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17 21:55:26
文章内容
BY - Kemily
说起俄勒冈,要提到去年。本来准备去BC内陆的一个度假胜地的,可是出发之前发现已经订不到旅馆和度假屋了。一个朋友说俄勒冈不错,我们就立刻改变主意,三家人毫无目标地驱车去了千里之外的俄勒冈。到了才发现那里的海边美景让我们一个个如醉如痴,不想回来。可惜准备仓促,海边逗留时间太短,大家约好来年再续。
今年暑假又到,我们重新谈起这个话题。三家人中有一家因为工作缘故,不能休假。剩下的两家决定这次时间长一点,来个六天五夜, 一路露营,不让美景漏掉一点。
露营
来了加拿大后只露营过一次。以前幼儿园老师听说我们没有露营过,象看到外星人,嘴巴张的老大。为了这次露营,我们家今年预先实习了两次,每次一天。第一次是六月底到Manning,赶上下雪,冻得晚上缩成一团,我一夜未眠。第二次是七月,帐篷旁边的老外呼噜震天,我听到天亮。这次准备露营四天,心里实在没底气。
最终召集了四家人:
女儿的小朋友小J一家,我们第二次实习的时候一起去体验了一次露营,是比我们还新的新手。
儿子的好朋友小A家一直叫着要露营。他妈妈特别爱干净,被我们戏称有"洁癖",平时在家做饭都拿个小电炉在后院里烧。屋内更是一尘不染,每天跪在地板上擦呀擦的。 我们夏天每次去他家玩,都要提前穿好袜子。就这样一个家庭,没人相信他们能去露营。可为了儿子,他妈妈视死如归地说:不就一个星期吗!
第四家小M家,是出发前两天才听说的,最爽快。他们正在买卖房子,结果一切都扔给了经纪,毫不犹豫的跟上。小M妈妈一直问我帐篷里会不会有虫子,我说没有. 她又问,地上那么多虫子不往垫子上爬? 我说地上有塑料布。小M妈妈又问,还要带塑料布呀?我晕了,帐篷底儿就是塑料布,你有没有打开帐篷看过?不是一个棚子立在土地上的。小M妈不好意思地说,帐篷买回来后从来没打开过。
四家里,我们有一点点经验,所以他们推举我这个有闲之人为领队,负责计划线路预约营地。虽然我也是菜鸟,但是小A妈妈说我即使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所以重任难免。
不过,小M妈在临行前一天说如果住不惯,他们家可能后几天申请去旅馆。其实这也是我心里一直偷偷在说的。
出发
头一天,我们在网上查了俄勒冈的天气,第一天下雨,后几天刮风,这无疑给我们心里增添了紧张。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小J爸爸说,下刀子也得去了。
当天早上,在集合地点,发给各家我打好的地图,GPS输入地址,对讲机调好频道,全部准备就绪,四辆车就出发了。
温哥华天气很好,看着蓝天白云,心情非常轻松,不一会儿就到了Aldergrove边境。因为不是周日,没几辆车等待,不到五分钟,我们就进入了美国境内。
限速一下子提高到70迈,车道也很快从两个变成三个四个五个,车流明显增多,一派繁忙景象,处处告诉你,这是充满活力的美国,而不是悠闲懒散的加拿大。唯一让人不满意的是高速路一点不平整,到处都坑坑洼洼,可能是车子太多的缘故。
又开了两个多小时后,路边的农田终于被大片的高楼大厦代替,高耸入云的太空针提示,西雅图到了。西雅图果然是大城市,依山傍水,气势磅礴。我若有所思地说了一句,西雅图虽然城市大,可是好像没有温哥华名气大嘛。我老公慢吞吞的说,估计白马和黄刀的人也是这么说温哥华的。

过了西雅图不久,我们决定离开繁忙喧闹的五号高速,到Olympia走8号路向西,沿着美丽的101公路顺海岸线一路南下。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相当的英明。
向西开的路上,没有车流,只有颜色变换不停的风景
经过的小镇,路边到处都是铁皮做的雕塑,千姿百态。

Astoria
又开了两三个小时,终于看到了向往已久的大海,虽然天越来越阴沉,我们的心情去越来越兴奋.
Astoria Bridge是连接华盛顿和俄勒冈两个州的跨海大桥,有十公里,非常壮观:

小城Astoria非常美,听说施瓦辛格的《幼儿园特警》就是这里拍的。

Fort Stevens营地
第一天露营的地点,是跨海大桥南侧的Fort Stevens州立公园,是美国西北部最大的营地,有几百个小营地。到了公园里,我们的GPS就开始罢工,对着路旁的一片漆黑的树林不停的喊”左拐,左拐”,最后只能把它关掉,看着指示牌摸索前进。
营地被两排树包围,每个小营地都有电源和自来水。感觉比加拿大的又大又方便。 每隔一会儿,就有卖木头的车缓缓开过,花了9美元,我们买了大木头,小木头,和引火的木块。篝火一点,孩子们兴奋不已。

这回很幸运,小M爸爸是五星级酒店的主厨,我们每天在营地就能吃到各种美味佳肴.

营地夜里非常安静,除了轰隆隆的海涛声。天公也作美,不但没下雨,而且没有一丝风,也不冷。可是我还是翻来覆去,辗转难眠。一直听到小M爸爸起来做早餐的声音,才昏昏沉沉的睡着了。
早上起来,眼睛肿着,眼圈都是黑的,一想起这只是第一天,心开始虚了。
早饭很丰盛,因为还要赶路,吃完就匆匆拔营启程。
离开营地之前,顺着海涛声寻下去,发现其实树后就是大海,一望无际,灰蒙蒙连着天,令人顿时心胸开阔起来。
长长的沙滩上没有几个人,几个孩子快乐的向海奔去.

海滩上船的残骸:

Indian Beach
第二天基本就是赶路,本想再去看看Canon Beach, 结果走错路误进了Ecola州立公园。到了公园入口的地方,发现还要收门票,正在犹豫怎么调头的时候,工作人员看到了我们车上挂的露营地标志,立刻说,你们是露营的,所有公园不用交钱。我们受宠若惊,虽然时间不太够,冲着免费门票,还是毅然决然的冲了进去。
进去我就感慨道,特权呀,人人都喜欢特权,我妈都那么大年纪了,单位组织退休人员到郊区旅游,我妈还不停得强调,这是给教授以上的人员组织的,副教授都不能去。我听了无话可说,都退休在家了,教授和卖冰棍的能有什么区别呢?
所谓特权,不一定要比别人好,就是要显示处处跟别人不一样。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进了公园. 进去以后就晕了,只有一条几乎像单行线的盘山小路,不能掉头,不知道开到哪里。两旁全是原始森林,黑乎乎的,山路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左右乱拐,就像翻滚过山车,而且一侧是悬崖。小J爸爸说,这是考巴士司机的路吧!开着开着,对面竟然来了一辆大RV,看到我们,立刻在最宽处停下不动,让我们从它旁边小心绕过。

这么开了一段时间,前面豁然开朗,出现了一片海滩--Indian Beach。我们本来是想去Canon Beach去看大礁石的,这边好象走到了大礁石北侧。

William M. Tugman营地
第二天晚上,我们露营在William M. Tugman州立公园。不知道是不是累了的缘故,睡得特别好,要不是半夜里气垫漏气,掉到了地上,根本就没听到轰隆隆的车声---营地就在101公路旁. 夜里路过的汽车声音如同直升机在头上盘旋。用被蒙着重新给气垫充了气,我又一觉到了天亮。
早上是被各种鸟叫声吵醒的,阳光透过树枝洒进来,金光闪闪。空气新鲜得不能再新鲜,伸个懒腰,走出帐篷外,看到各家的袅袅炊烟. 大家道着早安,处处能感觉到露营的快乐。
今天比较放松,计划是Florence附近的海狮洞和沙丘,是这里有名的景点。
Sea Lion Cave
海狮洞听人说过无数次. 我们去年来的时候,因为时间缘故,没开到就回去了,让我们抱憾一年。今年无论如何要弥补这个损失。
驱车赶到海狮洞,已经近中午。一家人花了$40买门票,坐着电梯直下洞底. 工作人员提醒不能用闪光灯,不可大声喧哗,以免惊吓海狮。 我们难掩兴奋之情, 蹑手蹑脚, 小心翼翼的冲走到窗边,却发现诺大的海狮洞里空空荡荡的,竟然没有一只海狮!

除了失望还是失望,只能自我安慰: 现在应该是海狮Lunch Time。
失望之余,只能对着室内海狮的图片模型一通乱拍。

洞的另一侧有一个观景的地方,模模糊糊可以看到远处有一些小黑点,隐隐看到海狮在晒太阳。这说明海狮洞有时候还是有海狮的。

虽然没看到海狮,但是出来的时候看到了一只小鹿,静静的站在树丛里,任由我们拍来拍去。

远处的灯塔, 衬着海天一色:

另一侧的断岩:
Dune Park
下午的大沙丘没有再让我们失望,细细的白沙丘,沿着海岸,绵延几十公里,
下去很容易,往上爬的时候,每一步都很困难,使不上劲,还往下坠,才爬了一半,我觉得心脏病都要累出来了。小孩子在往下滑,胆子大的往下滚.

天气好转了, 但海边风很大:

长在沙漠里的植物,像草一样. 我女儿也像野草一样生长着:


吃罚单
从沙丘回去的路上出了点事。路过一个小镇的时候,突然听到警笛声,我们几辆车赶紧靠边停下,想让警车过去. 不幸的是警车也跟着我们四辆车停下。看到警察,心里咯噔咯噔的,我们是头车,没超几迈呀,不会这么倒霉吧!结果警车找到第四辆小A家的车,原来他们刚才有点落后,追车的时候超了速。小A爸爸又是耸肩又是摊手, 意思是没手机,没对讲机,怕和我们前面的车失去联系...警察还不错,问清原因,给他们开罚单时减了几迈,罚金从两百多也减到一百六。开车一向如疯狂老鼠的的小A爸爸一下子老实了许多,之后的几天竟然时不时开到限速以下,需要我们来等他。
海岸边有很多美丽的灯塔,貌似历史悠久,是游人必去的地方。警察走后,我们小心翼翼的问,今天还要不要去看灯塔了?小A爸爸气哼哼地说,当然要去,被罚了钱还少玩,那不亏大发了!
Umpqua灯塔
新邻居
晚上BBQ的时候,小A拿了一个玩具,坐上去会发出放屁的声音,几个孩子嬉闹着,轮流坐上去,看得邻居老太太一家大笑不已。邻居是从柏林翰来的,就在温哥华南几十公里,是离我们最近的美国小镇。老太太很热情,我们刚到的那天就问我们是不是温哥华来的,说我们宿营之前也算邻居了, 还让我们参观他的房车。

这次老太太一家要在营地住十天,让我们好不羡慕。我们去海狮洞的时候,他们是去了南部的小城,回来对那里的风景赞不绝口,极力推荐。我们下来的一天按照他们的推荐,找到那里,果然是人间仙境一般。
今年暑假又到,我们重新谈起这个话题。三家人中有一家因为工作缘故,不能休假。剩下的两家决定这次时间长一点,来个六天五夜, 一路露营,不让美景漏掉一点。
露营
来了加拿大后只露营过一次。以前幼儿园老师听说我们没有露营过,象看到外星人,嘴巴张的老大。为了这次露营,我们家今年预先实习了两次,每次一天。第一次是六月底到Manning,赶上下雪,冻得晚上缩成一团,我一夜未眠。第二次是七月,帐篷旁边的老外呼噜震天,我听到天亮。这次准备露营四天,心里实在没底气。
最终召集了四家人:
女儿的小朋友小J一家,我们第二次实习的时候一起去体验了一次露营,是比我们还新的新手。
儿子的好朋友小A家一直叫着要露营。他妈妈特别爱干净,被我们戏称有"洁癖",平时在家做饭都拿个小电炉在后院里烧。屋内更是一尘不染,每天跪在地板上擦呀擦的。 我们夏天每次去他家玩,都要提前穿好袜子。就这样一个家庭,没人相信他们能去露营。可为了儿子,他妈妈视死如归地说:不就一个星期吗!
第四家小M家,是出发前两天才听说的,最爽快。他们正在买卖房子,结果一切都扔给了经纪,毫不犹豫的跟上。小M妈妈一直问我帐篷里会不会有虫子,我说没有. 她又问,地上那么多虫子不往垫子上爬? 我说地上有塑料布。小M妈妈又问,还要带塑料布呀?我晕了,帐篷底儿就是塑料布,你有没有打开帐篷看过?不是一个棚子立在土地上的。小M妈不好意思地说,帐篷买回来后从来没打开过。
四家里,我们有一点点经验,所以他们推举我这个有闲之人为领队,负责计划线路预约营地。虽然我也是菜鸟,但是小A妈妈说我即使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所以重任难免。
不过,小M妈在临行前一天说如果住不惯,他们家可能后几天申请去旅馆。其实这也是我心里一直偷偷在说的。
出发
头一天,我们在网上查了俄勒冈的天气,第一天下雨,后几天刮风,这无疑给我们心里增添了紧张。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小J爸爸说,下刀子也得去了。
当天早上,在集合地点,发给各家我打好的地图,GPS输入地址,对讲机调好频道,全部准备就绪,四辆车就出发了。
温哥华天气很好,看着蓝天白云,心情非常轻松,不一会儿就到了Aldergrove边境。因为不是周日,没几辆车等待,不到五分钟,我们就进入了美国境内。
限速一下子提高到70迈,车道也很快从两个变成三个四个五个,车流明显增多,一派繁忙景象,处处告诉你,这是充满活力的美国,而不是悠闲懒散的加拿大。唯一让人不满意的是高速路一点不平整,到处都坑坑洼洼,可能是车子太多的缘故。
又开了两个多小时后,路边的农田终于被大片的高楼大厦代替,高耸入云的太空针提示,西雅图到了。西雅图果然是大城市,依山傍水,气势磅礴。我若有所思地说了一句,西雅图虽然城市大,可是好像没有温哥华名气大嘛。我老公慢吞吞的说,估计白马和黄刀的人也是这么说温哥华的。

过了西雅图不久,我们决定离开繁忙喧闹的五号高速,到Olympia走8号路向西,沿着美丽的101公路顺海岸线一路南下。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相当的英明。
向西开的路上,没有车流,只有颜色变换不停的风景
经过的小镇,路边到处都是铁皮做的雕塑,千姿百态。

Astoria
又开了两三个小时,终于看到了向往已久的大海,虽然天越来越阴沉,我们的心情去越来越兴奋.
Astoria Bridge是连接华盛顿和俄勒冈两个州的跨海大桥,有十公里,非常壮观:

小城Astoria非常美,听说施瓦辛格的《幼儿园特警》就是这里拍的。

Fort Stevens营地
第一天露营的地点,是跨海大桥南侧的Fort Stevens州立公园,是美国西北部最大的营地,有几百个小营地。到了公园里,我们的GPS就开始罢工,对着路旁的一片漆黑的树林不停的喊”左拐,左拐”,最后只能把它关掉,看着指示牌摸索前进。
营地被两排树包围,每个小营地都有电源和自来水。感觉比加拿大的又大又方便。 每隔一会儿,就有卖木头的车缓缓开过,花了9美元,我们买了大木头,小木头,和引火的木块。篝火一点,孩子们兴奋不已。

这回很幸运,小M爸爸是五星级酒店的主厨,我们每天在营地就能吃到各种美味佳肴.

营地夜里非常安静,除了轰隆隆的海涛声。天公也作美,不但没下雨,而且没有一丝风,也不冷。可是我还是翻来覆去,辗转难眠。一直听到小M爸爸起来做早餐的声音,才昏昏沉沉的睡着了。
早上起来,眼睛肿着,眼圈都是黑的,一想起这只是第一天,心开始虚了。
早饭很丰盛,因为还要赶路,吃完就匆匆拔营启程。
离开营地之前,顺着海涛声寻下去,发现其实树后就是大海,一望无际,灰蒙蒙连着天,令人顿时心胸开阔起来。
长长的沙滩上没有几个人,几个孩子快乐的向海奔去.

海滩上船的残骸:

Indian Beach
第二天基本就是赶路,本想再去看看Canon Beach, 结果走错路误进了Ecola州立公园。到了公园入口的地方,发现还要收门票,正在犹豫怎么调头的时候,工作人员看到了我们车上挂的露营地标志,立刻说,你们是露营的,所有公园不用交钱。我们受宠若惊,虽然时间不太够,冲着免费门票,还是毅然决然的冲了进去。
进去我就感慨道,特权呀,人人都喜欢特权,我妈都那么大年纪了,单位组织退休人员到郊区旅游,我妈还不停得强调,这是给教授以上的人员组织的,副教授都不能去。我听了无话可说,都退休在家了,教授和卖冰棍的能有什么区别呢?
所谓特权,不一定要比别人好,就是要显示处处跟别人不一样。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进了公园. 进去以后就晕了,只有一条几乎像单行线的盘山小路,不能掉头,不知道开到哪里。两旁全是原始森林,黑乎乎的,山路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左右乱拐,就像翻滚过山车,而且一侧是悬崖。小J爸爸说,这是考巴士司机的路吧!开着开着,对面竟然来了一辆大RV,看到我们,立刻在最宽处停下不动,让我们从它旁边小心绕过。

这么开了一段时间,前面豁然开朗,出现了一片海滩--Indian Beach。我们本来是想去Canon Beach去看大礁石的,这边好象走到了大礁石北侧。

William M. Tugman营地
第二天晚上,我们露营在William M. Tugman州立公园。不知道是不是累了的缘故,睡得特别好,要不是半夜里气垫漏气,掉到了地上,根本就没听到轰隆隆的车声---营地就在101公路旁. 夜里路过的汽车声音如同直升机在头上盘旋。用被蒙着重新给气垫充了气,我又一觉到了天亮。
早上是被各种鸟叫声吵醒的,阳光透过树枝洒进来,金光闪闪。空气新鲜得不能再新鲜,伸个懒腰,走出帐篷外,看到各家的袅袅炊烟. 大家道着早安,处处能感觉到露营的快乐。
今天比较放松,计划是Florence附近的海狮洞和沙丘,是这里有名的景点。
Sea Lion Cave
海狮洞听人说过无数次. 我们去年来的时候,因为时间缘故,没开到就回去了,让我们抱憾一年。今年无论如何要弥补这个损失。
驱车赶到海狮洞,已经近中午。一家人花了$40买门票,坐着电梯直下洞底. 工作人员提醒不能用闪光灯,不可大声喧哗,以免惊吓海狮。 我们难掩兴奋之情, 蹑手蹑脚, 小心翼翼的冲走到窗边,却发现诺大的海狮洞里空空荡荡的,竟然没有一只海狮!

除了失望还是失望,只能自我安慰: 现在应该是海狮Lunch Time。
失望之余,只能对着室内海狮的图片模型一通乱拍。

洞的另一侧有一个观景的地方,模模糊糊可以看到远处有一些小黑点,隐隐看到海狮在晒太阳。这说明海狮洞有时候还是有海狮的。


虽然没看到海狮,但是出来的时候看到了一只小鹿,静静的站在树丛里,任由我们拍来拍去。

远处的灯塔, 衬着海天一色:

另一侧的断岩:

Dune Park
下午的大沙丘没有再让我们失望,细细的白沙丘,沿着海岸,绵延几十公里,
下去很容易,往上爬的时候,每一步都很困难,使不上劲,还往下坠,才爬了一半,我觉得心脏病都要累出来了。小孩子在往下滑,胆子大的往下滚.

天气好转了, 但海边风很大:

长在沙漠里的植物,像草一样. 我女儿也像野草一样生长着:

吃罚单
从沙丘回去的路上出了点事。路过一个小镇的时候,突然听到警笛声,我们几辆车赶紧靠边停下,想让警车过去. 不幸的是警车也跟着我们四辆车停下。看到警察,心里咯噔咯噔的,我们是头车,没超几迈呀,不会这么倒霉吧!结果警车找到第四辆小A家的车,原来他们刚才有点落后,追车的时候超了速。小A爸爸又是耸肩又是摊手, 意思是没手机,没对讲机,怕和我们前面的车失去联系...警察还不错,问清原因,给他们开罚单时减了几迈,罚金从两百多也减到一百六。开车一向如疯狂老鼠的的小A爸爸一下子老实了许多,之后的几天竟然时不时开到限速以下,需要我们来等他。
海岸边有很多美丽的灯塔,貌似历史悠久,是游人必去的地方。警察走后,我们小心翼翼的问,今天还要不要去看灯塔了?小A爸爸气哼哼地说,当然要去,被罚了钱还少玩,那不亏大发了!
Umpqua灯塔

新邻居
晚上BBQ的时候,小A拿了一个玩具,坐上去会发出放屁的声音,几个孩子嬉闹着,轮流坐上去,看得邻居老太太一家大笑不已。邻居是从柏林翰来的,就在温哥华南几十公里,是离我们最近的美国小镇。老太太很热情,我们刚到的那天就问我们是不是温哥华来的,说我们宿营之前也算邻居了, 还让我们参观他的房车。

这次老太太一家要在营地住十天,让我们好不羡慕。我们去海狮洞的时候,他们是去了南部的小城,回来对那里的风景赞不绝口,极力推荐。我们下来的一天按照他们的推荐,找到那里,果然是人间仙境一般。
第四天,是我们这次的精华,可惜小J一家因为假期不够的缘故,一早就要赶回温哥华。
剩下的三家,早早出发,顺着邻居老太太指引的路线,南下到港口城市Coos Bay旁边叫一个Charleston的小镇。这边已经离加州只有几十公里,风景秀丽,和北部的粗犷线条截然不同。
找到小镇的旅游信息中心,要了地图,我们问里面热情的大妈,我们要玩一整天,除了这里还可以去哪里。大妈自豪地说,我们这里你玩一天都不够。结果却是如此,一个接一个的海滩,美得让人眼睛舍不得离开。
Bastendorf Beach
Sunset Bay
美丽的落日海湾,虽然是上午,却可以想象得到落日的情景。这里也有营地,下次如果来,我们一定住这里.
Simpson Reef Wildlife Viewpoint
这里有个瞭望角平台,可以看到蓝绿色的大海,在阳光下闪着光,大片大片的白色礁石,让广阔的大海显得妩媚多姿。这里摆着很多望远镜, 有几个长者,热情的招呼我们去看,他们是某个教育基金的,正在募捐。
Cape Arago
离开瞭望角,走了没多远,到了小城的尽头,地图上看是一个突出的地方,叫做Cape Arago州立公园。
拉进了镜头,我们惊喜地看到岩石上横七竖八的躺着很多海狮.旁边的介绍说,这里生活着两种海狮,还有海豚,鲸鱼,各种海鸟,等等等等.
我们的探路的发现旁边有一条小路可以往下去,于是浩浩荡荡一队人马,向下面走去。得表扬一下我刚满5岁的女儿,这些天变成了一个大孩子,吃饭不让喂,走路不让抱,多远多难走的山路都是自己一个人走。路的尽头,竟然是一个小小的观景点,不用望远镜,就可以直接看到海狮。简直让我们无法相信,除了海狮,还看到了几只海豚同时跃起,一只鲸鱼露出海面,喷出水花。
往回走的时候,我们又发现了很隐蔽的一条下山野路,有个小牌子写着”尽量避免打扰海狮”.这让我们很好奇.
我们下去的地方就是这片礁石,除了我们没有别人。
那大石头的后面,到底有什么?
我们原来走到了海狮的家!见我们过来,几只海狮警觉的立起了身,随时准备跃入海中。看我们静悄悄的,比他们胆子还小,他们才放下心来。
这里的气味很难闻. 有人捂着鼻子说,海狮这是吃什么了?
离开海狮的家,爬到了山上,看到绿草野花,感觉终于回到了人间。
走到车子的时候,突然发现小A家的车上有一个单子。小A爸爸以为又是罚单, 捶胸顿足:“大家都停路边,怎么就我们家这么倒霉!?”
拿起单子仔细一看,不禁喜笑颜开,原来不是罚单,是我们另一个朋友一家,昨天下班后,从温哥华连夜开了十几个小时,赶到我们的露营地,听邻居老太太说我们可能来这里,于是一路追了过来,终于看到我们的车子,所以留了字条。
会合后,我们又变成四家,一起进行后面的行程。往回走的路上, 去了美丽的Shore Acres州立公园,有很漂亮的花园,照例我们免费进入。
Shore Acres Gardens
花园里摆了很多椅子,好像是有婚礼要进行。刚才停车的时候,看到一辆长长的林肯,我女儿就说这是婚礼的车,还真让她说中了。
东方花园
玫瑰园
这个公园边上的海滩很美:
一路上的美景让我们流连忘返,不知身在何处,真想就这样留下,做个俄勒冈土著。
Charleston码头
回来的路上,小M爸爸想买点新鲜海鲜回来烧烤,结果误打误撞,走到了一个渔人码头.
杀鱼的人,一条大鱼只留下精华部分做生鱼片,其余部分都直接扔入海中。他的造型,让我想起一部恐怖片”I know what you did last summer!”
我们本来是想买几只螃蟹,结果转来转去,找不到地方。有个刚下船的女孩子,手里提着几只螃蟹,看我们打听买螃蟹的地方,就送给了我们三只。小镇不光风景美,人也好,从信息中心的大妈(给孩子一人一个气球),到这个送螃蟹的女孩子,都是那么友善和热情。
晚上点上篝火,吃着烤螃蟹和吞拿鱼,在快乐中结束了这最精彩的一天,也结束了我们的露营生活。
第五天早上,我们要离开营地了,决定仔细看看我们住的地方,这是一个山中湖,这些天一直忙着看海,竟然没看到自己就住在另一个仙境中。
没想到离开海岸,往内陆走的路上,依然是美景无限,俄勒冈就是一个天然的公园,随便在哪里,搭个帐篷住下,都是一种享受。
这条河一路上跟着我们,Umpqua河,我想可能是属于印第安保留区的,途中我们停下拍照,周围都是钓鱼玩耍的印第安人家庭。
Shopping
下一站是波特兰,去outlet购物,然后住在旅馆里。途中经过两个大的outlet,还有costco/walmart. 我们被美国俄勒冈人民享受的超低物价惊的不知所措:两桶牛奶比我们这里一桶还便宜,啤酒更是三分之一的价格,还免税! 我们象农民进城,疯狂抢购.只恨自己眼睛和手不够多。最离谱的,有一家买了三个垃圾桶,还大呼便宜!
在Tommy交钱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一件外套不错,往身上一披,大小合适,立刻扔到柜台上。 我女儿看到了,马上大叫要一条裙子,听到我说自己拿,就飞奔而去,迅速抱回一条粉色牛仔裙。我儿子看到了,大哭,他还没买东西,然后就抓起柜台旁的橘黄色帽子,交给他爸爸。估计美国人民看到我们,一定在想,加拿大人民真是太有钱了!!!
我们抢购到商店关门. 只能遗憾的离开,准备第二天到西雅图继续。
当晚住在旅馆柔软的床上,我反而没有住帐篷时睡得踏实。
最后一天,因为堵车,我们赶到西雅图的购物中心时天已经快黑了,于是只去了几家儿童店。晚上赶路回家,五号高速到处都在修路,间隔几米的黄墩子,沿着路两旁摆了上百公里,毫不夸张,我们有一两个小时里一直开在这些黄色墩子之间。我说,这墩子有几十万个了吧?小M爸爸说,美国太有钱了,这能提供多少工作呀!
夜里十二点,到了边境附近,最后一次加满美国的便宜汽油,进到了加拿大。一号路也在施工,用的是红色的隔离墩,又细又小,还只摆一边。让你随时能感到差距呀!
车终于开进了我们的小镇,看着熟悉的街道和灯光,心里很温暖。我女儿说,妈妈我想回家了。
花絮一
这趟出游,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我女儿,不知不觉中已经长大,小J比她小半岁多,几天中一直是让爸爸妈妈轮流抱着,吃饭也是哄着喂,我女儿却连碗都不让我碰。每天早上,听到别的孩子的声音,一骨碌就爬起来,和大孩子一起玩着各种游戏,绝对不来烦我。晚上去洗澡,也不让我帮,小人儿就自己冲,还告诉我热水好舒服。
路上在麦当劳,她要买一个带玩具的儿童餐。里面的玩具用彩带蝴蝶结包着,打开后,我老公夸张地大叫:WOW, Look at that! 我女儿面无表情, 撇撇嘴, “What the heck! Sticker, Sticker, Sticker!“ 老公说,女儿的语言已经率先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了。
花絮二
小A妈妈这次真不错,住帐篷睡得很好,无论是玩还是吃,都没有过分表现出她对”干净”的过度追求.
离开营地的最后一个早上,大家都在拔营拆帐篷,只有小A爸爸一个人在吭哧吭哧的擦帐篷,擦里面的地。擦了大半个小时,我们终于都忍不住了,大叫”你干什么呢?太夸张了吧?帐篷还用这么擦呀?”
小A爸爸说,我是怕我老婆擦,要是她擦我们今天就都走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