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17 | 來源: 大紀元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果不其然,民營企業座談會如期召開,習近平、總理李強、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和不久前被傳出事的常務副總理丁薛祥出席,馬雲、雷軍、任正非、王傳福、曾毓群等與會,但馬雲並未作為代表發言。
資料顯示,自2018年以來,習曾主持召開過三次企業家、專家或企業家座談會,三次座談會均有多名包括民營企業家在內的企業家參加。這第四次民企座談會與之前有什麼不同呢?先回顧一下之前的三次座談會情況。
2024年5月,習近平在山東考察時,專門主持召開了企業和專家座談會,目的是“聚焦改革、開門問策”。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和常委、中辦主任蔡奇出席,發言的9人中,既有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代表,也有外資企業、港澳台資企業代表,還有3位是專家學者代表。
2020年7月21日,習在京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中央書記處書記王滬寧和副總理韓正在內的三名政治局常委出席。時任中辦主任的丁薛祥亦參加。7名企業家代表就當前經濟形勢、保護市場主體、加強科技創新、深化企業改革、吸引用好人才、“十四五”規劃建設等提出意見和建議。
2018年11月1日,習在京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講話,汪洋、王滬寧和韓正出席,時任中辦主任的丁薛祥亦參加。10名民企代表就“新形勢下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
剛剛召開的座談會與之前三次相比,有三點不同。第一個不同是規格更高。之前的三次座談會沒有一次總理參加,只有第一副總理參加,而這次除了身為第一副總理的丁薛祥出席外,也是李強的首次亮相。照常理,主管國務院工作的總理才是與企業家對話、聽取意見的最合適人選,習近平的任何一個職務行此事都是越俎代庖。
不過,在習掌權這十幾年,這樣的凸顯自己權力、將所有政治經濟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行事風格,弱化兩任總理李克強、李強職權的舉動屢見不鮮。因此,此次李強出現在這個座談會上,就值得注意了。
這可以有兩種解讀。一是彰顯李強的跟班角色,二是極有可能與過去半年多來中共一再釋放的集中統一領導、弱化習的權力有關,畢竟李強才是負責經濟發展的正主。
第二個不同是身為中辦主任的蔡奇不見身影。作為黨魁心腹的中央辦公廳主任,工作可以涉及政治經濟等各方面事務,總書記去外地視察或者出國訪問、開會大多數情況下都帶著中辦主任。
之前的三次座談會,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中辦主任都有出席,而身為書記處第一書記、同時是中辦主任的蔡奇卻不知為何沒有與會。是感染了甲流或者新冠(COVID-19)病毒,還是中共黨內博弈限制了他的某些權力?
實際上,在去年10月,蔡奇也罕見沒有陪同習南下到福建考察,而且在三中全會傳出習重病的消息後,蔡奇的舉動也有些反常,對習的吹捧降調。這又是為什麼呢?
第三個不同是習此次只是講話,主持人是王滬寧,而之前三次習都是既主持又講話。加之官媒報道文字先推出,相關講話圖片在經過至少7個小時修飾後才刊發,都在佐證這可能與習的身體有關。習目前已經傳出兩次中風,顯然是不能過度勞累了。如果當眾犯病,那可是大事件。
從官媒報道看,在座談會上,習近平代表中共在肯定之外,又給民營企業家們畫大餅了,稱“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是當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工作重點”,“繼續下大氣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等等。
中共以如此高規格會見民營企業家,並再度給出承諾,說明中共真的急了。因為外有川普政府的施壓,內有經濟的蕭條和失業率居高不下、民不聊生,中共高層實在拿不出什麼好辦法提振經濟。只能再度求助於民營企業,給他們松松綁,希望民營企業家們幫助自己解困,同時也意在收買民心。
只是通篇報道看下來,依舊是無法給人任何信心。而無用的話重復得再多,沒有自由的市場環境、輿論環境,沒有透明的監管和不吃拿卡要的官員,還有不知何時就會出現的“遠洋捕撈”,不放棄公私合營政策,民營企業想要進一步發展、壯大也都是說說而已。對此,中共高層明白,闖蕩江湖多年的民營企業家也明白,大家在一起做做戲就好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何衛東再缺席重要會議 又有1人不妙?
- 一棟房住25名外國工人 三人被判刑
- 陳羽凡白百何離婚後,50歲發福認不出,兒子像媽
- 研究:每周3勺這米增加腦損癌風險
-
- 醫生警告:北美多地爆危險新冠毒株
- 以原價回購 大溫發展商為樓花拼了
- 卡尼與美國談關稅 福特: 下月談攏
- 溫哥華資深地產經紀 工作誠信認真
- 心疼大S!汪小菲二婚奢華一目了然
- 女子婚內出軌被情人殺害,凶手灌屍體農藥偽造自殺
-
- 印度控中國向巴提供衛星支援 曝北京反應
- 路透社: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稱願與杜特爾特家族和解
- 大溫油價展望 夏季駕車終於輕松了
- 溫哥華會計事務所 收費低 服務好
- 多倫多地鐵殺人案 中國男子被判終身監禁
- 大溫附近男子被狗咬傷後被棄路邊
-
- 納奈莫一游 美國護士想舉家搬到BC
- 馬筱梅發言一句話戳中大S痛點,張蘭樂開花
- 朝鮮派兵援俄惹禍:烏克蘭或向國際法院起訴金正恩?
- 美國前總統拜登患癌,中文互聯網一片幸災樂禍?
- 態度"急轉彎"?賴清德將兩岸統一比作"公司並購"
- 罷免總統:國民黨迎合北京的一場鬧劇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