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2022-11-01 18:43:21
34
雙林奇案錄第一部之安西寶藏
作者: 八峰
安西寶藏
第一節
一九八二年的早春三月,成都市街道兩旁的樹叢與花圃已是一片翠綠,郊區的果園和田野裡也是桃紅李白、秧苗青翠、油菜金黃、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周四下午,定國正在學會辦公室裡伏案疾書、趕寫一篇准備投給《四川政法學會季刊》的稿件,而周源則懶洋洋地靠在辦公桌對面的藤椅上、一邊抽煙一邊瀏覽著一份省廳剛剛下發的刑偵簡報。自從在川東勘破了五行連環殺人案之後,省廳裡一直沒有什麼大案重案,周源也有了更多的時間作為刑偵顧問參與到政法學會編輯部由定國所負責的組稿審稿活動中。
桌子上的電話突然響起了急促的鈴聲,周源拿起話筒,原來是當年在東北的戰友、如今職任四川省廣漢縣中興鄉鄉長的王建英打來的。他得知周源和定國復員後到了四川省公安廳工作,便熱情地邀請二人到廣漢一游,同時也告訴他們近來在廣漢縣中興鄉三星堆考古開發現場發生了一樁發掘人員中毒的怪事,讓考古隊和當地的公安人員頗為頭痛。
本來,周源和定國早就有前往廣漢去探訪王建英的心願,又聽說在三星堆考古發掘現場發生了中毒的怪事,頓時就來了興趣,當即便答應了王建英的邀請,約好了次日上午出發。
第二天、三月十日的早上,兩人剛剛吃過早飯,王建英就開車來到了省司法局大院。接上了二人之後,吉普車便一溜煙地沿著府青路朝東北方向奔去。駛出成都後,吉普車開上了成綿公路繼續向北馳行。
路上,定國不顧顛簸、用照相機不停地抓拍車窗外青翠綠郁的竹林與稻田、還有遠處連綿不斷、一片金黃的油菜花田,而周源卻忍不住詢問起三星堆考古發掘區發生的中毒‘怪事’。
王建英一邊開車一邊笑著說:“你呀,別那麼性急嘛,到了鄉裡,專案組會有人把有關‘怪事’的一切情況都詳細告訴你們的。”
“專案組!?什麼事兒啊還需要搞個專案組?”定國有些驚愕地問道。
“嘿嘿,你們倆不知道吧:這三星堆的考古開發是經過國務院特批的,這次發生的怪事驚動了上面,省政府和德陽地區都下達了專門指示,要求調查清楚;所以縣裡不敢怠慢,組成了專案工作小組,由廣漢縣文化局局長高蘭軍擔任組長,廣漢縣公安局刑偵隊隊長張強為副組長,組員包括我這個所在鄉的鄉長、省考古隊隊長郭建教授和秘書蕭娉。專案小組工作駐地就設在南新鎮的中興鄉政府院內,而考古隊的大本營則是在三星堆的開發現場姚家村,在那裡臨時從村民家租借了一個院子,包括幾間住房、廚房和一間庫房——哎,你們到那兒就知道了。”
“那到底是什麼怪事啊?”周源追問道。
“簡單說吧,就是三月八號那天晚上,幾個考古隊員和下坑挖掘的民工在三號遺址發掘坑裡突然間暈倒的事情,幸好及時被人發現、救出坑去。”王建英解釋了一下。
周源靠在後座上點燃了一支煙,他看著車窗外公路邊稻田裡綠油油的秧苗,繼續向開車的王建英問道:“聽起來是有點奇怪,可這件事又沒有鬧出人命,即使公安局作為刑事案件介入調查,有考古隊和鄉政府配合協查也就是了,為啥還要搞個什麼專案組呢?”
“嘿嘿,”建英從後視鏡裡看著周源笑了笑,對他說道:“搞專案組,就是縣委縣政府重視的體現嘛,這主要是高蘭軍局長的建議,縣委也覺得有必要,就批准成立了,其實也還就是那幾個當事人,”
“哦,你話中有話嘛。”周源抬頭從後視鏡裡看了下手握方向盤的王建英。
“是這樣的,”王建英正色道:“高局長是專案組組長,他是廣漢縣本屆政府依據老中青三結合原則新近提拔的幹部,是個工農兵大學生,早先也是從部隊轉業的,年富力強,精力充沛,而且寫得一手好文字。據說當初就是被時任廣漢縣委第一書記、現任德陽地委書記的梁通雲看上了他寫的簡報文稿,讓他做了秘書,後來就飛黃騰達,不到四十歲就成為本縣文化局長;副組長張強是縣公安局刑偵隊的副隊長,跟我一樣是七四年的兵,本來在部隊混得不錯,但運氣不好、七七年的大裁軍撤銷了陸軍66師編制,他也退伍進了公安局,從刑警開始幹起,是個實幹家。蕭娉本來就是文化局的秘書,成立文物保護開發區後,高局長就讓她過來工作了。我嘛,本鄉的鄉長,責任一方,高局長非要我也參加,就算湊個數吧,”
王建英苦笑了一下繼續說道:“這幾個人當中,真正跟考古和文物沾邊的,也就是郭建這麼一位,他是文革前的大學生,師從於北京大學考古系的李博元教授,專業上沒得話說,也是解放後最早參與三星堆文物探測發掘的元老之一。”
“那這個三星堆文物保護發掘區又是什麼時候開始建立的呢?到底有多大一片區域呢?”坐在前排副駕駛位置上的定國也提出了一個問題。
“嗯,這個三星堆文物保護發掘區是經四川省文物局上報、國務院一九八零年批准建立的國家一級文物保護開發區。剛開始的時候只有幾百平方米的一個發掘坑,現在擴展到方圓幾千平方米的面積了,包括三處已經開始發掘的文物遺址。”
“都挖出來一些什麼珍貴的文物呢?聽說很神奇?”定國好奇地繼續問道。
“說真的我也不清楚,挖出來的文物還沒有對外公開展覽,保護得很嚴密;我也只見過一個青銅面具,的確是很古怪的樣子。”王建英答道。
幾個人說話之間,已經過了一個多小時,吉普車終於在顛簸中駛入了中興鄉政府所在地、位於廣漢縣城西北約十公裡的南新鎮。
“咱們先去專案組會議室,高局長決定在你們勘察現場之前,召集專案組成員和有關事發現場人員,為你們和縣公安局的人員專門介紹一下情況。”王建英說著把車停在了一棟青磚灰瓦的建築前,他下車後領著周文二人徑直走進了設在二樓的專案組會議室。
不大的會議室裡已經有好幾個人正坐著等候,一個身材瘦高、目光炯炯的中年男子首先站起來伸出右手:“歡迎歡迎,歡迎兩位省公安廳來的專家!”
王建英連忙向雙方作了介紹,原來這位男子就是專案組長、縣文化局長高蘭軍。站在高蘭軍身旁、戴著黑框眼鏡、須發斑白、一副學者氣派的是考古隊長、四川省文物研究所的副所長郭建;站在文化局長左側的是位臉上抹著淡妝、小巧的鼻粱上架著一副金絲邊眼鏡的年輕女子,她是廣漢縣文物局辦公室的秘書蕭娉;最後伸過手來的是身材魁梧敦實的廣漢縣公安局刑偵隊副隊長張強;還有兩個民工模樣打扮的男子靜靜地坐在牆角,一個體格精瘦,叫劉勝利;另一個矮壯敦實,叫吳大雲。張強介紹說兩人是作為發掘現場出事時的證人被臨時召來列席會議的。
本故事中人物情節均為虛構,若有雷同,純屬偶然。
作者: 八峰
安西寶藏
第一節
一九八二年的早春三月,成都市街道兩旁的樹叢與花圃已是一片翠綠,郊區的果園和田野裡也是桃紅李白、秧苗青翠、油菜金黃、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周四下午,定國正在學會辦公室裡伏案疾書、趕寫一篇准備投給《四川政法學會季刊》的稿件,而周源則懶洋洋地靠在辦公桌對面的藤椅上、一邊抽煙一邊瀏覽著一份省廳剛剛下發的刑偵簡報。自從在川東勘破了五行連環殺人案之後,省廳裡一直沒有什麼大案重案,周源也有了更多的時間作為刑偵顧問參與到政法學會編輯部由定國所負責的組稿審稿活動中。
桌子上的電話突然響起了急促的鈴聲,周源拿起話筒,原來是當年在東北的戰友、如今職任四川省廣漢縣中興鄉鄉長的王建英打來的。他得知周源和定國復員後到了四川省公安廳工作,便熱情地邀請二人到廣漢一游,同時也告訴他們近來在廣漢縣中興鄉三星堆考古開發現場發生了一樁發掘人員中毒的怪事,讓考古隊和當地的公安人員頗為頭痛。
本來,周源和定國早就有前往廣漢去探訪王建英的心願,又聽說在三星堆考古發掘現場發生了中毒的怪事,頓時就來了興趣,當即便答應了王建英的邀請,約好了次日上午出發。
第二天、三月十日的早上,兩人剛剛吃過早飯,王建英就開車來到了省司法局大院。接上了二人之後,吉普車便一溜煙地沿著府青路朝東北方向奔去。駛出成都後,吉普車開上了成綿公路繼續向北馳行。
路上,定國不顧顛簸、用照相機不停地抓拍車窗外青翠綠郁的竹林與稻田、還有遠處連綿不斷、一片金黃的油菜花田,而周源卻忍不住詢問起三星堆考古發掘區發生的中毒‘怪事’。
王建英一邊開車一邊笑著說:“你呀,別那麼性急嘛,到了鄉裡,專案組會有人把有關‘怪事’的一切情況都詳細告訴你們的。”
“專案組!?什麼事兒啊還需要搞個專案組?”定國有些驚愕地問道。
“嘿嘿,你們倆不知道吧:這三星堆的考古開發是經過國務院特批的,這次發生的怪事驚動了上面,省政府和德陽地區都下達了專門指示,要求調查清楚;所以縣裡不敢怠慢,組成了專案工作小組,由廣漢縣文化局局長高蘭軍擔任組長,廣漢縣公安局刑偵隊隊長張強為副組長,組員包括我這個所在鄉的鄉長、省考古隊隊長郭建教授和秘書蕭娉。專案小組工作駐地就設在南新鎮的中興鄉政府院內,而考古隊的大本營則是在三星堆的開發現場姚家村,在那裡臨時從村民家租借了一個院子,包括幾間住房、廚房和一間庫房——哎,你們到那兒就知道了。”
“那到底是什麼怪事啊?”周源追問道。
“簡單說吧,就是三月八號那天晚上,幾個考古隊員和下坑挖掘的民工在三號遺址發掘坑裡突然間暈倒的事情,幸好及時被人發現、救出坑去。”王建英解釋了一下。
周源靠在後座上點燃了一支煙,他看著車窗外公路邊稻田裡綠油油的秧苗,繼續向開車的王建英問道:“聽起來是有點奇怪,可這件事又沒有鬧出人命,即使公安局作為刑事案件介入調查,有考古隊和鄉政府配合協查也就是了,為啥還要搞個什麼專案組呢?”
“嘿嘿,”建英從後視鏡裡看著周源笑了笑,對他說道:“搞專案組,就是縣委縣政府重視的體現嘛,這主要是高蘭軍局長的建議,縣委也覺得有必要,就批准成立了,其實也還就是那幾個當事人,”
“哦,你話中有話嘛。”周源抬頭從後視鏡裡看了下手握方向盤的王建英。
“是這樣的,”王建英正色道:“高局長是專案組組長,他是廣漢縣本屆政府依據老中青三結合原則新近提拔的幹部,是個工農兵大學生,早先也是從部隊轉業的,年富力強,精力充沛,而且寫得一手好文字。據說當初就是被時任廣漢縣委第一書記、現任德陽地委書記的梁通雲看上了他寫的簡報文稿,讓他做了秘書,後來就飛黃騰達,不到四十歲就成為本縣文化局長;副組長張強是縣公安局刑偵隊的副隊長,跟我一樣是七四年的兵,本來在部隊混得不錯,但運氣不好、七七年的大裁軍撤銷了陸軍66師編制,他也退伍進了公安局,從刑警開始幹起,是個實幹家。蕭娉本來就是文化局的秘書,成立文物保護開發區後,高局長就讓她過來工作了。我嘛,本鄉的鄉長,責任一方,高局長非要我也參加,就算湊個數吧,”
王建英苦笑了一下繼續說道:“這幾個人當中,真正跟考古和文物沾邊的,也就是郭建這麼一位,他是文革前的大學生,師從於北京大學考古系的李博元教授,專業上沒得話說,也是解放後最早參與三星堆文物探測發掘的元老之一。”
“那這個三星堆文物保護發掘區又是什麼時候開始建立的呢?到底有多大一片區域呢?”坐在前排副駕駛位置上的定國也提出了一個問題。
“嗯,這個三星堆文物保護發掘區是經四川省文物局上報、國務院一九八零年批准建立的國家一級文物保護開發區。剛開始的時候只有幾百平方米的一個發掘坑,現在擴展到方圓幾千平方米的面積了,包括三處已經開始發掘的文物遺址。”
“都挖出來一些什麼珍貴的文物呢?聽說很神奇?”定國好奇地繼續問道。
“說真的我也不清楚,挖出來的文物還沒有對外公開展覽,保護得很嚴密;我也只見過一個青銅面具,的確是很古怪的樣子。”王建英答道。
幾個人說話之間,已經過了一個多小時,吉普車終於在顛簸中駛入了中興鄉政府所在地、位於廣漢縣城西北約十公裡的南新鎮。
“咱們先去專案組會議室,高局長決定在你們勘察現場之前,召集專案組成員和有關事發現場人員,為你們和縣公安局的人員專門介紹一下情況。”王建英說著把車停在了一棟青磚灰瓦的建築前,他下車後領著周文二人徑直走進了設在二樓的專案組會議室。
不大的會議室裡已經有好幾個人正坐著等候,一個身材瘦高、目光炯炯的中年男子首先站起來伸出右手:“歡迎歡迎,歡迎兩位省公安廳來的專家!”
王建英連忙向雙方作了介紹,原來這位男子就是專案組長、縣文化局長高蘭軍。站在高蘭軍身旁、戴著黑框眼鏡、須發斑白、一副學者氣派的是考古隊長、四川省文物研究所的副所長郭建;站在文化局長左側的是位臉上抹著淡妝、小巧的鼻粱上架著一副金絲邊眼鏡的年輕女子,她是廣漢縣文物局辦公室的秘書蕭娉;最後伸過手來的是身材魁梧敦實的廣漢縣公安局刑偵隊副隊長張強;還有兩個民工模樣打扮的男子靜靜地坐在牆角,一個體格精瘦,叫劉勝利;另一個矮壯敦實,叫吳大雲。張強介紹說兩人是作為發掘現場出事時的證人被臨時召來列席會議的。
本故事中人物情節均為虛構,若有雷同,純屬偶然。
點擊: 0 | 評論: 34 | 分類: 雙林奇案錄第一部 | 論壇: 原創原地 | 論壇帖子
作者: 八峰
第二節
一番寒暄之後,郭建首先打開一張示意圖,向周源和定國介紹了三星堆一期發掘現場的分布。
按照地圖上的標示,整個三星堆文物保護區位於鴨子河南岸【1】,有三個主要的發掘場地:一號遺址位於西北,是民國時期自一九三三年起就開始發掘的最早的場地;二號遺址於一九六四年開始發掘、一九八零年擴大了發掘區域,位於保護區西南;這次出事的是三號遺址,從一九八一年初開始發掘,位於保護區東北,接近鴨子河南岸。
出事以後,三號遺址的發掘坑已經停工被封,等候中毒事件的調查。郭建介紹完遺址挖掘現場分布之後,周源便請專案組把所謂中毒‘怪事’發生的經過詳細地敘述一遍。
提起當時的經過,兩鬢斑白的考古隊長仍然心有余悸:“前天吧、也就是三月八號晚上七點十五分左右,我和晚班民工莊大金、劉勝利兩人進坑作業,點燃風燈開始挖掘後大約七八分鍾,大金和我就感到頭暈目眩,渾身發軟,在作業坑最裡面的大金先倒了下去,我連忙拉了一下身後的劉勝利想告訴他趕緊出坑,結果連話都說不出來也暈倒了,”
郭建頭上浸出了細密的汗珠,他看了看牆角坐著的那個瘦瘦的民工,那人連忙抬起頭來附和著說到:“是咧,郭隊長倒下之後,我正想上前去看看是怎麼回事,結果也感到一陣頭暈,我連忙抓緊了梯子,抬頭向上望著想爬出坑去,可是渾身發軟,還看到、看到……”劉勝利的話語結巴起來,臉上的肌肉也開始抽搐,眼睛裡也露出可怖的光芒。
“說嘛,你到底看到什麼了?”一直沒有出聲的高局長催促道。
“我,我看到了一張可怕的怪臉在上面晃蕩,”瘦瘦的民工嘴唇蠕動著。
“什麼怪臉?是人的臉嗎?”坐在桌子對面的刑偵隊長張強問道。
“不曉得是啥子東西,黑乎乎、毛茸茸咧,鼻孔翻起、好丑惡的臉…… 那個東西眼睛又紅又亮,還露出白森森的牙齒、呲牙咧嘴的對我怪笑。”
“你確定那是張人的臉面嗎?”周源看著黑瘦的民工問道。
“我、我不曉得,反正、反正我從來都沒有見過那麼丑惡的面相!”劉勝利舉起手用袖子擦了下臉,心有余悸地說道。
“那後來呢?”周源繼續問道。
“後來、後來我也昏過去了、摔下了梯子,啥子都不曉得了。”瘦瘦的民工敘述完後,會議室裡一片安靜。
“當時,你們有沒有聞道什麼怪異的氣味或看到了什麼不同尋常的煙霧?”周源的提問打破了沉默。
“沒有,除了風燈燃燒煤油的氣味外沒有什麼別的異味。”郭建說道,坐在牆角的劉勝利也搖了搖頭。
“嗯,那天晚上開工之前你們都吃過什麼喝了什麼?會不會是食物中毒引起的呢?”張強問道。
“也沒有啊,晚飯都是正常的,而且隊裡別的好多人吃了都沒事,下坑之前我就是喝了點開水。”郭建回答說,黑瘦的民工也做了同樣的表示。
“嗯,那後來你們是什麼時候醒過來的?或者、是誰發現你們在坑底下昏迷了的?”周源接著問道。
“是同一班的民工吳大雲來送水的時候發現的,他看到幾個人暈倒在坑下,立刻找來了隊裡其他幾個人,下坑來把我們三個給弄出去的。”郭建解釋道,手指了一下另一個坐在牆角、身材敦實的民工。
“你當時看到了什麼?”周源看著年輕的民工問道。
“我把水瓶放下,走到坑邊准備下去,就看到郭隊長和劉勝利他們倒在坑底的地上,我就趕快叫人來,一起把他們弄上來了。”
“除了坑底暈倒的幾個人之外,你有沒有看見任何其他的人或動物之類的東西?聽到任何奇怪異常的響聲?”周源又問。
“沒得。”吳大雲搖搖頭答道。
“你既然和劉勝利他們是一班的工人,為什麼沒有一起下坑?在發現坑底有人暈倒之前,你在哪裡?做了什麼?和誰在一起?”周源突然盯著吳大雲問道。
“哦,他們跟郭隊長下坑的時候,我到後勤趙師傅那裡領了個新熱水壺,灌了開水才過來的,趙師傅可以證明的。”吳大雲連忙解釋道。
“那你們被救出坑道以後、是送到哪個醫院去救治的?”定國問道。
“哦,本來是要被送去縣醫院的,結果我們出坑以後,很塊就都恢復了清醒,除了有些頭痛口幹,並無其他大礙,所以就沒有去縣醫院;鄉衛生院趕來的盧醫生給我們三個檢查了一下,還測了血壓和體溫,開了些藥,讓我們多喝水、好好休息,後來也就沒事了。”郭建解釋道。
“好吧,”高局長臉上流露出了幾分失望的神情,他揮了下手、讓門口的一個民警把兩個民工帶出了房間,然後看了看眾人說道:“看來沒有什麼新的情況補充,老郭、建英,你們要積極配合縣公安局張隊長和省廳來的兩位專家進行查案工作!盡快查清這件事情的原委,使三號坑停下的發掘工作能夠早日恢復。”
文化局長又轉過臉來對周源和定國抱歉地笑道:“對不起啊,能夠給你們提供的情況大致也就是這樣,還要辛苦兩位專家和張隊長、郭老師去勘察一下現場,我和建英還要去布置一下其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