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13 | 來源: YYC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如今的加拿大人,要麼加速逃離大城市,要麼甚至直接移居至其他國家,導致“移民外流”速度創60年高點,恐進一步加速經濟衰退。
亞裔男子逃離多倫多:
換城市生活後直呼“再也不回來”!
最近幾年,人們紛紛湧向阿爾伯塔省,尤其是卡爾加裡,一位過去幾年一直住在多倫多的男子表示,他不會再回到安省的這座城市了。
圖源:dailyhive
據Dailyhive報道,Frank Huynh出生和成長於曼省,成年後大部分時間都在阿省和安省度過,他分享了自己的經歷,這可能會激勵一些加拿大人收拾行囊,搬到卡爾加裡。
現年29歲的Huynh曾於2013年至2020年住在多倫多,然後在卡爾加裡短暫居住了大約一年,然後於2021年回到多倫多。不過,他最近感覺在這座加拿大人口最多的城市居住的經歷並不適合他,六個月前,他發現自己渴望回到牛仔城。
“我認為這與人生階段有關。我不會說我後悔回到多倫多的決定,但那絕對會讓人壓力更大。由於生活成本高昂,人們不得不優先考慮工作。然後工作就沒完沒了了。你似乎總是在不停地工作,處於無休止的競爭中。人們在兩到三份工作之間來回奔波,只為獲得最低限度的報酬。”
他最終賺到了六位數的薪水,但覺得自己在負擔得起多倫多的生活方面處於失敗狀態。
Huynh說,住在多倫多,他發現人們總是緊張或憤怒,並指出城市通勤時間過長是一個重要因素。
“你已經在工作上花了九個小時,然後你還要花一個半小時乘坐TTC地鐵。你可以從每個人的臉上看出,他們看起來都不開心。這不是生活的方式,” Huynh說。
除了對這座城市的交通系統的厭惡之外,生活成本也嚴重影響了他對多倫多生活方式的享受。
當他於2024年秋天回到卡爾加裡時,他發現生活成本較低,人們似乎更加悠閒。
“多倫多有點像洛杉磯、紐約,而卡爾加裡的人則更加悠閒。在多倫多,你的大部分時間,甚至余生,都在租房。他們為了基本生活而努力工作。”
此外,在卡爾加裡生活還可以接觸大自然和建立良好的社交圈。他補充說,吸引他留在卡爾加裡並感到滿足的一大原因是阿省的自然風光和風景,這是多倫多所缺乏的。
“這是天壤之別。如果要在多倫多進行一次像樣的徒步旅行,人們說要去阿岡昆省立公園,但那裡太遠了。那裡很美,但太遠了。與住在高樓的隔間裡相比,我發現這裡(卡爾加裡)更像是一個放松身心、與大自然共處的場所,”他說。
加拿大留不住人了:
移民外流速度創60年高點!
與此同時,有報告顯示,加拿大人正紛紛離開這個國家,這意味著永久遷往其他國家,而不僅是從多倫多遷往卡爾加裡那麼簡單。
加拿大統計局的2024年第三季度(Q3)數據顯示,加拿大的移民外流(Emigration)出現了大幅增長。
第三季度通常是移民外流的高峰期,但2024年第三季度的數據創下近年來新高。該季的移民外流量是自1967年加拿大正式確立移民體系以來的第五高。
加拿大的移民外流近年來一直在穩步上升。2024年第三季度,加拿大移民外流人數達29.100人,比上一季度增長11.1%,比2023年同期增長3%。
即便在通常較高的第三季度,這一數字也異常龐大,是自2019年Q3以來的最高值,幾乎延續了2016-2019年的趨勢。除2016-2019年期間外,加拿大自1967年以來的第三季度移民外流從未如此之高。這意味著,這是自加拿大引入移民法規以來,移民外流最嚴重的第五高的第三季度。
1967年的移民法規結束了基於種族的移民限制,並引入了打分制度,優先接收具有更高量化技能和更高價值的移民。然而,如今的外流趨勢表明,加拿大正在失去這些高價值人才,這種情況在現代歷史上極為罕見。
加拿大已陷入經濟衰退
移民減少恐加劇“危機”!
CIBC World Market首席經濟學家本傑明·塔爾(Benjamin Tal)在1月23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移民推動了加拿大整體GDP的增長,但如果按人均GDP計算,加拿大經濟已連續兩年萎縮,早已符合經濟衰退的定義。
西蒙弗雷澤大學(SFU)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安德烈·帕夫洛夫(Andrey Pavlov)表示,加拿大的實際經濟狀況比政府數據顯示的更糟。
“我們通常使用總GDP作為衡量經濟增長的標准,因為人口一般不會大幅波動。但真正應該關注的是人均GDP,而這一指標已經連續兩年下降。”
面對日益強烈的反移民情緒,特魯多政府在2024年下半年調整移民政策,削減移民配額並收緊部分移民途徑。但專家警告,減少移民可能會讓經濟問題更加惡化。
“加拿大需要削減繁瑣的監管和高稅收,降低企業經營風險,讓更多企業發展起來。減少移民可能會讓很多年輕人陷入困境。”帕夫洛夫警告道。
如今,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支持“加拿大已經陷入經濟衰退”的觀點。包括加拿大前央行行長史蒂芬·波洛茲(Stephen Poloz),以及BC省住房部長拉維·卡隆(Ravi Kahlon)等官員都對當前經濟形勢表示擔憂。
加國要關閉這條華人專屬移民通道!
從2021年開始,加拿大針對中國香港居民推出了“救生艇計劃”,鼓勵港人移民。香港居民只需要提供過去5年在加拿大獲得大專以上文憑,或者在其它國家或地區取得相等程度的學位,即可申請加拿大3年工作簽證,並且在工作滿一年之後就能申請永久居留權。原本該計劃的截止日期是2023年2月7日,但由於種種原因,在到期前一天加拿大政府又宣布,將該計劃再延長兩年,直至2025年2月7日。
而這一次到期之後,加拿大移民部已經確定不會再延長。意味著開放了近5年的這個港人專屬移民渠道正式關閉。
加拿大移民部指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有超過4.9萬人申請救生艇計劃下的開放式工作簽證,其中超過40.500人成功獲批。
另據《星島網》查證的數據,自加拿大政府於2021年2月8日宣布港人救生艇計劃以來,約有29.100名港人獲批赴加讀書簽證,包括2021年6335人,2022年9525人,2023年7865人和2024年5375人。在2021年前5年,平均每年只有2500人獲批讀書簽證。
若2021年至2024年這29.100名成功申請來加讀書的人,加上4年間成功獲批開放式工簽(OWP)的40.500 人,即合共約有7萬名港人可循救生艇Stream A及Stream B申請移居加拿大。而最終人數可能遠比7萬人多,因為與申請人一同移居的配偶和子女也會陸續成為永久居民。
“該計劃屬臨時措施,無意再延長截止日期,”加拿大移民部在回應媒體查詢時說:“合格的香港居民仍可申請其他工作簽證”。
加拿大目前的移民政策,已經與前兩年有著巨大的轉變。越來越多要求限制移民的聲音出現,促使政府不斷出台政策取消一些移民簽證,提高申請門檻。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再延長港人專屬移民計劃,也在情理之中。
而且將近5年來,港人的移民潮也開始從高位逐漸降低,恢復到了正常水平。
對於移民潮的退潮,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在2024年做過一期民意調查報告。報告顯示,有移居外地意願的受訪市民比例也逐步下降,到2024年10月該比例降到34.1%。過去5年,亞太研究所每年都會做一期民意調查,平均每年有超過40%的受訪者表示有移居打算。
美國這些貨品明天開始征收25%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在周日播出的 “超級碗 ”預熱節目中表示,他希望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個州的想法是認真的。
福克斯新聞頻道的Bret Baier問川普是否“真的想吞並加拿大”,就像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最近暗示的那樣,川普回答說:"是真的。”
他說:“我認為加拿大成為第51個州會好得多,因為我們每年在與加拿大交易中損失$2000億。我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為什麼我們每年要支付$2000億,基本上是對加拿大的補貼?”
美國從加拿大這個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購買產品,包括石油等大宗商品。雖然近年來商品貿易逆差激增至2023年的$720億,但逆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國對加拿大能源的進口。
川普曾多次表示,如果加拿大同意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那麼加拿大的情況會更好--但這一願景在加拿大人中非常不受歡迎。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周五在與商界和勞工領袖舉行的閉門會議上表示,川普關於讓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個州的言論是“真實的”,這與他希望獲得加拿大的自然資源有關。
據CBC報道,特魯多表示:“川普先生認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吸收我們的國家,這是一件真實的事情。在我與他的談話中。他們非常了解我們擁有的資源,他們非常希望能夠從中受益。”
川普本周末還表示,他還沒有看到加拿大和墨西哥采取足夠的行動來避免他威脅要對美國的兩個最大貿易伙伴征收關稅。
他說:"不,這做得還不夠好。必須要有所行動。這是不可持續的。我將要改變它。”
在墨西哥和加拿大采取措施安撫川普對邊境安全和販毒問題的擔憂後,川普同意在至少30天內暫時放棄對這兩個國家征收關稅的計劃。
今天周日川普還表示,他將於周一宣布對所有進口到美國的鋼鐵和鋁征收25%的關稅,包括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的產品,並計劃在周二或周三宣布實施對等關稅,並計劃“立即生效”。
川普在其第一任期內曾對鋼鐵征收25%的關稅,對鋁征收10%的關稅,但後來給予了加拿大、墨西哥和巴西等幾個貿易伙伴免稅配額。後來前總統拜登將這些免稅配額擴大至歐盟、英國和日本。-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沒治了 周五罷工郵局成加拿大漩渦
- 有利買家 加拿大房價正進入調整期
- 這不收小費咖啡館開業兩天就賺1萬
- 新冠陽性率升高,專家研判:預計5月下旬達峰
-
- 這越南粉店開業大促 3小吃僅10元
- 剛上任引爭議 稱加房地產危機根源
- 因為此事 4月通脹大幅放緩至1.7%
- 正午陽光出品的10大巔峰劇,《琅琊榜》僅排第三,榜首實至名歸
- 溫哥華資深貸款專家 解決貸款需求
- 卡尼兌現承諾 第一步要為中產減稅
-
- 比他哥更慘!辛瓦爾弟弟被鑽地彈送入地獄
- 震驚加國 這黨領導人去年花883萬
- 物價漲 加國人不買這10種日常用品
- 力邦藝術港 展覽活動拍攝場地租賃
- 印度控中國向巴提供衛星支援 曝北京反應
- 中國兩兄弟搭橡皮艇偷渡台灣成功
-
- 離譜!新能源汽車維修成了高危職業
- 有的部門已經癱瘓,解放軍中人心惶惶
- 環游全國 從存款40萬幹到負債70萬
- 俄需要達成怎樣的特別軍事行動結果?普京回應
- 突發!加國郵政周五開始撂擔子罷工
- 台長"心碎" 美國之音大規模裁員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