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2012-09-11 23:44:051911年-1949年
[编辑] 二十一条与五四运动
主条目:二十一条
主条目:五四运动
1914年8月23日,一战爆发不久,日本对德宣战,却把矛头指向了中国。8月27日,日军封锁中国山东半岛的胶州湾[24];9月2日日军从山东龙口登陆;9月21日攻击滩县;10月7日攻击济南,[11月7日]攻占青岛,控制胶济铁路全线及其附近的矿产。袁世凯政府先后两次向日本政府提出日军从中国撤军的要求。1915年1月18日,日本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25],并要求绝对保密。然而,袁世凯暗中逐步泄露条款内容,希望获得英美支持,迫使日本作出让步,中国国内亦出现反日情绪;日本则以武力威胁中国。5月7日,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政府发出最后通牒,限令于9日前答复。最终袁世凯政府在5月9日晚上11时接受二十一条中一至四号的要求,史称“五九国耻”。1919年1月,在一战中取得胜利的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由于和会中将德国在华特权由日本继承,引起中国民众抗议,史称“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两项提案: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取消日本强迫中国承认的《二十一条》,收回山东的权益,但提案被否决中国也没有在和约签字。1921在华盛顿召开和平会议,1922年2月中日两国于华盛顿签订《中日山东悬案解决条约》。
1928年5月3日,中国国民党北伐军过境山东时,在济南跟日军发生冲突,并杀害了一些日本侨民。国军战地政务委员兼外交处主任蔡公时及随行17人在交涉公署被日军杀害[26],史称“济南惨案”。之后,日军继续增兵并占领济南全境,对平民进行了屠杀,北伐军被迫绕道北进。1928年6月3日,被北伐军击败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乘火车由北京回奉天。之前,日本政府特使要求张宣布东北独立,被张拒绝。6月4日清晨,张作霖所乘专列途经沈阳南满路与京奉路交叉路“三孔桥”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炸成重伤不治而死,史称“皇姑屯事件”。
1930年5月6日,《中日关税协定》在南京签字。期限3年,日本承认中国关税自主,但又规定对110种进口的日货暂不加税。1934年国民政府在《中日关税协定》期满之际,再次提高进口税税率。中国进口关税从1929年的4%增至1930年的10%,1934年又达25%[27]。
[编辑] 九一八事变
主条目: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军借柳条湖事件向中国东北驻军发起进攻,因中国守军奉行蒋介石和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东三省,史称“九一八事变”。1932年3月1日,前清朝皇帝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成为日本的傀儡政府。1934年3月1日,溥仪正式登基,年号“康德”。
1932年1月28日23时30分,日军海军陆战队2300人向西占领淞沪铁路防线,在天通庵车站遇到由蒋光鼐及蔡廷锴指挥的中国驻军十九路军的坚决抵抗,“一二八事变”爆发。因国军顽强抵抗战事扩大,日军四易主帅,数度增兵至七万余人,兼以海空军、战车助战。蒋介石于事变发生后复出主理军事,派由张治中指挥第五军于2月16日加入作战,在江湾一带抵抗日军进攻至3月2日。由于日军在太仓浏河登陆,形成腹背受敌的局面,国军全线后撤。3月3日,日军占领真如、南翔后宣布停战。1932年5月5日,中华民国政府与日本政府在英、美、法等国调停下签署了《淞沪停战协定》。日军返回战前防区,国军则暂留现驻地,交战区被划为非武装地区。
1936年12月12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的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变,逼蒋“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史称“西安事变”。
[编辑] 七七事变
主条目: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7月底,日军攻陷华北的平津。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爆发,国军组织淞沪会战抗击日军。1937年9月,太原会战打响。1937年9月25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将领林彪指挥115师在平型关设伏,歼灭日军第五师团[28]第二十一旅后卫辎重部队1000余人,史称“平型关大捷”。1937年11月8日太原沦陷。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正式迁都重庆。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对投降的中国军队和平民进行六周的屠杀,史称:“南京大屠杀”。
1938年2月徐州会战打响,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指挥六十万国军取得台儿庄战役胜利,获得国军抗战中的首胜。1938年5月19日日军占领徐州。1938年6月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长蒋中正命令在花园口炸开黄河南岸大坝,暂时阻挡日军南下。1938年6月12日武汉会战。1938年10月25日至27日,汉口、武昌、汉阳相继陷落。
1939年9月14日,第一次长沙会战开始。此后战局转入相持阶段。[29]
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以“和平反共建国”为号召成立日本傀儡政权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1940年8月-12月,中共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对日军在华北的交通线进行骚扰,同时也暴露了八路军的军事实力。1940年9月7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开始。1941年12月24日,“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薛岳指挥国军歼灭日军5万多人,遏制日军的进攻。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的战略重心从中国转向美国。12月9日,中国正式向日本宣战。[29]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10月25日,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以及盟军远东地区司令部的命令,在台日军向中国战区统帅蒋中正投降,台湾光复。
[编辑] 1949年至现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外交上陷入西方国家的孤立。1951年9月8日,美日为了从战略上封锁中国大陆,在对日和会上通过旧金山和约(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皆未被邀请参加),美国同时和日本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结成军事同盟。10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发表声明指出对日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1952年4月28日,日本又与中华民国签订《中华民国与日本国间和平条约》,建立正式外交关系。7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长周恩来发表声明,表示坚决反对此合约。[30]
1956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宣布除45人外,全部释放1017名日本战犯。然而,当时的日本首相岸信介[31]却在1957年6月2日访问中华民国,表示支持中华民国政府光复大陆。1958年5月2日,长崎发生日本右翼侮辱五星红旗事件,中日贸易因此中断。7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中日关系“政治三原则”:日本政府停止反华言行;停止制造“两个中国”;不再阻挠两国关系正常化。1959年3月12日,日本社会党书记长浅沼稻次郎在北京发表演讲,指出“美帝国主义是日中两国人民共同的敌人”,引起日本舆论非议。翌年10月12日浅沼稻次郎被日本右翼少年杀害。[30]
在中日关系恶劣的当时,双方发展了民间贸易,并于50年代先后4次签订民间贸易协定。1960年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会见日本贸易界人士,提出“对日贸易三原则”:政府协定;民间合同;个别照顾。1962年11月,中日签订了《中日长期综合贸易备忘录》。[30]此后中国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影响了两国的民间贸易。
1971年10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中日复交三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旧金山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必须废除。[30]中华民国政府立刻发表声明加以严厉谴责,申明中华民国才是代表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乒乓外交”改善了中美关系。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日本也追随美国开始了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努力。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政府发表《中日联合声明》,宣布建立正式外交关系。[30]中华民国政府同时宣布与日本断交,中止正式外交关系。
以下只记录日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关系发展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建交以来,以官方为主导积极发展两国关系,在经济、文化、科技等众多方面开展双边合作。1978年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30] 10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访日,23日,与日本交换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30] 然而,就在邓小平访日前不久[32]靖国神社举行例行“秋祭”时,正式把14名甲级战犯的灵位放进了靖国神社。[30]像这样的事件在以后的中日关系中时常可以看到,但在六四事件之前,中日关系还是快速的向好的方向发展。
1979年12月5日,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诺提供第一批政府贷款。[30]此后日本共为中国提供了4批数万亿日元政府贷款,对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1982年6月,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修改日本在二战期间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引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不满和抗议。9月26日,日本首相铃木善幸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表示日中关系已进入成熟时期,关于教科书问题,日本政府将按照《中日联合声明》的精神加以解决。[30] 1989年1月7日,日本裕仁天皇病逝。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钱其琛以国家主席杨尚昆特使身份出席裕仁天皇葬礼。[30] 1989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鹏访日,日本明仁天皇在会见时谈到中日间不幸历史时,第一次以“表示遗憾”这种方式表达歉意。[30]
[编辑] 1989年后
六四事件后,日本与西方七国对北京实施的制裁:冻结第三批政府贷款,停止双方高层往来。直到1990年7月11日,日本首相海部俊树在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宣布将恢复对中国的政府贷款。[30]1991年8月10日,日本首相海部俊树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率先访问北京,改善了当时中国在外交上的孤立局面。[30]
1992年4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访日,并邀请日本明仁天皇和皇后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10月23日,日本明仁天皇和皇后访问中国,这是历史上日本天皇首次访问中国。
1995年5月2日,日本首相村山富市访华,首次参观了卢沟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8月15日,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在战后五十周年之际代表日本政府就历史问题发表谈话,明确表示愿正视历史,承认侵略,对此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这段话后来被称作“村山讲话”。[30]但从“村山讲话”之后,中日关系没有像村山讲话所期望的方向发展。1995年8月29日,日本政府抗议中国大陆进行核试验,宣布冻结对中国的政府贷款援助。[30]
1996年7月起,日本右翼团体成员连续四次登上钓鱼岛,引发中国内地、香港等地民间保钓运动。[30]1998年4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胡锦涛访日,强调发展中日关系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30]这次访问并没有改变中日关系逐步恶化的局面。
1998年1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访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首次访日,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宣言》,宣布两国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30]访问期间日本并未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所期望的那样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写进宣言并就对中国的侵略正式道歉,与1个月前日本向韩国的道歉形成鲜明对比。有评论认为此次访问是中日关系由友好转为敌对的转折点。
2001年8月14日,中国人冯锦华在东京靖国神社门前的石犬底座上用油漆喷写了“该死”两字,抗议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此前一天参拜靖国神社。[33]这并没有影响10月份小泉到北京进行访问,并参观了位于北京西南的卢沟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对日本侵华历史表示反省和道歉。[30]但小泉担任日本首相6年,参拜靖国神社6次,使中日关系陷入最低谷。
2002年5月8日,据日本方面称:有五名朝鲜人企图进入沈阳的日本领事馆,被中国武警强行带走。日本指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擅自进入属于日本国领土的使馆区抓人,侵犯了日本的治外法权。但中国则认为,事件始发地点并未进入领馆区域,因而与日本无直接关系,且此举恰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动积极维护了日本领馆正常秩序。
2003年9月18日,由日本大阪建筑公司组成的旅游团,在珠海国际会议中心大酒店中大肆“买春”,并公开称“就是来玩中国小姐的”。数百名中国妓女从珠海甚至深圳的夜总会赶过来,成为日本客的寻欢对象,被称为“日本旅游团珠海买春事件”。
2004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所属的一艘核潜艇从日本南部海域穿越,返回母港。日本政府指责中国军方违反国际法,秘密闯入日本领海,并派海上自卫队前往驱逐。中国政府则称潜艇一直在公海水域行驶。
2005年4月9日,因日本谋求“入常”和屡次篡改历史教科书问题,引起中国民众普遍愤慨和反日情绪,爆发大规模集会游行和抵制抗议活动,活动从北京、上海等地迅速波及全国十数个大中城市。日方认为以发愣功之和平集会尚且遭到当局取缔,此等大型示威若无政府默许,绝无可能。指责中国暗中策动。对此中方予以否认,并认为这纯粹是日本政府一系列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举动引发的必然结果,活动纯属民间自发行为;对于日方提出道歉和赔偿的要求,中方也不予理睬和回应,最后日本首相小泉公开致歉。
2006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趁即将离任之际,在日本投降的纪念日参拜靖国神社,再引起中国政府的强烈不满。不过自小泉下野后,两国领导人积极改善两国关系。
2007年12月日本新任首相福田康夫访问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亲自会见。过了1个多月日本警方查出中国制冷冻手工水饺内含杀虫剂“甲胺磷”成份,有毒水饺由中国河北省的天洋食品制造,日本警方也以杀人未遂罪嫌展开调查。[34][35][36]2010年3月,经过两年侦查,中国公安机关逮捕一个投毒嫌疑犯吕月庭,该人犯案时在河北石家庄天洋食品厂当临时工,因为对工资待遇及个别职工不满在饺子中投毒。[37]
2008年4月26日“中国毒饺子事件”还未平息,又发生了北京奥运火炬在日本长野传递时日本右翼分子试图破坏火炬传递、殴打中国留学生的事件。[38]虽然两国摩擦不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还是在2008年5月对日本进行了五天的访问,双方签订两国第四份重要条约《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与日本首相在此之前的访问分别被媒体称为迎春之旅和暖春之旅。[39]
2008年10月25日,参加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的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在回国前,接受了中国央视《高端访问》栏目的采访,表示愿意对“日本的殖民统治和侵略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并不认同中国威胁论的可能[40]。
[编辑] 二十一条与五四运动
主条目:二十一条
主条目:五四运动
1914年8月23日,一战爆发不久,日本对德宣战,却把矛头指向了中国。8月27日,日军封锁中国山东半岛的胶州湾[24];9月2日日军从山东龙口登陆;9月21日攻击滩县;10月7日攻击济南,[11月7日]攻占青岛,控制胶济铁路全线及其附近的矿产。袁世凯政府先后两次向日本政府提出日军从中国撤军的要求。1915年1月18日,日本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25],并要求绝对保密。然而,袁世凯暗中逐步泄露条款内容,希望获得英美支持,迫使日本作出让步,中国国内亦出现反日情绪;日本则以武力威胁中国。5月7日,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政府发出最后通牒,限令于9日前答复。最终袁世凯政府在5月9日晚上11时接受二十一条中一至四号的要求,史称“五九国耻”。1919年1月,在一战中取得胜利的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由于和会中将德国在华特权由日本继承,引起中国民众抗议,史称“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两项提案: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取消日本强迫中国承认的《二十一条》,收回山东的权益,但提案被否决中国也没有在和约签字。1921在华盛顿召开和平会议,1922年2月中日两国于华盛顿签订《中日山东悬案解决条约》。
1928年5月3日,中国国民党北伐军过境山东时,在济南跟日军发生冲突,并杀害了一些日本侨民。国军战地政务委员兼外交处主任蔡公时及随行17人在交涉公署被日军杀害[26],史称“济南惨案”。之后,日军继续增兵并占领济南全境,对平民进行了屠杀,北伐军被迫绕道北进。1928年6月3日,被北伐军击败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乘火车由北京回奉天。之前,日本政府特使要求张宣布东北独立,被张拒绝。6月4日清晨,张作霖所乘专列途经沈阳南满路与京奉路交叉路“三孔桥”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炸成重伤不治而死,史称“皇姑屯事件”。
1930年5月6日,《中日关税协定》在南京签字。期限3年,日本承认中国关税自主,但又规定对110种进口的日货暂不加税。1934年国民政府在《中日关税协定》期满之际,再次提高进口税税率。中国进口关税从1929年的4%增至1930年的10%,1934年又达25%[27]。
[编辑] 九一八事变
主条目: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军借柳条湖事件向中国东北驻军发起进攻,因中国守军奉行蒋介石和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东三省,史称“九一八事变”。1932年3月1日,前清朝皇帝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成为日本的傀儡政府。1934年3月1日,溥仪正式登基,年号“康德”。
1932年1月28日23时30分,日军海军陆战队2300人向西占领淞沪铁路防线,在天通庵车站遇到由蒋光鼐及蔡廷锴指挥的中国驻军十九路军的坚决抵抗,“一二八事变”爆发。因国军顽强抵抗战事扩大,日军四易主帅,数度增兵至七万余人,兼以海空军、战车助战。蒋介石于事变发生后复出主理军事,派由张治中指挥第五军于2月16日加入作战,在江湾一带抵抗日军进攻至3月2日。由于日军在太仓浏河登陆,形成腹背受敌的局面,国军全线后撤。3月3日,日军占领真如、南翔后宣布停战。1932年5月5日,中华民国政府与日本政府在英、美、法等国调停下签署了《淞沪停战协定》。日军返回战前防区,国军则暂留现驻地,交战区被划为非武装地区。
1936年12月12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的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变,逼蒋“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史称“西安事变”。
[编辑] 七七事变
主条目: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7月底,日军攻陷华北的平津。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爆发,国军组织淞沪会战抗击日军。1937年9月,太原会战打响。1937年9月25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将领林彪指挥115师在平型关设伏,歼灭日军第五师团[28]第二十一旅后卫辎重部队1000余人,史称“平型关大捷”。1937年11月8日太原沦陷。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正式迁都重庆。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对投降的中国军队和平民进行六周的屠杀,史称:“南京大屠杀”。
1938年2月徐州会战打响,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指挥六十万国军取得台儿庄战役胜利,获得国军抗战中的首胜。1938年5月19日日军占领徐州。1938年6月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长蒋中正命令在花园口炸开黄河南岸大坝,暂时阻挡日军南下。1938年6月12日武汉会战。1938年10月25日至27日,汉口、武昌、汉阳相继陷落。
1939年9月14日,第一次长沙会战开始。此后战局转入相持阶段。[29]
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以“和平反共建国”为号召成立日本傀儡政权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1940年8月-12月,中共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对日军在华北的交通线进行骚扰,同时也暴露了八路军的军事实力。1940年9月7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开始。1941年12月24日,“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薛岳指挥国军歼灭日军5万多人,遏制日军的进攻。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的战略重心从中国转向美国。12月9日,中国正式向日本宣战。[29]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10月25日,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以及盟军远东地区司令部的命令,在台日军向中国战区统帅蒋中正投降,台湾光复。
[编辑] 1949年至现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外交上陷入西方国家的孤立。1951年9月8日,美日为了从战略上封锁中国大陆,在对日和会上通过旧金山和约(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皆未被邀请参加),美国同时和日本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结成军事同盟。10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发表声明指出对日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1952年4月28日,日本又与中华民国签订《中华民国与日本国间和平条约》,建立正式外交关系。7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长周恩来发表声明,表示坚决反对此合约。[30]
1956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宣布除45人外,全部释放1017名日本战犯。然而,当时的日本首相岸信介[31]却在1957年6月2日访问中华民国,表示支持中华民国政府光复大陆。1958年5月2日,长崎发生日本右翼侮辱五星红旗事件,中日贸易因此中断。7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中日关系“政治三原则”:日本政府停止反华言行;停止制造“两个中国”;不再阻挠两国关系正常化。1959年3月12日,日本社会党书记长浅沼稻次郎在北京发表演讲,指出“美帝国主义是日中两国人民共同的敌人”,引起日本舆论非议。翌年10月12日浅沼稻次郎被日本右翼少年杀害。[30]
在中日关系恶劣的当时,双方发展了民间贸易,并于50年代先后4次签订民间贸易协定。1960年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会见日本贸易界人士,提出“对日贸易三原则”:政府协定;民间合同;个别照顾。1962年11月,中日签订了《中日长期综合贸易备忘录》。[30]此后中国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影响了两国的民间贸易。
1971年10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中日复交三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旧金山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必须废除。[30]中华民国政府立刻发表声明加以严厉谴责,申明中华民国才是代表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乒乓外交”改善了中美关系。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日本也追随美国开始了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努力。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政府发表《中日联合声明》,宣布建立正式外交关系。[30]中华民国政府同时宣布与日本断交,中止正式外交关系。
以下只记录日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关系发展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建交以来,以官方为主导积极发展两国关系,在经济、文化、科技等众多方面开展双边合作。1978年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30] 10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访日,23日,与日本交换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30] 然而,就在邓小平访日前不久[32]靖国神社举行例行“秋祭”时,正式把14名甲级战犯的灵位放进了靖国神社。[30]像这样的事件在以后的中日关系中时常可以看到,但在六四事件之前,中日关系还是快速的向好的方向发展。
1979年12月5日,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诺提供第一批政府贷款。[30]此后日本共为中国提供了4批数万亿日元政府贷款,对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1982年6月,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修改日本在二战期间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引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不满和抗议。9月26日,日本首相铃木善幸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表示日中关系已进入成熟时期,关于教科书问题,日本政府将按照《中日联合声明》的精神加以解决。[30] 1989年1月7日,日本裕仁天皇病逝。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钱其琛以国家主席杨尚昆特使身份出席裕仁天皇葬礼。[30] 1989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鹏访日,日本明仁天皇在会见时谈到中日间不幸历史时,第一次以“表示遗憾”这种方式表达歉意。[30]
[编辑] 1989年后
六四事件后,日本与西方七国对北京实施的制裁:冻结第三批政府贷款,停止双方高层往来。直到1990年7月11日,日本首相海部俊树在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宣布将恢复对中国的政府贷款。[30]1991年8月10日,日本首相海部俊树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率先访问北京,改善了当时中国在外交上的孤立局面。[30]
1992年4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访日,并邀请日本明仁天皇和皇后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10月23日,日本明仁天皇和皇后访问中国,这是历史上日本天皇首次访问中国。
1995年5月2日,日本首相村山富市访华,首次参观了卢沟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8月15日,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在战后五十周年之际代表日本政府就历史问题发表谈话,明确表示愿正视历史,承认侵略,对此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这段话后来被称作“村山讲话”。[30]但从“村山讲话”之后,中日关系没有像村山讲话所期望的方向发展。1995年8月29日,日本政府抗议中国大陆进行核试验,宣布冻结对中国的政府贷款援助。[30]
1996年7月起,日本右翼团体成员连续四次登上钓鱼岛,引发中国内地、香港等地民间保钓运动。[30]1998年4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胡锦涛访日,强调发展中日关系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30]这次访问并没有改变中日关系逐步恶化的局面。
1998年1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访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首次访日,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宣言》,宣布两国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30]访问期间日本并未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所期望的那样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写进宣言并就对中国的侵略正式道歉,与1个月前日本向韩国的道歉形成鲜明对比。有评论认为此次访问是中日关系由友好转为敌对的转折点。
2001年8月14日,中国人冯锦华在东京靖国神社门前的石犬底座上用油漆喷写了“该死”两字,抗议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此前一天参拜靖国神社。[33]这并没有影响10月份小泉到北京进行访问,并参观了位于北京西南的卢沟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对日本侵华历史表示反省和道歉。[30]但小泉担任日本首相6年,参拜靖国神社6次,使中日关系陷入最低谷。
2002年5月8日,据日本方面称:有五名朝鲜人企图进入沈阳的日本领事馆,被中国武警强行带走。日本指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擅自进入属于日本国领土的使馆区抓人,侵犯了日本的治外法权。但中国则认为,事件始发地点并未进入领馆区域,因而与日本无直接关系,且此举恰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动积极维护了日本领馆正常秩序。
2003年9月18日,由日本大阪建筑公司组成的旅游团,在珠海国际会议中心大酒店中大肆“买春”,并公开称“就是来玩中国小姐的”。数百名中国妓女从珠海甚至深圳的夜总会赶过来,成为日本客的寻欢对象,被称为“日本旅游团珠海买春事件”。
2004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所属的一艘核潜艇从日本南部海域穿越,返回母港。日本政府指责中国军方违反国际法,秘密闯入日本领海,并派海上自卫队前往驱逐。中国政府则称潜艇一直在公海水域行驶。
2005年4月9日,因日本谋求“入常”和屡次篡改历史教科书问题,引起中国民众普遍愤慨和反日情绪,爆发大规模集会游行和抵制抗议活动,活动从北京、上海等地迅速波及全国十数个大中城市。日方认为以发愣功之和平集会尚且遭到当局取缔,此等大型示威若无政府默许,绝无可能。指责中国暗中策动。对此中方予以否认,并认为这纯粹是日本政府一系列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举动引发的必然结果,活动纯属民间自发行为;对于日方提出道歉和赔偿的要求,中方也不予理睬和回应,最后日本首相小泉公开致歉。
2006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趁即将离任之际,在日本投降的纪念日参拜靖国神社,再引起中国政府的强烈不满。不过自小泉下野后,两国领导人积极改善两国关系。
2007年12月日本新任首相福田康夫访问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亲自会见。过了1个多月日本警方查出中国制冷冻手工水饺内含杀虫剂“甲胺磷”成份,有毒水饺由中国河北省的天洋食品制造,日本警方也以杀人未遂罪嫌展开调查。[34][35][36]2010年3月,经过两年侦查,中国公安机关逮捕一个投毒嫌疑犯吕月庭,该人犯案时在河北石家庄天洋食品厂当临时工,因为对工资待遇及个别职工不满在饺子中投毒。[37]
2008年4月26日“中国毒饺子事件”还未平息,又发生了北京奥运火炬在日本长野传递时日本右翼分子试图破坏火炬传递、殴打中国留学生的事件。[38]虽然两国摩擦不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还是在2008年5月对日本进行了五天的访问,双方签订两国第四份重要条约《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与日本首相在此之前的访问分别被媒体称为迎春之旅和暖春之旅。[39]
2008年10月25日,参加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的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在回国前,接受了中国央视《高端访问》栏目的采访,表示愿意对“日本的殖民统治和侵略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并不认同中国威胁论的可能[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