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6-12 | 來源: 極晝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他們是熱鬧本身,也被熱鬧包圍。在網上,人們探究一個草根為何突然爆火的同時,也批判流量吸引來的審丑文化。
雲南人李洪也來到這裡,他是一個通過扮丑、瘋癲賣力表演的底層年輕人。來到菏澤“蹭流量”的不少草根主播與他類似,都篤信自己擁有郭有才的某種特質:出身農村、早早輟學、進廠打工——某種程度上,互聯網、短視頻和流量給他們帶來了希望,或者說給予了相對公平的機會,最大的成本或許是時間與尊嚴,而郭有才正是那個告知他們可行性的角色。
“我把郭有才逗笑了”
李洪實在沒法讓人不注意到。
造型是東拼西湊來的:紅白條紋相間的領帶上別著一個塑料夾子,是他從理發店要來的;腰上掛著一個誇張的復古電話盒子,那本是福州紋身店裡的擺設;西裝是特意定制的,只要百來塊錢,選橙色為了“容易讓人記住”。
為了更像郭有才,李洪已經很多天沒有刮胡子了,他的頭發全往上梳成背頭,用摩絲牢牢固定住。
和李洪一樣,菏澤郊區國花博覽園廣場還有很多“郭有才”。他們造型一致:大背頭,細眉吊梢眼,用眉筆或水彩筆在嘴唇四周畫一圈胡子,有框眼鏡配一件花哨的襯衣。
當然也各有特色。安徽亳州的三個有才,體型彪悍,在手機的鏡頭前,僵硬地扭動腰臀;濟寧的有才在才藝方面稍顯遜色,只是安靜站在那裡,等不明真相的觀眾上前合影,再面色赧然地解釋,我是高仿的。還有反串,那是從江蘇趕來的一位做電商的女士,矮矮胖胖的,長頭發齊齊往後梳,看起來更像歌手劉歡。
在許多個有才裡,26歲的李洪實在太突出了。
他的面前並沒有手機屏幕直播,但他沉醉其中,似乎只為了被拍攝:拿起盒子裡的電話聽筒道具當麥克風唱起來,動容處會閉眼下蹲,旋轉的時候,直接拉起路人互動,作下跪表白狀。紋身從他手背上蔓延出來,臉頰一側也還有紅藍交織的紋身痕跡。
唱罷,他抓起行李箱,從探究、嘲笑的目光中若無其事地走出,行李箱上面紅漆醒目寫著“李洪有才”四個大字。
李洪在菏澤古城表演,引起路人和主播們的圍觀和拍攝。呂萌 攝
五月下旬的一個傍晚,我和李洪約在了菏澤古城景區見面。他皮膚黝黑,厚唇深眼窩,是典型的南方人長相。出現的時候,他提著一個起毛邊的大包,手機支架、充電寶和空水瓶隨意地躺在裡面。
30多度的高溫天氣,他還是悶在那套橙色的西裝裡,看起來狀態不佳,接過我手中的脈動,折返回商店,換成一瓶營養快線——他已經一天沒吃飯了,營養快線讓他覺得更有飽腹感。來到菏澤之後,吃飯、睡覺已經變成不太重要的事情。
大概在5月20日,揣著僅有的2000塊錢,李洪決定北上。綠皮火車從福州出發,20多個小時後抵達菏澤。晚上11 點半,拉著行李箱,他直奔國花博覽園。夜裡,燈光和人群一簇一簇散落在廣場上,都是正在直播的人。
今年5月初,郭有才憑借一首《諾言》走紅網絡。此後跟他沾邊的一切都是流量,裝扮、經歷、才藝,甚至包括直播地點菏澤南站。人群帶來了擁堵和噪音,5月20日,菏澤南站發布通告,稱鑒於近期考試集中,且附近有學校聚集,菏澤南站將不再舉辦各類文化活動。
於是,鎂光燈與直播設備又湧向郊區的國花博覽園。除了各路“有才”之外,這裡還有造型各異的主播們。頭上別著一朵大紅花的寶媽賣力演唱,周圍有人調侃,“走調了”;一位穿著大紅衣袍,戴著金色皇冠的中年女性,自稱憋著大招不直播,只為練膽量。
李洪決定在此停留。那一晚,他直接睡在博覽園的空地上,凌晨四點爬起來,占到前排的一個位置。拿到這種位置並不容易,它意味著熬夜、蚊子咬、餓肚子、久站和日頭暴曬。一個20歲出頭的奶茶店小妹和朋友抱團,晚上12點開始占位,凌晨四點再由另一個人起床接棒;條件稍好的,能睡在車裡,差的就直接在廣場的另一側搭帳篷。
等了將近六個小時,隔天上午10點鍾,郭有才准時出現在舞台中央,李洪如願拍到郭有才。連續堅持幾天,他跟郭有才合拍了視頻,鏡頭裡的人拼命把自己的臉和手機懟向郭有才,李洪是最特別的那一個,他很有表演意識,以手做話筒,閉眼“唱歌”。事後,他逢人就拿出那個視頻,驕傲地說,“我把郭有才逗笑了”。
到菏澤去
郭有才走紅後的菏澤街頭,自拍杆是最常見的工具:一個五、六十歲的老頭,穿著肥大的廚師上衣,七分闊腿褲下面是一雙沾滿土的黑布鞋,舉著自拍杆四處晃蕩;拉行李箱的中年男人看似漫無目的,手機支架從箱子拉鏈縫隙裡竄出來。
很多人接觸短視頻是偶然,但嘗到流量甜頭後就停不下來了。一位奶茶店的姑娘喝完酒後臉漲紅的視頻,被朋友發到網上後,意外成為熱門,於是便成為一名主播;一位賣幹貨的年輕人,因為拍到杭州網紅“惠子”,觀看量漲到200萬,這加劇了他的信心,每天晚上,他拿著自拍杆到處捕捉新“熱點”。
菏澤是他們新的流量源泉。兩位特意從徐州過來的寶媽,深信流量能掙錢,“拍視頻流量大就行。”專業詞匯時不時從她們嘴裡蹦出來,“這邊不講究賽道,(應該)給你推什麼樣的人群”,“多發幾個視頻,號就慢慢養起來了。”
來菏澤的第一天,她們的視頻就有300多萬觀看量。流量來了,但怎麼轉化為粉絲?她們搖搖頭,不清楚。後續怎麼變現?還是不知道。
主播李洪反復強調是沖著郭有才這個人來的。“他的經歷跟我很像,有時候唱他的《人生如戲》,我會流淚。”——這也是我在菏澤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
走紅以後,25歲的郭有才過往經歷被放大,變成一個勵志樣本——在菏澤隨意打聽,許多人都能聊上幾句:他幼年喪母、寄人籬下,早年輟學打工,當過修廠車學徒,也做過前台擺過攤,靠自己買房買車,之後拍短視頻、直播,直到成名那一刻。
出現在這裡的許多年輕主播跟郭有才有著相似出身,農村底層、早年輟學,有過漫長的、枯燥的打工生涯,輾轉工廠、工地等依靠出賣體力的地方。他們會反復表達,“我再也不想給別人打工了。”
菏澤古城景區到處是直播的人。呂萌 攝
李洪也不例外。據他描述,他出生在雲南昭通的一個村莊,是留守兒童。14歲那年,他在鍵盤上敲下“哪個地方人多?”“人多的地方生意就好做。”他說。網絡給出的答案是福州。瞞著家人,他只身從昭通出發,在景德鎮中轉,20多個小時的路程,從群山包圍的村莊,陡然被拋進滿是高樓的城市,他形容“像變了個魔術”。
在福州,李洪睡過橋洞,去服裝廠當搬運工,在路邊當學徒煎蠔烙,一天10多個小時,能拿2000塊。他在縫隙裡尋找商機,當地天氣熱,就擺攤賣帽子,還一邊學紋身,直到幾年前在當地開了一間紋身店。
但房租加上生活,基本剩不了什麼錢。“(這些年)想的就是怎麼掙到錢,解決當下的生存。”唯一的區別大概是,“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帶來少一點壓抑。”疫情時生意慘淡,最難的時候,他只能去送外賣。找不到路、超時、外賣湯少了,客戶會把問題都施加到外賣員身上。
實體生意縮量後,李洪將目光轉向了互聯網。今年4月29日,他拍下第一個短視頻,在福州暴雨的街頭,他跳著科目三,還在地上打滾。這條視頻點贊量有500個,轉發700多個。一個月的時間,李洪更新了5、60個視頻,粉絲增長到2萬。
某種意義上,對於這些出身草根的年輕人來說,流量帶來了新的希望與相對公平的機會——最大的成本是時間、健康還有尊嚴。來自貴州的歡歡,曾在廣東的工廠工作十多年,她一邊背著小孩,一邊要搬幾十上百斤的陶瓷,每天十幾個小時地幹,好不容易攢下十來萬,投進化妝品生意,虧得一分不剩。在貴陽認識一位老師後踏入直播,每天沒掙夠300元絕不下播,依靠拉時長和受傷的聲帶,她終於實現月入過萬。
歡歡的聲音嘶啞,個子很矮,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在廣東看了三天郭有才直播,眼睜睜地看著他粉絲漲到近千萬,她心動了,連夜收拾行李,一口氣從廣東開車到菏澤,“看下直播間的人氣會不會高一點。”
她不掩飾自己“蹭流量”的舉動,“我也不太懂抖音,但我也知道,每個人只要火了,你跟著他在一起,就會有流量的。”
在直播的歡歡,四周也圍著許多營業的小主播。呂萌 攝
追與蹭
5月27日,郭有才從線上和線下徹底消失了。
起初只說休息兩天,之後復播遙遙無期。失去郭有才的國花博覽園難逃菏澤南站的命運,很快人去樓空,偌大的廣場上,只剩零星的兩三個直播點,配套的基站車、充電寶電樁也都退場了。
人群裡流傳著郭有才成功的傳聞:直播間打賞1000萬。人們替他感到為難,“這麼大一筆錢,怎麼取出來?”“要注冊公司吧?”“一天取個20萬,一年也取不完。”似乎也頗為理解他,“有才現在也很難,代表菏澤的形象呢!”
每天都有新的復播傳聞。先是古城,在一個下午,這個平時少人光顧的景點,突然湧進大量的主播,二十來米的石橋上擠著7、8個,唱歌、吹薩克斯、跳熱舞的都有;關帝廟門前,“孫悟空”在那裡又跳又說,累了,就退到屏幕外抽根煙。
緊接著是會展中心。它看起來有點像國花博覽園,援引之前的經驗,人們收拾好帳篷、直播設備,開著車連夜去那裡蟄伏。
據媒體報道,5月16日,郭有才被菏澤文旅局聘為菏澤文旅推薦官,但傳聞裡的直播日期郭有才都沒出現,耐心被耗盡,很多主播決定離場。臨走前,淮安一個直播團隊的老板請員工們吃了一頓小龍蝦大餐。拍攝、舉牌的員工每晚熬夜占位置、守設備,燙著大波浪、穿白色亮片晚禮服的主播嗓子快發不出聲了,只能對嘴型,把唱歌的表情和姿勢做足。他們從南站追隨郭有才到國花博覽園,直播間在線人數也從原來的百來十個,飆升到近萬人。
但更多的人不甘心,他們聲稱是為郭有才而來,最重要的當然還是這背後的流量。榮兒從深圳坐了18個小時的綠皮火車而來,卻在路上得到郭有才不直播的消息。她14歲從湖南永州農村走出來,到東莞的玩具廠做噴漆,因為過敏落下了尋麻疹。這趟出遠門前,她吃了幾天藥,“把它先壓下去”。
她需要錢。因為癡迷買衣服,她通過微信、微博、360等平台,背著一堆網貸,日子拆東牆補西牆。在菏澤,多數時候,線下圍觀的人數比直播間要多。開播前,榮兒很想吃一碗涼皮,但她忍住了,“周圍都是人,有蒜味”。但她收獲平平,近三天的收入,最高一天是150元,而連續播了三個小時的下午,到手還不到10塊錢。
收攤以後,魚販桑路陽變身高仿“郭有才”開始直播。呂萌 攝
事實上,菏澤的流量還沒有停止流動。這個城市已被注入直播的靈魂,隨時能把一個普通人卷進去。因為長相神似郭有才,97年的魚販子桑路陽,被朋友一番捯饬拉祪e險競螅豢ト聳貝8000人。於是,每天上午賣完魚,脫掉水靴和圍兜,他從農貿市場的魚販子變身成高仿郭有才,“誰不想紅,你們拍視頻也是想紅啊!”
到處都是新的流量中心。秘訣還是蹭——郭有才消失了,就蹭那些蹭到流量的人。主播之間也形成了某種默契:互蹭。古城景區,一個女孩突然竄到正在唱歌的主播面前,兩手一開一合,一束火光升起。贏得喝彩後便擠出人群。目光追隨她的身影,很快發現,她背著一個二維碼。
李洪也成為了被小主播蹭的重點目標。連續兩天,一個徐州的主播開直播跟拍他,“他的流量高一些”。很多人對他印象深刻,兩個婦女鼓勵他,“你一定能火的”,然後他們一起拍視頻,李洪跳躍、旋轉,大喊“菏澤人民歡迎你”。
小主播們拿著視頻來向他請教。他看一眼後台數據,平均播放時長超過視頻時長,震驚道 “你這個很厲害”,他耐心地解釋,這代表“人家看完反反復復再(點回來)看。”李洪建議他把視頻往各個平台發,多拍這個方向。
這裡沒有秘密,一點風吹草動就能傳遍圈子。一天傍晚,我在路上聽到跟李洪有關的消息,“剛剛直播間,有人給那小子刷了一個墨鏡。”
但不是所有人都認可李洪的表達方式。一位號稱自己的直播間有幾千粉絲的本地人,看著正在唱跳的李洪,搖搖頭,“那麼辛苦地跳,根本就沒有思考,要說哪些話,怎麼留住粉絲。”賣龍須糖的老板很不屑,“假唱,嘩眾取寵”,他也計劃開直播,沒准備好但很有信心,“我這個是非遺,肯定有流量。”
有一天晚上,李洪帶我們到他的“露營地”。跟平時瘋癲的形象不一樣,在那裡他變得克制而有邊界,我們拍攝完畢後,他小心翼翼地將磚頭、盤子歸回原位。第二天李洪不在,主播們躍躍欲試跑來自我介紹,“你們拍那小子幹什麼?”“我更正能量,有很多獻血證”,“我的人生有很多爆點,我的帳篷更破”。
極晝
1197文章
23億總閱讀
查看TA的文章>
評論
分享
微信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間
復制鏈接
掃碼打開 手機搜狐網
無需下載APP
精彩內容隨時看
原創 女主播網貸欠債 蹭菏澤流量渴望變現
編輯於 2024-06-13 09:20
發布於:天津市
摘要:
對於五月的菏澤來說,郭有才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他給這座城市注入了草根流量的活力,其中濃度最高的,是他的直播地點菏澤南站和國花博覽園:老年跳舞“天團”,頭發弄成擎天柱的侏儒,閉著眼搖頭晃腦、嘴張得特別大的假唱主播,以及各路高仿“郭有才”們。
他們是熱鬧本身,也被熱鬧包圍。在網上,人們探究一個草根為何突然爆火的同時,也批判流量吸引來的審丑文化。
雲南人李洪也來到這裡,他是一個通過扮丑、瘋癲賣力表演的底層年輕人。來到菏澤“蹭流量”的不少草根主播與他類似,都篤信自己擁有郭有才的某種特質:出身農村、早早輟學、進廠打工——某種程度上,互聯網、短視頻和流量給他們帶來了希望,或者說給予了相對公平的機會,最大的成本或許是時間與尊嚴,而郭有才正是那個告知他們可行性的角色。
文|蔡家欣 編輯|王一然
視頻|呂萌 剪輯|沙子涵
“我把郭有才逗笑了”
李洪實在沒法讓人不注意到。
造型是東拼西湊來的:紅白條紋相間的領帶上別著一個塑料夾子,是他從理發店要來的;腰上掛著一個誇張的復古電話盒子,那本是福州紋身店裡的擺設;西裝是特意定制的,只要百來塊錢,選橙色為了“容易讓人記住”。
為了更像郭有才,李洪已經很多天沒有刮胡子了,他的頭發全往上梳成背頭,用摩絲牢牢固定住。
和李洪一樣,菏澤郊區國花博覽園廣場還有很多“郭有才”。他們造型一致:大背頭,細眉吊梢眼,用眉筆或水彩筆在嘴唇四周畫一圈胡子,有框眼鏡配一件花哨的襯衣。
當然也各有特色。安徽亳州的三個有才,體型彪悍,在手機的鏡頭前,僵硬地扭動腰臀;濟寧的有才在才藝方面稍顯遜色,只是安靜站在那裡,等不明真相的觀眾上前合影,再面色赧然地解釋,我是高仿的。還有反串,那是從江蘇趕來的一位做電商的女士,矮矮胖胖的,長頭發齊齊往後梳,看起來更像歌手劉歡。
在許多個有才裡,26歲的李洪實在太突出了。
他的面前並沒有手機屏幕直播,但他沉醉其中,似乎只為了被拍攝:拿起盒子裡的電話聽筒道具當麥克風唱起來,動容處會閉眼下蹲,旋轉的時候,直接拉起路人互動,作下跪表白狀。紋身從他手背上蔓延出來,臉頰一側也還有紅藍交織的紋身痕跡。
唱罷,他抓起行李箱,從探究、嘲笑的目光中若無其事地走出,行李箱上面紅漆醒目寫著“李洪有才”四個大字。
李洪在菏澤古城表演,引起路人和主播們的圍觀和拍攝。呂萌 攝
五月下旬的一個傍晚,我和李洪約在了菏澤古城景區見面。他皮膚黝黑,厚唇深眼窩,是典型的南方人長相。出現的時候,他提著一個起毛邊的大包,手機支架、充電寶和空水瓶隨意地躺在裡面。
30多度的高溫天氣,他還是悶在那套橙色的西裝裡,看起來狀態不佳,接過我手中的脈動,折返回商店,換成一瓶營養快線——他已經一天沒吃飯了,營養快線讓他覺得更有飽腹感。來到菏澤之後,吃飯、睡覺已經變成不太重要的事情。
大概在5月20日,揣著僅有的2000塊錢,李洪決定北上。綠皮火車從福州出發,20多個小時後抵達菏澤。晚上11 點半,拉著行李箱,他直奔國花博覽園。夜裡,燈光和人群一簇一簇散落在廣場上,都是正在直播的人。
今年5月初,郭有才憑借一首《諾言》走紅網絡。此後跟他沾邊的一切都是流量,裝扮、經歷、才藝,甚至包括直播地點菏澤南站。人群帶來了擁堵和噪音,5月20日,菏澤南站發布通告,稱鑒於近期考試集中,且附近有學校聚集,菏澤南站將不再舉辦各類文化活動。
於是,鎂光燈與直播設備又湧向郊區的國花博覽園。除了各路“有才”之外,這裡還有造型各異的主播們。頭上別著一朵大紅花的寶媽賣力演唱,周圍有人調侃,“走調了”;一位穿著大紅衣袍,戴著金色皇冠的中年女性,自稱憋著大招不直播,只為練膽量。
李洪決定在此停留。那一晚,他直接睡在博覽園的空地上,凌晨四點爬起來,占到前排的一個位置。拿到這種位置並不容易,它意味著熬夜、蚊子咬、餓肚子、久站和日頭暴曬。一個20歲出頭的奶茶店小妹和朋友抱團,晚上12點開始占位,凌晨四點再由另一個人起床接棒;條件稍好的,能睡在車裡,差的就直接在廣場的另一側搭帳篷。
等了將近六個小時,隔天上午10點鍾,郭有才准時出現在舞台中央,李洪如願拍到郭有才。連續堅持幾天,他跟郭有才合拍了視頻,鏡頭裡的人拼命把自己的臉和手機懟向郭有才,李洪是最特別的那一個,他很有表演意識,以手做話筒,閉眼“唱歌”。事後,他逢人就拿出那個視頻,驕傲地說,“我把郭有才逗笑了”。
到菏澤去
郭有才走紅後的菏澤街頭,自拍杆是最常見的工具:一個五、六十歲的老頭,穿著肥大的廚師上衣,七分闊腿褲下面是一雙沾滿土的黑布鞋,舉著自拍杆四處晃蕩;拉行李箱的中年男人看似漫無目的,手機支架從箱子拉鏈縫隙裡竄出來。
很多人接觸短視頻是偶然,但嘗到流量甜頭後就停不下來了。一位奶茶店的姑娘喝完酒後臉漲紅的視頻,被朋友發到網上後,意外成為熱門,於是便成為一名主播;一位賣幹貨的年輕人,因為拍到杭州網紅“惠子”,觀看量漲到200萬,這加劇了他的信心,每天晚上,他拿著自拍杆到處捕捉新“熱點”。
菏澤是他們新的流量源泉。兩位特意從徐州過來的寶媽,深信流量能掙錢,“拍視頻流量大就行。”專業詞匯時不時從她們嘴裡蹦出來,“這邊不講究賽道,(應該)給你推什麼樣的人群”,“多發幾個視頻,號就慢慢養起來了。”
來菏澤的第一天,她們的視頻就有300多萬觀看量。流量來了,但怎麼轉化為粉絲?她們搖搖頭,不清楚。後續怎麼變現?還是不知道。
主播李洪反復強調是沖著郭有才這個人來的。“他的經歷跟我很像,有時候唱他的《人生如戲》,我會流淚。”——這也是我在菏澤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
走紅以後,25歲的郭有才過往經歷被放大,變成一個勵志樣本——在菏澤隨意打聽,許多人都能聊上幾句:他幼年喪母、寄人籬下,早年輟學打工,當過修廠車學徒,也做過前台擺過攤,靠自己買房買車,之後拍短視頻、直播,直到成名那一刻。
出現在這裡的許多年輕主播跟郭有才有著相似出身,農村底層、早年輟學,有過漫長的、枯燥的打工生涯,輾轉工廠、工地等依靠出賣體力的地方。他們會反復表達,“我再也不想給別人打工了。”
菏澤古城景區到處是直播的人。呂萌 攝
李洪也不例外。據他描述,他出生在雲南昭通的一個村莊,是留守兒童。14歲那年,他在鍵盤上敲下“哪個地方人多?”“人多的地方生意就好做。”他說。網絡給出的答案是福州。瞞著家人,他只身從昭通出發,在景德鎮中轉,20多個小時的路程,從群山包圍的村莊,陡然被拋進滿是高樓的城市,他形容“像變了個魔術”。
在福州,李洪睡過橋洞,去服裝廠當搬運工,在路邊當學徒煎蠔烙,一天10多個小時,能拿2000塊。他在縫隙裡尋找商機,當地天氣熱,就擺攤賣帽子,還一邊學紋身,直到幾年前在當地開了一間紋身店。
但房租加上生活,基本剩不了什麼錢。“(這些年)想的就是怎麼掙到錢,解決當下的生存。”唯一的區別大概是,“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帶來少一點壓抑。”疫情時生意慘淡,最難的時候,他只能去送外賣。找不到路、超時、外賣湯少了,客戶會把問題都施加到外賣員身上。
實體生意縮量後,李洪將目光轉向了互聯網。今年4月29日,他拍下第一個短視頻,在福州暴雨的街頭,他跳著科目三,還在地上打滾。這條視頻點贊量有500個,轉發700多個。一個月的時間,李洪更新了5、60個視頻,粉絲增長到2萬。
某種意義上,對於這些出身草根的年輕人來說,流量帶來了新的希望與相對公平的機會——最大的成本是時間、健康還有尊嚴。來自貴州的歡歡,曾在廣東的工廠工作十多年,她一邊背著小孩,一邊要搬幾十上百斤的陶瓷,每天十幾個小時地幹,好不容易攢下十來萬,投進化妝品生意,虧得一分不剩。在貴陽認識一位老師後踏入直播,每天沒掙夠300元絕不下播,依靠拉時長和受傷的聲帶,她終於實現月入過萬。
歡歡的聲音嘶啞,個子很矮,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在廣東看了三天郭有才直播,眼睜睜地看著他粉絲漲到近千萬,她心動了,連夜收拾行李,一口氣從廣東開車到菏澤,“看下直播間的人氣會不會高一點。”
她不掩飾自己“蹭流量”的舉動,“我也不太懂抖音,但我也知道,每個人只要火了,你跟著他在一起,就會有流量的。”
在直播的歡歡,四周也圍著許多營業的小主播。呂萌 攝
追與蹭
5月27日,郭有才從線上和線下徹底消失了。
起初只說休息兩天,之後復播遙遙無期。失去郭有才的國花博覽園難逃菏澤南站的命運,很快人去樓空,偌大的廣場上,只剩零星的兩三個直播點,配套的基站車、充電寶電樁也都退場了。
人群裡流傳著郭有才成功的傳聞:直播間打賞1000萬。人們替他感到為難,“這麼大一筆錢,怎麼取出來?”“要注冊公司吧?”“一天取個20萬,一年也取不完。”似乎也頗為理解他,“有才現在也很難,代表菏澤的形象呢!”
每天都有新的復播傳聞。先是古城,在一個下午,這個平時少人光顧的景點,突然湧進大量的主播,二十來米的石橋上擠著7、8個,唱歌、吹薩克斯、跳熱舞的都有;關帝廟門前,“孫悟空”在那裡又跳又說,累了,就退到屏幕外抽根煙。
緊接著是會展中心。它看起來有點像國花博覽園,援引之前的經驗,人們收拾好帳篷、直播設備,開著車連夜去那裡蟄伏。
據媒體報道,5月16日,郭有才被菏澤文旅局聘為菏澤文旅推薦官,但傳聞裡的直播日期郭有才都沒出現,耐心被耗盡,很多主播決定離場。臨走前,淮安一個直播團隊的老板請員工們吃了一頓小龍蝦大餐。拍攝、舉牌的員工每晚熬夜占位置、守設備,燙著大波浪、穿白色亮片晚禮服的主播嗓子快發不出聲了,只能對嘴型,把唱歌的表情和姿勢做足。他們從南站追隨郭有才到國花博覽園,直播間在線人數也從原來的百來十個,飆升到近萬人。
但更多的人不甘心,他們聲稱是為郭有才而來,最重要的當然還是這背後的流量。榮兒從深圳坐了18個小時的綠皮火車而來,卻在路上得到郭有才不直播的消息。她14歲從湖南永州農村走出來,到東莞的玩具廠做噴漆,因為過敏落下了尋麻疹。這趟出遠門前,她吃了幾天藥,“把它先壓下去”。
她需要錢。因為癡迷買衣服,她通過微信、微博、360等平台,背著一堆網貸,日子拆東牆補西牆。在菏澤,多數時候,線下圍觀的人數比直播間要多。開播前,榮兒很想吃一碗涼皮,但她忍住了,“周圍都是人,有蒜味”。但她收獲平平,近三天的收入,最高一天是150元,而連續播了三個小時的下午,到手還不到10塊錢。
收攤以後,魚販桑路陽變身高仿“郭有才”開始直播。呂萌 攝
事實上,菏澤的流量還沒有停止流動。這個城市已被注入直播的靈魂,隨時能把一個普通人卷進去。因為長相神似郭有才,97年的魚販子桑路陽,被朋友一番捯饬拉祪e險競螅豢ト聳貝8000人。於是,每天上午賣完魚,脫掉水靴和圍兜,他從農貿市場的魚販子變身成高仿郭有才,“誰不想紅,你們拍視頻也是想紅啊!”
到處都是新的流量中心。秘訣還是蹭——郭有才消失了,就蹭那些蹭到流量的人。主播之間也形成了某種默契:互蹭。古城景區,一個女孩突然竄到正在唱歌的主播面前,兩手一開一合,一束火光升起。贏得喝彩後便擠出人群。目光追隨她的身影,很快發現,她背著一個二維碼。
李洪也成為了被小主播蹭的重點目標。連續兩天,一個徐州的主播開直播跟拍他,“他的流量高一些”。很多人對他印象深刻,兩個婦女鼓勵他,“你一定能火的”,然後他們一起拍視頻,李洪跳躍、旋轉,大喊“菏澤人民歡迎你”。
小主播們拿著視頻來向他請教。他看一眼後台數據,平均播放時長超過視頻時長,震驚道 “你這個很厲害”,他耐心地解釋,這代表“人家看完反反復復再(點回來)看。”李洪建議他把視頻往各個平台發,多拍這個方向。
這裡沒有秘密,一點風吹草動就能傳遍圈子。一天傍晚,我在路上聽到跟李洪有關的消息,“剛剛直播間,有人給那小子刷了一個墨鏡。”
但不是所有人都認可李洪的表達方式。一位號稱自己的直播間有幾千粉絲的本地人,看著正在唱跳的李洪,搖搖頭,“那麼辛苦地跳,根本就沒有思考,要說哪些話,怎麼留住粉絲。”賣龍須糖的老板很不屑,“假唱,嘩眾取寵”,他也計劃開直播,沒准備好但很有信心,“我這個是非遺,肯定有流量。”
有一天晚上,李洪帶我們到他的“露營地”。跟平時瘋癲的形象不一樣,在那裡他變得克制而有邊界,我們拍攝完畢後,他小心翼翼地將磚頭、盤子歸回原位。第二天李洪不在,主播們躍躍欲試跑來自我介紹,“你們拍那小子幹什麼?”“我更正能量,有很多獻血證”,“我的人生有很多爆點,我的帳篷更破”。
清醒
跟其他主播的風格不一樣,李洪沒有固定的直播時間和地點,他總是一個人拎著包到處晃蕩。看到一個景點,放下手中的包,掏出電話聽筒,嘴張得好大,邊跳邊拉路人互動。有人為他停留鼓掌,有人滿含戲謔,也有人像瘟疫一樣避開他。
熱鬧過後,他時常有強烈的失落感,“真沒幾個人會心疼,他們只會看你笑話。”但他反復強調那就是他的人設,“因為我人很奇葩,就很容易上熱門。”
但事實上,對於流量和平台,李洪是清醒的。郭有才在國花博覽園的後期,監測到主播們“蹭流量”的直播行為,主播們描述,抖音平台會“抬走”這些帳號(強制下播),次數多了,可能被封號。帳號是安身之本,他們謹慎地扞衛。有人被封號後,舍不得這潑天的流量,於是便轉戰快手、視頻號。
他們對平台規則和流量十分敏感。在我們拍攝過程中,幾個酒瓶子不小心入鏡了,李洪趕緊把它們移開,這不符合抖音的直播規范。當我與一位01年的主播表達拍攝需求時,他表現出困惑,“意思是你們要拍我得到流量?”“是短劇嗎?有劇本嗎?”
與李洪這樣刻意奇葩的主播相反,94年的何金柱看起來格格不入。在國花博覽園,他穿著白衣白褲,幹淨利落,沒有刻意扮丑,大多時候,他獨自拿著自拍杆四處拍,邊拍邊聊。
他來自河南周口農村,加入直播僅有一個月,是這個流量圈裡最外圍的人,沒有才藝,只能靠拍別人獲取流量,他拍過開封萬歲山的王婆,跟隨她跑去武漢,菏澤是他流量生涯的第二站。對此他很懊惱,“我沒有才藝,只能給別人引流。”
在他的描述裡,15歲以後,他幾乎就被限制在工地上。他形容那段日子“恐怖”,生活主題就是在一間房裡對著白牆刮膩子。說話的機會也不多,工地上都是成家的中年人,“跟他們聊不來”。唯一的消遣是聽小說,“一天12個小時都在聽。”
人群中的何金柱舉著自拍杆。呂萌 攝
幾年前,何金柱在杭州查出抑郁症,醫生勸他停止手頭的工作。他也曾試圖逃離,去上海的電子廠,在路邊擺攤榨橙汁,但都因為收入覆蓋不了債務而罷休——家裡為他准備婚房欠了債,他幾年前也因銀行卡解綁騙局背上借貸。
直到今年,還清債務,給父母留下一萬塊錢,何金柱終於跑了出來。旅居的開銷讓他不堪重負,他決定開始拍視頻,“先漲粉再拍自己”。第一站選擇開封的王婆,視頻擁有了瀏覽量,自媒體之路就這樣開始了。
他強調自己“只想擺脫工地的命運,不想給別人打工。”他說自己從小缺愛,希望結婚,但“我才剛緩過來,結婚肯定又要借錢”。
何金柱看起來拘謹、不擅言辭,說話經常磕磕絆絆。他跟家人關系並不好,做直播總擔心被發現,只能通過拉黑、換號的方式去逃避指責。
在張牙舞爪的流量場裡,他無助也有點無力——他做不到李洪那樣完全投入,放下尊嚴,盡管有王婆和郭有才的視頻引流,但直播間在線人數只有個位數。
強烈的自尊或許來源於早期工地的經歷。那時夏天他身上帶著白膩子,跑到超市買水,總會引來側目,“像看乞丐,給人一種很嫌棄的感覺。”在抑郁症發作和失眠的日子裡,他總會想起這些目光,“我一直在思考那些眼神,還款以後不再做這些工作。”
李洪懂得這種感受。他曾在福州參加過相親節目,上台表演的才藝是扭胯,一條白色打底襪上套著一條短牛仔褲。他說這是為了被記住,“人家覺得你挺有個性,更多人就知道你了。”他回憶當時的緊張,“上台心會嘭嘭地在跳,腳還會抖。”
一個女生加了他微信,知道他沒車沒房沒存款後,李洪再發消息過去,已經變成一個紅色感歎號。跟何金柱不一樣的是,李洪目標明確,他不在意別人的目光,“以前我不好的時候,人家都不理你,現在稍微有點流量,是不是都過來找你學習了?”他索性把自己拋進輿論場,閒下來的時候,他一一點贊那些罵他的評論,一邊點一邊笑,“懟著懟著就上熱門了”。
李洪的側臉,紅藍交織的紋身印記被沖刷得有點淡,那或許是他漂泊立足壯膽的勇氣來源。合影的主播都散去後,他看起來有些傷感,“我也不喜歡自己這個樣子,但也是為了生存。”
潮水
生存的原動力拉動著像李洪這樣的主播們來到菏澤。繩索的另一端,是流量具象化的粉絲,以及他們在直播間的打賞。
來自貴州的歡歡說,粉絲“也是打工者,(每個月)就五六千塊錢”。多數時候,她直播間的人氣並不高,只有20來個人,但歡歡不願意哄人,“只會(靠唱歌)硬來。”但有時候,直播間的粉絲反而會因為這種賣力而離去,歡歡的理解是,“看到我這樣會心疼,待著又沒錢刷禮物。”
那些被郭有才所吸引的粉絲大都也是這樣的普通人,點開他們的頭像,有在菏澤的理發師,也有雲南的農村寶媽,還有做裝修的工頭。他們困於工作和生活,羨慕郭有才擁有一個不要彩禮的丈母娘,以及陪他吃苦的妻子,“沒有嫌貧愛富,給全國的丈母娘上了一課、做了榜樣”。有些人的生活看起來不是那麼如意,“眼裡無光,不知路在何方,迷茫,有像我一樣的嗎?”——那是一個在全國奔忙的卡車司機,正在為找不到活幹而發愁。
但也有很多不屑與指責,這既來自於對一個草根迅速竄紅的不解,“太平常了,為什麼那麼火?”“對原著不尊重,最起碼寫下原著和翻唱”。更多批判的目光聚焦於那些在菏澤的主播,他們以誇張的表演方式挑動著社會的審美神經,隔著屏幕,不滿的表達通常非常直接,“群魔亂舞”,“有傷風化”。
但至少,這些人停留了,停留就意味著流量。李洪說“黑粉越多,越容易火”。
菏澤的出租車司機們對流量或許有最具體的感知。一位女司機每天要接2到3波的來客,有從海南來的主播,還有穿貂皮大衣的主播。一位途徑菏澤的青年男性,只有一個小時的中轉空檔,還特意叫了一輛車,跑到菏澤南站拍照打卡。
熱度與爭議也讓菏澤變得審慎起來。在過去的一個月,這個城市的態度大轉彎,從最初的歡迎姿態,在菏澤南站加裝公廁和翻新道路鋪路,到最後“驅趕”奇裝異服主播,關停菏澤南站活動。
李洪的帳篷搭在國花博覽園一側。呂萌 攝
越來越多的主播離開了。94年的何金柱回到開封萬歲山的武俠城,那裡的街頭表演可供他拍攝。菏澤幾天,何金柱住在國花博覽園外面的帳篷裡。每天下午,他坐公交車到10公裡外的古城,晚上直播結束後,再騎共享電瓶車回去。通常,在離目的地還有2公裡的地方他就得把車停下,然後摸黑走回去——車再騎就超出服務范圍了,需要再交20塊。
這幾個月的游歷正在迅速消耗他手中的存款。他盤算著,實在不行,最後只能跑杭州,找老板要回3萬塊工錢。家裡人認為直播不是正當工作,何金柱希望在年底之前,帳號做到10萬粉絲,“如果是10萬粉,他們肯定不會責備我。”
李洪的2000塊錢很快見底。他從沒停止過對流量與掙錢的琢磨。視頻發出後,他還會定時觀察評論區,看到平台自動植入的廣告,他猜測那便是平台的收益來源之一,這似乎成了另一種對他的認可,“我流量大,(平台)自動把廣告插進評論區了”。
盡管最後還是沒掙到錢,但他會用另一種方式計算此行的收入。抖音、視頻號、快手,李洪稱自己共漲了2萬粉絲,“(去買號)兩塊錢一個粉絲,你自己算一下。”
一個傍晚,連續唱跳了一天之後,李洪累了。坐在路邊的台階上,他小聲地說起那一刻的願望,“我現在很想去把這身衣服換掉,改變一下形象,好好裝飾自己。”但他不能,“我的形象、人設就是這樣,才能被記住。”
菏澤行讓他看到一點希望,他想象成名之後的路,心中有一串要“報恩”的名單,比如一位收留他到家中住宿的菏澤阿姨,“真掙到錢了一定要好好報答她。”有錢後,他還要回老家蓋房子,“建一大棟樓,給人的感覺很有成就。”
至於自己,是關於那套經常被人置喙的橙色西服,等有錢了,就“買很多套這種(一樣的),能拿來換洗”。
6月1日,郭有才終於出現了,他在濟南出現重新開播。主播們流傳,這次直播線下不允許隨意進出,只能線上觀看。
但可以確定的是,流量又要來了。該出發了,更多的自拍杆、音響和手機朝濟南九龍山趕去。-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趙櫻子的黑紅經濟學 注定崩盤的流量投機游戲
- 歸國四子10周年:偶像失靈,流量反噬....
- S媽透露汪小菲欠債更多細節 馬筱梅發聲回懟
- 演員朱媛媛去世年僅51歲 她與癌症抗爭近5年
- 喜訊!LifeLabs與工會員工達成協議
-
- 大溫本周的各項豐富多彩活動匯總
- 大溫這司機收$1576罰單 同時酒駕
- 溫哥華地產經紀 經驗豐富誠信可靠
- BC省府麻煩大了 這法案反對聲一片
- 中國人在沙漠種的10萬株玫瑰,開花了!網友....
- 離奇 男子列治文冒充警察還打911
-
- 突發!加國郵政周五開始撂擔子罷工
- 習實錘喪軍權!?吳謙退場 三新軍校"去習"
- 態度"急轉彎"?賴清德將兩岸統一比作"公司並購"
- 中國出口稀土需填寫最終用戶,進一步封堵漏洞
- 反轉了!卡尼稱秋季提交聯邦預算
- 印度國防智庫:中國直接參與了印巴沖突
-
- 罷免總統:國民黨迎合北京的一場鬧劇
- 德國外長:北京應承擔烏克蘭戰爭和平責任
- 溫哥華牙醫 采用先進技術最新設備
- 拿自己人開刀!蔡奇:堅決整治黨內吃喝風
- 印度控中國向巴提供衛星支援 曝北京反應
- 台長"心碎" 美國之音大規模裁員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