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難忘的北京烤鴨宴
韓宗京
2006年歲末隆冬季節,一位遠房親戚送了兩張北京全聚德烤鴨店禮卷。出生在北京,生於斯,長於斯的我,提起京城名饌也可以如數家珍。也曾在五星級賓館內與外賓享用過"玉盤珍饈值萬錢"也曾在人民大會堂出席過國宴。唯獨全聚德這家名店,卻無緣相會,門檻太高,當然也望名生畏。
耳聞不如一見,於是乎,邀姐妹們一同赴宴,品嘗正宗北京烤鴨。記憶裡,那一天十分寒冷,氣溫驟降。傍晚,我和兒子開車來到東華門,將車停在「團結報」機關大院裡。邀了妹妹,妹夫一同步行到王府井帥府園胡同,這裡便是全聚德烤鴨店所在地。不多時,三姐和姐夫,五姐和姐夫也先後到達。妻剛剛在協和醫院做腹部手術才出院回家,不便出行。大姐年近八十,氣候嚴寒也不便前來,六姐長年臥榻更是難以成行。二姐因車禍去世,這樣,兄弟姐妹七人,只有四人出席。
甫定,八個人圍坐在一張大園桌邊,泡上一壺菊花茶,驅散周身的寒氣。茶過三巡,先上桌的第一只烤鴨大約有3市斤,用果木烤成,色如棗紅。廚師操刀一片片地擺滿了一個平盤,再擺上幾碟甜面醬,蔥絲和薄餅。妹妹看到左右鄰桌上杯盞交錯、盤碗豐盛,而我們這一桌除了一盤烤鴨沒有其它的菜,才又點了一盤炒鴨雜以壯門面,不致太寒酸。其實,這也是中國人的面子文化。在美國的中餐館裡,我經常看到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只烤鴨,西方人認為勤儉是美德。
全聚德的烤鴨168元人民幣一只,幾乎是天價。貴是貴了些,但一嘗才知道名不虛傳:那火候,口感,咬一口肥而不膩,齒頰留香。那些街頭小店裡38元一只的冒牌貨是絕比不上的,這可是亁隆爺吃過的館子啊! 等到第二只烤鴨上桌時,大家已不像吃第一只那樣饑不擇食,那樣饕餮了,速度明顯慢了許多。
鴨湯上桌後每人都慢吞吞地品啜著奶白色微黃的鴨湯,開始聊天,拉家常。三姐在席上說:"弟弟真是無私,人家送了這頓飯還請了姐妹們來共享⋯⋯"
這是一次難忘的烤鴨宴,雖然並不豐盛,姐妹們冒著嚴寒能賞光來這裡聚餐,情已在席上,已在飯中。此時我在想,遠在天國的父母和二姐倘若有知,我們六兄弟姐妹親同手足,互相關心,和睦相處該是多麼地高興。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2007年夏天,舉家遷往加拿大,在一個新的世界安身立命。三姐夫一年後因患下治之症去世,五姐夫也在三年前突發心臓病猝逝,我心愛的小姐姐也終於離我們而去⋯⋯
想起他們生前對我的幫助和愛護,而我卻無力報答,那一次全聚德烤鴨宴竟成了最後的一次聚會了⋯⋯
溫哥華
曹小莉: |
|
美哉好文!佩服你的筆頭功夫.更欣賞你的親情,這樣的姐弟情誼,遠在天國的父母多麼欣慰.
|
廖中堅: |
|
韓兄, 乍看似是寫烤鴨,或飲食文化,看到後面悟出實是寫親情。寫出原是鐘鳴鼎食之家,樹大分杈,相濡以沫,彼此惦念的圖景。老來相聚,遍插朱萸少三人,其後唡姐夫仙逝,體現人在自然法則面前的無奈。雖有歡娛垱景,讀來總有些滄桑,頗有朱自清《背影》的韻味。相信是兄不加喧染的真實感受。令人感慨不已。
|
徐彬: |
|
確實寫得很好!親情當它還可以享受時定要珍惜,因為一旦失去,只能在傷感中追憶。有時候老想,我們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當我們這輩人離開這個世界後,他們在海外有多少孤獨。當然他們會有自己的家庭,再蔓延他們的後代,但畢竟與在國內的同輩青年有所區別。
|
哈哈,多愁善感了。。。。
吳民強: |
韓兄饞我!那年到北京,想去全聚德吃烤鴨,被北京朋友一陣勸阻,於是作罷。現在看你那份享受,很後悔自己意志不堅定啊。
|
難忘姐弟手足情。 去年我回上海兩個月,沒有主動去會任何朋友和親戚,也是因為我失去了我的小姐姐。她和我一同插隊3年多,同甘苦, 共患難,關系遠勝其他哥姐。說走就走了。人生無常,我們都要珍惜當下的每一天。
董微漪: |
看了宗京的文字很受感動,想到我也寫過感恩節吃烤鴨的類似文字,正好現在也是感恩節期間,連夜找了出來,貼上。(另附)
|
廖中堅: |
謝韓兄帶給我們的創作沖動.似我輩這等學歷,這般年紀,這等忙碌,加之糊口之難,生活之艱,心靈之空虛,才學之淺。對社會之絕望,世態炎涼之刺激,每每起意擱筆,躲進小樓成一統,苟延殘喘已很晚了的晚年。偶讀韓文(not Korean Language),突然耳目一新,心頭一亮,如同孤獨的夜行人偶遇一個故人,一路結伴同行。方才有了方向,來了精神。又來磨墨,又來找筆,又去買紙,學著人家的樣子,黃卷青燈、暮鼓晨鐘地寫。讓我們一條道上走到黑。
|
曹小莉: 中堅何必心境蒼涼,"苟延殘喘已很晚了的晚年".不行,今天一定要把你拉出"一條道上走到黑"的小巷,因為我也恰巧走在這條路上,偶遇一群故人,前來結伴。
昔有魏公曹操,寫下"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之名句.
古人曰:"人生七十古來稀".小莉雲:"活到一百不稀奇."
我活學醫書,掐指一算,壇中眾位平均可達八十八歲,用數學的比例計算,相當於古訓標准的47.72727267歲.
有此發現,興奮之余,寫打油詩幾句,以鼓中堅兄志氣.
"生年未半百,何作八十憂.舉杯當慶賀,余生逍遙游."
二零一二年深秋摘自溫哥華沙龍知青朋友筆談 |
知青沙龍
有沒有70後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