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1-25 | 來源: 北美留學生觀察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01 赴美生子的媽媽們連夜剖腹產
2025年1月20日,川普正式上任後不到48小時,他便簽署了這一備受爭議的行政命令,宣布從2025年2月20日起,持臨時簽證的母親所生子女將無法自動獲得美國國籍。在川普簽署禁令的消息傳出後,一些計劃赴美生子的家庭決定迅速改變計劃,提前飛往美國,甚至有媽媽選擇提早催產,盡可能在2月20日之前完成分娩,確保孩子能獲得美國國籍。
但在聯邦法院裁定這一禁令“違憲”後,暫時的叫停讓提前剖腹產的媽媽們松了一口氣。
而那些趕在這兩天就真的剖了的媽媽們卻直呼“剖早了”。
然而,在圍繞出生公民權的政策紛爭中,美國的普通老百姓卻在討論另一個話題——“移民中國東北的鄉鎮,去鶴崗買房”。
02 美國人眼裡的中國鄉鎮:鶴崗成“夢中桃源”?
隨著短視頻平台的興起,中國東北鄉鎮的菜市場和集市視頻意外吸引了大量美國網友的關注。整潔的街道、豐富的農產品、新鮮的水果蔬菜,讓許多美國人感到震撼:“這是低收入地區?看起來比我們超市的食品還好!”
這一討論來自小紅書博主@Buddhawangwang 的評論區。該博主的視頻中向美國人們展示了中國東北小城的日常生活。
評論區有好幾個美國網友很認真的詢問——如果他們來中國生活,好不好找工作?殘疾人士好不好找工作?他們想到東北這個鄉鎮集市周圍生活。
部分網友甚至提出了“移民中國”的大膽想法,推薦鶴崗這樣的城市作為最佳落腳點。畢竟,房價低廉、生活成本低,再加上“美元匯率帶來的巨大購買力”,讓這個被中國網友戲稱為“低欲望城市”的地方成了美國網友眼中的“夢想之地”。
一位美國網友的留言引發熱議:“如果我拿著美國低保到鶴崗生活,豈不是可以過得非常舒適?”有網友順勢調侃:“鶴崗正在薅全球鑄幣稅的羊毛。”更有人開玩笑道,美國一家子留一個人在本國工作,其余家人搬到鶴崗,靠跨國匯款就能輕松過上“富足生活”。
03 美國“窮人”的真相:靠賣血維生,窮學生賣卵還學貸
在討論“鶴崗買房”的同時,一些美國網友也坦言,他們的低收入生活遠不如人們想象中的“發達國家樣貌”。
甚至有網友給出這樣的言論:
在中國窮似乎比在美國窮好。
在對比中國鄉鎮的集市生活後,網友們展開了“收入對賬”,揭露了美國低收入群體的現實:許多人需要靠賣血或賣卵維持生活。
在美國,賣血(准確來說是血漿)是合法的。低收入人群甚至中產階級,為了緩解生活壓力,頻繁光顧血漿中心。
(“等離子”即血漿)
(部分美國網友評論)
(部分美國網友評論)
(部分美國網友評論)
(部分美國網友評論)
(部分美國網友評論)
還有人曬出了自家附近的血漿中心,門口大肆張貼著鼓勵賣血的廣告:
(圖片來自美國網友@BOBCAL)
調查顯示,美國每年有近2000萬人次捐獻或出售血漿,一年為美國帶來400億美元的收入。
偏偏賣血還不是唯一“出賣身體”的選擇,美國給很多人體禁忌行為都大開綠燈,也有的學生捐精換錢,或者參加校園臨床試驗,還有不少女學生選擇賣卵……
(Kassandra Jones為交學費賣卵)
是的,賣卵在美國也是合法的,而且賣卵所得還要交稅。
根據美國生殖醫學會(ASRM)建議,“捐獻者”年齡最好在21到34歲之間,正好涵蓋了大學的年齡段,還稱一生取卵次數不超過6次“即可”。
“捐獻”之前,女方要先接受身心測評以及基因檢測等,通過後,先服用三周避孕藥調節生理周期,然後自行注射激素,刺激多個卵子產生,待卵子成熟後就可以去醫院取出,通常一次的酬勞是5千到1萬美元,具體如何還要看自身狀況、學歷背景、捐卵經驗以及所在的地區政策。
為了慫恿年輕女孩賣卵,很多機構都將其美化成助人為樂的行為,“能幫助不孕不育家庭迎來新生命”之類的,還宣稱取卵後一天即可恢復正常活動。
這些真實案例讓中國網友倍感唏噓:“美國夢難道是用身體換來的?”與此同時,美國網友卻對中國鄉鎮的生活環境表示羨慕,稱其“物美價廉,生活質量令人向往”。
04 一個奇妙的反轉:誰才是“移民”贏家?
川普的出生公民權禁令掀起了赴美生子的“國籍焦慮”,而中國東北的小鎮生活卻意外成為美國低收入群體的“夢想出口”。這一奇妙的反差背後,折射出中美兩國社會現實的復雜與交織。
在全球化的今天,政策變動、匯率波動,甚至一個短視頻,都可能顛覆我們對生活的既有認知。美國網友眼中的“鶴崗夢”,也許只是一種調侃與幻想,但它無意間讓我們重新審視了國際社會的流動性:或許,曾經被視為向往之地的“美國”,正在經歷另一種意義上的“夢碎”;而中國的一些“小城市”,卻逐漸成為全球眼中“意外的幸福綠洲”。
資料圖:鶴崗
不過在聊這些深入的問題之前,我們發現這個給美國網友們展示真正中國城鎮生活的網友@Buddhawangwang 的小紅書賬號,卻頻頻被舉報。
不少網友猜測,大概是觸碰某些人的利益了,至於是哪些人嘛,大家DDDD。-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訪阿聯酋收到禮物 特朗普開玩笑:我很不高興!
- 陸路進美國將要接受面部生物識別
- 安省租客搬走後收到房東$1.2萬賬單!網友支招
-
- 溫村南邊幾分鍾接連三震 恐爆強震
- 皮膚上的小痘痘老是這樣 可能是癌
- Condo鎖盒密密麻麻!多倫多這種公寓最難賣
- 重磅!加國將對美關稅降至近乎於零
- 溫哥華資深貸款專家 解決貸款需求
- 卡尼兌現承諾 第一步要為中產減稅
-
- 有利買家 加拿大房價正進入調整期
- "休戰"90天 中國對美出口商樂觀不起來
- 加國慘 財政狀況惡化超其它G7國家
- "就地死亡"!央視主播將"兩岸"喊"兩國"
- 拿自己人開刀!蔡奇:堅決整治黨內吃喝風
- 碳稅取消 加國4月通脹率或至1.6%
-
- 大溫著名發廊 美發師都來自於日本
- 俄需要達成怎樣的特別軍事行動結果?普京回應
- 納奈莫一游 美國護士想舉家搬到BC
- 路透社: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稱願與杜特爾特家族和解
- 離譜!新能源汽車維修成了高危職業
- 態度"急轉彎"?賴清德將兩岸統一比作"公司並購"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