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2009-01-01 04:11:50 | 點擊: 1711 | 評論: 0 | 分類: 轉帖 | 論壇: iTalkBB討論組 | 論壇帖子
作者:董軍 中國經營網 2009-1-5 23:20:33
VoIP業務對於民營企業至今還是沒有開放的灰色地帶,但並不妨礙胸懷大志的企業提前布局、搶占市場的沖動。
2008年12月16日,263網絡通信以逾1億元的投資分步收購從事VoIP業務的美國電信運營商iTalk 50%股份。
“按照國外技術和行業發展趨勢,國內VoIP業務遲早會放開”,263網絡通信董事長李小龍說,暗賭國內VoIP政策放行正是李小龍的意圖所在。
2008年11月,一個身材高大的中國人出現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維也納,輕松的神情隱約透露出他是一個來美國度假的中國游客。然而他在之前一年中數次拜訪這個小城,每次逗留的時間都不超過一周,每次都與不同的人打交道。這些人都來自同一家公司,都是這家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
這家公司是位列美國前五大VoIP運營商的iTalk Global Communications,業務覆蓋美國、加拿大以及新加坡三地。而那位高大的中國人則是李小龍,他用了一年半的時間認識並說服了iTalk的所有高層,同意了263的收購請求。
2008年12月2日國家商務部、北京市發改委以及北京市外匯管理局批准了收購申報。
263網絡通信正式宣布對iTalk的收購細節。263將以逾億元人民幣的現金購買iTalk 公司新發股票的形式分步獲得該公司50%的股份。
將目標鎖定iTalk有兩個原因。第一是VoIP業務的前景。近年來備受追捧的VoIP網絡電話是按國際互聯網協議規定的網絡技術內容開通的電話業務。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實時的語音傳輸服務。它是以國際互聯網為語音傳輸媒介,實現語音通信的一種全新的通信技術。在新技術趨勢帶動下,國內VoIP(主要是運營商提供的IP電話卡)電話業務近年來增長顯著。數據顯示,2007年IP電話通話量達到2101.1億分鍾,收入達到525.3億元人民幣。IP電話所占的比重從2002年、2003年同期的37.2%、42.2%上升到46.0%。
第二個原因iTalk的客戶以華人為主。iTalk雖然不是美國最大的VoIP運營商,但卻占據著北美華人寬帶通信市場第一的位置,30%的華人家庭使用iTalk的網絡電話服務。來自iTalk公司首席執行官趙捷的數據,iTalk每年營收近3000萬美元,毛利率在50%左右。這也是一筆很好的財務投資。
263近兩年比較沉默,特別是2008年初上市沒有成功後,開始不斷尋找新的突破方向。2008年的金融危機,使得各個行業的日子都變得緊迫起來。iTalk原本被很多風投看好,但突發的金融危機使得風險投資者變得更加謹慎。但此時,iTalk很需要資金開發美、歐以外的市場。在2008年這種特殊大環境下的收購,263和iTalk顯然都是看好中國電信運營商重組後的市場機會。
暗賭政策放行
VoIP技術對電信運營行業最大的改變在於不需要單獨建網,只需使用互聯網即可,只要用戶家庭或辦公室能上網,用戶不用改變原有習慣,只需安裝一個轉換器分別連接網線和電話機,就能用普通的電話機撥打電話。這極大地降低了該業務的進入門檻,特別是民營資本。在美國用戶的資費,以iTalk為例,通常是不分國際國內25美元包月。
但在國內,壟斷的電信運營商早就堵死了民營資本涉足VoIP的路線。2005年10月,信息產業部以正式文件“信部電(2005)508”號文件通知:基於軟交換技術的VoIP電話屬於基礎語音業務,6大運營商可以合法運營,不再單獨下發牌照。基礎運營商雖然得到了政策的許可,但因為VoIP的推廣將對傳統的PSTN業務造成巨大的沖擊,所以基礎運營商在業務開展上小心謹慎。傳統電信運營商承擔著國內基礎網絡的鋪設,前期的設備投入和後期維護資金動輒數億。為此,任何對基礎語音形成沖擊的業務都被視為洪水猛獸。
國內電信監管政策規定非運營商不得運營VoIP業務,事實上是從政策層面對基礎運營商的權利予以默認並以此實現國有資產保值與國家利益最大化。一方面監管部門要面臨保持技術產業的進步,另一方面還要應對國有資產的貶值,雙重壓力下如何取舍,實在需要找到一個平衡,VoIP技術的推進普及將直接影響國有資產的價值,往往使得監管部門陷入兩難。
因此,2008年年底,價格戰是重組後的三大電信運營商之間的一大主旋律。
不過,VoIP在中國遭遇尷尬的同時,正以驚人的速度在全球普及,特別是歐洲與北美市場。調查機構IDC的統計數據表明,2007年歐洲VoIP業務市場總值為58億美元,其中32億美元來自住宅用戶。到2012年歐洲的VoIP住宅用戶將達到8800萬,占到家庭用戶總數的50%。在北美地區,2008年底VoIP用戶總數超過1750萬戶,AT&T、Verizon和Qwest等通信公司都推出本地VoIP服務。
更具有標志意義的事件是,前不久蘋果終於對VoIP(互聯網語音協議)程序開發者做出了讓步。將一款可以支持多種VoIP協議的免費程序Fring放在了蘋果網站上。用戶下載後,可以通過3G、GPRS或Wi-Fi熱點連接Fring VoIP網絡,或使用Skype,以及任何IP電話運營商的服務。
政策難以阻擋技術的前行。電信專家楊培芳表示,VoIP業務在未來,或許會是3G、LTE等技術的有益補充,可以促進終端的多樣化。面對這樣的情景,就不難理解李小龍急切收購iTalk的目的:一是學習發達國家VoIP的運營經驗,為回國獨立運營做好准備;二是通過雙方的互動,從華人通信市場的外圍向中心靠攏,最終進入國內基礎通信運營市場,成為通信行業中更強的一股新勢力。
至於民營企業什麼時候能在國內運營VoIP業務,李小龍認為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但他的舉動卻表明263已經為國內開放VoIP押下了一大筆賭注。
VoIP業務對於民營企業至今還是沒有開放的灰色地帶,但並不妨礙胸懷大志的企業提前布局、搶占市場的沖動。
2008年12月16日,263網絡通信以逾1億元的投資分步收購從事VoIP業務的美國電信運營商iTalk 50%股份。
“按照國外技術和行業發展趨勢,國內VoIP業務遲早會放開”,263網絡通信董事長李小龍說,暗賭國內VoIP政策放行正是李小龍的意圖所在。
2008年11月,一個身材高大的中國人出現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維也納,輕松的神情隱約透露出他是一個來美國度假的中國游客。然而他在之前一年中數次拜訪這個小城,每次逗留的時間都不超過一周,每次都與不同的人打交道。這些人都來自同一家公司,都是這家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
這家公司是位列美國前五大VoIP運營商的iTalk Global Communications,業務覆蓋美國、加拿大以及新加坡三地。而那位高大的中國人則是李小龍,他用了一年半的時間認識並說服了iTalk的所有高層,同意了263的收購請求。
2008年12月2日國家商務部、北京市發改委以及北京市外匯管理局批准了收購申報。
263網絡通信正式宣布對iTalk的收購細節。263將以逾億元人民幣的現金購買iTalk 公司新發股票的形式分步獲得該公司50%的股份。
將目標鎖定iTalk有兩個原因。第一是VoIP業務的前景。近年來備受追捧的VoIP網絡電話是按國際互聯網協議規定的網絡技術內容開通的電話業務。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實時的語音傳輸服務。它是以國際互聯網為語音傳輸媒介,實現語音通信的一種全新的通信技術。在新技術趨勢帶動下,國內VoIP(主要是運營商提供的IP電話卡)電話業務近年來增長顯著。數據顯示,2007年IP電話通話量達到2101.1億分鍾,收入達到525.3億元人民幣。IP電話所占的比重從2002年、2003年同期的37.2%、42.2%上升到46.0%。
第二個原因iTalk的客戶以華人為主。iTalk雖然不是美國最大的VoIP運營商,但卻占據著北美華人寬帶通信市場第一的位置,30%的華人家庭使用iTalk的網絡電話服務。來自iTalk公司首席執行官趙捷的數據,iTalk每年營收近3000萬美元,毛利率在50%左右。這也是一筆很好的財務投資。
263近兩年比較沉默,特別是2008年初上市沒有成功後,開始不斷尋找新的突破方向。2008年的金融危機,使得各個行業的日子都變得緊迫起來。iTalk原本被很多風投看好,但突發的金融危機使得風險投資者變得更加謹慎。但此時,iTalk很需要資金開發美、歐以外的市場。在2008年這種特殊大環境下的收購,263和iTalk顯然都是看好中國電信運營商重組後的市場機會。
暗賭政策放行
VoIP技術對電信運營行業最大的改變在於不需要單獨建網,只需使用互聯網即可,只要用戶家庭或辦公室能上網,用戶不用改變原有習慣,只需安裝一個轉換器分別連接網線和電話機,就能用普通的電話機撥打電話。這極大地降低了該業務的進入門檻,特別是民營資本。在美國用戶的資費,以iTalk為例,通常是不分國際國內25美元包月。
但在國內,壟斷的電信運營商早就堵死了民營資本涉足VoIP的路線。2005年10月,信息產業部以正式文件“信部電(2005)508”號文件通知:基於軟交換技術的VoIP電話屬於基礎語音業務,6大運營商可以合法運營,不再單獨下發牌照。基礎運營商雖然得到了政策的許可,但因為VoIP的推廣將對傳統的PSTN業務造成巨大的沖擊,所以基礎運營商在業務開展上小心謹慎。傳統電信運營商承擔著國內基礎網絡的鋪設,前期的設備投入和後期維護資金動輒數億。為此,任何對基礎語音形成沖擊的業務都被視為洪水猛獸。
國內電信監管政策規定非運營商不得運營VoIP業務,事實上是從政策層面對基礎運營商的權利予以默認並以此實現國有資產保值與國家利益最大化。一方面監管部門要面臨保持技術產業的進步,另一方面還要應對國有資產的貶值,雙重壓力下如何取舍,實在需要找到一個平衡,VoIP技術的推進普及將直接影響國有資產的價值,往往使得監管部門陷入兩難。
因此,2008年年底,價格戰是重組後的三大電信運營商之間的一大主旋律。
不過,VoIP在中國遭遇尷尬的同時,正以驚人的速度在全球普及,特別是歐洲與北美市場。調查機構IDC的統計數據表明,2007年歐洲VoIP業務市場總值為58億美元,其中32億美元來自住宅用戶。到2012年歐洲的VoIP住宅用戶將達到8800萬,占到家庭用戶總數的50%。在北美地區,2008年底VoIP用戶總數超過1750萬戶,AT&T、Verizon和Qwest等通信公司都推出本地VoIP服務。
更具有標志意義的事件是,前不久蘋果終於對VoIP(互聯網語音協議)程序開發者做出了讓步。將一款可以支持多種VoIP協議的免費程序Fring放在了蘋果網站上。用戶下載後,可以通過3G、GPRS或Wi-Fi熱點連接Fring VoIP網絡,或使用Skype,以及任何IP電話運營商的服務。
政策難以阻擋技術的前行。電信專家楊培芳表示,VoIP業務在未來,或許會是3G、LTE等技術的有益補充,可以促進終端的多樣化。面對這樣的情景,就不難理解李小龍急切收購iTalk的目的:一是學習發達國家VoIP的運營經驗,為回國獨立運營做好准備;二是通過雙方的互動,從華人通信市場的外圍向中心靠攏,最終進入國內基礎通信運營市場,成為通信行業中更強的一股新勢力。
至於民營企業什麼時候能在國內運營VoIP業務,李小龍認為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但他的舉動卻表明263已經為國內開放VoIP押下了一大筆賭注。
現在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或者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