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6-29 | 來源: 真實人物采訪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移民故事 | 字體: 小 中 大
我是浙江杭州人,從小就渴望當醫生,由於高考失利沒有考上心目中的理想大學,最終陰差陽錯報考了浙江中醫藥大學中醫學七年制專業,誤打誤撞成了中醫。
2016年,我萌生了移民的想法,前後經過近6年的准備成功來到了加拿大。
來到哈法之後,我在一所中醫學校教老外中醫。帶教的過程中,有好多次針灸都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其中有一次治好了一個印度老太太10年的老頭疼,還有一次有個同事急性腳踝扭傷,已經去醫院打了石膏,扎了一針之後就可以下地正常行走了,學生、同事們都嘖嘖稱奇。
(家鄉小鎮)
我是James,出生、成長在杭州下轄某市的一個小鎮,今年四十歲。
我從小就向往醫生這個職業,覺得治病救人很有成就感,最終報考了浙江中醫藥大學中西結合的七年制專業。
畢業後,我到一家三甲醫院的腫瘤內科工作。雖然在臨床上工作了十多年,接觸了各種各樣的人,按理說應該看慣了生老病死,可有些時候還是忍不住會被觸動到。特別是一些相處了很多年的老病人,突然一天就離開了,還是會讓人難以接受。
(曾經的我)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剛上大學的小女孩,她的中樞神經系統長了惡性腫瘤。剛入院的時候只是行動不方便,坐著輪椅,但疾病進展比較快,兩三個月內,視力、聽力、語言功能都逐漸減退直至完全喪失。
然而最讓人痛苦的是腫瘤引起的疼痛一直伴隨著她甚至越來越劇烈、發作越來越頻繁。本該享受青春的年紀卻在無盡的痛苦折磨中等待死亡,設身處地想象如果是自己甚至有可能期盼那一刻早一點來臨。
無法想象她最後的那段時間是怎麼熬過去的,和外界幾乎斷絕一切交流,與此同時還要忍受時刻都可能爆發的劇烈疼痛,就連使用止痛藥都得指望父母、醫生和護士通過表情來猜測。每想及此,無力感、挫敗感總會難以控制地襲來。
(我在岡仁波齊)
2015年,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了,從此生活發生了變化,幾乎所有的生活重心都在孩子身上。為了孩子可以在一個更好的環境成長,2016年,我辭去工作帶著老婆孩子在國內逛了一圈,放松心情的同時也順便尋找理想的城市生活。
輾轉了好幾個地方,最終在廣州一家醫院找到了一個還算過得去的崗位。也正是在這裡,我遇到了讓我萌生來加拿大想法的人,明白了出國生活沒有我之前以為的那麼難。經過和家人的商量,決定趁自己還算年輕的時候嘗試一下。
因為剛開始的時候掌握的信息有限,根據朋友的建議,我最開始打算先申請旅游簽去加拿大,之後再轉學簽。可是因為旅游簽被拒,於是只能先繼續安心工作,同時繼續查詢了解更多信息,等待時機。
(和朋友在珠峰大本營)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准備,我對如何到國外生活有了更全面和清楚的了解。總的來說可以分成學習、工作、投資等等途徑,花費的時間、金錢成本各有不同,每個人、每個家庭的條件都不同,所以大家最適合的方式也不一樣。
途徑不同,費用不同,一般是幾十萬到百萬之間,這還不包括生活費用。在其中還會有很多難以避免的偶然因素,這再次讓我感受到了運氣確實很重要。
最終經過兩年多的漫長等待,經歷了因為疫情帶來的各種波折,直到2022 年的 4 月,我們才終於有機會踏上這片陌生的土地。
難忘出發那一天,一家四口帶著大包小包,逃難一樣奔向上海機場。
因為那時候還是非常時期,上海全程“靜默”,從出發前幾周就一直密切關注幾天一變甚至一天幾變的政策,無時無刻不在擔心能不能順利登機。綜合考慮各個途徑之後我們最終選擇租車自駕到上海機場。
(離開上海時 空曠的街道)
平時擁擠的高速,從杭州到上海全程見到的車輛屈指可數,繁忙的服務區也是門可羅雀。到上海後,熙熙攘攘的街道空無一人,那種曠野空寂的感覺,如今回憶起來恍如隔世。
因為特殊時期,酒店都不營業,登機前一晚,全家在機場打地鋪。經過十多個小時的飛行終於順利到達了溫哥華,至今難忘下飛機時忐忑、激動的心情。
剛到哈利法克斯的時候人生地不熟,幸好有很多熱心朋友給了很多幫助,也讓我們開始在陌生的國度逐漸適應。剛開始的時候買東西總會情不自禁把價格乘以5,心裡默算一下換成人民幣需要多少錢,然後感歎一下好貴。
(起飛前一晚 在機場打地鋪)
久了之後也自然適應了本地的消費習慣,也慢慢開始融入當地的社會和文化。
熬過了最初的緊張和焦慮,終於在幾個月後找到了適合的工作,在診所做針灸師的同時在針灸學校教老外們學習中醫。
因為這邊的文化相對比較包容,大多數老外們對中醫都還比較認可,但是他們對中醫的認識基本上還停留在比較粗淺的層面,只是簡單地把中醫當成輔助治療的手段。
在針灸學校當老師時,我發現大部分的老外學生還是喜歡用西醫思維去理解中醫,因此很多時候往往會南轅北轍。比如說針灸取穴的時候,很多人會把書本上和病症相關的穴位都扎上針。
我告訴他們,扎針選穴越精越好,就是穴位越少越好。很多時候用一個穴位就能解決問題,一旦找准了穴位,氣感會比較強,效果立竿見影。相反,如果取很多穴位,效果反而會減弱。
(來到加拿大後看到的極光)
有個從印度過來的老太太,頭痛持續十多年了。她看到針灸學院的推廣,就想來診所試試看。根據學生獲取的相關信息,我教學生給她取了合谷穴,頭痛在一分鍾後明顯緩解,十分鍾後完全消失,周圍的學生們都很震驚。老太太由於不放心又來了三次鞏固效果,此後頭疼一直沒有再發作。
還有一次診所前台的小姑娘腳扭傷了,去醫院急診看後醫生給綁了石膏,因為臨時不能調班還是回診所堅持上班。
那天剛好我去上班,發現這個情況後就讓她躺下,給她手腕上扎了一針。幾分鍾後疼痛緩解,大概半個小時後疼痛完全消失,受傷的腳踝也可以正常行走了。周圍的同事們都難以置信,直呼我會魔法。
(孩子們在哈法海邊)
其實這個療法叫“關節對應取穴法”,並不是什麼獨門絕技,學針灸的很多都知道。當肢體發生急性軟組織損傷的時候效果會比較明顯,即使不扎針,找准穴位進行按摩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取穴方法也很簡單,左手對右腳、右手對左腳,身體某處出現疼痛(特別是急性疼痛的時候),在對應的地方會出現一個或多個壓痛點,在此處施針或按摩效果顯著。
比如左腳的外側腳踝,對應點在右手的手背外側,如果左腳腳踝扭傷了,大致在右手的養老穴附近位置,能摸到一個或多個地方(取決於扭傷的地方有幾個疼痛點)按下去有酸痛,就是對應點。
(哈法公寓樓下的小公園)
去年,我媽媽得了急性闌尾炎,去醫院看病,醫生讓她立即做手術。那會兒因為剛好家裡照顧不方便,於是在視頻通話指導下讓她給自己扎了針,一次之後症狀緩解,連續5天後症狀完全消失,去醫院復查血常規和腹部彩超也完全正常了。
其實臨床上這種“一針見效”的案例很多,也讓我反復地體會到了中醫的神奇。
中醫是把人體當成一個整體來看,不是分割開的,就像我們的五臓六腑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的。不是說哪裡有病就一定治療哪裡,那完全治不到“本”,只是在“相”上下功夫,往往效果不佳。就好像一棵樹結果了,把果子摘了,暫時看果子是“消除”了,但它的根還在啊,時機成熟果子還會再次長出來。
(多倫多夜景)
西醫入門相對比較簡單,它有各種“臨床指南”,不管胃炎、膽囊炎亦或是惡性腫瘤,指南上寫得明明白白,到什麼樣的程度,到什麼時期,采取什麼措施,該不該用藥,用什麼藥,該不該手術,怎麼手術,幾乎都可以按部就班。
但中醫不是,它講究的是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即便兩人同樣的病症,治療方案、取穴用藥也可能天差地別。這就需要醫者對中醫有系統全面的了解和理解,沒有一定的基礎和足夠的臨床經驗往往會誤入歧途。
(尼加拉瓜瀑布)
因為一些客觀原因,現在醫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對醫學的領悟也有所差異,確實也存在一部分人濫竽充數的情況,所以很多時候治病沒效果,很容易引起人們懷疑。所以我以前經常和我的病人說,效果不好,不是中醫不行,是我不行;效果好了,也不是我厲害,是中醫厲害。
其實中醫西醫各有所長,完全沒有必要非此即彼,重要的是選擇最合適、性價比最高的治療方式。現實生活中也碰到過很多不理解甚至堅決抵觸中醫的人,剛開始還會和人家理論,時間久了也逐漸釋懷了。
可能因為現在的一些客觀原因,導致目前中醫的生存環境比較惡劣,也不是誰都可以遇到一個靠譜的中醫,但我始終堅信,中醫會有非常美好的未來。來到加拿大後,看到一些外國人對中醫的接受和認可,我也更加確信這一點。
(我和同事們)
現在,我們在加拿大已經生活了兩年,逐漸習慣了不那麼熙熙攘攘的街道,習慣了不再無休止灰蒙蒙的天空,也習慣了不用被無數次叫起來的夜晚。
生活中不再有那麼多的朋友聚會,購物不再情不自禁兌換成人民幣,不用再擔心兒子時不時鼻塞流鼻血。
從剛開始打招呼都磕磕巴巴,到現在可以打電話和三哥三妹們嘮嗑甚至投訴。兩年來遇見了很多人很多事,極大豐富了人生經歷,體會到了很多美好,總體來說還是很不錯的。
(在加拿大出生的閨女)
前幾個月的某天突然接到國內朋友打來的視頻電話,他們正在聚餐。看著熟悉的面孔和熟悉的場景,想著如果還在國內,彼時彼刻的我很可能也正坐在他們中間,喝著啤酒吃著小龍蝦。
確實,有的時候會想念國內的家人,朋友,也會有一點點想念燈紅酒綠,不過來加拿大確實得到了我想要的,人生就是這樣有得有失。
其實,我們大家每一天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每個選擇共同造就了我們的今天。
我想說,每個文化、每個制度都有它的優劣,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要太在乎別人怎麼說,最重要的是大膽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活出自己!
(歡迎關注“MapleStory”)
【口述:James】
【撰文:安畫師】
【編輯:曉柒】
我們無法體驗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裡感受不一樣的生命軌跡,這裡的每一張照片都是生命的點滴,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歡,請點擊關注哦!@真實人物采訪
(*本文章根據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本賬號友情提醒: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沖動決定。)-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高考落榜去加國 1年畢業半年拿永居
- 我和華裔閃婚 獨自帶倆娃還抑郁
- 華人自述:親歷共和黨全代會的見聞
- 經濟出現喜訊 加元飆至七個月高點
- 白宮確認特朗普6月來加參加G7峰會
- 不敢回國的美國留學生,這個暑假注定煎熬
-
- 智商爆棚!大溫"宅男"華裔小哥火了
- 大溫百萬豪宅違規加建 買家要退訂?
- 中國人在沙漠種的10萬株玫瑰,開花了!網友....
- 72歲濮存昕:帥哥變成"胖大爺",將女婿當兒子
- 溫哥華會計事務所 收費低 服務好
- 加拿大鵝股價瘋漲 稱關稅影響極小
-
- 懵!BC法庭: 每只狗有一次咬人權利
- 美國前總統拜登患癌,中文互聯網一片幸災樂禍?
- 馬筱梅發言一句話戳中大S痛點,張蘭樂開花
- 俄需要達成怎樣的特別軍事行動結果?普京回應
- 態度"急轉彎"?賴清德將兩岸統一比作"公司並購"
- 德國外長:北京應承擔烏克蘭戰爭和平責任
-
- 溫哥華資深貸款專家 解決貸款需求
- 反常新聞:李強替代黨魁,習多次缺席重要大會
- 大溫油價展望 夏季駕車終於輕松了
- 朝鮮派兵援俄惹禍:烏克蘭或向國際法院起訴金正恩?
- NASA:太陽耀斑爆發可能致全球停電
- "我的房子,寧可空著也不租給老人"...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