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dalaSky

供却加

文章分类
缺省  
标题搜索
 
Our Sponsors
快速导航
首页
论坛
Classified Search Engine
黄页/二手
北美个人空间
免费注册
登录
统计
点击: 75681
帖子数量: 26
开辟个人空间: 2012-06-14
最后更新: 2024-08-07
RSS订阅
 
 
 
 
 
 

根桑泽程仁波切:《密宗法义精要》


文章内容
转帖按:本篇虽名为《密宗法义精要》,然依末学之愚见,却是所有佛子之所必读。本文内容与索达吉堪布所译之《大圆满前行导文 - 普贤上师言教》之共同前行部份是一致的,但译者法尊法师的文言风格,为末学所特别偏爱。末学每每遇到情绪低落之时,便取出翻阅,很快便得心开意解,法喜充满。特分享之!
点击: 0 | 评论: 68 | 分类: 缺省 | 论坛: 菩提树下 | 论坛帖子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评论

供却加
无题
密宗法义精要序

观现在许多有心学密宗的人,常苦于法海浩瀚。虽然也曾听闻修学,
但不知抉择实践的重点与次第之法要,无从正确入手。因此,没有办法生
起真实的相应功德。

修学密宗,最主要的是皈依上师、三宝与发菩提心。因为人生无常,
苦、空、无我,尤其是六道轮回,更为痛苦!如果想要了脱生死痛苦,得
到究竟安乐,非先皈依上师、三宝不可。不皈依上师、三宝,则不能得闻
显密佛法,有了听闻佛法的机会,而不自思维修学,则永久不能得到成就。
所以想要速得成就佛道,一定要先皈依上师、三宝与发菩提心。如果只有
皈依上师、三宝,不发大菩提心与光修福慧二种资粮,也不能得到成就。
因为成佛必须要有福慧具足,所以佛陀称为“福慧两足尊”。

秘密法云:“未六二资粮(福慧)而求成佛,是欲煮沙出油,倘资粮
如芥子芝麻,则积几许当得几许;如一奶取酥,虽多少不同,终必有得。
发心广大,则圆满无缺”。龙树菩萨云:“福慧二资粮具足,则成报、化
二身,再通达空性,则证法身矣!”学密宗除了注重皈依三宝与发菩提心
之外,更重于上师。只一点,应该特别注意!因为修学密宗的人,必须要
听从上师的指导,供养上师。但其中最到的供养,就是身、口、意的供养。
你把你的罪业身供养上师,换成了佛的法身,你就不能再去做杀、盗、淫
的罪业;口供养上师之后,换成圣人的清净口音,你的口也不能再造妄言、
绮语、恶口、两舌等罪业;你的意(心)供养上师以后,你的心便换成本
尊的大菩提心,不能再有贪、嗔、痴、慢、疑、邪见等罪业心。要把你的
身、口、意三业,变为佛(本尊)的身、口、意三密。这样就是学密行者
的身、口、意,与本尊的身口意合一(无二),你就是佛(本尊),本尊
就是你,你既是佛(本尊),还能造出身三、口四、意三的十恶业吗?上
师有这么大的恩德,所以弟子必须要身、口、意都听从上师的指导。

专修密宗者,又重于自认有罪,自知惭愧。因为罪障能够障碍学佛的
菩提路。学密宗的人,必须要时时持镜自照,如果与三门(身、口、意)
清净相合,再加上精进修持,很快就可以得到即身成就。如果发现自己有
点罪业,便应当时时忏悔对治,不可以不满百年之身,常作千年之计划。

阿底峡尊者云:“第一善知识,能自呵斥过患者是。第一口诀,能自
观过患是。第一良友,能照见罪障之心是。第一行持,心与法相合是。”

宗喀巴大师云:“人生无常,一切皆苦,求菩提道,非从皈依发心不
为功。”因此,西藏根桑泽程仁波车(佛爷)所著“密宗法义精要”这本
书的内容,从“人身难得、念死无常、观六道痛苦,乃至依止善知识,皈
依上师、三宝与发菩提心。”等都有详细说明,真是一本稀有难得的法宝,
可以说是初学佛法的导师,也是修学密宗的准绳。

一九八一年元月十日释广定序于佛教出版社

2011-08-27 01:53:40 | 引用
无题
密宗法义精要

根桑泽程仁波车述

发福藏智慧剑汇编

佛经上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是因为六道取趣,都是有漏善
恶所招致之苦果,我们幸得人身,有听闻佛法修学之机会。但要思维暇满
人身难得,不可放过。又恐寿命不能长保,此世不能久住,知死王必至,
当念一切皆无常,观六道无非是苦,信业果之不虚,明解脱之功德,希涅
磐于大道。然学无师承,即为妄修,欲趣菩提正道,又非依善知识开示正
法,依教起行,莫由成就也。此为大、小、三乘、人、天所共依,若欲真
实了知显密性相一切法义,最初亦当依此教授,共所修学。今分为八段说
明如下:

一、 人身难得

1.思维本体

总于未生八无暇中,能逢正法,修习有闲,是名为暇。于此不能,是
名八无暇处。无暇有八:一、地狱。二、饿鬼。三、畜生。谓于三途受苦,
不得自在,不闻佛名。四、边地。谓生边地文化落后,没有正法的地区,
风俗野蛮鄙陋,不闻佛法音。或有猎人,邪命自活,均难闻法。五、长寿
天。谓状如昏沉,不知劫数,定力消失,嗔而下堕,有阐提心,是为常见。
六、无佛出世谓无教法闻修也。七、诸根不具。谓愚痴聋哑,不闻佛法。
八、邪见。印度外道执无三世,不信因果,以死即休,是为断见。

佛在世时,善星比丘侍佛二十五年,唯见佛过,致生邪见,后于花圃
中生堕饿鬼道。故虽值佛出事,亦无成就佛道希望,与无暇等无差别。又
莲花生大士在西藏时,以大乘法降服外教,但不受佛法者仍多,亦无暇也。
(“八无暇”是指八种没有机会见闻修学佛法的众生。)

2011-08-27 01:55:59 | 引用
供却加
积木
无题
还请师兄继续,阿彌陀彿。

2011-08-28 22:53:20 | 引用
~

2011-08-28 22:53:46 | 引用
馒头馒头馒头馒头馒头馒头
供却加
无题
2.思维圆满

圆满有十,龙树菩萨云:“自圆满五,他圆满五。”

自圆满五者,谓:一、人中生。二、生于中国。三、诸根具足。四、
无宿业颠倒,易得发心。五、正信。

赞叹人身者,以地狱、饿鬼、畜生,苦难自在,或如马牛不能自御冷
热。天人、阿修罗,虽寿较长,或有享受,但不能受戒学法,故未若人身
殊胜。中国者,有地方之中国,与佛法之中国的分别。南赡部洲菩提道场,
为千佛成道之地,历劫不坏,本来成为佛法之中国(中土)。但自外道侵
入,人心陷溺,而佛法示衰,印度已成边地,此地方之中国也。(佛经上
所言之中国,不是指我们中华民族的中国,而是指印度金刚地为中国。)

西藏自松真刚波以观自在化现,弘扬佛法,遣使入印学习梵文正草(
正书梵天字、草书龙宫字也)。又创正草藏文,翻译经论。后文成公主入
藏,创建塔庙,造像供养,而八大菩萨,亦多示现应化。迨松真刚波第五
世孙持松德尊接王位,礼迎坞金堪布莲花生大士等善贤三藏一百八尊班智
达,入藏弘法,建立桑野大寺等多数法幢。又罗乍瓦清波白若渣那大呢感
译经三藏一百八尊入藏传教,并广译经论,是时藏中已不啻当日之菩提道
场矣!中虽偶经战乱,教证一切,迄未衰失,且正自发扬光大而未有已,
是为佛法之中国。根不具者,不见佛之庄严,不闻佛之功德,信心难启,
遑言其他。无宿业颠倒者,自非邪命而活,如猎人等,身、口、意三门易
得清净,发心不难。正信者,远离邪依邪见,知教证功德,皈投三宝,信
心具足,此为最要。上五关于自身,为佛法顺缘,为自圆满五。

他圆满五者,谓:一、佛出世。二、说正法。三、教法住世。四、住
法随转。五、得遇善知识摄受。

释尊出世二十九年以前,六年苦行之中,如日初出无光。成道以后,
为一圆满。梵天请转==法==轮,为二圆满。佛法未灭以前,为三圆满。佛法未
衰,讲授大德慈力无边,有持有说发心可学,为四圆满。得遇善知识,闻
甚深道,为五圆满。此五属于他人玉成之法缘,以是修学之助缘,故明他
圆满。

世界有成、住、坏、空四劫。住劫之中,佛为出世,喻为黑暗时。现
喜大劫中有三万三千佛出世,此后无佛出世者百劫。又满吉祥劫中有八十
俱胝佛出世,此后百边围劫无佛出世。又俱贤劫中八十四俱胝佛出世,此
后无佛出世者五百劫。又见喜劫中有八十俱胝佛出世,此后七百劫无佛出
世。又俱喜劫中六万佛出世,此后无佛出世者九百劫。正显示无佛时多。
现在为贤劫,劫初海中见千朵千叶莲,天人知为千佛当出世矣!至人寿八
万岁时迦叶佛出世,人寿百岁时释迦佛出世,此后若干年无佛出世。我们
生贤劫中,值佛出世,正法长住,有持有说,可不深庆幸耶?又常谓佛法
难闻,况得闻密法及无上甚深耶?莲花生大士云:“往昔庄严劫有现生王
佛出世,曾授密法,现在贤劫,释迦佛出世,及未来一俱胝劫后,华严劫
中,文殊生佛出世,均得闻密法,除此三劫之外,余均无有密法。”又佛
在定中,与无佛同,释尊成道时,本不说法,后由梵王等启请请,始转==法==
轮。印度有班智达名米底乍那(度耳)尊者,其母入日寿(孤独)地狱,
在人家灶中。尊者以神通见之,愿入其家为牛工,荐度其母。阿底峡尊者
知之,叹曰:“西藏人福薄,故此尊者只作一牛工而已!”正说众生业重
不遇佛法也。释尊正法一千五百年,像法五百年,末法一万年。过此无佛
法住世,吾人当此末法之时,不知闻法修学,正如日出光明,无目不将也。
亦如见大海,不食一滴,终不济渴,是无明黑暗,乃难得光明湔除也。

般若经云:“非依善知识,无由成佛道。”谓:佛法八万四千,如无
师承,不得口诀,难期成就。阿底峡尊者如藏,有空、我、肿等三大弟子,
一日问尊者曰:“如何成佛到?龙树、月称之述论孰重?”答:“以善知
识口诀要紧。”又问:“何故?”答:“三藏尽通,仍非善知识不可,一
人与法离开不得。”又问:“三门清净,即是口诀耶?”答:“尚不止此,
须知清净修人天福,为此生来世,均不究竟,故应重在善知识口诀。”是
殆赞叹发菩提心修无漏业也。

无垢光尊者论中有别说八无暇:一、对爱起贪,对仇起嗔,纵学佛法,
终难成办。二、愚痴无慧,不能深入法义。三、见戒不合,与佛法相背。
莲花生大士初入藏中云:“西藏见是龙树,而戒不是,见、戒相反,背道
而驰。“四、修学不精进。五、虽修而感应未孚,病及违缘,不知忏悔,
反疑佛法。六、愿修学而自无主宰。七、因缘不具,勉强学佛,不为解脱
轮回,或为其他,不止无暇,且造业也。八、出家持清净,但未知如法修
行,而大德自诩,希图名闻利养。又说:一、不合和伴侣,不思利他。二、
性劣,虽遇善知识,刚强难化。三、于恶道及此本世苦,不起恐怖心,不
思救济,厌离心弱。四、于诸大德(如:莲师、阿底峡尊者、宗喀巴大师
等)言教,无尊重信仰心。五、三毒增上,三门(身、口、意三业)不清
净与佛法相背。六、于大法不知胜妙,无希求心。七、受戒不护,破犯无
惭。八、破犯密戒,不发露忏悔。

如是当知,须具足十圆满,离开八无暇等,方为难得之人身,当时时
观察思维,如已圆满远离,应生欣幸,精进修学,即身成办,若未离开,
当清净三门,励令无失。不然者,纵遇善知识,开示修学,亦无义利,以
在无暇中,终不免为修学之障难也。

2011-08-30 09:20:26 | 引用
无题
3.思维喻义

既明众无暇,十圆满,更当思维暇满之大义。盖不有此难得之人身,
何以成就度生事业?比如草地烹茶,非具水、火、石棉、茶叶、器具等因
缘作用,不能圆满。试问成佛作祖,从无始以来,千生百劫皆已无果空过,
今欲一蹴得之,不当具足众缘耶?缘具足已,最底限度也应念无常,观六
道苦,修人天乘等,惟非本法所尚。要入大乘,特别须修见定戒。由正皈
依、发菩提心,了知惟佛能救,但凭此身,依怙三宝。若此者,虽身在家,
已为大乘佛子矣!

释尊于涅磐经中,对阿难尊者说:“人身难得”,有“盲龟值木”之
喻。龙树菩萨劝诫乐行国王书亦引此喻,励其修学。另一喻云:“壁上撒
豆,针尖著芥,如偶值者,尚较得人身为易。”由此可知人身难得矣!

2011-08-30 09:22:33 | 引用
供却加
供却加
无题
4.思维数目差别

从数目差别上说地狱如晚星,饿鬼如昼星。以畜较人,亦如其例。善
恶两道,尤非比拟。又地狱中人如尘沙,人道如爪上泥。又如地上虫类,
试就一家论之,当知人与蚁之倍数,人身亦既难得矣!生中国者几何?入
佛子数者几何?可信佛法难闻矣!荡巴桑结云:“得人身空过,是诚可惜!
发菩提心,守清净戒,较得人王为贵,得最上密法,受大灌顶,较金轮王
为荣。浪掷人身,如宝投水。”人身非幸运而得,从无始乃至今生,俱有
因缘,如非善因决难成就。米拉日巴尊者云:“人身诚难得,得之造业则
甚易而力大,业力所牵,此身中断,殊大可惜!”当知以之修学无上道,
其力量亦不小,上取下取,即在一转念间。因得人身,如得度苦海之船,
然今生一失,下世得否?实无把握也。入佛子菩提行论(入行论,寂天菩
萨造)云:“我此生不行持,未免枉得人身,要想永久受苦,与永久得乐,
均视此身。”“景额哇格西,昼夜修学不寝,恐时间空过,阿底峡尊者之
弟子某,劝其少休。格西答曰:'一思人身难得,即不敢休息。'终身念不
动明王咒九百万遍。”其精勤策励为何如也?

巴祖仁波车求加持偈曰:“我得人身无义恒空过,我为佛子未如教修
学;彼诸暇满精勤励力者,愿仗上师三宝共加持。”

2011-08-30 09:25:21 | 引用
无题
二、念死无常

1.念外器世间无常

须弥、四洲为众生业力共报所成,外似坚实,至劫坏时,受水、火、风
灾,即一切毁灭无余。最初坏地狱有情,业报未尽者,移向他方世界。六道
既尽,欲、色界空,还时无雨,一日出,河流尽涸,二日出,树木草根如槁,
次三日、四日出,无热大海(马竹巴海)亦涸,世界无水矣。次五日、六日
至并出,须弥亦成火焰,从地狱至梵天,燃烧毁灭,诸天恐怖,此火灾为一
劫。七次以后,一切山河大地,复镕为水,色界天亦成巨浸。水淹一次,然
后大风为灾,色界第三亦造坏灭,尽成虚空,彼庞大之世界尚无常,吾人秋
蚊寿命,宁久存耶?

2011-08-30 09:27:47 | 引用
供却加
花落花开
无题
馒头2046~ 写道:
收藏中~


不能光收藏,还要背下来。。。 big_shy.gif

2011-08-30 09:28:47 | 引用
无题
2.念内有情世间无常

上至无想天,下至地狱,有不死之众生乎?特别为南赡部洲,五浊恶世,
灾横障重,死缘多而易遭,人寿无常,有如逝水,日出瞬没,去时苦多,吾
人何日死,何处死,何法死,能决定乎?经云,“明日死至不可知,速起修
持勿故逸。”

印度国王某,其妃死,问佛以故。佛云:“六道谁不死,尚有疑惑于其
中耶?”龙树菩萨云:“人死只呼吸间耳,在睡梦中,出入息不断,梦醒复
起,是诚希有,不于此时著意修学,恐一息不来,奈何?”谓:死魔以黑绳
步步追随,非如钢箱重兵可守,如到黄眼变灰,朱颜转白,药师佛来,亦难
救济。惟有听业力支配,两手抓胸而已!

2011-08-30 09:29:18 | 引用
供却加
上一页1234...7下一页

发表评论

The images, logos, trademarks used on this site and all forwarded content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e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comments posted by our visitors, as they are the property of the poster.
All other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copyrighted by 加西网

Private Policy | simply gray skin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