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地與功夫。

文章內容

  2014-10-04 21:27:51
以下為個人看法,對錯與他人無關。

見地是什麼?就是我們對一切的認識,我們是迷惑者,佛陀是覺悟者。中間有很多的層次階段,我們和佛陀的差距就是我們一直在錯認。這個錯認的多少,或者是偏差度,就是這個見地的高低。

功夫是什麼呢,我們在見地的基礎上,能保持住我們在那個相對偏差度比較低的時候。這個也就是做功夫的地方。

定力越深,那麼觀察自己內心的能力越強,對偏差的認識也就越清晰。

在沒有認識無明之前,一切念都是妄念,因為所有的念頭都是在無明的基礎上起來的。我們凡夫的所謂正念,都是相似的。也就是我們用妄念作意去模仿那個正念。
點擊: 0 | 評論: 52 | 分類: 缺省 | 論壇: 菩提樹下 | 論壇帖子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評論

  1. huzi 說道: Re: 見地與功夫。

    2014-10-07 21:46:39

    車老板 寫道:
    huzi 寫道:
    車老板 寫道:
    那麼是不是無明對您目前還不是妄呢,還需要鬧騰鬧騰才能知道其為妄? 如果無明為妄沒疑問,我就不吃飽撐的多話了,討論是沒用的了; 如果還不是或不夠妄,我們繼續討論,討論下去我認為還有用。  


    對我目前是理上挺妄的,事上還不夠妄。事上不夠妄,按理說不能說理上挺妄,可是我還就堅信是個妄。兄弟再幫著挖挖


    理上也不夠妄,您覺得很信很清楚,實際不夠。 整個佛法那麼龐大,就為個“斷疑生信”。還是按裡面說的走,我是沒本事說得比那更好。 


    實際肯定是不夠,不然事上不可能這麼拖泥帶水。不過這個理目前還算能用的上,我先痛打落水狗一番再說吧。

    感謝師兄不厭其煩的敲打我,我最近需要敲打。
  2. 積木 說道: Re: 見地與功夫。

    2014-10-07 22:31:39

    huzi 寫道:
    積木 寫道:
    huzi 寫道:
    “在沒有認識無明之前,一切念都是妄念”我這裡有個問題,沒有認識無明前,念頭是否都要除掉?或者說是否要除掉所有的念頭才能破無明?

    念頭是意塵,它的起滅和外境有關,比如有人說大海,我們會出現大海這個念頭。念頭不是意識,意識裡的內容是念頭。多少人修行都在去念頭,還有的人以睡覺做不做夢來判斷修行的成就,念頭是去不掉的,如同看見一個杯子,杯子是個色塵,我們修行成了看見一個杯子非要讓它看不見,這都修錯了。妄念的妄是沒有的以為有叫妄,比如妄語是有說沒有,沒有說有就是妄語。意識就是妄,它把自性遮蓋了的同時建立了一個虛妄的心,無明就是原動力,於了了分明中一念認了明,產生了意識,並一直錯認了下去,這個意識根本是個虛妄,我們認賊為子,因此產生了各種煩惱生死輪回。修行去的是這個妄,比如貪嗔癡等都是因妄產生的,所以修行要去掉這些。


    說實話我沒看明白說的什麼。

    無明破盡,念頭都是妙用。如果破不盡,還是妄想執著。


    我想說的是,破無明前後,念頭都還是念頭,念頭根本不是妄想執著,念頭和破不破無明沒關系。破無明後轉識成智,轉的是識不是念頭。比如一個杯子,破了無明以後是不是要把這個杯子轉成花瓶呢?


    轉識成智後可以隨意轉。你把杯子轉成一個世界都可以。
  3. 車老板 說道: Re: 見地與功夫。

    2014-10-07 22:40:04

    huzi 寫道:
    車老板 寫道:
    huzi 寫道:
    對我目前是理上挺妄的,事上還不夠妄。事上不夠妄,按理說不能說理上挺妄,可是我還就堅信是個妄。兄弟再幫著挖挖


    理上也不夠妄,您覺得很信很清楚,實際不夠。 整個佛法那麼龐大,就為個“斷疑生信”。還是按裡面說的走,我是沒本事說得比那更好。 


    實際肯定是不夠,不然事上不可能這麼拖泥帶水。不過這個理目前還算能用的上,我先痛打落水狗一番再說吧。

    感謝師兄不厭其煩的敲打我,我最近需要敲打。


    理上肯定不夠,您還沒扔佛經呢。 即使學會准確(夠用的)運化進心行,可以扔佛經了,也還是不夠,也要繼續修持很久很久深入,慧能就是個例子。 關於理事,簡單地您先把它理解為理是助事上漸修加速的東西,事是省不去的。而“一悟頓了”之類的話,都是在理那小部分裡頭的,不是用來抹去道次第的後半段的。 您現在心行粗的才覺知其虛幻,細處覺知不到,“一切虛幻”中的一切根本就沒到夠用的那麼“全”呢。換個說法,是對無明還不清楚。 禪定+教理,反復觀察,試過就不斷地體會出過去總是不足的,然後您就越做越來勁,一個踏實的漸修者,再不去幻想一個悟就包打天下了,也同時在漸修中體會出“悟”的作用。    
  4. 邊緣 說道: 無題

    2014-10-07 22:40:05

    見地和念頭是不一樣的。

    念頭裡包含見地和“事實”(這個事實打引號是假定世界真實,但其實是不真實的),這樣分,在見地裡就有妄念和非妄念,以及非非妄念,見地高妄念少,破無明就沒妄念了。在“事實”裡,不管見地高低,那個“事實”還是“事實”,碗還不是花瓶,但破無明以後,這個“事實”也消失了,這個碗還就真成了花瓶了(舉個例子,當然碗也成佛了,佛也成碗了)。

    再有,念頭確實去不掉,但念上無念還有念嗎?念上無念,不去自去。
  5. 邊緣 說道: Re: 見地與功夫。

    2014-10-07 22:59:25

    積木 寫道:
    功夫是什麼呢,我們在見地的基礎上,能保持住我們在那個相對偏差度比較低的時候。這個也就是做功夫的地方。

    定力越深,那麼觀察自己內心的能力越強,對偏差的認識也就越清晰。

    在沒有認識無明之前,一切念都是妄念,因為所有的念頭都是在無明的基礎上起來的。我們凡夫的所謂正念,都是相似的。也就是我們用妄念作意去模仿那個正念。


    有些不同觀點與積木兄探討:

    第一段,功夫即是保持的時候,也是提高見地的時候,即定慧等持。

    第二段,定力越深,不光認識越清晰,而且認識越接近真相,還是定慧等持。

    第三段,認識無明之後,一切念還是妄念,包括正念。只是念上無念,般若智慧照破所有念。
  6. huzi 說道: Re: 見地與功夫。

    2014-10-08 10:12:47

    積木 寫道:
    huzi 寫道:
    積木 寫道:
    說實話我沒看明白說的什麼。

    無明破盡,念頭都是妙用。如果破不盡,還是妄想執著。


    我想說的是,破無明前後,念頭都還是念頭,念頭根本不是妄想執著,念頭和破不破無明沒關系。破無明後轉識成智,轉的是識不是念頭。比如一個杯子,破了無明以後是不是要把這個杯子轉成花瓶呢?


    轉識成智後可以隨意轉。你把杯子轉成一個世界都可以。


    破無明是為了變魔術嗎,世尊成佛後也是拿杯子喝水而已。
  7. huzi 說道: Re: 見地與功夫。

    2014-10-08 14:40:53

    善知識,於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絕即死,別處受生,是為大錯。學道者思之。若不識法意,自錯猶可,更勸他人。自迷不見,又謗佛經。所以立無念為宗。

    善知識,雲何立無念為宗?只緣口說見性迷人,於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見,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說禍福,即是塵勞邪見。故此法門立無念為宗。

    善知識,無者無何事?念者念何物?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經雲: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8. 邊緣 說道: 無題

    2014-10-08 15:11:18

    @虎子

    說法莫取片段言,
    此言還需它言伴。
    不識了義執片語,
    猶如說象為蒲扇。
  9. Elina 說道: 無題

    2014-10-08 15:39:09

    見地與功夫不能紙上談兵,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也~~
  10. huzi 說道: Re: 見地與功夫。

    2014-10-08 15:42:27

    是,節選大部分時候都不是好辦法,現在沒有太多時間解釋我對這段兒的理解,基本意思是,我還是這麼認為的:念頭不關破無明的事兒,念頭是個外境,不應與意識混淆。可能我根本一點都沒看懂祖師的意思,其實想想我現在的層次看懂不看懂也沒啥大關系,先不較這個勁了,即便我理解錯誤了暫時也不影響目前我的修持,反正我是不管念頭,隨它生生滅滅我自巋然不動。

    禪宗初祖大迦葉在佛入涅盤的時候於正受中倏爾心驚,這一念和破無明有什麼關系。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