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首页 | 博客 | 好友分享 | 相册 | 存档 | 朋友和群组 | 个人资料 | 留言
自  我  介  绍

边缘

分  类
缺省  
日  志
搜  索
 
访  客
还没有任何会员到访.
导  航
信  息
点击: 35574
帖子数量: 23
开辟个人空间: 2012-10-16
最后更新: 2018-06-05
RSS
 
 
 
 
 

再谈教师罢工背后的认识误区

文章内容
Posted by 边缘 2014-09-07 13:03:35
首先感谢前一个帖子得到的众多的关注,不论鼓励也好,批评也好,都是在下的荣幸,特此感谢。
写这些帖子,并不想说服谁,支持哪一方,只是想客观地揭示一些社会现象和这些社会现象背后的伦理。
先谈谈私校老师和公校老师的核心不同点,也是大家很少注意的一点,那就是,受尊重程度的不同。

在公校,学生和学生家长都觉得老师不管怎样都是应该的,在私校老师相对更多地更有尊严一些吧,虽然工作不是那么受保障,还要接受考核,但很多人更重视作为教师的感受。另外,私校的生源是经过考试面试的,总体好教一些,老师自然感觉好。所以,公校老师要调班级,还有就是ESL生太多,公校招国际学生是不看成绩的(看到的也大多是假的)又没有入学考试,而且近年来国际生,新移民比例越来越高,自然教起来费劲,心里不太满意。但这些事情也改变不了,只有拼命要求加工资了,所谓堤内受气,堤外补,大不了回家养病拿福利去也,回头攒点力气再出苦工。

还有一点就是归属感,私校大多规模小,大家有点一家人的感觉,包括毕业生在内,有点校友会这样的感觉,再有家长们相对在社会上属于一个特殊的,相对而言比较上层的圈子,老师自然而然也相对提升了些许社会地位,这些都是在工资之外的所谓无形福利,不深入了解这个社会,是感受不到的。
而公校的老师不过是打份工而已,谈不上有什么附加值,也不大可能借这份工改变自己的社会阶层,所以他们一定要向更高的阶层(这里指政府官员,因为财富阶层的钱已经跑到私校了)猛要价,以补偿他们对社会地位的损失。其他工人阶层也是一样的,因此罢工永远是此起彼伏。当然,这也是发达的资本主义比较仁慈的地方,比原始资本主义已经进步太多了,刚从原始资本主义社会来的人或是已经适应了那种社会形态的人,对此是不会理解的,他们只相信丛林法则,以在同阶层内部竞争取胜为荣,巴菲特形容这种社会现象时说,人们往往不关心远处的人大富大贵,他们只关心隔壁的邻居是不是比自己多挣了一块钱。而且,他们还特别崇尚虚伪的道德说教,因为当人们无法在现实中占领高地的时候,他们往往寻求在道义上获得优势。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评论

发糕
无题
先顶再读贴

2014-09-07 13:06:53 | 引用
Re: 再谈教师罢工背后的认识误区
巴菲特形容这种社会现象时说,人们往往不关心远处的人大富大贵,他们只关心隔壁的邻居是不是比自己多挣了一块钱。

---赞这个 icon_mrgreen.gif

2014-09-07 13:09:24 | 引用
桃花岛
Ultar
Re: 再谈教师罢工背后的认识误区
边缘 写道:
首先感谢前一个帖子得到的众多的关注,不论鼓励也好,批评也好,都是在下的荣幸,特此感谢。
写这些帖子,并不想说服谁,支持哪一方,只是想客观地揭示一些社会现象和这些社会现象背后的伦理。
先谈谈私校老师和公校老师的核心不同点,也是大家很少注意的一点,那就是,受尊重程度的不同。

在公校,学生和学生家长都觉得老师不管怎样都是应该的,在私校老师相对更多地更有尊严一些吧,虽然工作不是那么受保障,还要接受考核,但很多人更重视作为教师的感受。另外,私校的生源是经过考试面试的,总体好教一些,老师自然感觉好。所以,公校老师要调班级,还有就是ESL生太多,公校招国际学生是不看成绩的(看到的也大多是假的)又没有入学考试,而且近年来国际生,新移民比例越来越高,自然教起来费劲,心里不太满意。但这些事情也改变不了,只有拼命要求加工资了,所谓堤内受气,堤外补,大不了回家养病拿福利去也,回头攒点力气再出苦工。

还有一点就是归属感,私校大多规模小,大家有点一家人的感觉,包括毕业生在内,有点校友会这样的感觉,再有家长们相对在社会上属于一个特殊的,相对而言比较上层的圈子,老师自然而然也相对提升了些许社会地位,这些都是在工资之外的所谓无形福利,不深入了解这个社会,是感受不到的。
而公校的老师不过是打份工而已,谈不上有什么附加值,也不大可能借这份工改变自己的社会阶层,所以他们一定要向更高的阶层(这里指政府官员,因为财富阶层的钱已经跑到私校了)猛要价,以补偿他们对社会地位的损失。其他工人阶层也是一样的,因此罢工永远是此起彼伏。当然,这也是发达的资本主义比较仁慈的地方,比原始资本主义已经进步太多了,刚从原始资本主义社会来的人或是已经适应了那种社会形态的人,对此是不会理解的,他们只相信丛林法则,以在同阶层内部竞争取胜为荣,巴菲特形容这种社会现象时说,人们往往不关心远处的人大富大贵,他们只关心隔壁的邻居是不是比自己多挣了一块钱。而且,他们还特别崇尚虚伪的道德说教,因为当人们无法在现实中占领高地的时候,他们往往寻求在道义上获得优势。


私校老师实际上不比公校老师更有尊严。私校老师的工资福利低于公校的,有没有保障,所以大部分是进不了公校系统才转投私校的。

另一方面,私校老师面对的家长资产收入都远高于自己,并且自己也永远没有可能挣这么多。虽然家长表面上客气,但那只是表面而已。老师的心理如何,尊严何在,可想而知

2014-09-07 13:10:16 | 引用
Re: 再谈教师罢工背后的认识误区
Ultar 写道:
边缘 写道:
首先感谢前一个帖子得到的众多的关注,不论鼓励也好,批评也好,都是在下的荣幸,特此感谢。
写这些帖子,并不想说服谁,支持哪一方,只是想客观地揭示一些社会现象和这些社会现象背后的伦理。
先谈谈私校老师和公校老师的核心不同点,也是大家很少注意的一点,那就是,受尊重程度的不同。

在公校,学生和学生家长都觉得老师不管怎样都是应该的,在私校老师相对更多地更有尊严一些吧,虽然工作不是那么受保障,还要接受考核,但很多人更重视作为教师的感受。另外,私校的生源是经过考试面试的,总体好教一些,老师自然感觉好。所以,公校老师要调班级,还有就是ESL生太多,公校招国际学生是不看成绩的(看到的也大多是假的)又没有入学考试,而且近年来国际生,新移民比例越来越高,自然教起来费劲,心里不太满意。但这些事情也改变不了,只有拼命要求加工资了,所谓堤内受气,堤外补,大不了回家养病拿福利去也,回头攒点力气再出苦工。

还有一点就是归属感,私校大多规模小,大家有点一家人的感觉,包括毕业生在内,有点校友会这样的感觉,再有家长们相对在社会上属于一个特殊的,相对而言比较上层的圈子,老师自然而然也相对提升了些许社会地位,这些都是在工资之外的所谓无形福利,不深入了解这个社会,是感受不到的。
而公校的老师不过是打份工而已,谈不上有什么附加值,也不大可能借这份工改变自己的社会阶层,所以他们一定要向更高的阶层(这里指政府官员,因为财富阶层的钱已经跑到私校了)猛要价,以补偿他们对社会地位的损失。其他工人阶层也是一样的,因此罢工永远是此起彼伏。当然,这也是发达的资本主义比较仁慈的地方,比原始资本主义已经进步太多了,刚从原始资本主义社会来的人或是已经适应了那种社会形态的人,对此是不会理解的,他们只相信丛林法则,以在同阶层内部竞争取胜为荣,巴菲特形容这种社会现象时说,人们往往不关心远处的人大富大贵,他们只关心隔壁的邻居是不是比自己多挣了一块钱。而且,他们还特别崇尚虚伪的道德说教,因为当人们无法在现实中占领高地的时候,他们往往寻求在道义上获得优势。


私校老师实际上不比公校老师更有尊严。私校老师的工资福利低于公校的,有没有保障,所以大部分是进不了公校系统才转投私校的。

另一方面,私校老师面对的家长资产收入都远高于自己,并且自己也永远没有可能挣这么多。虽然家长表面上客气,但那只是表面而已。老师的心理如何,尊严何在,可想而知

安于阶层内部的人和努力改变自己阶层的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自然做法也不同。
再有,私校的老师是可以插队的,就如同国内的外企,看自己的本事了,而国企是论资排队的。个人的追求不同,不能说当不了公务员才去外企。

2014-09-07 13:20:11 | 引用
边缘
下雨不愁
无题
按照lz的理论,私校老师身边接触的往往是比他们富裕很多的学生家长,那他们理应找学生家长麻烦才对

:lol:

2014-09-07 13:42:33 | 引用
无题
就本人了解的信息而言,好的私校的教师工资是略高于公校的,福利也是相当的,唯一不足是不能罢工,如果罢工算是福利的话。这个答案,比较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2014-09-07 13:47:27 | 引用
边缘
边缘
Re: 再谈教师罢工背后的认识误区
Ultar 写道:
边缘 写道:
首先感谢前一个帖子得到的众多的关注,不论鼓励也好,批评也好,都是在下的荣幸,特此感谢。
写这些帖子,并不想说服谁,支持哪一方,只是想客观地揭示一些社会现象和这些社会现象背后的伦理。
先谈谈私校老师和公校老师的核心不同点,也是大家很少注意的一点,那就是,受尊重程度的不同。

在公校,学生和学生家长都觉得老师不管怎样都是应该的,在私校老师相对更多地更有尊严一些吧,虽然工作不是那么受保障,还要接受考核,但很多人更重视作为教师的感受。另外,私校的生源是经过考试面试的,总体好教一些,老师自然感觉好。所以,公校老师要调班级,还有就是ESL生太多,公校招国际学生是不看成绩的(看到的也大多是假的)又没有入学考试,而且近年来国际生,新移民比例越来越高,自然教起来费劲,心里不太满意。但这些事情也改变不了,只有拼命要求加工资了,所谓堤内受气,堤外补,大不了回家养病拿福利去也,回头攒点力气再出苦工。

还有一点就是归属感,私校大多规模小,大家有点一家人的感觉,包括毕业生在内,有点校友会这样的感觉,再有家长们相对在社会上属于一个特殊的,相对而言比较上层的圈子,老师自然而然也相对提升了些许社会地位,这些都是在工资之外的所谓无形福利,不深入了解这个社会,是感受不到的。
而公校的老师不过是打份工而已,谈不上有什么附加值,也不大可能借这份工改变自己的社会阶层,所以他们一定要向更高的阶层(这里指政府官员,因为财富阶层的钱已经跑到私校了)猛要价,以补偿他们对社会地位的损失。其他工人阶层也是一样的,因此罢工永远是此起彼伏。当然,这也是发达的资本主义比较仁慈的地方,比原始资本主义已经进步太多了,刚从原始资本主义社会来的人或是已经适应了那种社会形态的人,对此是不会理解的,他们只相信丛林法则,以在同阶层内部竞争取胜为荣,巴菲特形容这种社会现象时说,人们往往不关心远处的人大富大贵,他们只关心隔壁的邻居是不是比自己多挣了一块钱。而且,他们还特别崇尚虚伪的道德说教,因为当人们无法在现实中占领高地的时候,他们往往寻求在道义上获得优势。


另一方面,私校老师面对的家长资产收入都远高于自己,并且自己也永远没有可能挣这么多。虽然家长表面上客气,但那只是表面而已。老师的心理如何,尊严何在,可想而知

为富裕阶层服务,和为普通民众服务,心理状态和想法应该是会有不同的。承认不同这个事实,但不对其进行优劣高下的判断,是我的出发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以及各自所要达到的目的,事实或者结果已经说明一切。

2014-09-07 14:01:02 | 引用
无题
[q先顶再读贴

2014-09-07 14:05:16 | 引用
Caribou
部落巨人
无题
私校老师大多是进不了公校才上的私校。钱多活少是大多数俗人们的追求。

另外请问LZ认识多少老师(包括公校私校)和他们又有过多深交往?如果一个不认识或就算认识也就是点头之交,那你所说的这些公私校老师们所谓的心理活动只是一种假想而已,而你为此假想提供的佐证也只是巴菲特的一句话,没有说服力。

退一步讲,如果公校老师们的心理活动真叫LZ蒙对了,那他们也忒虚伪了,直说不就行了,学生太乱,活太累,不加钱不干了。

其实对于混日子的老师们,学生们学得如何和他们毛关系也木有,又没有考核指标在那里压着,哪里有虾米心理负担而言啊。

俺也不想一杆子打翻一船人,也有相当一部分优秀的老师对工作尽心尽责,俺也打心里敬重和同情他们。据俺从闺女那里了解,基本上良莠各一半。

2014-09-07 14:09:43 | 引用
无题
边缘 写道:
就本人了解的信息而言,好的私校的教师工资是略高于公校的,福利也是相当的,唯一不足是不能罢工,如果罢工算是福利的话。这个答案,比较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还是让事实说话吧:

www.fraserinstitute.or...x?id=19519

A lack of non-wage benefits data mean that there is insufficient information to make a definitive comparison of total compensation between the private and public sectors. But the data that are available indicate that the public sector enjoys a clear wage premium. After controlling for such factors as gender, age,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 tenure, size of firm, province, city, type of job, and industry, public sector workers (including federal, provincial, and local) enjoyed a 12.0 percent wage premium, on average, over their private sector counterparts in Canada. When unionization status is factored in, the wage premium for the public sector declines to 9.5 percent.

Public sector workers seem to enjoy better non-wage benefits than those in the private sector, too. For example, 88.2 percent of public sector workers were covered by a registered pension plan compared to 24.0 percent of private sector workers. Of those public sector workers covered by a registered pension plan, 94.0 percent were covered by a defined benefit pension compared to just over half of private sector workers. In addition, public sector workers retire earlier than their private sector counterparts—about 2.5 years, on average—and are less likely to lose their jobs (3.8 percent in the private sector versus 0.6 percent in the public sector).

2014-09-07 14:20:33 | 引用
部落巨人
上一页1234...9下一页

发表评论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