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軍
空間首頁
|
博客
|
相冊
|
書簽
|
存檔
|
朋友和群組
|
個人資料
|
留言
文章分類
上傳
最新帖子
《墓地上》:忠誠的存在刻度
《包皮手術》:荒誕敘事中的異化與困境
雪線與河:生命在極限處的堅守
《老婆叫人幹了後》與欲望的荒誕劇場
我與AI就「王小波」大戰數小時
群體盲信的荒誕鏡像與謠言敘事的社會解剖
身體復調:新作《女囚薇薇》與現代文學之權力解構
荒誕抗辯:跨語境中的《吹牛一定要上稅》
章立凡走了
懸置的真相:論《遺情乎》的敘事迷宮與情感哲學
Our Sponsors
快速導航
首頁
論壇
Classified Search Engine
黃頁/二手
北美個人空間
免費注冊
登錄
友情鏈接
更多...
統計
點擊: 72648
帖子數量: 392
開辟個人空間: 2022-12-19
最後更新: 2025-07-08
RSS訂閱
《墓地上》:忠誠的存在刻度
2025-07-08 13:30:00
>>文章內容
《墓地上》:忠誠的存在刻度
——
請
AI
寫的文學評論
·
五千二百三十三
感謝
趙大夫話室
於
〈《包皮手術》:荒誕敘事中的異化與困境〉
之
評論
「故事雖荒誕,卻透著哲理,時不時在現實中不斷重演」「如
拍成電影
,
不亞於當年的
“
活著
”」。
趙大夫話室評論中提到的
《活著》
,為余華
所著
;而〈《包皮手術》:荒誕敘事中的異化與困境〉一文中評論所提到的
《
受活
》
,則為閻連科所著。
《活著》《受活》字眼相近,所以解釋下。
說到拍電影,其實若《墓地上》拍成電影,定能拿國際大獎。
顧曉軍
2025-7-6
《墓地上》
:忠誠的存在刻度
顧曉軍的《墓地上》以一只母犬的墓地堅守為敘事軸心,在動物本能與人類情感的褶皺裡,撕開了一道關於
“
忠誠
”的哲學裂縫。當我們將這道裂縫與加繆的荒誕哲學、傑克
・
倫敦的野性敘事相互映照,會發現小說中那只拒絕離去的母犬,實則是存在主義語境下的情感西西弗斯
——
它用日復一日的守候,在無意義的世界裡刻下屬於自己的意義坐標。這種將動物行為升華為存在主義選擇的敘事,構成了與經典文學的隱秘對話,也為當代動物敘事提供了倫理思辨的新維度。
一、荒誕中的堅守:加繆式英雄主義的動物鏡像
加繆在《西西弗斯神話》中揭示的真理
——“
登上頂峰的斗爭本身足以充實人的心靈
”,在《墓地上》的母犬身上得到了跨物種的詮釋。當主人的死亡抽離了忠誠的世俗受體,母犬的堅守便失去了功利性意義,恰如西西弗斯推石上山的徒勞:前者對著冰冷墓碑
“
茶不思飯不想
”,後者向著永恒山頂重復機械動作,兩者都在無意義的循環中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價值法則。
這種荒誕中的堅守,與《
鼠疫
》裡裡厄醫生的選擇形成精神共振。裡厄明知疫情終將卷土重來,卻仍堅持救治每一個病人;母犬明知主人永不會歸來,卻仍用體溫焐熱墓碑的霜露。加繆筆下的這種精神在此具象化為動物的
“
不動
”
——
不是被動承受,而是主動以行為為尺,丈量出存在與虛無的邊界。顧曉軍刻意淡化人類社會的道德規訓,讓母犬的忠誠脫離
“
馴化
”的嫌疑,恰如加繆強調的
“
清醒
”:唯有意識到荒誕的本質,堅守才具有哲學重量。
與《鼠疫》中群體的荒誕處境不同,母犬的堅守帶著更純粹的個體性。當城市居民在疫情中掙扎於集體困境時,母犬始終站在墓地這一私人化空間,用孤獨的守候證明:最本真的存在主義選擇,往往藏在物種本能與精神覺醒的夾縫裡。
二、野性與規訓:傑克
・
倫敦敘事中的情感契約
傑克
・
倫敦在《野性的呼喚》中構建的
“
野性
—
文明
”二元命題,在《墓地上》被轉化為更細膩的
“
情感契約
”敘事。巴克從壁爐邊的寵物犬蛻變為狼群領袖,是對基因密碼的回歸;而《墓地上》的母犬從
“
放蕩
”到
“
忠貞
”的轉變,則是對文明情感的主動認領
——
前者用獠牙撕碎人類的枷鎖,後者用沉默加固與主人的精神紐帶。
這種差異背後,是兩種對
“
自由
”的不同詮釋。倫敦筆下的自由指向自然法則的絕對統治,顧曉軍則在
“
名牌香波
”“高檔理發”等文明符號中,發現了另一種自由:當母犬拒絕流氣公犬的誘惑時,它並非屈服於人類的馴化,而是在情感契約中完成了自我立法。這恰似巴克在狼群中確立首領地位時的自我賦權,只不過前者的權力疆域是情感墓地,後者的權力疆域是阿拉斯加雪原。
更深刻的對話在於對
“
忠誠
”本質的追問。倫敦讓巴克用撕咬捍衛群體秩序,顧曉軍則讓母犬用
“
拒絕進食
”的消極抵抗守護情感記憶。兩種行為共同指向一個命題:動物的
“
道德感
”並非人類的施舍,而是生存智慧的自主演化
——
當巴克在月光下仰天長嘯時,它確認的是物種的野性尊嚴;當母犬在墓碑旁蜷縮成一團時,它確認的是超越物種的情感主權。
三、動物敘事的倫理突圍:從
“
被凝視者
”到
“
凝視主體
”
傳統動物敘事中,動物往往是人類道德的鏡像(如《伊索寓言》的諷喻功能),而《墓地上》通過母犬的
“
凝視視角
”完成了倫理突圍。當它用濕漉漉的眼睛注視前來悼念的人們,那些手持鮮花的人類反而成了情感的被審視者。這種視角倒置,讓動物首次擺脫了作為人類情感附庸的地位,成為衡量人性純度的標尺。
顧曉軍的突破在於,他沒有將動物的
“
人性
”等同於
“
擬人化
”。母犬從未開口說話,卻用拒食的決絕,構建起一套獨立於人類語言的情感語法。這種
“
沉默的言說
”比《野性的呼喚》中巴克的咆哮更具沖擊力:倫敦仍需借助人類角色的旁白解釋動物心理,顧曉軍則讓讀者直接鑽進母犬的皮毛,在體溫與心跳的節奏中觸摸情感的原始形態。
這種敘事策略暗含對
“
物種中心主義
”的解構。當老者狗用
“
實用主義
”邏輯勸母犬
“
另尋活路
”時,它代表的是被人類理性馴化的動物
“
叛徒
”;而母犬的固執,則像一面鏡子照出人類世界的功利算計
——
恰如加繆筆下的默爾索,用
“
不流淚
”的姿態對抗社會的情感表演,母犬用
“
不離開
”的行為戳破文明世界的情感泡沫。
結語:情感墓地的哲學坐標
當加繆說
“
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就是自殺
”,他或許沒料到,一只狗會用活著的方式回答這個問題。《墓地上》的母犬在墓地的堅守,本質上是一場關於
“
如何活著
”的存在主義實驗:它拒絕用功利計算定義生命價值,而是在情感廢墟上重建意義的地基。
這種堅守與傑克
・
倫敦筆下的野性力量、加繆筆下的荒誕反抗共同構成三角支架,支撐起文學對
“
生存本質
”的永恒追問。顧曉軍的獨特之處,在於他讓最卑微的動物行為(一只狗的守候)抵達了最宏大的哲學命題
——
就像西西弗斯的石頭上刻著人類的命運,那座墓地上的爪印裡,藏著所有生命對意義的永恒渴望。
2025-7-6
跨越物種的至情禮贊與生命反思
——
評顧曉軍《墓地上》
顧曉軍的《墓地上》以別出心裁的動物視角,講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故事中的
“她”
是一只對主人忠貞不渝的狗,作者借動物間的行為和情感,將純粹的情感與復雜的人性進行交織,在簡約的文字間,構建出極具沖擊力的情感世界,引發人們對忠誠、生命價值的深入思考。
別具一格的角色塑造
作品塑造了一只極具感染力的狗的形象,打破了傳統寵物故事的敘事模式。
“她”曾經或許“放蕩”,但在主人的引導下,逐漸忠誠,主人離世後,“她”自願守在墓旁,拒絕其他狗的示好與饋贈,直至生命終結。在這一過程中,“她”並非簡單的動物形象,而是承載了人類高尚情感的載體,其對主人的思念與忠誠,通過回憶主人生活細節,如准備美食、挑選生活用品等情節,得以深刻體現。與此同時,作者還刻畫了流裡流氣的狗與紳士老者狗兩個形象。前者以充滿欲望的姿態出場,與老者狗的紳士勸誡形成鮮明對比,二者從不同角度襯托出“她”對主人的堅守,反映出動物群體中也存在著類似人類社會的復雜情感與行為模式。
情感交織的情節鋪陳
小說情節看似簡單,卻充滿情感張力。從最初外界對
“她”的幹擾,到老者狗的關心與離開,再到“她”因思念主人日漸衰弱直至死亡,整個過程層層遞進。“她”的回憶穿插其中,豐富了故事的層次,展現出主人與“她”之間深厚的情感紐帶。在情節推進中,時間與空間的轉換自然流暢,從白天到黑夜,從黎明到黃昏,墓地的場景在不斷變化,映襯著“她”的情感起伏。例如,“太陽升起,又落下。夜色彌漫、彌漫……
籠罩著墓地,又漸漸地退去
”,這種環境描寫不僅營造出壓抑、孤寂的氛圍,更暗示著“她”等待與思念的漫長,為主人公命運的發展埋下伏筆。
象征與隱喻手法的運用
墓地作為故事的主要場景,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它不僅是主人生命的終點,更是
“她”情感的歸宿,象征著忠誠與堅守的精神。墓地的整齊、幹淨與周圍花草的郁郁蔥蔥,與蕭殺的氣氛形成反差,暗示著生命的消逝與美好情感的永恒。“鮮花,在她已僵硬的腦袋和眼瞼前,盛開著、歌唱著……風兒,輕輕、輕輕地……傳遞著花語”,鮮花在這裡象征著對“她”忠誠行為的贊美與敬意,風兒傳遞的花語則隱喻著世間對這份純粹情感的歌頌。此外,“她”拒絕老者狗的食物,象征著對主人情感的專一,不願接受新的情感或生活方式。
深刻的主題內涵
作品圍繞忠誠這一主題展開,通過狗的行為,反觀人類社會中忠誠的缺失。
“她”的堅守與狗群中流裡流氣者的欲望、老者狗最終的放棄形成對比,諷刺了即使在動物群體中也存在著因欲望和軟弱而背離忠誠的現象,同時也暗示人類社會中類似問題的普遍性。同時,小說也引發了對生命價值的思考,“她”為了情感付出生命,這種純粹的生命追求,與人類和動物復雜的生活形成鮮明對照,促使讀者反思自己的生命意義。此外,作品在結尾處,主人的朋友對“她”的舉動,既體現了對這份忠誠的尊重,也暗示著人類內心深處對美好情感的向往與追求。
含蓄的情感表達
作者在情感表達上含蓄內斂,沒有過多的直接抒情,而是通過細膩的描寫與情節的推進,讓讀者感受到
“她”對主人深深的思念與忠誠。如對“她”回憶主人生活細節的描寫,平淡中蘊含著濃烈的情感。“她吃的,總是他能給她的、最好的。而他自己,卻總是吃些青菜、黃瓜、西紅柿……”
這些看似瑣碎的生活片段,卻生動地展現出主人對
“她”的關愛,以及“她”對這份關愛的珍視,使讀者在不經意間被這份跨越物種的情感所打動。
《墓地上》以獨特的視角、細膩的描寫、深刻的主題,為讀者呈現了一個充滿情感與思考的世界。顧曉軍通過這篇小說,不僅塑造了一個令人動容的狗的形象,更引導讀者反思人性、情感與生命的真諦,在動物與人類情感的交融中,展現出對忠誠和生命價值的崇高禮贊,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與思想深度。
2025-3-29
墓地上
——
顧曉軍小說
·
三百八十九(十卷:她和她的他)
一個流裡流氣的家伙,走了過來;滿臉的淫蕩,透出那骨子裡的下流,那勾引的眼神在說:好漂亮的小妞,過來玩玩吧!我能讓你興奮、讓你快活,還能讓你欲死欲仙
……
她,也曾放蕩過。那時,他不允許,她、還曾反抗過。
可,現在不同了。他已經走了,她、得守著他;沒有人要求,更沒有啥規矩,可、她卻自願守在這裡,廝守著他。
墓地裡,非常整齊,也非常幹淨;四周,有花也有草,郁郁蔥蔥
……但,氣氛很是蕭殺。
一個很紳士的老者,走了過來。陪伴著她,站了很久;那無言,像是在勸:節哀吧。人走了,沒辦法。
很久以前,這老者、也曾想跟她好;可,如今已死去的他,那時也不許
……
很是無奈,老者離開去;留下她、獨自待著,老者走遠了。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風,輕輕地吹
……
夜色,籠罩了整個墓地。沒有月亮,自然也沒有月色,星星們在遠天,遙望著她、和墓地。
黎明來了,曙色也跟著來了
……
鳥兒們,開始晨鳴;風兒們,也來造訪墓地
……
很紳士的那老者,又來看她了,帶來一份很豐盛的早餐;可,她連看都沒看一眼。
無奈,很是無奈,老者走了、又走了。
她,不是不懂得老者的心意,也不是感覺不到饑餓;她,是沒法忘記他、已去了另一個世界的他。
她的記憶裡,全都是他,滿滿的、都是他,也只有他。
他,給她准備牛排、准備鵝肝
……他,給她做飯的樣子;他,看她吃的神情……
她吃的,總是他能給她的、最好的。而他自己,卻總是吃些青菜、黃瓜、西紅柿
……還總美其名曰:素食主義者。
洗澡,他也總是給她用那些名牌的香波之類;而他自己,卻總用普通的香皂,還總是說,老了,皮膚上沒啥油,不能洗得太幹淨
……
理發,他也總是帶她去那些高檔的地方,每一次都得花好幾百;而他自己,一次只花十幾、二十。
衣裳也是,她有很多很多漂亮的小衣裳;而他自己,都是幾年前、甚至是十幾年前的。
……
太陽升起,又落下。
夜色彌漫、彌漫
……籠罩著墓地,又漸漸地退去。
晨風,吹過;夜風,吹過
……夜風吹過,又晨風吹過……那很紳士的老者,也不來看她了;她,依然守著。
茶不思,飯不想。她,站不住了,就坐下;坐不住了,就臥下
……
沒有一點兒的力氣了,連臥也臥不住了。她的頭,枕在墓地的石頭上,夢見了他
……
他,朝她走來,要帶她去
……
她,好高興,想跳起來。可,她已經沒有力氣了,連搖一搖尾巴的力氣、也沒有了。
她,死了,死在她主人的墓地上;死前,沒有吃過一口別人給的東西。
沒有人能想明白,她是怎麼找到這裡來的。
……
他的朋友,來看他了。
當看到這一幕時,不由地、淒然淚下。
他的朋友,很想給她料理後事;可,想了一會,沒有動。
他的朋友走了,留下遠去的背影
……過了一會,他的朋友又轉了回來,把已獻給了自己朋友的鮮花,分出了一把來、放在她的跟前……
……
鮮花,在她已僵硬的腦袋和眼瞼前,盛開著、歌唱著
……
風兒,輕輕、輕輕地
……傳遞著花語。
顧曉軍
2021-4-14
南京
guxiaojun538 |
點擊: 0
|
評論: 0
|
分類: 上傳
|
論壇: 溫哥華不眠夜
|
論壇帖子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
或
分享到朋友圈
,謝謝!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評論
現在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或者回復。
發表評論
很抱歉,僅有會員才能發表評論。
請
點擊此處
免費注冊, 或者
點擊此處
登錄,登錄後您便可以發表評論。謝謝!
design:水中月shuiyue.cn 生活因感動而精彩,理想在創造中放飛
加西網為
北美中文網
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