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2-10 | 來源: 新京報書評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當“我想靜靜”後面接“靜靜是誰”的時候,一個神秘的角色產生,一個網絡搞笑梗形成。唯有真正渴望靜一靜的人會懂得此時找到一個獨屬於自己的地方之重要性,坐下來,或躺下來,忘掉煩惱,只是簡單地靜一靜。
比如一張單人沙發。
我們的一位作者木土土是很想擁有這樣一張單人沙發的,哪怕前不久熱門綜藝《再見愛人4》的人物、親密關系和八卦引起許多人熱議,她盯上的也是“留幾手”葛夕家中的單人沙發。那麼,這是為何?
《我愛我家》(1993)劇照。
以下是她的講述:
它寬大、松軟,靠肩處放著女主人喜歡的吐司玩偶,腳下有她愛好的手工編織用品。在家裡有這樣一個舒適的小空間是很多人的夢想。
與單人沙發同時浮現在我腦海的畫面,是熱播劇《玫瑰的故事》中的片段:女主角玫瑰在懷孕後的某天,走出家門。她散漫地溜達在街邊,什麼都沒做,只是一個人安靜地吃完了一個漢堡。畫面平淡,沒有台詞,卻激發了觀眾真情實感的評論:只有成了家的人,才知道街上的這一口漢堡有多自由。
家庭生活是圍城,人們享受著它帶來的安定與溫暖,又時不時想要靜一靜、躲一躲。這點旁逸斜出的情緒,是成年人真實的情感訴求,甚至是生理上的訴求。照顧生病的孩子、長輩的母親,隔三岔五要“給情緒洗一個澡”;吵架了要各自冷靜的小夫妻,想要個能“曬曬被子去去霉味”的私人空間。即便在和美的家庭關系中,一些女性每月都會面臨經前綜合征導致的情緒波動,一些人會因工作壓力、股價金價波動等外部因素引發情緒崩潰。一回到家卸下盔甲,好不容易按捺下的情緒更易翻騰。
“但在家又能躲到哪裡去呢?” 一個朋友無奈地說,“要是這時家裡能有個‘躲貓貓’的地方就好了。” 那麼現在,我邀您坐上這張單人沙發,一起想一想:在家中哪些家具和空間能讓成年人重拾躲貓貓的技藝,解決“我想靜靜”的需求。
撰文|木土土
坐上長了腿家具,
我想跑一跑
坐上沙發,我會先轉個方向,讓它面朝落地窗或是一個安靜的角落。它有輪子就更好了,能自由地跑一跑。若妄想再多一分,希望它能調整高度,高到像個脫離地面的吊床,低到可以讓我在家人看不到的地方癱成一攤無人指責的爛泥。
單人沙發是家庭生活中實現個人短暫逃離的最小單位。即便如此,在寸土寸金的都市家庭裡,擁有它也非易事。所以,滿足洗浴、如廁需求的衛生間勉為其難地成了許多人的私密空間。《再見愛人》裡,嘉賓們擠在狹小的衛生間,安慰情緒崩潰時躲進去哭的麥琳。影視作品中,如電影《抓娃娃》,馬繼業小朋友從小就知道要往馬桶水箱裡藏東西。
《抓娃娃》(2024)劇照。
如何能緩解小小衛生間身兼多職的壓力?咱們不妨在其他家具上動動心思,比如主臥的床。脫口秀演員思文曾以“睡上下床的兄弟”來調侃自己與前夫之間的夫妻關系。這需要勇氣。盡管存在作息時間不同、哄睡孩子、打呼嚕等諸多問題,許多人還是不太接受夫妻分床而眠。但誠實地講,我們真的沒有那種,終於結束了一件勞心勞力的事情,就想一個人攤在床上好好睡一覺的時候嗎?
我有,這樣的狀態下我只想一個人攤在床上,像一個放線菌。放線菌,我在初中生物課本上學到的概念。它的菌落周圍布滿輻射狀的菌絲。初中的我把它理解成了一個擺成“大”字呼呼大睡的人。而在光學顯微鏡的觀察下,它有點像孫悟空從石頭裡蹦出來在海邊四肢狂舞的樣子。這個偏僻的知識點幾乎沒有考過,我卻記了快四十年,因為能睡成一個放線菌,始終是我對美好睡眠的具象理解。
一個成年人要實現放線菌式的睡眠,只要半張床就夠了。所以,我一直有個十分好奇卻不知如何開口的疑問—— 有沒有人想過,主臥的床要是能被劈開,分成兩半就好了。這個荒謬的想法,竟然得到了一個肯定的回應:手工耿的夫妻分分合合床!
博主手工耿在社交媒體上發的“夫妻分分合合床”。
2020年,被粉絲愛稱為 “發明界的泥石流”的千萬粉博主手工耿,做出了一個“夫妻分分合合床”。更嚴謹地說,這是一張“夫妻分分合合&藕斷絲連床”。它利用底部的推拉裝置實現了一張雙人床在一分二、二合一之間的自由轉換。這個實現“大床房到標准間的轉換”的發明,讓我憶起多年前旅行時的神奇體驗。我和好友走入訂好的酒店雙人間,看到工作人員正把一個大床推開,分成兩半、更換床墊,這個戲劇性的畫面堪稱比耿老師更早一步對大床分合哲學的探索。
耿老師的發明都極具現實需求(但同時沒有什麼用)。他設計分分合合床的原因之一,是市面上的床千種萬種(如智能床、理療床、子母床、上下床),卻少見夫妻床的分合功能。我們的文化傳統信奉寧拆一座廟不拆一樁婚,想分開一張夫妻床,比沉香救母劈開一座山還難。不過近些年,在以夫妻真人秀節目、家庭心理咨詢類節目為代表的公共輿論中,夫妻分床、分房的生活方式,家庭生活中的獨立空間等新話題陸續出現。或有朝一日,分分合合床不再只是一個搞怪搞笑素材,而是大大方方地擺在家具賣場,成為任君挑選的大眾家具。
《托斯卡納艷陽下》(Under the Tuscan Sun,2003)劇照。
鑽進衣櫃,
今天我不打算出來
如果說一生二、二合一的床體現著家居設計的哲學,衣櫃就是家居童話的主角。幾乎每個家庭都有衣櫃,它是最實用的收納家具。因為太實用,人們還會因衣櫃裡的空間分布、衣服多少產生爭吵。但童話會告訴我們:衣櫃還可以躲貓貓。
動畫片《哆啦A夢》(1979)畫面。
在童話與魔幻故事中,衣櫃是神奇的地方。魔幻小說《納尼亞傳奇》中,衣櫃是通往異世界的通道。漫畫《哆啦A夢》中,機器貓就睡在大熊家的衣櫃裡。我從小就有衣櫃情結。童年時期我的房間裡放著父母結婚時打的老式衣櫃,鏡子下方畫著國民床單上的那種鳳穿牡丹油彩圖樣。鏡子一角是壞的,黑乎乎一片,我帶著關於衣櫃黑鏡的種種幻想度過了童年,那一角和衣櫃裡的世界是我精神世界中一個奇特的碎片。然而隨著我努力變成了一個靠譜的成年人,它們被我忘得一幹二淨。
今年,換季整理衣物時,面對空出來的衣櫃,我好像突然受到什麼指引,邁進去,縮成團,像一個倉鼠鑽進籠子:我鑽進了尋常的衣櫃。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種奇特的 “混合口味”,夾雜著成年人做幼稚行為的羞恥、重遇童年幻想的親切、新空間的吸引力。如同喝到了猴面包果與酸角味的怪汽水,一口下去,奇怪但快樂。我把戶外野營的小箱子和茶具抱進衣櫃,在舒適的小空間裡安寧而自由地待到了傍晚,仿佛摸到了“阿貝貝”(個人使用許久,產生依戀感的物品,如毛絨玩偶),又似乎切開了一顆明黃色的檸檬,聞到了清新的氣息。
我不好意思和別人分享這次關於衣櫃的滑稽行為,只是獨自尋找到更多衣櫃奇遇。我讀到了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波蘭小說家奧爾加·托卡爾丘克的短篇作品《衣櫃》。一對夫妻在淘回一個舊衣櫃後,妻子在無數個脆弱時刻躲進衣櫃不想出來,最後幹脆和丈夫一起徹底住進了衣櫃。我回想起多年前曾迷戀的英劇《九號秘事》。它第一季的經典開篇《沙丁魚游戲》就是一個發生在衣櫃裡的戲劇性的復仇行動。就連最近大熱的穿書奇幻劇《永夜星河》也有衣櫃,在一個虛擬空間裡,主角子期對著一個衣櫃找回了書外真實的自己。
《9號秘事》(Inside No. 9)第一季(2014)劇照。
然而現實生活中,衣櫃只是衣櫃。手工耿老師也沒有做過那種可以鑽進去尋找快樂的衣櫃。作為粉絲,我認為他的許多作品,譬如夜裡看恐怖片不害怕的地下鋼鐵安全屋,本質上都在營建能安慰自己的單人空間。所以,能否再做一個躲貓貓衣櫃?它可以和酒店旋轉門結合,一個多進制或一分四的空間,人能移步換景,“四時之景不同”。這個想法來自於宮崎駿動畫電影《哈爾的移動城堡》。魔法師哈爾的家門上有一個四色旋轉按鈕,對應門外風景各異的四種生活空間。它生動地詮釋了哈爾的生存哲學,“剛好夠自由地活下去”。這是許多人難以企及的人生。
從閣樓到密室,躲,
更高更遠更強
對躲貓貓的要求再高一點,我想要的就不只是會跑、會分、能藏的家具,還要更多元的家居躲藏空間。
我曾在一部影視劇中看到它變成“現實”。電視劇《安家》聚焦房產中介行業。一個單元劇集中,孫儷飾演的房產經紀人為售出一個少人問津的奇葩戶型,對“跑道房”進行了改造。一個亮點是,她為私人空間匱乏的女主人設計了一個秘密空間:由房頂閣樓改造的休息室&工作間。
《安家》(2020)劇照。
“你猜我在這裡看過什麼?星空!累了煩了,被生活磨得千瘡百孔的時候,你不必走出家門,就能擁有詩和遠方。” 當房產經紀人說著這段話,劇中兩位女性一起抬頭,看見窗外的一小片藍天。盡管清醒地知道,這番甜言蜜語是為了賣房,劇中故事是理想化編織,我還是被擊中了。
它讓我想起一幅油畫,愛德華·霍珀的《朝陽》(Morning Sun)。一個女人坐在家中床上,抱著膝蓋往外看。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她身上。這幅畫作被仿制為裝飾掛畫,在網店的銷量很是可觀。買家們或許都曾幻想過,一個人從家裡的一扇窗看看“遠方”。
愛德華·霍珀 《朝陽》(Morning Sun,1952)。
一個讓人能看見藍天的秘密閣樓,在現代家居設計中不難實現。但換成密室,“我想在家裡造個密室”,可能會觸動大家對於家庭空間的慣常認知。
《我愛我家》(1993)劇照。
我對家居空間的模糊認知從青少年時代開始。上世紀90年代到千禧年初,反映家庭生活的情景喜劇霸占熒屏,比如經典的國民喜劇《我愛我家》,南方觀眾熟悉的《外來媳婦本地郎》,北方觀眾熟悉的《東北一家人》。直到現在,我仍能背出經典台詞,但要問他們家裡哪兒能藏人,我會一臉蒙。我從劇集中看到的那種理想家庭,一家人熱熱鬧鬧,家人之間親密無間。而密室通過設置壁壘制造分割,這種隱匿而超脫的空間與之並不匹配。家居改造類節目也曾影響過我對家居空間的理解。 CCTV《交換空間》從2005年播到2019年,橫跨我的高中時代至適婚適育年齡。在我的模糊印象中,似乎少有客戶提出“我想要一個密室”。
我也不曾想過,80後的我從小被《名偵探柯南》《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少年包青天》等推理漫畫、影視作品洗禮過,發生在古堡裡、風雪山莊裡的“密室殺人事件”深入我心。大學時期,西班牙電影《黑暗面》又奠定了我對家中密室的長久陰影,密室考驗人性,而人性經不起考驗。再到如今,密室大逃脫、密室劇本殺等實景游戲流行。密室始終與懸疑、推理、驚悚甚至是反腐等關鍵詞相關,與美滿的家居生活距離甚遠。
《黑暗面》(La cara oculta,2011)劇照。
我的改變源於偶然間的新發現——那些在都市家居空間中打造舒適安全型密室的嘗試。比如視頻網站上的手工大神“Bob”(博主網名)設計的居家密室,以孔雀藍衣櫃為隱秘門面,用桌上小盆栽當電動鑰匙。密室內部寬敞,是一個安逸的工作間。我還看到可以刷門卡進入的家居密室。看似平平無奇的門卡在此時極具反差感,這恰說明這間密室既隱秘又日常,融入了居家生活。當Bob的密室作品被搬運到中文網絡平台,一個有趣的問題高居評論前列,“她老婆知道嗎?”以我之見,這樣的“躲貓貓”聖地自然是私用最好。條件允許下,給老婆再造一個。或者,雙方制定君子契約,規定密室的使用權限和時間期限。
我還設想過屬於自己的居家密室:在高處,貓能來,外表像個大貓箱,比收納棉被的櫃子稍大。這些偏好源於日常體驗。在某次打掃櫃頂貓窩時,我突發奇想在衣櫃上坐了一會兒,回想起中學時獨自跑到四五樓走廊上發呆的往事。那時我發現一個真理:人們不習慣往上看,有視覺遮擋的高處,私密而安全。
能跑的沙發,能分的床,能鑽的衣櫃,能躲人的貓箱,種種胡思亂想,皆能從技術層面實現。難的是,我們認可它的合理性,家庭成員接受它的存在。
《刺蝟的優雅》(Le hérisson, 2009)劇照。
這要求我們對家庭關系裡的“圍城時刻”足夠寬容,讓“躲貓貓空間”成為如抽屜裡芬必得一樣的存在。我們不妨將“躲”理解成“尋”,在家中尋找一個安全閥,進行壞情緒的緩沖,找回內心的平衡後,重新回到用心選擇、悉心經營的家。同時,我們還需溫習兒時就懂的游戲規則:時間到了,自己出來,回家吃飯。不讓自我調節的工具變成逃避責任的借口。
當有關家庭與婚姻的新一波討論,升華成公眾對現代家庭生活更包容、更多元的認知,它們也將推動家具與家居空間的改變和升級,從而滿足現代家庭生活的新需求。疲了倦了的成年人,不妨試試與家人一起,重新定義躲貓貓這個經典游戲的意義:在熟悉的家裡,喚醒更好的自己。
本文系獨家原創內容。作者:木土土;編輯:西西;校對:劉軍。歡迎轉發至朋友圈。文末含《寫童書的人》本廣告。
最近微信公眾號又改版啦
大家記得將「新京報書評周刊」設置為星標
不錯過每一篇精彩文章~
打開2024新京報年度閱讀推薦入圍書單~-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5 秒反轉、10 秒沖突:6億人沉迷,解鎖600億短劇情緒經濟
- 摩根大通掌門人:美股顯露"自滿情緒"
- 刑偵12|52歲金牌綠葉演人格解離,45秒轉換5種情緒演技大爆發
- 趙麗穎爆粗口回應新戀情,央媽疑內涵她不控制情緒
- 今早3.8級地震 黃石超級火山要噴?
- 心疼大S!汪小菲二婚奢華一目了然
-
- 屋主崩潰:修次管道變成5萬的大賬單
- 中國人在沙漠種的10萬株玫瑰,開花了!網友....
- 力邦藝術港 展覽活動拍攝場地租賃
- 吳秀波絕對想不到,陪他333天的陳昱霖能如此狠心
- 盡管成本高 溫哥華批准永久性標志
- 大溫網紅瀑布徒步 18歲少年失蹤
-
- 懵!BC法庭: 每只狗有一次咬人權利
- "就地死亡"!央視主播將"兩岸"喊"兩國"
- 住房危機 大溫超過2千套公寓空置
- 德國外長:北京應承擔烏克蘭戰爭和平責任
- 突發!加國郵政周五開始撂擔子罷工
- 大溫附近男子被狗咬傷後被棄路邊
-
- 溫哥華資深貸款專家 解決貸款需求
- 中國出口稀土需填寫最終用戶,進一步封堵漏洞
- 梅德韋傑夫警告:這是烏克蘭最後的機會
- 與川普通電話竟談及梅拉尼婭 普京"爆料"
- 有利買家 加拿大房價正進入調整期
- 真要"棄"台?盧比歐:台自衛能力成嚇阻關鍵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