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牛淚|來源:多維博客|日期:2012-08-21 0420
薄谷開來雖然被依法判處死緩,但從整個的處理過程和結果看,當局的司法信譽不僅未能藉此建立,反卻因此喪失殆盡。目今環球各界言論,除文明辦、中宣部控制的黨國喉舌和極個別如被過激輿論抨擊為自欺欺人的無賴黨棍,恐怕沒有任何人、任何評論人士會認為這件事情完全是在法治的軌道上的處理,論者莫不對當局表示鄙視與質疑,並將此案審判視為當局踐踏司法之新恥。
不要責怪這些鄙視與質疑,因為當局在此案的處理上足以令任何一個正常人產生這種極端負面的不信任情緒。對造成這種事態的原因,中共必須認真檢討反思,一樁透過司法處理的刑事案件,盡管當局已盡量透明司法處理,為何仍然形成如此巨大的殺傷力?這到底是外界敏感多疑?是當局手法原始?是中共政治文化黑暗面作祟?還是其政治信譽素來不佳所致?
薄熙來事件是數十年來中國政壇最大的政治地震,他所折射出的中共政治文化和體制設計的先天缺陷,他給中共政治形象和革命事業帶來的毀滅性打擊,他給中共高層政治結構帶來的震蕩沖擊,他所造成的空前絕後的狂熱爭論,都絕非聊聊幾篇官樣文章或輕描淡寫的“依法處理”就能清洗幹淨。對這些問題,身為執政黨的中共必須認真檢討,任何回避這些問題的討論或歌功頌德式的貼金宣傳,要麼是笨拙原始的愚民行為,要麼就是自欺欺人的鴕鳥心理。
薄熙來事件爆發伊始,當局為黨國形象和政治利益考慮,習慣性的、主觀臆斷的希望把事件的影響控制在最低程度。這沒有錯,這世界上沒有任何政黨願被曝光自己的黑暗丑行,尤其是在十八大換屆之前的關鍵時點。但問題在於,面對瞬息萬變的復雜局勢和洶湧而來的各種聲音,中共沒有發布相關信息,而是透過政治和輿論高壓的方式來彈壓異見,試圖透過輿論暴力,輔以國家專政工具來取得輿論上的主導地位。這在今天的政治背景和輿論生態下是愚蠢之極的做法,其結果不僅會導致更多流言產生,而且會被批評為戈培爾特色的法西斯輿論專政。
在薄熙來事件的後期處理上,當局更是硬傷無數。薄熙來事件發生不久,就有流言傳出薄案可能涉及比薄熙來官階更高的官員,甚至涉及在中共政治體制中其他更為敏感的軍人群體。
事實上,對中共來說,如果這個執政黨真正具有法治精神和現代執政意識,具有懲治腐敗的政治魄力,在政治上真能團結一致,就應深入追查。不管是誰,只要有證據涉案就應立刻拿下,將相關涉案人員一網打盡,如果沒有,那就應該理直氣壯站出來說聲明,替相關人員洗脫嫌疑。但當局對這些質疑置若罔聞,不做任何回應,只是不斷通過安排相關人員頻頻現身來表明其人乃金剛不壞之身。與此同時,當局開始加速操刀進行政治切割,進行“止損”,試圖從政治上理清案件上限與外圍邊界。
在這一思維主導下,薄熙來被內定為處理上限,重慶凶案核心成員成為被處理的外圍邊界。因為調查需要,案件余波稍微波及大連,也被嚴格限制在薄熙來夫婦政商伙伴核心圈之內,被羈押調查者不過一兩人而已。由此看來,“潰癰雖疼,勝於養毒”的道理中共雖懂,可在薄熙來事件的處理上完全不具有這樣的政治魄力,或者說不能達成完全一致。
無奈之下,中共只能習慣性的把薄熙來案、王立軍案、薄谷開來案等原本一體的案件硬生生一切為三,切割處理。外界普遍認為,中共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不讓位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政治局委員薄熙來有太多令人難堪的刑事污點,避免給中共形象帶來更大損失。不管中共是否承認,這個在輿論上已成主流的觀點,已經足以說明當局的這個切割是多麼的笨拙和不合時宜。
因為在政治上的這種生硬切割,很多原本完整的證據鏈條被拆得七零八落,將中共再次至於百口難辨境地。從此次薄谷開來案件審理後的輿論反應和法庭做出的語焉不詳的官方聲明,人們就能輕而易舉地的發現諸多不合邏輯之處:
比如,海伍德和薄家既然已經決裂,他怎麼可能召之即來,毫無防備的奔赴重慶和薄谷開來在酒店對飲至醉?難道他海伍德是《三國》中單刀赴會的關雲長轉世?
比如,英國人海伍德郵件威脅到了薄瓜瓜的人身安全,但薄瓜瓜彼時已在美國,他為何不就此事向美國警方尋求幫助?又如何證明這個郵件就是海伍德真實意圖的表述?
比如,薄熙來、王立軍在整個案件發生前後到底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是什麼原因使王立軍寧可拋妻棄子也要到美國領館躲避?我們也很難想象,在薄谷開來殺人案後被審判的四位高級警官,會不經上司授意就敢徇私枉法,難道這四位警官都有精神問題?
比如,谷開來殺死海伍德到底是雙方經濟糾紛引發的護子行為、還是如多維空博在他的博客文章所言,是因為對方的勒索行為威脅到了薄熙來在十八大入常的進程才招致殺人之禍?
比如,薄谷開來作為知名律師,做生意風生水起,殺人策劃安排精密,法庭表現沉著冷靜,當庭聲明條理清晰,哪裡有半點精神問題和控制弱的影子?如果說薄谷開來有精神疾病,控制力弱,那是否意味著薄谷開來風生水起的家族生意和行凶殺人的極端行為都另有他人指點授意?這個人是誰?
比如,法庭在判決薄谷開來死緩時給出四條理由,其中一條是她檢舉了其他人員的違紀違法行為。那麼被檢舉人到底是誰?到底是誰違反了黨紀,誰違反了法律?違反了什麼樣的黨紀和法律?這些檢舉到底是否足以成為其獲得死緩判決的理由?
遺憾的是,對上述疑問,因為中共高層的切割處理,普通人可能永遠都無法知道答案。人們只能憑想象猜測:在薄谷開來案一審開庭第二天,合議庭決定判處薄谷開來死緩的審判意見可能已經上報中共高層;高層分管領導圈閱後,僅僅寫了“已閱”二字,並未批示任何意見;合議庭遂猜度上意,定下死緩判決,於8月20日公開宣判,薄谷開來終於逃過一死。
在上述疑點和猜測作用下,官方給出的薄谷開來被判死緩的解釋蒼白無力,薄谷開來揭發他人違紀違法的關鍵信息也被人們有意忽視,人們不願相信高層會對此案審判沒有出具任何意見,而寧願相信薄谷開來是因為“太子黨”身份和政治因素才獲得免死金牌,是對依法治國精神的踐踏和侮辱。
個人認為,在薄谷開來案後期,當局的確希望案件能在法律軌道上處理——事實上此案後期也的確是在法律軌道上依法處理。但遺憾的是,當局前期對薄、谷、王三案的切割處理已經為案件注入太多政治因素,導致本案庭審和對外聲明出現很多關鍵性證據瑕疵,使得案件審判不僅未能如中共所願體現法治精神,反而弄巧成拙,成為傷及自身的致命利器。
本文選自多維牛淚博客
更多相關熱點話題請見:
《紐約時報》:谷開來案惹眾怒
薄谷開來的真正殺人動機
BBC:中共將對薄熙來網開一面 |
如果那個谷女人是新加坡籍,怎麼從頭到尾沒聽說新加坡要求領事探訪權?如果不是,怎麼整了個四個字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