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老人收藏千余份婚書

文章內容

  2012-06-26 20:19:41
張洪軍收藏的清朝鹹豐年間的婚書。李世偉 攝
(曹錚)河南開封老人張洪軍收藏“婚書”逾千份,年代最早的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間,貫穿宣統、民國時期直至新中國建國之後;地域上除中原地區之外,還延伸到新疆,內蒙古等地區。這些收藏,體現了不同歷史時段、不同地域民間婚俗的沿革。

張洪軍今年64歲,家住開封市。從少年時期開始就熱愛收藏,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一份民國的婚書,讓他對這個“收藏冷門”有了濃厚興趣。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他就專注於收藏婚書、古代婚禮司儀唱本、聘禮單、離婚證等與民間婚俗有關的物品,至今藏品已經過千。在開封市第九屆荷花節活動之際,在鐵塔公園內一個場館中展出了自己部門藏品。

6月25日,記者來到開封市鐵塔公園,見到了張洪軍老人和他的部分藏品。這些舊時期的紙張,散發著溫潤的舊氣,訴說著那些時代的婚嫁情景:清朝鹹豐年間的婚書,紙張泛黃,邊緣破損,內容用毛筆從右到左豎排手書,楷體均勻,行書流暢;民國時期的結婚證書已經有一個彩色印刷的底版,上有“結婚證書”、“永結同心”字樣和花朵、蝴蝶等祥瑞圖案,再用毛筆從右到左豎排手書內容,最末有結婚人、證婚人、介紹人、主婚人的簽名和印鑒,最末書寫年月日;新中國建立後,五十年代的結婚證則有毛主席頭像及紅旗等鮮明的時代特色。

看到記者興趣盎然,張洪軍又帶記者來到了他家中,這裡還有大量的藏品。從封建社會童養媳的契約,到建立貞節牌坊的批文,都囊括在他的收藏之中。張洪軍說,收藏這些婚書,傾注了他幾乎全部的積蓄,其中的一些經歷,也使他終身難忘。多年前,他曾到新疆去尋找邊疆地區的婚書,所剩無幾時,在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手中發現了“珍品”,他傾囊求購,老太太最終被他的真誠打動,將這份婚書送給了他;又有一回,一位南京的先生得知他收藏婚書,就將自己父母的婚書專程送到開封;他曾多次赴外地尋找藏品,“有時候像要飯的一樣回來,很狼狽”,張洪軍自己說道。這收藏過程中的點滴,都令他格外感慨,唏噓不已。

談到家人對收藏婚書這件事的態度,張洪軍的老伴余愛琴則非常支持,有時候還幫著張洪軍整理藏品,督促他多與藏友交流。“這些東西能留住歷史,看看也覺得長見識,心裡舒服。”余愛琴對記者這樣說。
藝術中國[Artx.cn]
在鐵塔公園的展區裡,不時有人走到張洪軍的婚書展館中參觀。其中,來自開封杞縣的閆永治今年75歲,57年結婚,在看到與自己結婚證相同的展品時,他忍不住感慨,說有這樣的收藏讓他十分意外,開了眼界。

張洪軍目前最大的心願是想有一個可以長久使用的展出場所讓他展示自己的收藏,與天南地北的朋友分享收藏的快樂。
點擊: 0 | 評論: 0 | 分類: 缺省 | 論壇: 悠悠華夏 | 論壇帖子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評論

    現在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或者回復。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