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17 | 来源: 时代周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好莱坞 | 字体: 小 中 大
春节期间,国内各大视频平台争相上线数千部春节档微短剧。人们手捧手机就能获取更多欢乐刺激的内容,不必只期待走进电影院观看大荧幕。
过去两年,短剧行业市场火热,“爆款短剧编剧月入超10万”“一对夫妇做短剧每月进账4亿多”“74岁刘晓庆宣布进军短剧赛道”等相关话题多次登上微博热搜。很快,这股风也刮到海外,竖屏电影在北美人气飙升,Short Max、Drama Box、 Good Short等各大影视资讯、社交平台也纷纷上线短剧。
微短剧的风吹向海外,一众短剧从业者也竞相走向海外市场,中国导演、旅程娱乐创始人高峰就是其中之一。万事开头总是难。历经数年探索,他逐渐将中国短剧制作在海外进行一系列“本土化”尝试,在好莱坞打造短剧“富士康”。
2019年,高峰刚到美国没多久,就遭遇了疫情与好莱坞大罢工的双重冲击。“最艰难时,甚至有演员转行送了半年多外卖。”高峰对时代周报记者回忆说。此前,高峰在国内影视圈担任导演和摄影指导,小有名气。
三年后,高峰观察到短剧风口已来。2024年7月,高峰带领团队拍摄了爆款短剧《The Divorced Bilionaire Heiress》(离婚的亿万富翁继承人)。仅仅3个月,这部以20万美元成本拍摄的微短剧斩获超过了2500万美元票房,刷新2024年的短剧行业纪录,位居北美短剧市场第一。
很快,海外各大平台争相下单短剧制作,高峰深感短剧产量供不应求。短短一年之内,高峰团队的人数就从最初的2个人发展到近50人,每月短剧产量从1部增至8部。
高增长,有时也意味着高风险。中国短剧能否真正实现从“流量贩子”到“文化桥梁”的跨越?答案或许就在下一个爆款中。
高峰作品 图源:受访者提供
一场横跨太平洋的“造梦”
当中国正在欢度春节,纽约曼哈顿的寒冬中,一支由中国人主导的拍摄团队正在街头忙碌。演员们背诵台词,场务来回穿插,各种嘈杂构成了一幅迥异于传统影视工业的热闹景象。
高峰裹着羽绒服,盯着监视器里的画面——一场“霸总式”的豪门恩怨短剧正在上演,演员是清一色的欧美面孔,剧本则改编自中国网文。
“美国人没见过这种节奏,9天拍完120页85集,每分钟都在反转。”高峰回忆说,拍摄时,纽约气温零下10度,演员穿着单薄礼服表演“夏日虐恋”,而剪辑师在广州远程加班。开机后的第9天,尽管冻得手指发麻,高峰心里清楚:这就是风口。
事实证明,单集成本仅2000美元的短剧,却可能带来数百万甚至千万美元的回报。过去一年,短剧以“高利润率、快节奏、强情绪”等特点席卷海外市场。诸多中小文化传媒公司一波接一波,奔向海外。
“短剧的本质是网文视频化,用一分钟一个‘爽点’抓住观众,在短时间内为观众提供强烈的情绪价值。”一家国际化智能营销行业上市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傅言一语道破短剧的核心魅力。
傅言介绍道,出海短剧分为两类:一类是翻译剧,平台方以3万-5万元人民币/部的价格收购国产短剧版权,翻译后通过Facebook、TikTok等渠道在海外投放;另一类是本土剧,基于剧本二创后由海外本土团队拍摄,但目前优质的海外短剧制作团队较少,生态不及国内丰富。
“与传统影视不同,短剧的商业逻辑近乎‘赌博’。头部平台Reel Short、New TV等以独立App形式运营,单部剧制作成本约10万-30万美元,但投流费用占比高达70%-80%。虽然短剧爆款率不到5%,但一部爆剧一个月能赚回几百万美元。”傅言指出。-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烂番茄数据:90 年代 10 部影评人与观众意见不一的好莱坞电影
- 前明星女友龙凤胎 网友脑补马斯克
- 温哥华牙医诊所 经验丰富服务全面
- 女子穿"瑜伽裤"上门做3菜1汤 月入2万 网友曝细节
-
- 刚火了没几天 42岁孙俪又"不务正业"
- 《人生若如初见》收视爆了,却被观众要求停播下架,差评理由一致
- 格兰维尔岛一栋可爱水上住宅在售
- 研究:这些食物增加患早期痴呆风险
- 是谁?大温8000万头奖得主要现身
- 老父亲在大温住院 莫名摔成了骨折
-
- 传中美瑞士贸易谈判早上不欢而散
- 中美日内瓦谈判 美英贸易协议是"打样"?
- 加国人悲惨困境:要么等死,要么自费去国外求医
- 温哥华汇款/外币兑换 汇率最优安全
- 温哥华街头袭击案 ICBC赔偿引争议
- 耗了8年花3亿 梅西隧道连工都没动
-
- 大温华人女子干这事遭举报+罚款$300!全网怒了
- 大温学区砍掉这些课?华裔家长急了
- 中美贸易战休战90天 股市应声上涨
- 温哥华前市长强势回归 担任这部长
- 加国"百万房主"尴尬 穷到只剩下房
- 美中休战!下个出口管制松绑项目浮出水面
-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