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2014-12-22 11:24:26关于毛泽东词〈浪淘沙-北戴河〉的见解
上阕是赏景。是脚踏实地地在当时的现实环境中观赏大海中的狂风暴雨。时间是1957年,地点在北戴河。
下阕是不受时间限制的关于曹操的联想。词中多有这种情况: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这儿是作者对身处所在的地方引起了感触。三国时的曹操,文武双全,耍权术犹如翻动手掌,叱咤一生,佔有了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中国的中原地带。本人也成为了后世抢夺天下的英雄们的崇拜偶像。他在和乌桓族作战凯旋归来时,踌躇满志。路过这一带,时逢秋季,写下了〈步出夏门行〉一诗。中有“观沧海”一章,内有诗句云:“东临碣石,[近北戴河处的碣石山] 以观沧海……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毛泽东思及此,感慨万分:秋风依然,人间已经变了!
——诗词写到这儿,决定转弯往另一条道上试试,写点古文内容。可怜我王老汉无什本事,只能在古书堆里徘徊彷徨。[2014-12-22]
上阕是赏景。是脚踏实地地在当时的现实环境中观赏大海中的狂风暴雨。时间是1957年,地点在北戴河。
下阕是不受时间限制的关于曹操的联想。词中多有这种情况: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这儿是作者对身处所在的地方引起了感触。三国时的曹操,文武双全,耍权术犹如翻动手掌,叱咤一生,佔有了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中国的中原地带。本人也成为了后世抢夺天下的英雄们的崇拜偶像。他在和乌桓族作战凯旋归来时,踌躇满志。路过这一带,时逢秋季,写下了〈步出夏门行〉一诗。中有“观沧海”一章,内有诗句云:“东临碣石,[近北戴河处的碣石山] 以观沧海……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毛泽东思及此,感慨万分:秋风依然,人间已经变了!
——诗词写到这儿,决定转弯往另一条道上试试,写点古文内容。可怜我王老汉无什本事,只能在古书堆里徘徊彷徨。[2014-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