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加西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麻辣地產點評 | 字體: 小 中 大
在多倫多和溫哥華等地,符合條件的年收入分別躍升至 236,529 加元和 258,504 加元。這不僅意味著您必須躋身收入最高的 5% 人群才能償還房貸,而且在多倫多您需要 23 年才能存夠首付,在溫哥華則需要 27 年!
資料來源:國民銀行
根據我與購房者打交道的親身經歷,我可以坦白地告訴你,進入住房階梯的最大障礙是存錢付首付,而當你支付高昂的房租和稅款時,這非常困難。這就是為什麼已經進入住房階梯的父母會把大筆現金贈予子女,這可以說是繼承的幌子。
這個國家的住房和社會契約被系統性地打破了,聯邦政府試圖通過降低首付要求和增加納稅人補貼的購房貸款(最高 150 萬元)來降低購房門檻,但這些措施只能刺激需求和超大規模杠杆。
我們需要開始換個角度思考。我們如何才能增加收入,更重要的是增加實際稅後淨收入?因為就目前情況而言,加拿大的人均稅後收入與房價的比率下降幅度是西方國家中最大的。
資料來源:CD Howe
降低所得稅似乎是顯而易見的解決方案,但不要抱太大希望。房價和稅收的上漲速度遠遠超過收入的增長速度,我們需要立即扭轉局面。
公共部門實際上正在蠶食經濟。從 2019 年到 2023 年,公共部門就業人數增長了 13.3%,而私營部門(包括自營職業)的就業人數僅增長了 3.6%。截至 2024 年 9 月,公共部門雇員總數為 440 萬,占總勞動力的 21%。納稅人的錢需要用來維持機器運轉,其中許多錢來自住房部門。
請記住,如今新建住房成本的 30% 左右只是政府費用和稅收。不可持續的情況是不能繼續的。例如,十年來,多倫多一套兩居室公寓的開發費用平均每年上漲 17% 以上。按照這個速度,到多倫多規劃期結束時(2051 年),開發費用將超過 400 萬元。
資料來源:Mike Moffatt
如果你想隨著時間的推移提高住房負擔能力,你不僅要減少開發方面的稅收,還要減少個人收入方面的稅收。因為,正如我們在本文開頭所強調的那樣,186,963 元買不到以前的東西了。
本文由Steve Saretsky提供
加西網地產中心編譯報道- 本文由專欄作者供 "加西網" 專用,未經作者與網站同意,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文章僅代表專欄作者本人意見,與網站無關, 本站對內容不負任何責任.
- 地產點評: 誰是下一個失去的十年?
- 點評:人口量化寬松政策後遺症
- 一周地產點評:住房通脹影響CPI
- 劉亦菲新劇雪藏7年 如果播出將是2025年爆款
- 為啥?BC旅游熱門地短租幾乎都撤了
- UBC女保安慘死 嫌犯又這樣開脫了
-
- 五熊一家頻頻上門 女房主不淡定了
- 頭發每天洗還是隔天洗?很多人都做錯了…
- 豪華摩天大樓危險 超富業主告上庭
- 溫哥華資深地產經紀 工作誠信認真
- 加國建築工地坍塌 一人死亡三受傷
- 周末大溫超市優惠搶先看 掃貨指南
-
- 何清漣:川普關稅戰確實贏了 最大贏點是…
- 交易詭才:在中東,看到了川普的偉大
- 反轉了!卡尼稱秋季提交聯邦預算
- "我的房子,寧可空著也不租給老人"...
- 比他哥更慘!辛瓦爾弟弟被鑽地彈送入地獄
- 台長"心碎" 美國之音大規模裁員
-
- 溫哥華牙醫診所 提供全面牙科服務
- 中國解禁中東力挺,波音股價飆升50%成大贏家
- 印度國防智庫:中國直接參與了印巴沖突
- 葉童,有著張揚的生命力和灑脫的帥性,乘風破浪正當時 | 二湘空間
- 震驚加國 這黨領導人去年花883萬
- 碳稅取消 加國4月通脹率或至1.6%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