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2-26 | 來源: 六神磊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來聊一段真實的歷史,關於文天祥之死。
我的主業是讀金庸,在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裡,絕世高人張三豐就說,文天祥的死是他生平莫大遺憾:
“文天祥慷慨就義之時,張三豐年歲尚輕,對這位英雄丞相極是欽仰,後來常歎其時武功未成,否則必當舍命去救他出難。”
被敵人圍攻時,張三豐還曾長吟過文天祥的兩句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按照正常邏輯,文天祥被捕,南宋人應該都像張三豐一樣,該想方設法舍命相救的。
但真實的歷史恰恰相反,當時一些南宋人反而是拼命想文天祥去死。
以下內容主要都來自新書《歷史的照妖鏡》。
二
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十二月,正在廣東五坡嶺匆忙吃飯的文天祥被一路奔襲的元兵追上了。
文天祥當即取出隨身攜帶的毒藥——二兩冰片,服下後急喝涼水,只求速死,結果是“昏眩久之”,未能速死。
就這樣,自殺未果的文天祥被如狼似虎的元兵抓住,於次年四月送往北京。
被俘之後,吊詭的一幕發生了,心疼文天祥的人固然有,但想要逼死文天祥的宋人也一樣多。
其中很具代表性的是一位熱血青年——王炎午。
王炎午,字鼎翁,是南宋的太學生。嚴格來說,文天祥對他有提攜之恩。當初文天祥應詔起兵勤王,王炎午還曾來軍中投奔。
當時,王炎午一方面贊頌文天祥的抗元義舉,另一方面建議文天祥傾盡家產,供給軍餉,廣招兵馬。文天祥欣然答應,還贊揚道:“軍中得一小范矣”,把他比作范仲淹,將其留於幕府,授以職位。
可沒多久,這位“小范”就撂挑子不幹了,理由是“身在太學,父沒未葬,母病危殆”,得回家養親。
文天祥表示理解這樣的苦衷,“憐而從之”,答應了王炎午的請求。
王炎午這一去就是三年。在此期間,不管文天祥如何艱辛轉戰,他都毫無動靜。直到文天祥於五坡嶺被俘的消息傳來,熱血青年王炎午終於滿血上線了。
是想設法救回文天祥嗎?答案恰恰相反,王炎午聽說文天祥還沒死,非常驚訝遺憾,“嗟惜之”,並質問文天祥:文丞相,你怎麼還苟活著,怎麼還不死啊?
三
站在道德高地,王炎午洋洋灑灑地寫了一篇名叫《生祭文丞相文》的小作文。
這個題目就讓人發毛。所謂生祭,就是文天祥還活著的時候,就為他提前發表祭文。
文中,王炎午為了“以速丞相之死”,前前後後、方方面面、360度無死角地論證:文丞相你幹嘛還活著?你早該死了!
這些清奇的角度包括:
科舉及第,詩文不朽,可死;
孝順父母,沒有遺憾,可死;
入相出將,事業做得很大,可死;
仗義勤王,不負平生所學,可死。
總之,你文天祥是沒有遺憾的一生,如今唯欠一死。只要你現在死了,那就徹頭徹尾的圓滿了。然而我王炎午天天盼、日日盼,“涉月逾時,就義寂寥,聞者驚惜”,始終沒有聽到你文天祥的死訊,叫我情何以堪?
由此王炎午還進一步質問:你拖延不死,莫非是有別的想法嗎?
原話是“豈丞相尚欲脫去耶?尚欲有為耶?或以不屈為心,而以不死為事耶?抑舊主尚在,不忍棄捐耶?果欲脫去耶?”意即您莫非想逃跑?還是有別的理由?對不起,完全沒這可能了。大宋已經完了,注定回天無力了,你就陪大宋殉葬了吧,別的借口都不好使。
文中,王炎午還貼心地為文天祥設計好了死法:應當提前七天絕食,所謂“人不七日谷則斃”,這樣走到廬陵的時候就剛好能死掉。
如此一來,文物興盛的廬陵和忠烈的文天祥絕配,文天祥的死不但重於泰山,還更有美感。總之,千言萬語一句話:看到這篇祭文的文天祥你到底死不死、又怎麼死,你自己掂量著辦吧。
順便說下,王炎午這人不但寫稿快,執行力也是拉滿,絲毫沒有拖延症。在寫完《生祭文天祥》小作文之後,他當即組織人手,抄錄了數十遍,從贛州到洪州的驛站、山牆、店壁都張貼起來,相當於強推熱搜,就盼著文天祥路過時能夠看到而自殺。
四
如何看待王炎午這種行徑?大概就是四個字,雙標至極。
當初他自己臨陣退縮,離開軍營,理由是還有老母在家,得去奉養,文天祥也表示非常理解,給他辦了離職手續。
可文天祥自己同樣有老母、有妻兒,怎麼就偏偏必須要死呢?
事實上,文天祥是家裡的長子,除父母妻兒外,還有兩弟、一妹,兩子、六女。
這些人都是他牽掛的對象,文天祥為他們寫過許多詩文,比如《母》 《哭母大祥》《將母赴贛道西昌》《妻》《妻子》《長子》《次子》《二女》《得兒女消息》《弟》《 寄惠州弟》《別弟赴新昌》《哭妻文》。
單從這些直接又質樸的題目,就能感到文天祥內心對家人的深深眷念。
比如對妻的不舍:“天上地下,惟我與汝。嗚呼哀哉!”
對妻兒的愧疚:“我為綱常謀,有身不得顧。妻兮莫望夫,子兮莫望父。”
對弟弟妹妹的牽掛:“有妹有妹家流離,良人去後攜諸兒。”“對床小疏隔,戀戀弟兄情。”
對兒女的思念:“眼裡游從驚死別,夢中兒女慰生離。”
和王炎午比,文天祥一家老小都在為國盡忠,吃苦蒙難。景炎二年(1277)八月,文天祥與長子文道生在空坑之役中突圍,妻子歐陽夫人被元軍俘虜,與次子佛生、二女柳娘、三女環娘一起押往大都。僥幸突圍的文道生也於次年病死,年僅十三歲。
次子文佛生在押解途中失蹤,年僅11歲。文天祥因消息隔絕,以為老二也死了,悲痛不已,還將弟弟文璧的孩子文陞過繼為嗣子。
有一個例子,可以看出文天祥此人的性格,既堅持原則,又能夠寬以待人。
他弟弟文璧和自己為同榜進士。崖山之戰後,宋室已滅,文璧守惠州,手上只有幾百名士卒了,為了保護百姓不被屠戮,文璧投降。文天祥對此寫詩歎息,說“弟兄一囚一乘馬,同父同母不同天”,在大節問題上絕不含糊。
但他卻並沒有逼著弟弟去死,強迫文璧一起殉宋。他給嗣子文陞的家書上說:“吾以備位將相,義不得不殉國。汝生父與汝叔姑全身以全宗祀,惟忠惟孝,各行其志矣。”
這番話催人淚下,意思是我作為宋朝的將相,必須殉國,有死而已。但你的生父、叔叔、姑姑等選擇了生路,保全宗祀,我不苛求他們。大家算是各行其志,你要理解他們。
這是典型的用最高道德來律己,而不是律他。
說回王炎午,當初自己一槍未打,臨陣開溜,回過頭卻不能容忍死戰到最後一刻的文天祥,逼著人家去死,以成全自己的審美,好讓自己看著英雄大片,淚流滿面。
五
想文天祥快死的宋人,不止王炎午一個。
他的小作文當時居然有許多的支持者。有個朋友叫劉堯舉,就非常贊賞這篇小作文,讀了之後覺得太好哭了,流涕不已。
後來還有好事者臆想了一個故事,說文天祥在洪都碼頭看到了《生祭文》,十分感動,並在獄中作了一篇300來字的《謝王炎午生祭文》。故事的路數就和今天的造謠短視頻一樣。
一時間,對文天祥的道德綁架如水銀瀉地,無孔不入。
還有一些南宋的降臣,也盼著文天祥快死。比如南宋叛相留夢炎。
兩人可謂互為鏡像。同是宋末的狀元丞相,文天祥死戰不屈,留夢炎則未戰先降。
文天祥被俘之後,雙方在北京見面了。對於人品剛正、聲望超卓的文天祥,留夢炎既惱怒又忌憚。
當時,有一批南宋舊臣准備集體向忽必烈請求饒文天祥一命,讓他去當道士。忽必烈也一度因為惜才,不願殺文天祥。
留夢炎及時站出來,精准地給予致命一擊:“天祥出,復號召江南,置吾十人於何地!”意即如果讓文天祥復出,再次挑旗抗元,我等何以自處?
於是乎眾人面面相覷,誰也不敢擔責,於是“事遂寢”,文天祥就此斷了唯一的生路。
最終,堅決不肯仕元的文天祥慷慨就義,衣帶上還寫著這樣的遺言:“孔曰成仁,孟雲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宋丞相文天祥絕筆。”
沒了文天祥作為參照物的留夢炎,也如願以償地一路高升,官至元朝丞相。
六
此事還有一個尾聲。
文天祥的死訊傳遍大江南北,熱血青年王炎午聽聞之後,終於松了口氣,很是欣慰。
他大筆一揮,又寫了一篇《望祭文丞相文》的小作文,鄭重表示文天祥的死是“日月韜光,山河改色”的死,是“三千年間,人不兩見”的死,是有意義的死,有價值的死。
那麼王炎午本人要不要抗元、殉國,也效仿一下呢?對不起,王炎午選擇好好活著。
在文天祥死後,王炎午太平無事地活了41年,直到73歲才去世。在他留下的一首詞裡,還可以看到他此後的生活是怎樣的閒適瀟灑:
世事無情,天公有意,歲歲東風歲歲花。
拚一笑,且醒來杯酒,醉後杯茶。
在要求別人去犧牲這件事上,王炎午這樣的熱血道德家永遠是專業的。
歷史就像一面照妖鏡。人性裡的光與暗,至此鮮明至極。-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表演禁令下,虎鯨母子"被困"法國廢棄海洋公園
- 逃離職場高壓 "青年養老院"悄然走紅
- 溫哥華牙醫 采用先進技術最新設備
- 5月19日追劇日歷,7部長劇更新,《韶華若錦》《刑偵12》今日開播
-
- 官方數據發布 自由黨碳稅說法徹底"打臉"
- 陳奕迅因新冠並發症離世?陳奕迅回應了,爆料博主更多劣跡被扒!
- 骨灰級粉絲爆料Costco的優惠秘訣
- 研究:每周3勺這米增加腦損癌風險
- 維多利亞日長周末哪裡開門哪裡關
- Metrotown附近3起襲擊 疑一人所為
-
- 突發!加國郵政周五開始撂擔子罷工
- 態度"急轉彎"?賴清德將兩岸統一比作"公司並購"
- 中國工廠"電話被打爆" 美國客戶急瘋了
- 罷免總統:國民黨迎合北京的一場鬧劇
- 懵 溫村這裡居民想續租交百萬稅款
- 震驚加國 這黨領導人去年花883萬
-
- "休戰"90天 中國對美出口商樂觀不起來
- 為酒店逃稅100萬 大溫華裔被判刑
- 雨天還開飛車?溫村汽車翻了底朝天
- 習實錘喪軍權!?吳謙退場 三新軍校"去習"
- 中國解禁中東力挺,波音股價飆升50%成大贏家
- 溫哥華牙醫診所 提供全面牙科服務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