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tudioup @ 2010-12-21 23:26:19
“因為設計最需要天馬行空的想像,而想像最不能受束縛,尤其是專制和強權。想像一不可以規範,二不能夠統一, 三沒有標準答案,四必須容許叛逆和 Say No. 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即使在民主自由的法國,八十年代也引起一場藝術品味的風暴。總統米特朗除了是政治家,還是藝術鑑賞人,一意孤行,認定玻璃金字塔與巴 洛克的十七世紀法國建築 Fusion 並無矛盾,只有和諧,經過時間的洗煉,今日再無人說半個不字。
奧運和亞運爭得幾個金牌銀牌,又有何用?重物質和務實的社會,似乎很難明白其中的底蘊。設計關乎生活的美學,而美這個字,在中國生活中最為抽象虛無。「民 以食為天」、「溫飽權是最大的人權」,除此之外,一切都是奢侈。中國的設計和議會民主一樣,一切尚未起步,又怎教炎黃子孫在二十一世紀能自豪得起來?”
以上文字来自香港杂志CUP网站《有生計 無設計?》编者文章。这本杂志的第100期,我有幸今天在温哥华中央图书馆看到,觉得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杂志。我引用了杂志开首文章的最后两段,其中最后的几句话,正是精粹所在。其实我内心认为自己想做的,有人生意义的事情是什么?就是想把西方的设计文化以一种平行的角度介绍到国内去。
我内心其实无底,第一,对于自己的见识,阅历,表达能力的未知;第二,对于受方,更加心中无数。
CUP杂志本期还有一篇文章《世界設計競技場上的中日落差》,表述了目前中国和日本在设计上的差距。是啊,这个问题在1993年初我第一次看日本建筑杂志A+U的时候就有感觉,为什么日本的建筑界可以出这么多人才:丹下健三,安藤忠雄,黑川纪章......难道是我们中国人“天生”缺乏设计能力吗?我从不这样认为,也明确不认为是传统文化使然。某些制度模式,是可以完全的扼杀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这是问题的基本所在。历史已然,小民可以做什么?小民可以这样嘛-”巴尔扎克想念毛主席“。不能放弃,至少作为一个可以用中文思考,以中国文化为本的我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就是有一批同样是用中文思考,以中国文化为本的设计师或者普通人,无论他们是在大陆,香港,台湾,还是其它国家,他们是能认同的,就如我认同了这个CUP杂志的这些文章一样。
结论,继续自己的研究,继续自己的探讨。读书,行走,拍照,会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