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谷歌之母”:商界女性的“天花板”,每年為谷歌賺1000多億 

2024-09-07 11:40:27
文章內容
56歲“谷歌之母”:商界女性的“天花板”,每年為谷歌賺1000多億

蔣新松(1931年8月3日—1997年3月30日)
當地時間8月9日,谷歌前高管、YouTube(油管)前首席執行官蘇珊·沃西基(Susan Wojcicki)因肺癌去世,終年56歲。
在大多數人對沃斯基的認知中,她是一手把谷歌從一家只會花錢不會掙錢的創業公司引領向全球第二的核心人物。從1999年加入僅有15名員工的谷歌,沃西基陪伴谷歌從一家車庫創業公司成長為全美最大的科技公司,而她做出的最突出貢獻,就是“掙錢”。谷歌87%的利潤都由她管理的部門產生,因此她也被大家稱為“谷歌女財神”。
憑借耀眼的事業成就,沃西基連續入選《時代》雜志世界百名權威人士、《福布斯》互聯網最有影響力的女性等,是名副其實的商業女性天花板。
去世消息傳出後,谷歌首席執行官桑達爾·皮查伊發表文章表達了哀悼,稱沃西基是谷歌歷史的“核心”。
谷歌第16號員工
蘇珊·沃西基於1968年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洛阿爾托,畢業於哈佛大學,獲有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的理學碩士學/./位以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安德森管理學院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1998年,沃西基完成了人生三件大事,拿下MBA、買房和結婚。為了緩解房貸壓力,她打算將車庫和幾間房租出去。
一番挑選後,她決定把車庫租給兩名斯坦福研究生。這兩人,一個叫拉裡·佩吉,另一個叫謝爾蓋·布林,他們在沃西基家的車庫裡創辦了谷歌。



谷歌創始人拉裡·佩奇(Larry Page)和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

當時的沃西基是英特爾的市場部高管,還是貝恩咨詢公司的管理顧問。事業上升期的沃西基起初並沒有看上兩名租客創辦的谷歌,直到1999年的某天,谷歌服務器宕機了。她才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對谷歌如此依賴。
於是,當時懷有4個月身孕的她,毅然從英特爾跳槽到自家車庫,加入僅有15名員工的谷歌。
就這樣,她成了谷歌第一位女性員工,第一位市場營銷人員,工號16。
隨後,沃西基被任命為公司首位營銷經理,並以極低的預算來領導谷歌的營銷工作。上任之後,她的偉大構想是:將谷歌的搜索引擎遍布整個網絡,從而激起口碑傳播。她主動聯系各家公司,授權他們在網站上使用谷歌搜索,並向大學免費提供谷歌搜索。
至此,沃西基在谷歌打響了第一槍。
第一個休產假的人
如果說租車庫給Google 的創始人是一種幸運,那麼沃斯基的加入對於Google來講更是一種福氣。
作為女性員工,沃斯基在入職谷歌後的一系列操作,讓谷歌從小作坊迅速成長為全球互聯網巨頭。而谷歌業務每一次大的飛躍,都與她懷孕生娃的時間節點密不可分。甚至她的每次懷孕,都可以看作是谷歌發展史上的一座座裡程碑。
懷第一胎時,她跳槽到谷歌,幫谷歌打出了知名度。
到了懷第二胎時,她則扛起了谷歌的盈利大旗——廣告。
廣告是當時谷歌最重要的收入方式。但那時候,網頁上要麼是轟炸式廣告,體驗極差,要麼就是靜悄悄躺在角落,只有當你主動搜索才會出現,極不人性化。在沃西基的倡議下,谷歌推出了自助式廣告AdWords。此後,廣告主便可自由發布廣告,廣告會根據用戶的搜索詞出現在頁面兩側,按點擊量向廣告主收費。另外,谷歌還借助程序分析,根據用戶喜好推送廣告類型,谷歌的廣告業務走上正軌。
後來,沃西基還運作出了競價排名模式,被同行競相模仿。



圖源:facebook

過了3年,基於AdWords的部分功能,她又打造出AdSense,一個完全自助的廣告平台。由此,廣告擺脫了原本的封閉狀態,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第三方網站上發布公告。據 Statista 報道,十年後,它為谷歌帶來了近 2400 億美元的廣告收入。沃西基也因這項工作獲得了谷歌創始人獎。
在她生第三胎後,她收購了YouTube——當今全球最大的視頻網站。在她的極力主張下,谷歌2006年以16.5億美元完成這筆收購,時至今日,YouTube市值早已突破千億。
收購YouTube不到一年,沃西基懷上了第四胎。這次她的動靜更大,她花了31億美元收購了曾經最大的網絡廣告服務商Double Click(曾經最大的網絡廣告服務商)。這兩次收購,被一致認為是Google最成功的兩次收購。



圖源:facebook

2014年,46歲的沃西基懷上第五個孩子時,她迎來職業生涯的另一件大事——她被任命為YouTube的CEO,直至2023年2月卸任。
在她的主導下,YouTube一方面繼續加強社交屬性、差異化內容,並加大利益分享促使用戶不斷增強內容質量,另一方面YouTube開始針對不同的線上視頻市場做出嚴格的劃分,比如推出YouTube Kids、YouTube Gaming、YouTube Music,以及YouTube Red付費項目。
因此YouTube順利找到了“下一個十億用戶”。現在,YouTube的月活躍用戶超20億,用戶每天觀看10億小時視頻。
致力打破性別邊界
曾有人問沃西基,她是如何做到帶五個小孩還事業成功時,她回答:“這裡面暗示女性就應該在家帶小孩,其實是有偏見的。”在沃西基看來,5個孩子“培養了我完成多項任務的能力,更好地安排事情的優先順序。因此當母親有助於我事業上取得成功”。
同時她認為,一個母親往往是一個更好的管理者,好的管理者要和母親一樣學會理解他人。所以她鼓勵更多女性加入科技行業,希望女性破除對科技行業的偏見,不要認為只有男性才適合。
為此,她努力為科技公司的女性謀福利。她在谷歌停車場設置了很多准媽媽的停車位,親自設計了谷歌的日托中心。她還將12周的帶薪產假增加到了18周,而且,初為人父的員工也有12周的帶薪陪產假。
自2014年她當上YouTube的CEO,YouTube的女性員工比例從24%增加到了30%。




多年來,沃西基一直直言不諱地倡導縮小科技行業的性別差距。她在 2018 年接受《福布斯》采訪時表示:“科技是一股不可思議的力量,它將以我們無法預料的方式改變我們的世界。如果這股力量中只有 20% 到 30% 是女性,那就有問題了。” 作為少數幾位大公司的女性 CEO 之一,沃西基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
她以非凡的才華和堅定的信念,始終致力於打破性別界限,為無數女性點亮人生燈塔。
沃西基去世後,谷歌CEO皮查伊在給谷歌員工的一封信中,表示,蘇珊·沃西基“利用自己的職位為每個人打造了更好的工作場所”,包括成為谷歌第一位休產假的女性。他寫道“她倡導的育兒假為世界各地的企業樹立了新標准。



圖源:it之家

家族教育基因功不可沒
事實上,沃西基的優秀,與她的家族有著深厚的淵源。沃西基曾表示,對她影響最大的兩個人,就是她的父母。父親教會了她如何系統分析,抓住問題本質,從母親那兒,她學會了新聞和寫作,培養出獨立思考的能力。
除了她以外,沃西基的兩個妹妹也非常傑出。老二珍妮特·沃西基(Janet Wojcicki)畢業於斯坦福大學,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醫學人類學家和流行病學家,會講多種非洲方言,為非洲兒童的健康做出過重大貢獻。小妹安妮·沃西基(Anne Wojcicki)畢業於耶魯大學生物系,是基因技術公司23andMe的創始人之一, 被譽為“女版喬布斯”。



來源:time

三姐妹的成功,離不開一個良好的原生家庭氛圍的影響。她們的父親是斯坦福著名的實驗粒子物理學教授,母親伊澤爾·沃斯基曾是一名記者,後來成為一名教師,但她更為人所知的稱號,是“硅谷教母”。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伊澤爾覺得傳統的語文教育太落後了,於是在1984年開始帶著19個學生辦報紙,讓學生們通過寫新聞的方式學寫作。那時沒有計算機,孩子們就用傳統的打字機、蠟紙,自己排版、刻印。
到2012年,伊澤爾開創的全美第一家語文教學的媒體工作室(MEDIA STUDIES)已經有600個學生、5個指導老師了,學生們自己出版十種多媒體產品,儼然已經是一個大型的多媒體集團。
30年來,隨著學生們的作品屢獲大獎,伊澤爾本人也從飽受爭議變成了全美效仿的神話級名師。



伊澤爾·沃斯基

對三個女兒,伊澤爾也同樣采用這種教育方式。三姐妹在高中時都曾修習新聞課程,從而掌握了寫作。蘇珊和珍妮特都曾效力於校報,安妮不僅是主編,還曾因撰寫新聞獲得過獎學金。
上世紀90年代,高科技浪潮席卷硅谷,沃西基家是城裡最早購買計算機的家庭之一。伊澤爾還記得她親自指導孩子用蘋果電腦的情景,“我的想法是,如果有什麼不明白的,不要光等著老師來教你,試試能不能自己找答案。”
在伊澤爾看來,讓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是比成為一個大人物,更加重要的事情。其著名的“TRICK” 教育法【即:信任(Trust)、尊重(Respect)、獨立(Independence)、合作(Collaboration)、友善(Kindness)】曾引起全美轟動。她認為,只有這樣對待孩子,孩子才能學會這些品質。
在對待三姐妹的教育過程中,她從不把她們當孩子。她認為只有賦予責任,孩子才能超出預期。或許正是這份信任,才讓三姐妹獨立、自信,在醫藥、生物、科技等傳統的男性領域取得如此傑出的成就。
結語
2014年,沃西基受邀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彼時的的沃西基剛成為YouTube首席執行官,她向這群年輕的畢業生講述了自己在谷歌的故事,並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1、設定可實現的目標十分重要。
2、你必須在沒有完美信息的情況下做決定。機會很少會以完美方式出現在你的面前,就像放在扎有蝴蝶結的精美禮品盒中,你打開,然後滿心歡喜。相反,好的機遇,都很雜亂,令人困擾,難於辨別,風險很大,挑戰不小。你需要在沒有完美信息的情況下做出決定。谷歌給我的這種機遇,看起來像是獨一無二的。
3、當你失敗時,承認失敗,並借此成長。世界瞬息萬變,意味著沒人知道正確答案,每個人都可能遭遇失敗。當我們意識到事情行不通需要改變戰略時,我們都會有一種本能的抵制情緒,其實我們最需要的是擁抱它、接受它。越早調整,就越早走上正軌。
4、不要過度計劃你的生活。生活不會按照你的計劃按部就班地前進。只是當機會來到時你要勇敢地抓住它。
斯人已逝,但縱觀這樣一位在硅谷充滿傳奇色彩的女性一生,總能讓人充滿鼓舞與力量,她的光芒,還將為更多當世人照亮前行之路。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評論

現在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或者回復。

發表評論

很抱歉,僅有會員才能發表評論。

點擊此處免費注冊, 或者點擊此處登錄,登錄後您便可以發表評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