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搞食品的,评论一下温哥华华人食品

文章内容

2013-04-04 00:49:22
9
中国数字时代2013-4-2 - 公开
杨恒均 | 我所体验的制度自信

到澳大利亚中国杂货店购物,买了一大堆中国产的腌制咸菜、臭豆腐之类的,朋友很惊讶,问我“不怕死吗”。我说,澳洲食品安全没有问题吧?朋友一听,扑哧一声笑说来,说,这些主要供应中国杂货店的食品虽然进口时也经过抽查,但由于是民族食品和“中国特色”,老外也搞不懂这些食物到底有没有问题,可能也就无法按照他们的标准检查了。反正中国出口的食物也大多是中国人自己买。

明白了朋友的意思,我也有些意外。看看篮子里的那些瓶装的臭豆腐与咸菜,其实都是原封不动从中国大陆运过来的,说实话,在中国大陆时,我也很少买这些。但到了这里,反而想都不想,顺手就放进购物篮。仿佛那些中国食品到了这里,就都“安全”了。我当然不是说这些食品真有什么问题,而是在中国时,就多了一份戒心,到了澳洲,“戒心”却变成了“放心”。

说不客气一点,这是一种“洋奴”心态,然而,“洋奴”心态背后却是这些天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个词儿:“制度自信”——对澳洲食品安全制度的自信:只要是放上澳洲货架的包括牛奶等中国人闻之色变的任何食品,没有多少消费者会怀疑其“真伪”、是否有毒、是否会致癌。

这种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制度自信”绝不是一日两日可以形成的,更不是靠压制、宣传与忽悠能够实现的。澳洲的食品与药品当然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安全,记得十年前有新闻报道过,有一种营养保健品出了问题,全国哗然,结果按照法律,那个几十亿市值的药品公司几乎赔得破产。任何在药品与食品领域工作的人都清楚,一旦他们在食品(药品)安全上出了错,这辈子也就玩完了,很难再在这个领域翻身。

就在中国上海出现“东方之猪”被疑弄脏了上海市民的水源时,澳洲的何与怀博士讲了这样一件事:2006年,悉尼部分地区水质被“污染”,一时间电台、电视、报纸等各种传媒竞相报道。记得当时SBS 电台(澳洲民族台)的中文主播义愤填膺对此进行抨击,言辞十分激烈。出事后,悉尼水厂花一大笔广告费用,警告市民自来水不可生饮,必须煮开;水公司每天更是三番几次发布检测报告。后来据说可能是由于有一只狗跑进水厂的蓄水池淹死了,或者其他很微小的原因。总之,这样郑重其事历时一周,然后水公司与政府才敢负责任地发布公告,大家又可以放心饮用自来水了。为了补偿用水客户的损失和不便,悉尼水厂被责令赔偿每家十五元澳币,是用减免用户部分水费的方法赔偿的。

当时我也在悉尼,也很生气。因为我们全家人都习惯顺手打开水龙头喝水了,连煮开水的玩艺都不知道放哪里了(所有水龙头都供应冷热水),你竟然污染了水?太不方便了!澳大利亚全国,打开水龙头,流出的水都非常清洁,可以浇花洗车,可以煮开泡茶,也可以对着水龙头就直接喝下肚。但有意思的是,百分之九十刚刚从大陆移民过来的中国人不会直接饮用自来水,包括刚刚出国(到美国)的我。可经过一段时间,其中绝大部分人开始“放下戒心”,而华人的下一代,几乎百分之百地对着水龙头直接喝水了。

民以食为天!从一个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能感受到“制度自信”,当然,“制度自信”绝不仅仅表现在食品安全上,它“润物细无声”,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房子不会被想发财的奸商勾结官府一夜铲平;碰上不公平的事你可以直接冲进法院起诉那个******蛋,而不会担心被拉进黑监狱,甚至被严刑逼供一番稀里哗啦最后不得不招认你自己从来没有犯过的罪;路上的水井盖不翼而飞,让你掉进去尸骨都找不到还搞不清谁该负责;大学毕业找工作不是靠关系,而是靠你自己的本事和机遇;贫富差距是因为你的天分、教育以及家庭财产,而不是因为权力和资源被利益集团垄断而大多数“屁民”还没有起步就输在了起跑线;涉及到公共安全与利益的事件发生时,公权力部门绝对不敢以维护稳定与维护老百姓的“情绪稳定”而隐瞒事实;空气污染那么严重,唯一掌握全部信息的官方竟然迟迟不公布这种污染到底让多少人生病、住院甚至丢掉性命(注意,依照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经验,这样程度的空气污染,一定会让相当一部分患有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发病甚至死亡)……

当“制度自信”变成了你生活的一部分后,你可能感觉没有那么强烈了。常常碰到一些生活于西方的华人华侨,回到北京看到老同学过得风生水起,老婆换了不说,还有90后的小情人跟在屁股后面,羡慕嫉妒恨都来了。可你真问他为啥不全家移民回来,或者把孩子送回来读书发展时,他就支支吾吾了。一转身,他还会继续不遗余力地把亲戚朋友的子女办到国外留学、移民。

“制度自信”对一个国家来说,是这个国家在国际上是“得道多助”、还是“失道寡助”,军队与民心是否有能力捍卫领土与主权完整,国民持这个国家的护照在国际上是否受到尊重而畅通无阻……

“制度自信”对于广大的民众来说,就是食品安全,就是教育公平,就是国民的基本人权得到宪法的保障,就是国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贪污腐败不再屡禁不止且愈演愈烈,就是你写一篇文章不再莫名其妙地被删除却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点击: 0 | 评论: 9 | 分类: 优惠 | 论坛: 温哥华不眠夜 | 论坛帖子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评论

我爱温哥华
Untitled
空气,水,食物这是人生存的基本要素。如果这些都无法得到保障,那一个国家就没法说了

2013-04-04 10:01:18 | 引用
Re: 有没有搞食品的,评论一下温哥华华人食品
腌菜臭豆腐之类,我在中国就不买,在这里也一样不买。那东西有啥好吃的我就不明白。

新鲜蔬菜水果大把抓,干啥非馋那口不可?

2013-04-04 10:04:41 | 引用
子夜歌
MilkBoy
Untitled
我爱温哥华 _BBCODE_WROTE:
空气,水,食物这是人生存的基本要素。如果这些都无法得到保障,那一个国家就没法说了


I need Milk ! icon_mrgreen.gif

2013-04-04 10:20:59 | 引用
Untitled
看过一个电视采访(07年左右)
一个西人的小孩一岁左右
因为玩来自中国的木制玩具,表面的油漆含铅及其他有毒元素.小孩舔/咬玩具后住院,拉稀接着拉水然后拉血,差点丢了性命
小孩的妈妈声泪俱下,说以后中国进口的产品一概不会用了(07年还没iPhone,不知道她以后用了没有)

然后,电视台采访温哥华港进口产品检测检验单位

负责人说:
因为没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做满足安全规范的全面检验,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特别是食品)只能采用抽查的方式,包括大批进口的已加工肉类鱼类(好像成堆的龙利鱼柳画面).食品安全问题大多是在导致疾病而且成规模后,亡羊补牢地处理的。

这种抽查肯定有不符合本地食品安全规范的产品漏网,进入市场货架.中招地人群肯定有.如果成规模了商家和产品才会被处理.如果有不合格品导致一些特别体质人群疾患而不成规模的就隐藏下来了(应该说大多不合格的产品都没暴露).

2013-04-04 10:47:59 | 引用
rainfly
xinlingjitang
Re: 有没有搞食品的,评论一下温哥华华人食品
进来,是想听一下对温哥华华人食品,当然也包括对出售的商家的评论的。但是好象有点跑题了 icon_wink.gif

2013-04-04 11:01:29 | 引用
Re: 有没有搞食品的,评论一下温哥华华人食品
xinlingjitang _BBCODE_WROTE:
进来,是想听一下对温哥华华人食品,当然也包括对出售的商家的评论的。但是好象有点跑题了 icon_wink.gif


出售的商家,有什么好评论的?货架狭窄,购物环境乱糟糟。除了yohan和pricesmart,别的有大量华人食品售卖的商家(或者专卖亚洲食品的)基本没法下脚。

我反正是能不买尽量不买,腐竹、粉丝、海带什么的,实在要买,也尽量用别国(或者台湾产的)的替代品。不要骂我崇洋媚外,到了中国我一样吃嘛嘛香,但是有选择的时候,我是宁愿不选的。

中餐馆我也极少去,偷瞄一眼后厨或卫生间,就够了。

2013-04-04 11:09:19 | 引用
子夜歌
SM88
Untitled
做食品生意的朋友忠告我:不要碰made in china包装,如果一定要碰,就少买点,而且不要轻信上面的有效期。

2013-04-04 12:34:31 | 引用
Untitled
SM88 _BBCODE_WROTE:
做食品生意的朋友忠告我:不要碰made in china包装,如果一定要碰,就少买点,而且不要轻信上面的有效期。


经常看到一些没有标注有效期的食品。。。

2013-04-04 14:12:25 | 引用
海上升明月
SM88
Untitled
海上升明月 _BBCODE_WROTE:
SM88 _BBCODE_WROTE:
做食品生意的朋友忠告我:不要碰made in china包装,如果一定要碰,就少买点,而且不要轻信上面的有效期。


经常看到一些没有标注有效期的食品。。。


那就更不能碰啦

2013-04-05 02:34:11 | 引用

发表评论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