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isible world

不要行义过分(传7:16-18)

 
文章内容
[ 2019-07-01 15:33:07 | By: grinder ]
 
不要行义过分(传7:16-18)

浏览数:876 日期:2013年09月06日 来源:良友电台  【字体:  】  

    传道书7:16-18说“不要行义过分,也不要过于知慧”讲的是中庸之道吗?

    传道书7:16-17这么讲:“不要行义过分,也不要过于自逞智慧,何必自取败亡呢?不要行恶过分,也不要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有人听了这句话,觉得很有智慧,特别像咱们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讲的“中庸之道”,又像庄子在《养生主》中讲的“为善无近名,无恶无近刑”,也有人听了这句话觉得很奇怪:所罗门说不要行义过分,又说不要行恶过分,难道鼓励人不要做太多的好事,并鼓励人要适当地做些坏事吗?!
    让我们用心看看这里讲的是什么意思。解通这两节经文意思的关键有二:一是每节的后半段隐含对前半段的解说;二是将7:16-17和之前之后的7:15、18一起看。
    传道书7:16这么讲:“不要行义过分,也不要过于自逞智慧,何必自取败亡呢?”这句话中的“过分”有“增添”的意思,而这话的精粹,在“自逞”两字。“自逞”两字隐含对前文“行义过分”的解说。不管是刻意增添义行还是自逞智慧,都有一种“自 以为是”的想法流露出来。而“自取败亡”中的“败亡”,在原文中也有“被吓坏、感觉惊讶”的意思。这里讲不要增添更多的好行为、不要自傲逞强表现出自己的智慧,原因是我们的智慧并不能自恃,我们以为能用自己的智慧、好行为来赚取好结果,但这么想是错的,如果有人这么做,他一定会被所遭遇的后果而感到惊吓。因为事情并不如他想的那样发生。同样,我们的心怎样,我们并不知道,是不能够用外在的行为来定我们是不是真正的义人。常表现出好行为的人中,自以为义、自视高人一等的骄傲人并不少。
    同样道理,传7:17“不要行恶过分,也不要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中“为人愚昧”隐含对前文“行恶过分”的解说。正如 7:16“智慧”界定了“行义”是好的,7:17这里“愚昧”两字已经界定了“行恶”是不好的。所以所罗门绝对没有劝人“要 适当行恶”的想法,所罗门认定行恶的人是愚昧人。他们的后果是“不到期而死”。
    我们单看7:16-17这两节还是不能太能掌握为什么所罗门这么说,但如果再看上文7:15节就明白了。传7:15所罗门说:“有义人行义,反致灭亡;有恶人行恶,倒享长寿。这都是我在虚度之日中所见过的。”正因为世上有的是这样的情况,所以他才继续于7:16-17节,劝人不要为求报答或为求有好结果而增添义行,因为义人未必得到好报。人的智慧实在有限。另一方面,不要以为恶人会得好报,就放纵私欲去行恶,因为这样做终必招来灾祸。行恶的人是愚昧的。
    人不能凭自己的智慧定自己行为的结局。那么人做人处世当如何呢?
    传7:18给我们一个总结和出路:“你持守这个为美,那个也不要松手;因为敬畏神的人,必从这两样出来。”“持守这个为美”中,要持守的美,是义。但这义不是自以为义,不是要刻意为之的好行为,而是发自内心的。至于“那个也不要松手”中要谨守 的,是不要作恶。之后这句是最重要的:“敬畏神的人,必从这两样出来。”“出来”有“逃避、避开”的意思,就是能“避开极端”。一个敬畏神的人会避开极端,不会因为想得好报而拼命要表现好行为,也不会因为怕早死怕遭罚才不作恶,因为他有更高 的标准。他因为敬畏神,爱神,所以才决定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不管结果如何,他会按神的心意去做,因为他知道最终的审判和报应,是掌握在神的手中。而敬畏神,才是真正的智慧。“敬畏神的人,必从这两样出来。”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他也是自由的,是真正谦卑不自以为是的。
    总的来说,传道书 7:15-18 要表达的重点是:行义不能保证无艰困不死亡。如果智慧和行义都不能防止灭亡,自义和自逞智慧更没有用处。以为恶人会得好报而过分行恶更是不智。敬畏神的人有真智慧,不走极端,既不拘泥自以为是的义,也不放纵自己,却会真正地过真正有智慧的生活。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评论

damnff
无题
什么都不要超过的

2019-07-01 15:34:28 | 引用

发表评论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