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dalaSky

供却加

文章分类
缺省  
标题搜索
 
Our Sponsors
快速导航
首页
论坛
Classified Search Engine
黄页/二手
北美个人空间
免费注册
登录
统计
点击: 75680
帖子数量: 26
开辟个人空间: 2012-06-14
最后更新: 2024-08-07
RSS订阅
 
 
 
 
 
 

宗萨钦哲仁波切:你确定自己真的想解脱吗?


文章内容
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解脱,当我们说从轮回中解脱,并不是指一种更好的生活。而当我们谈论成佛,我也不认为是指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因为,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得到提升,是非常世俗的,怀着这样的目的——希望变得更健康、更富有等等——是非常世俗的。

所以,当我们说到要获得解脱,那是指超越所有的这些幻相,完全的幻相。而你,应该真正地深入去思维,自己真的想要那样的解脱吗?

甚至我自己,在成为一个佛法修行人四十年之后,仍然有时候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在寻找这样的一种解脱。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寻找一种更好的生活而已。而为了一个更好的生活,最好先有一个不怎么好的生活。

基本上为了得到更好的生活需要存在缺陷才行——为了享受手提电脑升级的快感,电脑必须是存在不足需要被升级的,这就是缺陷。

而想要享受一部精彩的悬疑侦探片,最好是不知道其结局,起码在一开始的时候不要知道。然后你才会看到一个意外的结局,这样才会觉得精彩,这就是你去看悬疑片的目的。

当我们谈到解脱,那就意味着完全没有了这些——没有为你的生活升级的快感,因为遍智,所以你了知一切:过去、现在和未来,因此惊喜不再。

那么你是否真的想要得到这种解脱呢,这是你应该真的去考虑并深思的。因为,我们很多所谓的修行者、佛教徒、灵性追求者,我们也许在修禅定、修出离。

但事实上与此同时,内心的深处我们却是在寻找一个更好的生活。如果那是你的目的,如果你的目的只是有一个更好的生活,哦,我会说佛法是最差劲的方法。

所有其他的方法都比佛法好得多:信息科技,各种教育体系,政治等等都远远比这好。所以应该去思维的是,你是否真的想要解脱。

“解脱”一词,在藏语里面是“塔巴”,解脱就像是:你原来被各种束缚所限制着,当你获得解脱,就解开了、解放了,大多数时候。

如果你不仔细观察,虽然我们嘴上在说:“我希望解脱,我希望成佛”,其实我们仍然执着于那些束缚我们的绳索。

而其中一样最坚固的,也许是最后的一根束缚我们的绳索,就是佛教本身。
点击: 0 | 评论: 2 | 分类: 缺省 | 论坛: 菩提树下 | 论坛帖子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评论

供却加
无题
宗萨钦哲仁波切:了解“实相”,就是般若

现在你可能会问,这有什么错吗?依赖其他事物不是什么大问题啊。不是这样的。这是个大问题,因为首先你必须得到它。你想依靠的任何东西,你都必须去取得,而这要付出许多努力、投入许多精神。

最后如果你终于得到了,那时,你想要的东西可能已经改变性质了。譬如说,我们需要某种治疗,然而一旦我们终于进行治疗时,这个疗法可能对我们没有效果了。因此,认为一切事物独立存在——例如:我的手是独立存在——是最大的错误之一。

具足这种认知——我的手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部分所组成;我的手不是恒常不变的;我的手是依靠其他事物而存在的——这样的心,就是我们所谓的「般若」,就是智慧。

因此大家现在知道,当我们谈到智慧时,我们并不是说具有某种神通力,因而能读到别人的日记;了解「实相」,就是般若。然而,现在我们谈的是〔神通力〕那种智慧吗?不是,因为我们谈的是「般若波罗蜜多」。它是更超越的,甚至超越了我们刚才所说的这种〔了解实相的〕深奥的心。总之,这是大乘佛法的自我吹嘘,让我们来看看它是否说得通。

我们现在说的是最高形式的智慧。为了让大家了解这一点,我要引述月称菩萨的话。他说:「不智者,造作恶业,而堕地狱。」接著他说:「不智者,造作善业,而升天界。」然后又说:「智者,超越善恶,而得解脱。」这种类型的心是我们在这里所说的。

龙树菩萨曾以偈颂礼赞佛陀,他说:「我礼敬您,一位宣说涅槃的人。但是,并没有离于轮回之涅槃存在;轮回之不存在,即是涅槃。」这种心就是我们在这里所谈的。

2024-08-06 15:36:16 | 引用
无题
宗萨钦哲仁波切:真正的涅槃是不太受欢迎的!

要给“心”下定义实际上很困难,传统上以两种方式来讲,一种是究竟的,一种是相对的。相对来说,心是明觉,或者说“是”,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主体或觉知者。

究竟来说,佛教认为,在心里面没有心,心的本身就是“明”,这表示心是超越一切二元染污的。进一步讲,在成佛的状态是没有所谓心的,因为心就是染污。

再多谈一下“心”,因为我们这次是讲修心。如果你问贪嗔痴是不是心,我必须说,是的,这些是心的表现,是粗分的心,但这并非心的本性。

因为心的本性是觉或明,但当我们谈到“明”,并不是指我们一般所说的去知道、去了解,这个“明”甚至包括了“无明”的状态。

心的定义是什么,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因为一般佛教徒都想找出什么是心的本性,但实际上你应该先了解心的定义,然后才能找到心的本性。

心绝对不是指大脑,心也不只是感觉和情绪。唯识宗相信一切事物都是心,所有我们可以想到、看到、听到、尝到、触摸到的东西都是心。

当我们看到一个目标物,比如花,佛教徒说,这朵花就是你的心,因为佛教徒认为,主体和客体是同时出现的,除非那个东西被认知为一朵花,否则它就不是一朵花,对花的认知必须由心而来。

同理,不光是花这个概念,包括花的相关属性,它的颜色、高度、大小、形状,无不是我们概念化的结果。

比如这朵花是红色的,那是因为你定义它为红色,在此之前,红色是不存在的,最终你会发现,构成花的每一个细节其实都是你的心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涉及情绪或烦恼的问题,在我们定义花、一杯水、桌子、麦克风的时候,只是给事物加上了一个标记,虽然这也是染污,但至少还没有引起我们情绪上的反应这一更严重的染污。

你的问题是“心的定义是什么”,照理我的答案应该表达为“心的定义是这个或那个”,但我不这么说,相反,我是说,每一个,这个、那个,都是心。

我们认为这是红的、那是蓝的,这个大、那个小,这种心如果不加以训练的话,那它很快就会发展到开始定义一切你所碰到的东西,这个人是好人,那个人是坏人。

下一步就产生情绪的反应,讨厌那个坏人,喜欢这个好人,于是一切的烦恼由此产生。探讨心的问题时,很重要的一点是你不要被有关心的理论带着到处跑,但几乎每个人都难免如此。

我再讲一次我经常讲的一件事,在轮回和涅槃之间。就在今天早上有人来问我一些事,从他的提问里我看得出来,他是真心诚意地认为自己很了解轮回。

但是我不同意,因为当你真正地了解了轮回,你就懂了一切的佛法。这并不是说你没有生活在轮回里面,你现在的确生活在轮回之中,但是身处轮回和了解轮回根本是两码事。

佛教徒往往认为“我对轮回已经非常了解了,我唯一不了解的就是涅槃,所以我才要来修法”。当你这么讲的时候,就表示你完全不了解轮回、不了解佛法。

再多谈几句。有甲乙两种轮回。轮回甲就是像我这样的人教给你的、你可以在佛教的书里面读到的那种轮回,我把它叫做假的轮回,这个轮回是你在佛书上学来的,它里面讲些什么呢?

痛苦、烦恼、业、各种情绪,等等。令人惊讶的是,多半的佛教徒一直试图去除掉甲这一类的轮回。

真正的轮回是轮回乙,这种轮回对多数人来说,在潜意识里或秘密的心中是从未愿意去放弃掉的,有多少人真的愿意放弃我们的野心和烦恼呢?如果要我们谈谈轮回有哪些过患,那倒很简单。

同样,涅槃也分甲和乙。涅槃甲就是别人教你的那种,令人愉快的,充满智慧的,等等,这正是我们所要的,但涅槃甲实际上是假的涅槃。

真正的涅槃是不太受欢迎的。当你真正达到涅槃的时候,你证悟了空性,你失去了一切可供参考的东西,不再有任何参考点,请记住这点。

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打破所有的参考点,那就是成佛,因为佛教徒认为,只要有一个参考点,你就会和它比较、和它竞争,你就会希望达到它。

或者希望避免它,无论哪种情况,都是造作,而任何的造作都是痛苦。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你真的达到了涅槃,意味着失去了任何可供参考和对照的东西。

那么你目前这个充满着染污的心只会觉得涅槃是件无聊透顶的事,因为那里不再有竞争,不再有过去,你明白吗?

我知道,我们内心深处所喜欢的“涅槃”只不过是一种更美好的生活,有更快的车、更好的交通系统、更漂亮的树、更方便的供水这是我们所要的“涅槃”。

为什么你想要全知的智慧?因为你希望知道别人心里在打什么主意,而这是很有趣奇妙的事,这就是我们想象中的成佛。

当我们对某种粗重的烦恼觉得厌烦的时候,我们就想象出一个“成佛”的概念来憧憬,这种动机是错误的。

总结起来,我们可以说,涅槃甲实际上就是轮回乙,求假涅槃的人总是落入真轮回,没有人真的想把真正的轮回除掉,我们成佛的动机只不过是在受苦的时候得到一副速效的止痛剂。

现在回过头来讲“心”。我说,每一样东西都是心,所以心需要训练,如果你把心训练好了,每样东西都训练好了,每样东西都变得有弹性。

你可以去观察有耐性和没耐性的人,对一个没耐性的人来说,每件事好像都充满了困难,但是同样的状况却不能对有耐性的人造成多大的干扰,因为这个世界如何反映给你实际上取决于你的心有多宽广。

2024-08-06 15:39:46 | 引用
供却加

发表评论

很抱歉,仅有会员才能发表评论。

点击此处免费注册, 或者点击此处登录,登录后您便可以发表评论。谢谢!
The images, logos, trademarks used on this site and all forwarded content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e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comments posted by our visitors, as they are the property of the poster.
All other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copyrighted by 加西网

Private Policy | simply gray skin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