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3 12:05:22
文章內容
BY - tiei0
結合好光線,避“重”就“輕”,“重”是說你想表達給觀眾的,模特最美的地方,“輕”是你想忽略的,讓觀眾不會主要注意的地方。



純談體驗。
前期,根據光線選擇調整光圈,根據想表現的感覺選擇聚焦點。壇子上很多精華經驗我就不多說了。
後期,除非是拍DOCUMENTRY,或者是HIGH FASHION類型的人像,我不會把人像後期處理的太銳利,細節過多,分不清要聚焦在哪裡,顏色過於鮮艷,對於過於強烈。
如果生活人像,“小清新”感覺最適合,它們的特點是,顏色柔和,光線溫暖,有牛奶般融化開的感覺。顏色也不可以太過鮮艷,避免選用正紅正綠的對比。
我比較偏向用偏色,比如說西瓜紅術語叫WARM RED, 嫩綠術語叫WARM GREEN,因為色盤裡,它們分別靠近臨近的橘色和黃色。
下面說一下這三個人像的後期過程。使用軟件PS CS2, 其實PS 7什麼的都可以,區別不大。
打開其中一張,如果照片太暗,IMAGE--> ADJUSTMENTS-->CURVE,調整曲線,讓照片亮度處於適中位置,不要太過明亮沒有了細節,也不要太暗。試試看,當你調整了曲線後,會出現一個點,在這個點附近再選擇一個位置上下調曲線,會出現第二個點,圖片明暗會有更多不同,這是我這個懶人憑感覺喜好調整光線的一個方法,並不專業;專業的人士會使用裡面的“吸色器”,對光線進行精細專業調整,我自己也在學習中。
光線調整好後,有一個方法,讓圖片出現柔和感。 到LAYER窗口,把原始圖片復制到新的圖層,填充黃色,在LAYER窗口下面,有個小窗口(附近有個小箭頭),它的自然設定是NORMAL,點擊小箭頭會出來一縱排選擇,選擇SCREEN, 再調整OPACITY數值到12%左右,圖片就會有一層柔光的感覺。
最後調色。回到圖片最初的那一層(BACKGROUND),還是去IMAGE--->ADJUSTMENT-->CURVE,曲線上面有一個窗口裡面寫著RGB,點擊小箭頭會出來R,G,B的分別選擇,我喜歡復古仿舊的顏色,所以會選擇G,然後調整曲線兩端盡頭,就會出現歐式老照片的感覺。
這麼說,對於不經常用PS的人可能會有些糊塗,正好女子俱樂部有PS講座,就在下周,大家可以去參加,親眼看到演示應該會很有收獲。
對於數碼“橫行”的今天,很多攝影愛好者有機會在沒有很多專業背景的情況下拍出美麗的圖片,適當的結合PS這個工具,會讓您的圖片更加有特點。
加油!:)



純談體驗。
前期,根據光線選擇調整光圈,根據想表現的感覺選擇聚焦點。壇子上很多精華經驗我就不多說了。
後期,除非是拍DOCUMENTRY,或者是HIGH FASHION類型的人像,我不會把人像後期處理的太銳利,細節過多,分不清要聚焦在哪裡,顏色過於鮮艷,對於過於強烈。
如果生活人像,“小清新”感覺最適合,它們的特點是,顏色柔和,光線溫暖,有牛奶般融化開的感覺。顏色也不可以太過鮮艷,避免選用正紅正綠的對比。
我比較偏向用偏色,比如說西瓜紅術語叫WARM RED, 嫩綠術語叫WARM GREEN,因為色盤裡,它們分別靠近臨近的橘色和黃色。
下面說一下這三個人像的後期過程。使用軟件PS CS2, 其實PS 7什麼的都可以,區別不大。
打開其中一張,如果照片太暗,IMAGE--> ADJUSTMENTS-->CURVE,調整曲線,讓照片亮度處於適中位置,不要太過明亮沒有了細節,也不要太暗。試試看,當你調整了曲線後,會出現一個點,在這個點附近再選擇一個位置上下調曲線,會出現第二個點,圖片明暗會有更多不同,這是我這個懶人憑感覺喜好調整光線的一個方法,並不專業;專業的人士會使用裡面的“吸色器”,對光線進行精細專業調整,我自己也在學習中。
光線調整好後,有一個方法,讓圖片出現柔和感。 到LAYER窗口,把原始圖片復制到新的圖層,填充黃色,在LAYER窗口下面,有個小窗口(附近有個小箭頭),它的自然設定是NORMAL,點擊小箭頭會出來一縱排選擇,選擇SCREEN, 再調整OPACITY數值到12%左右,圖片就會有一層柔光的感覺。
最後調色。回到圖片最初的那一層(BACKGROUND),還是去IMAGE--->ADJUSTMENT-->CURVE,曲線上面有一個窗口裡面寫著RGB,點擊小箭頭會出來R,G,B的分別選擇,我喜歡復古仿舊的顏色,所以會選擇G,然後調整曲線兩端盡頭,就會出現歐式老照片的感覺。
這麼說,對於不經常用PS的人可能會有些糊塗,正好女子俱樂部有PS講座,就在下周,大家可以去參加,親眼看到演示應該會很有收獲。
對於數碼“橫行”的今天,很多攝影愛好者有機會在沒有很多專業背景的情況下拍出美麗的圖片,適當的結合PS這個工具,會讓您的圖片更加有特點。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