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首頁 | 博客 | 存檔 | 朋友和群組 | 個人資料

 

亂碼


 
 文章分類 
 標題搜索 
 
 最新帖子 
 Our Sponsors 
 快速導航 
 統計 
點擊: 234478
帖子數量: 43
開辟個人空間: 2008-12-11
最後更新: 2011-06-26
 RSS訂閱 
 
 
 
 
 

 
 

聽歌30年 (1)

 
      文章內容

>>2009-01-11 01:29:56
 
引子

劉文正 - 最高峰

讓我們踏上雲端 更接近那藍的天 最高的山峰在眼前
地上的彎彎流水 好象一條銀項鏈 看一看山腳下 又像一座小花園
我們爬得高 我們看得遠 把歡樂和美妙的歌聲 散播在山水間


頭次聽到這首歌大約在80年代初. 一晃兒30年了. 腦袋裡東西出出進進的, 這兩句"我們爬得高, 我們看得遠"一直揮之不去.
08年年底找到這張專輯, 發現歌詞旋律都很簡單. 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多年忘不了.
這事兒讓我產生了沖動, 想把30年來聽過的歌, 看過的電影, 記得的倒霉事兒, 得過的小紅旗, 趁著自己腦子還清楚, 腿腳還利索, 趕緊挖掘一下.


78年以前
馬蘭花
馬蘭花啊馬蘭花 風吹雨打你都不怕
勤勞的老貓我在說話 請你現在就開花

故事情節不記得了, 這段對白倒是琅琅上口. 喜歡老貓的這個版本, 親切自然, 貼近生活!

媽媽喜歡唱歌. 單位裡上千人面前, 她臉不紅, 心不跳, 聲不顫. 至今仍很佩服.

爸爸天天鼓弄電阻, 電容, 變壓器.
晚生三十年, 也是在周末開著Van, 掛單反, 帶一家老少去看三文魚的那種 - 典型的中國理科知識分子.
花錢學過攝影還買了架海鷗. 可那年代的相機質量好像不過關, 膠卷曝光+鏡頭蓋兒忘了開是常事兒.

紅色歌劇都是那時候看的. 劇情簡單, 不像後來的電影, 還要問鄰座的"誰是好人, 誰是壞人?"
女英雄是韓英, 吳瓊花, 江姐, 劉胡蘭, 劉三姐, 鐵梅和她奶奶...
大灰狼是彭霸天, 南霸天, 坐山雕, 黃世仁, 刁德一...唱"你是朽木不可雕"的那堆秀才.

韓英 - 看天下勞動人民都解放
娘啊!兒死後你要將兒埋在那洪湖上,將兒的墳墓向東方
讓兒常聽那洪湖的浪,常見家鄉紅太陽
娘啊!兒死後你要把兒埋在那大路旁,將兒的墳墓向東方
讓兒看紅軍凱旋歸,聽那鄉親們再歌唱

學齡前喜歡的歌是"丟手絹"和"在馬路邊檢到一分錢".

相聲在小品和SitCom到來之前是我們的快樂源泉.
侯寶林, 馬三立, 劉寶瑞, 馬季, 姜昆...關公戰秦瓊, 珍珠翡翠白玉湯, 畫扇面兒...
- 這個美人兒沒畫好, 臉盤子畫大一點兒了, 不太像美人兒了. 也不要緊, 你這個扇面兒糟踐不了... 我給你改個張飛怎麼樣?
- 先生, 那改的好嗎??
- 改的好! 添上胡子就是張飛!

哪吒鬧海, 大鬧天宮..."你是什嗎東西, 敢來管你孫爺爺"是口頭禪.
神筆馬良, 人參娃娃, 沒頭腦和不高興...這很適合形容現在的初戀情侶 - 男的很容易就沒頭腦, 女的立刻就不高興.


學齡前的國產電影:
甲午風雲, 林則徐, 鐵道游擊隊, 怒潮, 祖國的花朵, 上甘嶺, 冰山上的來客...見識了真假古蘭丹姆PK, 還知道了馬會流眼淚.
紅日, 阿詩瑪, 柳堡的故事, 烈火中永生, 小兵張嘎, 英雄兒女...在小土山上, 我們指著說話慢的小孩兒喊: "為了勝利, 向他開炮!"
平原游記隊, 渡江偵察記, 海霞, 大浪淘沙, 黑三角, 保密局的槍聲, 閃閃的紅星..."我胡漢山又回來了!"

學齡前的譯制片:
火車司機的兒子, 賣花姑娘, 流浪者...拉茲和麗達在唱"阿巴拉古". 我們在喊:"去偷, 去搶, 去殺人, 去放火!"
廢品的報復, 葉塞尼亞, 沸騰的生活...沒說的, 裡面的旋律是經典中的經典;
, 黑名單上的人,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肖特呼喚康德爾, 他們已經中了圈套, 吉斯已被幹掉";
百萬英鎊, 基度山伯爵, 阿裡巴巴..."芝麻, 開門!"
牛虻, 巴黎聖母院, 列寧在1918..."面包會有的, 牛奶會有的, 一切都會有的";
好兵帥克, 尼羅河上的慘案, 運虎記...一個人指著海面上游過來的老虎說:"你看那個穿虎皮泳衣的人游的多棒!"


同樣令人難忘的是上譯和長影的配音. 邱岳峰, 畢克, 喬榛, 尚華, 童自榮, 劉廣寧, 丁建華...

前兩年回國, 把這些老片子的DVD都搜羅了搜羅.
夜深人靜的時候看一看, 緬懷一下和這些先烈"一起走過的日子".

76年有點兒像08年, 國家發生了好幾件大事兒. 天安門事件, 唐山地震, 領導人歸天...電台裡來來回回播的除了哀樂就是主席的"鳥兒問答"和"小小寰球", 還記得一個男播音員義正詞言的喊"...廣場上...喇叭全被砸癟..."
家在東郊, 離天安門很遠. 國慶的時候, 晚上爬上附近的一座5層高樓, 能看到城裡放的焰火.


79年
羅大佑 - 童年
陽光下蜻蜓飛過來 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
水彩蠟筆和萬花筒 畫不出天邊那一條彩虹
什麼時候 才能像高年級的同學有張成熟與長大的臉
盼望著假期 盼望著明天 盼望長大的童年

水彩蠟筆和萬花筒是沒有, 有的是彈弓彈球和火柴盒.
一樣"畫不出天邊的彩虹". 一樣期待"有張成熟與長大的臉".

家裡買了台黑色的板兒磚錄音機. 在我們那片兒算新鮮事物. 我很興奮, 這黑匣子極大地提高了我在小玩兒鬧中的地位.

最初, 磁帶是相當的少. 葉佳修, 劉文正, 張帝, 鄧麗君… 媽媽四處串聯.
張帝的"現場問答"和"夫妻對罵"很受我們歡迎, 現在看來有點兒兒童不宜:

- 女: 你今天好像吃了老虎膽 你今天又像吃了大力丸 老娘聲聲把你喚 你竟裝做沒聽見
- 男: 你不要對我大叫又大喊 我今天心裡有些不喜歡 快去給我泡杯茶 老老實實的站在一邊
- 女: 聽你今天滿口糊言 莫非你把老酒罐 看你今天瘋瘋癲癲 對我不禮貌 說話太隨便 大概你活的不耐煩 想和老娘來造反
- 男: 我是個堂堂正正男子漢 做丈夫處處都要有尊嚴 以後少把那閒事來管 乖乖在家裡洗衣燒飯

印象深的還有電影"三笑"裡的插曲:

- 尊一聲二奶奶 聽我表一表
- 華安本是塊好材料
- 從小寶護金 長大金護寶
- 屈膝為奴這是第一遭

當時不懂什麼是"材料". 也沒問. 後來老師講課提起"特殊材料“, 靈機一動: 華安莫非是共產黨?

媽媽說那是她最懷念的時光. 有我和弟弟在她身邊一塊兒聽歌, 唱歌; 一塊兒包餃子, 搬大白菜, 排隊爆米花...
住平房, 房子不隔音. 估計左鄰右舍都被折磨到了崩潰邊緣.

廣播裡有“小喇叭“, 電影裡有“小鈴鐺“,課外書有“小靈通漫游未來“, “小布頭奇遇記”, "動腦筋爺爺", "我們愛科學“, "大牛和二牛".


岳飛, 楊家將...平日不怕老師喊"叫你家長來一趟", 就怕劉蘭芳說"且聽下回分解". 一聽到就有人捶胸頓足, 要死要活的.

瞧這一家子, 吉鴻昌, 小花, 畫皮...那年的畫皮比08年的強N倍.
橡樹十萬火急, 悲慘世界, 大獨裁者, 未來世界(神奇的機器人象棋), 追捕...真由美/高倉健是第一代偶像.

平房前面有個防空洞. 我們站在水泥墩上, 扮杜秋橫路, 扮朝倉堂塔...聽到喊自己的名字就得往下跳.


80年
葉佳修 - 外婆的澎湖灣
那是外婆拄著杖 將我手輕輕挽
踩著薄暮走向余暉 暖暖的澎湖灣
一個腳印是笑語一串 消磨許多時光
直到夜色吞沒我倆 在回家的路上

印象中沒見過姥姥. 出生100天就被奶奶接去了東北. 五歲回京奶奶也跟了來, 一直到大學畢業.
從小沒心沒肺的. 有一天意識到奶奶是最疼我的人的時候, 她已經去世了.
奶奶喜歡京劇和紙牌. 那種紙牌現在恐怕絕跡了. 長條兒的, 畫的像麻將. 大多時間她自己玩兒, 偶爾和鄰居老太對對手.
她教過我, 我沒學會. 多年後我沉迷拖拉機不能自拔, 興許跟這有關.

小學四年級. 夏令營. 平生第一次, 也是最後一次在百多人面前唱歌.
一個看似面善的老師命令我唱"鄉間的小路". 我剛哼哼幾句他就喊好, 嚇我一跳, 詞兒也忘了.
正當我臉在紅, 心在跳, 聲在顫的時候, 又聽到他嚷嚷"再來一個", 再有城府的小孩兒這時候也要"出離憤怒"了.
末了我認清了他的真面目- 我媽過去所兒裡的一個徒弟. 混不下去了出來當老師.
我嘴裡哼哼著走調兒錯詞兒的...什麼來著, 腦子裡想著回去怎麼告狀.

這件事記得清, 因為從那以後, 我在班上站起來發言腦袋就發蒙.

說起"澎湖灣", 歌詞裡那句"留下腳印兩對半"倒是困擾了我好一陣子.
搞不懂那半個腳印到底是外婆的, 還是我的, 沒准兒還有一只瘸腿狗?

除了這些靡靡小調, 還有好多半革命, 偽革命歌曲. 妹妹找哥淚花流, 年輕的朋友來相會什麼的…
算算我媽的朋友和我的朋友差著三十來歲呢, 可見那時候"年輕"的定義有多寬松.
總之, "蕩起小船兒, 暖風輕輕吹", 大家跳著集體舞, 相會在八十年代.

天雲山傳奇, 刑場上的婚禮, 戴手銬的旅客, 神秘的大佛, 鐵甲008, 405謀殺案..."阿三, 我決不放過你!"
卡桑德拉大橋, 大篷車, 啊,野麥嶺, 佐羅...童自容的嗓音加阿蘭德龍的"法國面罩", 酷斃!


那一年, 和大多數內心潔淨, 外表邋遢的小毛孩兒一樣, 我迷上了麥克·哈裡斯和美麗的瑪麗博士.
麥克帶著白色商標的眼鏡以及迷死人的Mermaid泳姿, 那可真是…(向上看+咽口水)…對了, 算起來, 是他造成了我長時間游泳不會換氣兒.


81年
潘安邦 - 年輕人的心聲
我又輕撥黯啞的老吉它 我想道出心中許多話
沉默呀沉默 竟是你的回答
人說校園像一座象牙塔 我們沐浴在無知的瀟灑
有誰願意聽我細訴 心聲的傳達

我們正在象牙塔的最底層. 還不知道什麼是瀟灑, 只能沐浴著無知.

唱的歌越來越豐富了. "小螺號, 草帽歌, 石油紅包, 蘭花草"…
他們說"蘭花草"是小資情調. 不懂. 但我能向主席保證, 我們--站在防空洞上的幾個--絕對不是山中來的; 山中=農村; 退10000+N步, 即便我們偶爾去了農村, 早晚還是要回來的. 因為很簡單, 我們的根在城市.
所以胡適的歌詞應該改成"我到山中去, 帶回蘭花草".
這是原則問題, 馬虎不得. 我沒啥優點, 但打小兒就注重細節. 也有人管這叫吹毛求疵, 不過我想走自己的路, 讓別人說去吧.

劉文正 - 石油紅包
財神爺你可知道物價早就不得了
去年買得汽車跑今年買不起面包
金銀財寶都不要支票美鈔也不要
只要門前井一口石油天天不停流

四年後, 上學要騎車過鍾鼓樓, 穿大半個北京城, 才發現我們那裡即便不是山中, 也是遠郊了. 比起住四合院兒的那撥兒P孩兒, 我們幾個也算不上北京土著. 兒音都沒人家重.
更頭疼的是, 每次別人問我哪來的, 我都要如實說"大山子"(“子"是輕聲). 有時候怕誤會, 還加一句:"我們那兒真的沒有山". icon_sad.gif

那真是改革後碩果累累的一年. 看看關鍵字: 女排, 程琳, 張瑜, 加裡森敢死隊, 無名英雄...

露天電影還沒絕跡. 不用買票, 拿個馬扎往前擠. 人家放什麼, 我們就看什麼.

小街, 月亮灣的笑聲, 知音,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阿Q正傳..."我要什麼就是什麼, 我歡喜誰就是誰!"
英俊少年, 遠山的呼喚, 老槍, 摩羯星一號...美國人造假不是一天兩天了.

小小年紀就被灌輸了好幾部張瑜的片子. 沒什麼兒童不宜一說, 所以我們都中毒了.
比如我就分不清張瑜到底是男是女: 小街裡演的當然是男的了; 廬山戀裡好像中性; 知音…只可能是男扮女妝了.
他們都說小街好看, 不過我一直覺得它不如…三個和尚. 怎麼說呢, 後者淺顯易懂+寓意深刻+老少皆宜. Anyway, just my 2 cents.


茶水博士阿童木...說起阿童木, 那可真是, 十萬馬力, 七大神力, 再加上...Wait wait, 我怎麼12歲了還在看6歲小孩兒看的東西. 我的童年是不是也長了點兒. icon_eek.gif

唯一後悔的是看了" 敵營十八年". IMHO, 這是第一部也是最假的一部國產連續劇.
讓我這樣的陽光少年對我黨艱辛的敵後工作產生嚴重誤解外加偏見.
我深信, 那個江波如果遇上黑三角裡賣冰棍兒的老太太, 肯定歇菜。


82年
送別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觚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第一次在電影院裡聽到這首歌沒什麼感覺. 沒聽懂, 可以理解, 我還小.
過了四五年, 和同學一起唱感覺特棒. 還是不太懂, 莫非我那時的IQ還不如小布什?

上初一. 家裡有了雙卡錄音機. 媽媽好像熱衷於把不同帶子的歌從Tape1 拷到Tape2. 現在看來, 是在炮制所謂"Greatest Hits"了.
在我眼裡, 她總是走在時代的前沿!

天天拷來拷去的, 造成了我, 一個目前就職高科技公司的Decent Programmer, 版權觀念是相當的薄弱.

血疑, 森林大帝, 姿三四郎…在東京愛情故事亂馬1/2進入中國十年之前, 男女老幼甚至連我奶奶(文化水平 = 三字經+百家姓)都哈日哈的津津有味.
記得曾和人爭執過姿三四郎到底姓姿三還是四郎的問題.


寅次郎的故事, 三十九級台階, 虎口脫險...法國指揮演的好, 尚華的配音更是絕!
武松, 城南舊事, 駱駝祥子, 開槍為他送行..."你在上海有親戚嗎?... 我有個朋友,他叫楊阿四."
赤橙黃綠青藍紫,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 少林寺…牧羊女/李連傑取代瑪麗博士/麥克成為我的偶像3.0.


83年
程琳 – 酒幹倘賣無
多麼熟悉的聲音 陪我多少年風和雨
從來不需要想起 永遠也不會忘記

這一年侯德健和程琳充斥了我家的Tape1和Tape2.

龍的傳人, 酒幹倘賣無, 新鞋子舊鞋子, 熊貓咪咪"…
深情的激情的純情的矯情的, 像一大鍋雜燴湯, 刻畫出那時向往的生活:

- 作為"龍的傳人"的我, 穿著奶奶縫的"新鞋子", "躺在媽媽的懷裡數星星";
- 想著這世上還有2/3的受苦人, 天天在無助地哼著"酒幹倘賣無" (whatever that means)...
- 我擦擦胸前的團徽, 緊緊脖子上的紅領巾, 張開自己的雙手,
- 擁抱過路的台灣同胞, 海外僑胞, 以及來自英美法,德意日來的難民,
- 不由分說地沖他們高喊: "請讓我來關心你, 就象關心我自己".


那該算是我以一生中的屈指可數的純真年代了. 歌曲灌輸的善良比填鴨式說教和所謂榜樣的力量來得有效.
我本來沉迷在小人書, 彈球, 拔根兒, 攢糖紙, 拍三角裡的無所事事的生活, 一下子變得很有意義, 簡直有點兒天真爛漫, 視救天下為己任了.
莫非這就是江總對港記所說的"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侯德健 - 歸去來兮
歸去來兮 青春將蕪
當年我離開家鄉 他才二十五
揮一揮衣袖是多少寒暑
想要再見一面要走上幾裡路
春去啊秋來整整三十五
想要再看一眼要等上多少年

歸去來兮 老友將蕪
一去便不堪回首 轉眼就白頭
握緊雙手吧 緊緊地握
讓你真摯的手臂溫暖我的手
你想高哭就大聲地哭
讓我思念的熱淚和著你的淚

“昏睡百年, 國人漸已醒, 睜開眼吧,小心看吧, 哪個…" 音樂課上, 我用地道北京話(外加拼音注解)演繹粵語版 "萬裡長城永不倒", 不倫不類, 輪到老師頭大. 嘿嘿!

那年也開始接觸外國歌曲: 北國之春, 無歸河, 什錦菜, 五百裡, 愛你在心口難開, 以吻封緘…記憶中媽媽曾認真地在英文單詞下加中文發音: “三克油…"

Brian Hyland - Sealed with a Kiss
Though we've got to say good-bye for the summer
Darling, I promise you this, I'll send you all my love
Everyday in a letter, sealed with a kiss
Yes it's gonna be cold, lonely summer
But I'll fill the emptiness, I'll send you all my dreams
Everyday in a letter, sealed with a kiss

愛國教育要從小抓起.
看了"霍元甲", 我變得深沉而義憤填膺. 仇視日本人以及一切來自國外的與中國人民作對的地富反壞右們.
想時機成熟的時候加入PLA, 武工隊, 少林寺, 水泊梁山...總之任何還在招兵買馬的抗日聯盟.
看了"排球女將", 我變得優柔而充滿愛心. 薄弱的意志支配著我不太幼小的心靈, 交織出復雜矛盾的情感…
最終小鹿純子還是憑借流星趕月+晴空霹靂打敗米雪, 取代了牧羊女, 成為我的偶像83'.
偶像的地位至高無上. 當有小毛孩問出"郎平和小鹿到底誰更厲害?" 這種膚淺問題的時候, 我恨不得拉他到防空洞上再一腳踹下去!
那種執著…只有十年後的國安, 二十年後的火箭能相提並論.

垂簾聽政, 火燒園明園, 熊貓歷險記, 女大學生宿舍...
第三個人, 鐵面人, 愛德華大夫...派克+褒曼+希區柯克+喬榛=無敵組合.

鼴鼠的故事, 大鳥在中國,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第一屆春晚, 現在回頭看要多土有多土, 當時覺的要多洋有多洋.
穿白色高領毛衣在隔壁班門口溜達一圈, 就如同現在擠公車拿著iPhone玩接龍, 穿片兒鞋到街角豆漿鋪兒要"不加糖的DJ"…
所謂的小資生活是有代價的: 四周的滿是釘子般的羨慕+狐疑+鄙夷的目光.


84年
張明敏 – 我的中國心
洋裝雖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國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國印

身上沒有洋裝, 只有板兒綠+軍挎. 直到聽到張明敏的歌, 才發現"我心也是中國心".
"長江長城, 黃山黃河"伴隨著張行的"遲到"一起沖擊著我的耳朵, 編織著我的幻想, "也帶來我的煩惱".


張行 - 告訴我
我的夢中不能沒有你, 即使黑夜永不再來.
我的心中不能沒有你, 即使我的心兒已碎.
春去秋來對我有何妨, 只要心中擁有了你.
狂風暴雨對我又何妨, 即使我的人兒已去.

那年去了一個電子展覽會. 我頭一次和外面的世界零距離接觸. 滿眼的新玩藝兒, 滿耳朵的新概念...3M, IBM, Honeywell, WordStar, DOS,…
我從一個展台晃悠到另一個展台. 手指如蜻蜓點水般輕輕滑過那些烏黑的鍵盤. 很快的, 每台電腦都被弄到近乎死機的狀態. 無論我再按什麼鍵, 屏幕都不再變化了. 左右看看, 好在沒人注意我...
當時還不知道有CTRL-ALT-DEL. 不過那時的軟件QA做的也著實差了點兒.
最後玩兒累了, "悄悄地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地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
Anyway, 那是我人生的轉折點.
IT的大門正向我敞開, 更多的誘惑正在不遠處向我招手: 吃豆子, 挖金子, 俄羅斯方塊, 阿土仔, DOOM, 紅警, 帝國, 病毒, 木馬, BT, 電驢...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拜電腦所賜, "是它的出現給我豐富多彩".
"我應該說聲謝謝它, 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

張海迪, 許海峰, 李寧, 郎平...真是英雄輩出的年代.

神秘的黃玫瑰, 勝利大逃亡(史泰龍), 王中王(貝爾蒙多)...劇情無論多麼坎坷, 敵人無論多麼狡猾, 好人最終都大獲全勝.
星星知我心, 三千裡尋母記, 女奴伊左拉, 紅衣少女…天哪, 我都在看些什麼? !


85年
Carpenters – Yesterday Once More
When I was young
I'd listen to the radio
Waitin' for my favorite songs
When they played I'd sing along
It made me smile
Those were such happy times
...

高一. 電台裡有個節目每個周末介紹歐美音樂. 我虔誠地一個不落地錄到我的Tape2. 像給電池沖好了電備著下周用.
那一年介紹的歌記得最深: We are the world, Careless Whisper, Heaven, Say You Say Me, Can't Fight This Feeling

爸爸給買了個walkman. 每周日下午騎車去住校不再枯燥. 這在當年算是奢侈品了.
沒聽我爸哼過一支曲子, 可回頭看看, 他知道我們和媽媽喜歡什麼.

這個隨聲聽陪了我三年. 愛惜有點過頭兒.

有一次在宿舍找不到了, 到教室發現被一個不是很熟的(現在想想的確與眾不同的)同學拿著, 正陶醉的左搖右晃. 好像聽出了我沒有聽出的東西…我盯-著-他-.
末了他把東西還給我就走了, 沒Sorry更沒Thanks. 弄得我一人很郁悶.
若幹年後他寫了首"同桌的兄弟"紅遍大江南北, 我才意識到我離明日之星曾經如此之近, 當時該把隨聲聽送給他並換個簽名或者戴過的帽子什麼的.

那陣子流傳一本"英文歌曲101首"的書, 收了很多所謂Oldies but Goodies.
歌名挺逗的: Top of the World, End of the World...Yesterday, Only Yesterday, Yesterday Once More
每首歌都有歌譜. 一度使我想棄學練吉他.

班上的英文老師是個嚴肅活潑, 喜歡唱歌的老太太. 她堅信聽歌是學習語言的捷徑. 很喜歡上她的課.
Carpenters, Brothers Four, Simon & Garfunkel, John Denver…


這些歌手的CD, 至今仍被我當寶貝藏著.

The Brothers Four - Greenfields
Once there were green fields kissed by the sun
Once there were valleys where rivers used to run
Once there were blue skies with white clouds high above
Once they were part of an everlasting love
We were the lovers who strolled through green fields
...
I'll never know what made you run away
How can I keep searching when dark clouds hide the day
I only know there's nothing here for me
Nothing in this wide world, left for me to see

學校的生活沸騰而有秩序. 班裡常舉辦興趣演講.
有一回一個大個子拿了個大錄音機走上講台, "今天嘛, 給大家介紹介紹美國人都在聽些什麼…".
錄音機隨之開始咆哮: "Born in the USA, Born in the USA, Born in the U…"
不少同學皺眉, 搖頭, 環顧左右, 眼睛在暗示: "什麼玩意兒?"..."有沒有搞錯?"..."要不要哄他下去?"
眼看局面要失控, 大個子說“聽到了吧, 這--就是現在的美國青年--垮掉的一代"...大家松了口氣, 紛紛點頭.
演講結束, 我一個健步, 想搶在別人之前借那盤磁帶復制到我的Tape2.
大個子冰著臉, 恨鐵不成鋼地瞪著我, 似乎看出我是Bruce Springsteen的中國同黨.
那表情, 就像鋼琴家演奏完了發現觀眾席上坐著一頭牛.

在崔健之前, 搖滾=噪音.

"霧起在南方,霧落在南方,重重迷霧鎖南洋". 對新加坡的好感是由這部"霧鎖南洋"開始的.
發現新加坡也用簡化字, 想著將來統一他們要比港澳台來得容易.
還記得裡面有個女孩兒很漂亮. 叫什麼來著?...名字就在嘴邊兒...

黑炮事件, 日出, 咱們的牛百歲...
黑郁金香(警察局長拉姆士!), 希西公主, 第一滴血, 冒險的代價(法國人造假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 日本沉沒...第一次在外國片裡看到熟悉的天安門. 不如我想象中的輝煌. 我軍首領接到日本的救援請求後謙虛地說:"中國的艦艇都是小型的, 很適合補給..."

花仙子(娜娜小姐和波琪), 一休小葉子, 火星叔叔馬丁...火星人 = 地球人 + 兩根筷子.


86年
蘇芮 - 內心交戰
早已不是做夢的年紀 卻依舊在夢中驚醒 是什麼抓緊了我的心靈…
這世界充滿太多聲音 聽不出哪個是自己 我已無法回答自己的問題

媽媽在唱張嗇: "沒有七彩的燈, 沒有醉人的酒";
我在聽蘇芮. 慢悠悠的旋律和拽來拽去的歌詞圍繞著我的腦袋和我家的房梁...我那時一定很迷茫困惑.
工作後買不到這個專輯. 直到來了加拿大加入一個地下MP3聯盟...像迷失的孩子找到了黨, 內心的交戰終於平息.


高中的同學來自北京的五湖四海. 每個看上去都像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至少也是個Iron Monkey.
有一個據說是中考的狀元. 上課時我常常留意他. 發現別人記筆記, 他看雜志; 別人寫作業, 他打瞌睡. 怎麼看都不像文武雙全, 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那一類.
老師一讓他回答問題, 他絕活兒來了: 臉不紅, 心不跳, 聲不顫, 說的老師頻頻點頭.
久而久之, 我也頻頻點頭了. 幻想把他腦袋順時針擰下來, 再逆時針安我脖子上. 就像換個燈泡. Simple as that.
呵呵, 有時候盯著他腦袋和脖子的接合部, 我能在課堂上笑出聲來, 計劃真是太完美了.

克萊德曼的"命運"很流行. 班有個小子懂古典(據說他爸是指揮), 非說克萊德曼的音樂是垃圾.
考慮到他是班上唯一的非團員, 我很難苟同他的觀點.
當時兄弟我正經也是團支部的一個小蘿卜頭頭(慚愧!). 任內首要的也是唯一的工作就是吸收拉攏這個班上"唯一的群眾"入團.
我想方設法, 忍辱負重: 值日讓他偷懶兒, 打飯讓他加三兒, 他要兵書給兵書, 他要寶馬給寶馬...真是操碎了心. 就差說:"我這都是為你好"了.
半年後, 拉他入團的計劃還是破產了. 不過, 影響總是潛移默化的. 像我就多少接受了他的觀點: 克萊德曼對貝多芬是一種褻瀆.
現在想想, 應該算他策反我成功.

James Taylor, Paul Simon, Patti Page, Rod Stewart...還有學校裡放的魂斷藍橋, , 雨中曲, 教父...
這有點兒像10年後剛接觸互聯網, 是個URL就抄在小本子上. 找到的都是寶, 由不得你挑.


James Taylor - You’ve Got a Friend
When you're down and troubled, and you need a helping hand
And nothing, whoa nothing is going right
Close your eyes and think of me, and soon I will be there
To brighten up even your darkest nights

You just call out my name, and you know wherever I am
I'll come running, oh yeah baby, to see you again
Winter, spring, summer, or fall, all you have to do is call
And I'll be there, yeah, yeah, yeah. You've got a friend

野鵝敢死隊, 機組乘務員, 倫敦上空的鷹, 兩個人的車站...梁贊諾夫的作品都是經典: 後來又看了意大利人在俄羅斯的奇遇, 辦公室的故事, 命運的捉弄...

米老鼠唐老鴨, 藍精靈...格格烏和阿茲貓!

那是"一無所有"但是"明天會更好"的一年.
"青春不解紅塵, 胭脂沾染了灰".
和"We Are the World"一樣, 這段MV至今百看不厭. 年輕的費玉清,陳淑樺,潘越雲; 嗓音高亢的蘇芮,齊秦; 多年後非常喜歡的歌手:鄭怡,王芷蕾,黃鶯鶯,娃娃,齊豫; 還有前陣子挺阿扁的余天.

在紫竹院, 我們一班"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湖畔泛舟, 唱"芳草碧連天"聯誼; 月黑風高, 唱"讓世界充滿愛"壯膽兒.


87年
吳滌清 - 長青
我不斷在回想 曾有的時光
到如今被遺忘 丟棄在沉睡的夢鄉
好朋友怎能夠 不說話就走
留下我一個人 佇立在冷清的街頭

文理分班的時候, 大家"執手相看淚眼", 竟然說不出話來.
現實是殘酷的. "你有你的原則, 有你的選擇". 原則指導下的選擇的結果, 就是很多好友被迫棄理從文.
我也正式走上了父親的老路. 收心, 准備一頭扎進電阻, 電容, 變壓器裡去.

"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 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的". 那個目標就是清華北大.

住校有住校的樂趣.
那時學校剛竣工的新校舍周末是不開放的. 我們頭一天晚上把窗戶虛掩, 第二天早上爬進去. 在裡面或站或臥, 或躺或仰. 下棋, 玩耍, 發呆, 打瞌睡, 當然主要還是做題背書...偶爾扯著脖子高喊"幾度風雨, 幾度春秋".
看樓的老頭兒嚴肅而不活潑, 總跟我們過不去. 一有動靜就手提一只像棍子像鞭子又像指揮棒的東西滿樓的攆我們, 好像我們都是他的兒子.
我們跳窗戶的跳窗戶, 藏廁所的藏廁所, 就差學三毛兒, 原地擺個pose裝木頭人了...
那種"歷盡苦難癡心不改, 少年壯志不言愁"的韌勁兒, 沒經歷過個把兒十年寒窗的人不會明了.

電子混音DISCO, 中國聽眾頭一次與世界同步...我們真是趕上好時候了. 現在聽起來還熱血沸騰.
荷東:
- Modern Talking - Brother Louie
- Lian Ross - Say You'll Never
- Grant Miller - Colder Than Ice
猛士:
- Radiorama - Yeti
- Patty Ryan - You're My Love, You're My Life
- Linda Jo Rizzo - Heartflash Tonight


費翔, 齊秦, 蘇芮, 羅大佑...想想聽周傑倫長大的一代, 夫復何求?

羅大佑 - 現象七十二變
眼看著高樓蓋得越來越高, 我們的人情味越來越薄
朋友之間越來越有禮貌, 只因為大家見面越來越少
蘋果價格賣的沒以前高, 或許現在味道變得不好
就像彩色的電視變得更加花哨, 能辨別黑白的人越來越少

秀蘭·鄧波兒, 超人, 警官的諾言, 羅馬假日...沒有"玉山白雪飄零", 派克和赫本一樣"燃燒少年的心".

西游記, 紅樓夢, 便衣警察, 雪城...等等, 我肯定是記錯了, 怎麼會在高考前一年泡了這麼多電視劇?!

轉過年去, 好朋友一個個全進了清華北大.
留下我一個人, 去了北京的東南角. 那裡人煙稀少, 化工污染不說, 站牌還叫"南磨房".
下了車往學校走, 恍惚手持紅纓槍, 頭戴蓑笠, 發配滄州的感覺.

正是: "我不願回顧, 因為在記憶深處, 思念常刺痛我心靈."
   Ranma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評論

板牙
無題
喜歡從78年開始一直到2000之間的經典老歌。

2009-01-11 03:00:12 | 引用
無題
難忘的年月難忘的歌,這些歌曲旋律大都挺美滴...

2009-01-11 05:23:20 | 引用
婀娜多姿
無地自由
Re: 聽歌30年 (上)
很美麗的文字,很耐讀。怎麼還沒有(下)貼出來?

喜歡老歌的話,逐鹿網是不可不去的。四年前就是在那裡我找到了潘美晨的你在哪裡,是一位老兄特意上傳給我的。感動啊。

這個帖子估計你也喜歡。
www.beimeicn.com/Forums/...inese.html

Ranma 寫道:
我在聽蘇芮. 慢悠悠的旋律和拽來拽去的歌詞圍繞著我的腦袋和我家的房梁...我那時一定很迷茫困惑.
工作後買不到這個專輯. 直到來了加拿大加入一個地下MP3聯盟...像迷失的孩子找到了黨, 內心的交戰終於停止.

2009-01-12 18:38:38 | 引用
Re: 聽歌30年 (上)
來了個有共同語言的。同齡人,不撫摸不行啊! big_face.gif

2009-01-12 20:52:22 | 引用
逸立
散淡之人
無題
同齡同齡。

2009-01-12 20:57:04 | 引用
無題
Cool!

我要和亂馬一樣,舉著大牌子“再來一碗”

2009-01-12 21:11:09 | 引用
AZRAEL
marcus
無題
實在佩服樓主的記憶力。

從大山子到平安裡可不近呐。


佩服,佩服, 強烈要求加精!!!

2009-01-12 21:36:58 | 引用
無題
都在東邊,還好東四環方便

2009-01-12 21:54:17 | 引用
散淡之人
逸立
無題
marcus 寫道:
實在佩服樓主的記憶力。

從大山子到平安裡可不近呐。


佩服,佩服, 強烈要求加精!!!
好建議!加了···咳!咳! big_face.gif

2009-01-12 21:59:54 | 引用
Re: 聽歌30年 (上)
jonathan 寫道:
很美麗的文字,很耐讀。怎麼還沒有(下)貼出來?

喜歡老歌的話,逐鹿網是不可不去的。四年前就是在那裡我找到了潘美晨的你在哪裡,是一位老兄特意上傳給我的。感動啊。

這個帖子估計你也喜歡。
www.beimeicn.com/Forums/...inese.html



謝了. 後續還在泡制中.

我也很喜歡羅大佑的將進酒.
小時候聽他的童年;
高中最愛"現象七十二變", 歌詞出神入化;
大學聽戀曲80/90, 光陰故事, 愛人同志, 之乎者也, 鹿港小鎮...;
畢業後慢慢接受了鄉愁四韻, 將進酒, 原鄉...;
回頭看看, "之乎者也"裡的歌真耐聽, 前後30年. icon_twisted.gif

2009-01-12 22:35:16 | 引用
Ranma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發表評論

 
 
The images, logos, trademarks used on this site and all forwarded content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e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comments posted by our visitors, as they are the property of the poster.
All other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copyrighted by 加西網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