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該如何去描述攝影師和被攝者——這對富於敏銳洞察力、才華橫溢的戀人;分別用相機鏡頭和文字戳破世情且備受爭議的觀察者、批評者——這樣兩個人,無論用什麼溢美之詞去形容都只是重復。
Annie Leibovitz和Susan Sontag(蘇珊.桑塔格)。
Susan Sontag,“美國的良心”。盡管沒有時間去閱讀課本和論文之外的文字,我仍然將她的On Photography(倫攝影)和Against Interpretation(反對闡釋)放在書桌邊伸手可觸的位置。
而Annie Leibovitz,就是那個在約翰列儂被槍殺幾小時前,拍下一絲不掛的列儂緊緊纏繞衣著完整的洋子,以及後來的黛米摩爾大肚裸照的,當今世界時尚界最炙手可熱的攝影師。在她2006年出版的攝影集“A photographer's life”裡,桑塔格的多張生活照以及2004年離世時的照片也被收錄其中。爭議再起,輿論譴責Leibovitz的“窺視癖”,拍下逝者是大不敬。而Leibovitz卻說她不得不這麼做,因為“It's what I do”。她是攝影師,這是她對愛人表達不舍之情的方式。
所以我們才能看到在犀利文字之外的桑塔格。百無聊賴或小憩時仰躺在沙發上,去約旦旅行,與孩子海邊玩沙,與病魔抗爭,甚至下葬前交叉的雙手——那雙用筆寫字的作家的手(可惜我未能在網上找到這張圖片)。
什麼是攝影的意義?桑塔格用了一本書去闡釋,而Leibovitz用了桑塔格去表達。
對我而言,Leibovitz拍攝的《名利場Vanity Fair》雜志封面都不如這輯照片那麼直抵人心。
"Photographs from "Annie Leibovitz: A Photographer's Life, 1990-2005."

Here, "Susan at the house on Hedges Lane, Wainscott, Long Island, 1988."

"Susan Sontag, Petra, Jordan, 1994."

"Susan and Sarah, Harbor Island, Bahamas, December 2002."

"Leaving Seattle, November 15, 2004." (Susan Sontag)
2012-04-08 01:10:55
Leibovitz成名作,《滾石》雜志封面




2012-04-09 00:07:20
斑竹給吾的帖子改標題是不是應該打個招呼啊?吾還以為鬧鬼了呢~
2012-04-09 00:14:57
進來學習一下
2012-04-09 00:16:28
上進的同學,不錯不錯~前途無量~
2012-04-09 00:17:50
上進的同學,不錯不錯~前途無量~
為啥那組照片直抵你的人心呢?。。。。
2012-04-09 00:21:22
原來的標題是什麼?
2012-04-09 00:23:48
上進的同學,不錯不錯~前途無量~
為啥那組照片直抵你的人心呢?。。。。
時尚大片是一種炫耀,過於浮華,但時尚雜志讀者想看的就是那種自己難以企及的生活方式。
那組黑白是對生活的記錄,裡面的桑塔格不再是封面書底照片裡那個犀利的作家,只有她信任的人才能捕捉到這些畫面。
所以,時尚雜志的照片是迎合世人的賺錢工具,那組黑白卻是攝影師對愛人的真情表達。不會再有第二個攝影師拍到那樣的桑塔格,這難道不珍貴嗎?
人物攝影的低級階段是把人拍的漂亮,更高級的是拍出人物的性格和內心。
就像那張列儂和洋子。
2012-04-09 00:24:16
原來的標題是什麼?
原來的就是沒有“名家名作欣賞”而已。
2012-04-09 00:25:19
她幾年前那個破產官司有結果了咩?
2012-04-09 00:26:49
btw 最近她在nbc還是cnn的采訪上說,最好的相機是iphone4 @焱焱貓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