真大。
张永博士出了多少钱来支付土地补偿金就无从得知了,但据凤阳县招商引资政策及全国各地对亿元以上外资大项目的做法,通常是低地价甚至零地价,土地补偿金则由政府拿出来给农民。小岗村村民们拿到的土地补偿金很可能就在2.5-5.6万元/亩之间,即500-1100元/亩/年,和小岗村村民们的期望值差不多。沈浩曾设想过的农业合作社、土地入股、分红,可能性似乎极小。在此后GLG的相关新闻报道中,小岗村占股30%几乎再未出现。
GLG产业园项目的前景太美好了,对小岗村村民们来说,这样规模的一个园区建起来,他们即使只去里面打工,也会很快就过上小康日子的。
GLG产业园项目激起了小岗村人极大的热情,沈浩带领村民们在20天内就完成了1000亩地的丈量、补偿金发放、地面附着物清除、两百多座坟墓搬迁等任务。 2009年3月20日 ,产业园举行了奠基仪式。
2009年8月8日 ,温家宝总理亲切接见了张永博士,温家宝对GLG的事业很感兴趣,临时将张永的汇报时间由十分钟延长到了三十分钟,张永博士回忆,“总理也是这么称呼我的(张博士),而且称呼了我二、三十次。” “他叮嘱我们要善待农民,要尽可能地增加农民直接收入。总理充分肯定了GLG集团占据新糖源行业世界第一的成就,称赞GLG所从事的甜叶菊产业,是新科技、新革命,是可以发展成全国性的产业。”
2009年8月,前期投资一亿人民币的小岗村GLG农产品深加工高科产业园顺利下线第一批民用甜菊糖。
甜菊糖的市场,却并不如原来设想的那么好,GLG集团甜菊糖的产量、产值、利润都无法大幅提升,因为GLG这时在中国有了一个同样水平的对手,马来西亚在华独资企业谱赛科公司(Purecircle),其2009年的销售收入近6亿元,产能几乎和GLG一样,其目标客户也和GLG一样,都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食品饮料巨头。GLG要快速扩张,张永要想尽快拯救小岗,恐怕只有另想办法了。比如,去卖糖水。
2009年9月24,沈浩又一次三年任期满了,小岗村人按了186个红手印,把沈浩留了下来。
11月6日 ,沈浩去世,年仅46岁。小岗村人第四次按红手印,沈浩的骨灰被安葬在小岗村旁墓地,沈浩被永远地留在了小岗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学习和宣传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中央组织部追授沈浩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决定,追授沈浩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沈浩先后被获“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全国百名优秀村官”、“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09年度中国农村新闻人物”等称号。张博士从加拿大专程回国悼念,并决定在小岗村追回投资,建设小岗村天然零卡高科技产业园,以完成沈浩的未竟事业。在此后的报道中,产业园原名称小岗村GLG农产品深加工高科产业园就很少被提起了。
2009年11月,GLG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第二年
2010年6月,小岗村天然零卡高科技产业园建成中国第一条天然零卡糖饮料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可达500ml装饮料1.08亿瓶。GLG开始筹划向市场推出“美国张博士天然零卡系列饮料”,但或许现在还不是时候,还要多作些准备,等待一个最佳的入市时机,那个时机可能就在2011年,建党90周年。
2010年7月15日 ,根据沈浩事迹改编的电影《第一书记》在全国上映。
2010年,GLG的全年销售收入约3亿元人民币,主要来自甜菊糖,产量约2000吨。销售收入仅是GLG发展规划里2010年能达到的51.2亿元的1/17。其主要对手谱赛科公司甜菊糖的产量为4000多吨,产值6亿多元。谱赛科称自己才是世界最大甜菊糖生产商。但还有另外一家公司,菊隆高科,也称自己是世界最大的甜菊糖公司。这两家公司都在江西赣县茅店镇洋塘工业区,且谱赛科公司以前就叫菊隆高科。这是怎么回事呢?
赣县为江西赣州市的一个县。赣州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简称赣南。赣南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当年中央苏区所在地,有“共和国摇篮”之称,瑞金、兴国等县也属赣南。
谢瑞鸿是赣县人,80年代的退伍军人,中共党员。2001年,和全国无数国有企业一样,赣县国营企业江西第三糖厂也破产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营过钨矿加工厂的谢瑞鸿以300万元买下该厂甜菊糖车间,该车间原投资达2000多万。2002年,谢瑞鸿的菊隆高科投产。2003-2006,公司又建成三条生产线。2006年10月,菊隆高科与马来西亚一家公司合资,对方出资200万美元,占菊隆高科25%股份。马来西亚这家公司掌握了甜菊糖结晶技术,从菊隆高科进口原材料,结晶后以更高的价格出售。2007年,为建第五条生产线,谢向外方出让了30%股份,后为支持外方公司在伦敦上市,又出让了40%的股份,至此他在菊隆高科只剩5%的股份,但仍任菊隆高科董事长,持有外方上市公司部分股票。
2008年元旦,马来西亚方面提出,菊隆高科原来38万元/吨出口给他们的甜菊糖,要降价到22万。对方说是为了避税,为了让大家赚更多的钱。谢瑞鸿不同意,认为这是偷逃税,是违法的。但对方说,他们控股了。奋斗了近8年,结果却是在为别人做嫁衣裳。2008年底,谢瑞鸿决定离开,他低价出让了自己的上市公司股票,退出了菊隆高科。
2009年,谢瑞鸿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马来西亚方手中夺回他以前注册的“菊隆高科”公司名称,重新投资9.8亿元,在原菊隆高科旁边,建设新的菊隆高科,马来西亚方则在谢的举报压力下,补交了1200万的税款,公司名称更改为“谱赛科”。
谢瑞鸿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即完成新菊隆高科的建设,菊隆高科2011年产能达到2000吨,2012年产能可达到3300吨,年产值预计将达到20多亿人民币。公司为员工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免费为员工提供吃住。公司自组建运作以来,累计吸纳下岗、特困职工8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资助特困学生10人,捐助公益事业上百万元。
谢瑞鸿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获得北京奥运会火炬手、江西省十一届人大代表、江西省劳模、赣州市劳模、赣州市优秀企业家、江西省“优秀非公有制企业家”、“江西省新农村建设百佳领军人物”等多项荣誉。2011年入选江西第四届“十大井岗之子”候选人。现为中国甜菊协会副理事长。
谱赛科公司2010年生产甜菊糖4000吨,销售收入6亿元,上缴税收6000万元。公司2011年投资600万美元进行4条生产线的技改,计划在2013年将生产能力扩大到6000吨。
甜菊糖产业前景不错,年增长率也不低,但市场规模看来还不大。据中国甜菊协会消息,2010年全行业销售收入约13亿,产量约5100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0%多,70%以上出口,大多以初级原料的形式。但三家公司都在快速扩张产能,每家都说自己是全球最大,每家都把将来的销售收入预计成几十亿甚至上百亿。他们在项目建设前都大吹特吹,或是因为地方政府喜欢大项目,把产量产值利税吹得越高,在与地方政府谈土地、税收等优惠时越有利。
产能的扩张并不能带来销售收入及利润的大幅增长。产量越多,价格越低,利润越薄。这三家公司都只是原料提供商,他们虽然都在中国生产,但他们没有定价权,或即使有定价格,也要故意把价格定得很低,正如谱赛科的马来西亚人告诉菊隆高科谢瑞鸿的那样,价格定低一些可以避税,可以赚更多的钱。
或许这就是国内外那些食品饮料巨头最喜欢看到的,也是国内一些人特别喜欢看到的。所有产品,都应该有许多家内资、外资企业一起来生产、出口,这样就不会有国企的垄断了,就不会有暴利了,效率就高了,擅长于搞计划、搞垄断的大资本家们的利润就能最大化了,中国的所有好东西就可以被大量廉价出口了。这就是为何江西糖厂等无数国企必须破产的原因,这就是为何要鼓励民企、外企进入一切领域的原因,这就是为何要彻底开放国门的原因。
甜菊糖这个市场的容量太小了,饮料市场才是GLG及张永大展宏图的地方。GLG认为,中国食品饮料市场年均增长20%,规模将从2010年的5.3万亿增长到2013年的9.2万亿,2013年时,公司有望获得0.04%的份额(37.5亿元),或获得软饮料市场(5200亿元)的0.72%。只要从这个几乎全球第一的市场里分来一杯羹,利润就很多了。少数小岗人也就可以就近打工了。张永所说的企业使命,“小岗小康,全国小康”,就有希望实现了。
2010年11月8日 ,GLG集团出手了。
在“央视2011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中,GLG以1.3567亿元竞得以下时段广告:3、4月份,《新闻联播》与《天气预报》之间的7.5秒、CCTV-1“名牌时间”15秒、“新闻30分”前15秒。5、6、11、12月份,《天气预报》与《焦点访谈》之间15秒、“黄金档剧场”后15秒、 “今日说法”后15秒。2011年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招标总额126.6870亿,创17年新高。
央视这些年长时间免费宣传小岗村伟大的分田单干精神,小岗村却一直贫穷,但央视对要去拯救小岗村的美国张博士却一点也不客气,广告费该收多少照收多少。这些钱对央视来说、对一些天天在央视上做广告的中外大资本家们来说,什么也不算,但对GLG集团这样一个固定资产、年销售收入仅几亿元人民币的公司来说,还是有些多了,对小岗村人来说,更是一笔无法想像的巨款。1978年时,小岗村有20户,115人。这1亿多元钱如果让原小岗村人来分,每人可分得过100多万,每户可分得500多万,小岗人立刻都过上小康生活了。2008年小岗村扩大范围后,有849户,3823人,如果再来分,分得的就少了。还是先拿去做广告算了,先做大蛋糕要紧。广告做得好,小岗产的张博士零卡饮料卖得多,小岗村奔小康的速度会快一些的。
张博士在2010年12月14日的公司公告(英文)中说,中国农业健康食品有限公司(CAHFC)在两年内已完成以甜菊糖为甜味剂的30种饮料与300种食品的开发,同时与政府、大型国际超市,如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隆、乐购、大润发等建立了联系,许多中国主流媒体包括CCTV都积极提供广告支持,我们的目标是在2013年时销售收入达到37.5亿元!
2010年12月17日 ,小岗村美国张博士全天然零卡饮料生产基地举行了盛大的投产仪式,许多官员到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2010年12月22日 ,凤阳县小岗村永康食品高科技有限公司(FXY)的母公司中国农业健康食品有限公司(CAHFC)与GLG合资成立张博士天然零卡饮料食品公司(AN0C(美国),注册地香港),CAHFC占股20%,GLG占80%。香港红利预提税率(dividend withholding tax rate)优惠5%且香港不对非香港来源的收入征税(如从中国分公司获得的红利),不对非香港居民获得的红利征预提税。
凤阳县小岗村永康食品高科技有限公司(FXY)与中国农业健康食品有限公司(CAHFC)不知是何时成立的。有关GLG的众多中文报道中几乎从没提过这两家公司。在GLG公司的英文公告中,凤阳县小岗村永康食品高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私人所有(privately held)的中国公司,负责小岗村产业园的建设经营,从名称上看,有点像是张永博士自己出资建立的公司,但不知和2009年1月8日GLG与凤阳县政府的协议中说的那个凤阳县GLG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何关系。
GLG公司2009年总收入4190万美元,利润80万美元,2010年总收入5890万美元(约3.7亿元人民币),亏损290万美元。2010年GLG主要客户嘉吉公司甜菊糖订单占GLG销售收入的47%,2009年占90%。
第三年
2011年1月25日 ,张博士天然零卡饮料(ANOC)安徽公司、上海公司完成注册。公司很多生产、营销高管是从康师傅等饮料企业招募来的。
2011年3月10日 ,以沈浩为原型的连续剧《永远的忠诚》在江苏盐城开机拍摄。
GLG在央视的张博士天然零卡饮料广告也在3月开播了。全面出击的时刻到了。
3月18日 ,公司发起“风暴行动”,推出红茶、绿茶、茉莉花茶6种在国内率先使用甜菊糖作甜味剂的茶饮料,建立覆盖全国的13个地区营销总部,通过电视、报纸、杂志、超市进行的产品市场推广也迅速展开。第一阶段至四月底,全国一级分销商达数百家,计划销售饮料1500万瓶。第二阶段从五一开始,在更多的卫视、16家大报、因特网等媒体上投放更多的广告,向更多的顾客推销张博士饮料。以后还将适时推出3种果汁、3种奶饮料。年销售计划是5亿元。
2011年6月3日 至14日,中央电视台一频道播出建党90周年重点献礼片《永远的忠诚》,最高收视率达3.3978,为央视2011年电视剧最高收视率,继央视后,该剧又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热播,无数观众被沈浩的事迹深深感动,很多人甚至被感动得泪流满面,全国再次掀起学习沈浩的高潮。
打铁要趁热,卖茶饮料也要趁天气热。为迎接7-9月销售旺季,加强零售分销,张博士公司继续与更多的地区一级大经销商签约,经销商的数量从5月中旬的300家增长到了400家,销售点扩张了三倍,超过65000家商店,包括6000家全国性连锁店与59000家零售小店,都在销售张博士饮料。张博士说,未来几个月内,公司将推出6种新口味的维他命加强水及五种果味奶饮料。
公司的价格策略是比其它品牌售价高10-15%,这样中国消费者就会认为美国张博士的饮料比其它用使用白糖的饮料质量更好。美国张博士饮料的价格比台湾康师傅的平均高1元。如果每个中国人都来买一瓶小岗村产的张博士饮料,如果每个看了《永远的忠诚》的党员都来买几瓶张博士饮料,那GLG的37.5亿元的产值目标就可以提前2年实现了。利润也会有好几亿了。地方税收也会有一点的。小岗就有近200人或更多一些人可就近在张博士的工厂打长工了,小岗就小康了,永康了。?
2011年6月22日 ,GLG集团再掀向沈浩书记学习高潮。美国张博士天然零卡饮料食品集团与凤阳县人民政府正式签署了将中国总部落户“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的投资协议。集团的市场销售中心放在上海。根据协议,凤阳县政府将给予集团税收优惠,凤阳县政府与滁州市政府将给集团以最高10亿元人民币的信贷支持,利息低于中国金融机构的市场利息。张博士说,GLG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甜叶菊种植、加工和应用集团公司,未来三年,总部计划投资30亿元人民币,形成100亿零卡产业市场销售!“小岗小康,全国小康”要成为零卡人在国内为深化农村改革而努力的奋斗目标。滁州市江山市长对张博士为祖国积极发展‘生命工程’、‘富民工程’、‘政治工程’的情怀和境界表示由衷的敬意,GLG将“零卡集团”中国总部落户小岗村,一定会让小岗村加快‘小康’步伐,对推进中国农村的发展有代表意义。全国各大信息网络纷纷报道了这一好消息。
2011年7月,张博士在公司公告中告诉国外股东们,我们的目标是在9月时使销售张博士饮料的商店达到10万家。中国食品饮料业是中国最大的产业之一,年均增长率20%,产值2009年达7000亿美元,这一产业的机会远远大于甜味剂行业。我们的公司已获得省、市、中央各级政府各种形式的支持,张博士公司将使中国政府、人民及我们的股东实现三赢。
2011年8月,张博士公司在40多个大城市推出维他命水。 8月29日 ,公司成为中国国家游泳队独家茶饮料赞助商。
虽然花了不少钱做了不少广告,但美国张博士的知名度显然没有小岗村的高,当然更不用说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达能、康师傅、娃哈哈、王老吉、统一等食品饮料巨头相提并论了。这些中外大资本家们没有感恩之心,都只忙着卖水赚中国人的钱,根本就没想过要来帮帮对中国改革开放及中外资本家的利润作出伟大贡献的小岗村。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2011年10月11日美国纳斯达克网站上的一篇投资考察报告说(GLG Life Tech: On The Ground Due Diligence Confirms Weak Business Outlook),GLG在中国的几家甜菊糖加工厂,厂房、设备很不错,但大都仅开工3个月,工人数也很少。在小岗村张博士天然零卡产业园,GLG计划建5条生产线。第一条是低卡糖,计划10月底建成。第二条民用糖,无设备、工人。第三条用于谷物类产品生产,无设备、工人。第四条用于银杏滴丸生产,仅有临时生产。第五条为饮料生产线,每小时可生产1.5万瓶。但显然没有满负荷生产。一位销售代理说饮料产量低的原因是味道差,比其它著名品牌的价格高,广告做得不够,市场认可度不高,新产品没有明显优势(中国人不太关心卡路里的多少)。结论,看淡(GLG在纳斯达克的股价从年初的每股12美元暴跌到10月最低时的0.58美元,现为1.30美元左右)。
据GLG的2011第三季报,第三季末集团总收入2440万美元(约1.5亿元人民币),亏损4290万美元(约2.7亿元人民币)。甜菊糖销售收入1700万美元,饮料740万美元(约4700万元,仅完成年度计划的1/10,仅为央视广告费的1/3)。3-9月,销售2910万瓶茶、130万瓶维他命水。7-9月饮料销量下降的原因是天气不够热、代工厂瓶子质量有问题、换新瓶子等。公司固定资产1.14亿加元(公司中文网页上说GLG总资产达30多亿元人民币,显然指的不是固定资产,而还包含了流动资产等)。用土地、设备作抵押的短期贷款达4.4亿元人民币,贷款行包括农行、建行、中行等。
据北京商报记者李冰12月1日《持续不到半年,张博士饮料溃退中国市场》一文报道,在一些超市,早前铺天盖地并占据大部分货架的张博士零卡饮料,只有零星的几瓶还摆在货架的角落里。张博士一家区域总代理的负责人透露,刚开始铺货时,的确有消费者大量尝试,销量还算可观,但由于产品口味不被消费者认可和接受,随后销量一直在下滑,到现在已经一瓶都卖不出去了。“我现在手里还压了1700多箱呢,企业那边又不给退,只是给‘一对一’的补偿,又给了1700箱,其他的就都不管了。”
报道中说,今年夏天,张博士以零卡概念为主打,在央视等媒体重金进行广告宣传,并强势占据大面积的销售终端,掀起了一阵“零卡”旋风。不过,就在那个时候,即有不愿具名的行业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张博士存在太重的“傍名牌”嫌疑,其产品包装与康师傅、统一等同类产品极其相似,没有自己的创新性,从一开始就给自己打上了“山寨”的标签。加之其定位中高端,市场零售价比康师傅、统一等同类产品高1块多钱,产品品质、口感等各方面却并没有呈现出更高层面上的东西,所以,虽然来势很凶,最终的市场情况或许并不会太理想。
随后的一篇报道中,有经销商称,张博士公司拖欠全国600家经销商货款及其他费用高达3800万元。
2012年1月12日的报道中,张永承认首推茶饮料是战略失误。张永坦承,张博士发展高峰时期,共有高达1500人的销售团队,但因业务调整,很多办事处及区域经理、销售人员等进行了集中和裁撤,目前仅有不到200人。零卡饮料公司是否还要扛下去呢?对此,张永坚称:“张博士是自己的一个事业,肯定会继续做下去,但营运步伐和速度方面会更加实事求是。”
张博士救小岗村的故事至此就暂时告一段落了.
甲乙丙丁 说道: 无题
2012-03-19 14:55:50
Suite 2168, 1050 West Pender Street,
Vancouver, B.C.
Canada V6E 3S7
Phone: (604) 669-2602
Fax: (604) 662-8858
For general inquiries, please click here.
Sales:
sales@glglifetech.com
Investors:
ir@glglifetech.com
3M 说道: 无题
2012-03-19 21:45:36
甲乙丙丁 说道: 无题
2012-03-20 00:27:28
叹啥?骗子都赚钱:
Murray Frank LLP Files Class Action Against GLG Life Tech Ltd.
Thursday, 2 Feb 2012 08:08pm EST
Murray Frank LLP announced that it has filed a class action complaint in the United States District Court for the Southern District of New York (Case No. 12 Civ. 0672) on behalf of all individuals and institutions who purchased securities of GLG Life Tech Corporation (“GLG Life Tech” or the “Company”)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February 1, 2011 and November 13, 2011 (the “Class Period”), seeking to pursue remedies under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the “Exchange Act”). The Complaint alleges that throughout the Class Period, the Defendants made false and misleading statements about or knew but failed to disclose that: the Company’s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were experiencing production issues that impacted the packaging and appearance quality of its products; consumers were responding poorly to the Company’s AN0C and stevia products; and/or the Company would not meet its earnings projections. Full Article
The Law Firm of Levi & Korsinsky Announces Investigation OF GLG Life Tech Ltd.
Monday, 30 Jan 2012 02:05pm EST
The Law Firm of Levi & Korsinsky announced that a class action lawsuit has commenced in the U.S. District Court for the Southern District of New York on behalf of investors who purchased GLG Life Tech Corporation (GLG or the Company) securities between February 1, 2011 and November 13, 2011 (the Class Period). The complaint alleges that defendants' positive statements about the Company were lacking in a reasonable basis of fact and thus were materially false and misleading. Throughout the Class Period, GLG issued positive statements regarding its busines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relation to the sale of stevia and ANOC. The complaint alleges that defendants failed to inform investors of: the truth surrounding GLG’s production issues; the poor consumer response to the Company’s AN0C and stevia products; and that the Company would not meet its February 1, 2011 earnings projections. On October 6, 2011, the Company disclosed for the first time a negative business outlook associated with its stevia and AN0C products, causing GLG stock to drop 42% by the close of business. Subsequently, on November 14, 2011, GLG announced disappointing financial results for the fiscal quarter ending September 30, 2011 and refused to provide any further guidance on future performance. Full Article
GLG Life Tech Ltd. Learns of Class Action Lawsuit Filed and Denies Allegations
Friday, 16 Dec 2011 07:00pm EST
GLG Life Tech Ltd.announced that the Company learned that a class action lawsuit has been filed against GLG for alleged failures to disclose certain information under US federal securities laws. The Company has reviewed the allegations, believes they are without merit, and stands behind its continuous public disclosure record. GLG believes that there is no basis for the lawsuit, and GLG will defend itself vigorously. Full Article
Robbins Umeda LLP Announces Filing Of Class Action Suit Against GLG Life Tech Ltd.
Friday, 16 Dec 2011 02:46pm EST
Robbins Umeda LLP announced the filing of a federal securities class action by an investor in the U.S. District Court for the Southern District of New York on behalf of purchasers of GLG Life Tech Corporation shares between February 1, 2011 and November 13, 2011 (Class Period). The complaint alleges that beginning on February 1, 2011, certain officers and directors at GLG Life Tech issued a series of positive statements to investors about the business condition, future prospects, and true performance of the company that were materially false and misleading, which were designed to artificially inflate the value of the company. In particular, the complaint alleges that officials at GLG Life Tech withheld material adverse facts about: the truth surrounding GLG Life Tech's production issues; the poor consumer response to the company's signature All Natural Zero and Zero Calorie (AN0C) and stevia product lines; and that the company would not meet its earnings projections. Full Article
Faruqi & Faruqi, LLP Files Class Action Lawsuit Against GLG Life Tech Corporation
Thursday, 15 Dec 2011 11:31am EST
Faruqi & Faruqi, LLP has filed a class action lawsuit in the United States District Court for the Southern District of New York on behalf of all persons who purchased or acquired GLG Life Tech Corporation securities on the NASDAQ between February 1, 2011, and November 13, 2011 inclusive (the Class Period). The Company and certain of its officers are charged with issuing a series of materially false and misleading statements in violation of Section 10(b) and 20(a) of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and Rule 10b-5 promulgated thereunder. Specifically, the complaint alleges that defendants failed to inform investors; the truth surrounding the Company's production issues; the poor consumer response to the Company’s AN0C and stevia products; and that the Company would not meet its February 1, 2011 earnings projections. On October 6, 2011, the Company disclosed for the first time a negative business outlook associated with its stevia and AN0C products, causing the Company stock to drop 42% by the close of business. Subsequently, on November 14, 2011, the Company announced disappointing financial results for the fiscal quarter ending September 30, 2011 and refused to provide any further guidance on future performance. Plaintiff now seeks to recover damages on behalf of himself and all other investors who purchased or acquired the Company securities on the NASDAQ between February 1, 2011 and November 13, 2011, excluding defendants and their affiliates. Full Article
jean00 说道: 无题
2012-03-20 11: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