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25 | 來源: 差評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2024 年不是剛過去麼,最近托尼從 IDC、Canalys、TechInsights、Omdia、Counterpoint Research、洛圖科技等各大權威調研機構,搜集了一波有關去年手機、平板、PC、電視領域的市場數據。
結果發現,這些數據呈現出來的行業趨勢跟格局變化還挺有意思,老樣子,先跟各位來個省流版 ——2024年,全球數碼市場終於結束了長達兩年的 “ 躺平期 ”,迎來久違的復蘇,智能手機出貨量止跌回升,平板電腦上演 “ 鴻蒙逆襲 ”,PC 市場暗流湧動,折疊屏從 “ 土豪玩具 ” 回歸到 “ 理性選擇 ”。
而在這場混戰當中,中國廠商集體開啟了 “ 狂暴模式 ” —— 小米傳音海外 “ 農村包圍城市 ”,華為 vivo 國內聯手 “ 圍剿蘋果 ”,聯想則借助供應鏈優勢 “ 橫掃全球 ”,它們都獲得了相當亮眼的成績。
手機市場:全球混戰,國產崛起
先來說說競爭最激烈的手機市場吧。
前幾年,國內外手機市場給人的感覺就是 —— “ 大環境賊差 ”,手機廠商卷得不行,你追我趕的,可大家換手機的頻率卻越來越低,以前咱們可能一兩年就會考慮換手機,現在恨不得用上個三四年。
CIRP:iPhone 用戶平均換機周期
這換機頻率一降,市場可不就跟著受影響嘛,你看像 2022 年還有 2023 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就同比下降了 11.3% 和 3.2%,直接打破了 2013 年以來的最低年度出貨量,手機廠商的日子是真不好過。
但到了 2024 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直接掃光了前兩年的陰霾,出貨量實現了 7% 的增長,達到了 12.2 億部。
之所以手機市場能夠回暖,主要還是因為今年手機綜合配置有了大幅提升,同時渠道也開始大規模鋪貨,換機需求被進一步釋放出來了,再加上 5G 普及到更多地區,新興市場的人也更樂意換新手機。
而這老大的交椅,依舊被蘋果穩穩坐著,雖說 iPhone 出貨量下降了 1%,去年總共賣了 2.259 億部,但人家靠著開拓新市場加上北美和歐洲市場的穩定輸出,愣是把中國市場的那點挑戰給化解了。
至於三星則是排第二,去年它和蘋果一樣,總的出貨量都超過了 2 億台,不過跟前一年相比也下降了 1%。
在我看來呢,現階段蘋果、三星多少有點擠牙膏、吃老本的味道,每次新機升級都像是小打小鬧,更新幅度並不算大,照這趨勢下去,說不定過不了幾年,國產廠商就能徹底把這倆巨頭拍在沙灘上。
要說 2024 年度最大黑馬,肯定非小米莫屬了,小米去年出貨量高達 1.686 億台,同比增長 15.4%,一下子躋身到了全球前三的位置,我相信過年的時候,雷軍的笑容肯定比小米 SU7 的車尾燈還亮~
之所以小米能取得這麼好的成績,一方面是它在國內賣得太火爆了,光國內市場,出貨量增速就飆到了 42%;另一方面,這些年它在東南亞的深耕也獲得了成效,如今更是做到了 16% 的市場份額。
國內狂打價格戰,國外猛推性價比,再輔以線下渠道瘋狂鋪貨,一招鮮吃遍天,有一說一小米這波戰略,簡直把一眾友商拿捏得死死的,同樣賣中低端機型的三星,接下來將在海外直面小米這一勁敵。
另外你敢信,那個在國內沒啥 “ 存在感 ”,但在國外被稱為 “ 非洲手機之王 ” 的中國企業傳音,竟然一聲不響做到了全球第四的位置,出貨量高達 1.067 億台,比排名第五的 OPPO 還多賣了幾百萬台。
我還特意花時間搜了下,除了非洲這個最大的基本盤,目前傳音在南亞、東南亞、中東和拉美等市場,也都開拓出了一片天地,簡直就是悶聲發財的典范,你別說,有時候選對賽道還真比瞎努力重要~
當然人家能做到這份上,肯定也是有真本事的,而它的秘訣就是 “ 無視參數內卷,專注剛需痛點 ”,像什麼多卡多待、超大容量電池、超高音量喇叭這些,對那邊的人來說就是剛需,傳音全給整上了。
換句話說,當地人需要什麼樣的手機,它就造什麼,堪稱 “ 機圈五菱 ”。
另外聯想的去年表現說實話有點出乎我的意料,雖然它在國內市場份額不足百分之 2%,連前五榜單都沒進。
但在國際市場它的表現堪稱亮眼,在美國市場,聯想憑借 12% 的份額位居第三,僅次於蘋果和三星;在拉美市場穩居第二;墨西哥市場位列第三;西歐市場成功打入第四;甚至還躋身法國市場前五。
如此出色的海外表現,直接讓聯想拿下了全球手機市場份額第八的名次,看來當初聯想花 29.1 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的選擇非常正確,很多廠商這會兒還在琢磨怎麼出海,聯想動動鈔能力就給做到了。
這麼說吧,放眼望去,去年在全球手機市場做到份額前十的手機品牌當中,除了蘋果、三星,其余八家都是來自中國,這充分表明咱們國內的手機品牌正在強勢崛起,在全球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不過大家也別高興太早,我看了下去年出貨量最高的手機,好家伙,幾乎全被各種型號的 iPhone 和三星給包圓了,只能說在高端市場這塊,國產廠商和蘋果、三星相比,確實還有好長一段路得走。
當然了,如果我們把目光聚焦到國內,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那也是相當激烈,而且情況還有點不太一樣。
2024 年國內市場總的出貨量是 2.714 億台,同比增長 3.7%,其中 vivo 已經連續四年,穩坐國產手機品牌頭把交椅,同時華為已實現對蘋果的全面反超,包括市場份額跟前一年相比也是增幅最大的。
說實話,華為去年的表現真的讓人有點意外,前幾年它遇到那麼多麻煩事兒,大家都替它捏把汗,結果沒想到人家不僅沒被打倒,還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上演了一波 “ 王者歸來 ”,妥妥的爽文主角。
而 vivo 能有這表現可以說在意料之中,藍廠這些年主打一個 “ 穩扎穩打 ” —— 低端卷續航、中端卷配置,高端卷影像,正是得益於這種在不同價位段都精准發力的策略,讓它實現了口碑銷量雙豐收。
相比之下,蘋果在國內的日子就沒那麼好過了。
雖然各家調研機構的統計口徑不太一樣,導致最後得出的結果有些許差別,但它們給出的數據,無一例外都反映出了蘋果出貨量和份額都在雙雙往下滑,說白了就是 iPhone 在國內沒那麼好賣了。。。
你看今年 iPhone 16 系列的跳水速度就知道了,不止第三方渠道在降價,就連官方渠道也罕見的迎來了全系降價,不管果粉們承不承認,這些年 iPhone 在國內高端市場的競爭力,就是一直在減弱。
至於原因相信大伙也都知道,iPhone 年年擠牙膏式升級,可以說跟國產廠商在影像、系統體驗等方面的大步邁進形成了鮮明反差,這些年包括華為在內,一眾國產廠商在高端市場對蘋果形成了直接沖擊。
再加上因為合規問題,國行版 iPhone 至今都還沒用上蘋果 AI,這就使得它的競爭力被進一步削弱。
反觀國產陣營,像小米、OPPO、vivo 等廠商,在推出功能強大的 AI 助手的同時,還在系統上開始強行兼容蘋果生態,iOS 獨占優勢越來越小,對此我只想說,你的下一台 iPhone,可以不必是蘋果~
而且我有預感 2025 年的數據還會更好 —— 原因你們也懂,國補來了!
講道理,國補對市場成交量的推動作用還挺明顯,這不,央視已經報道過了,2000 元以下、2000-4000 元、4000-6000 元價位段的手機,它們銷售量跟上一年春節假期相比分別同比增長了 10%、52% 和 108%,簡直猛得一批!
綜合今年開年各家手機廠商的表現,國內手機市場年度銷冠會花落誰家還真不好說,就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折疊屏手機,從嘗鮮到剛需
除了傳統形態的直板手機,折疊屏手機市場的數據也挺有意思。
2024 年全球折疊屏出貨量在 1830-2000 萬台區間,其中國內市場將近占了一半,出貨量為 917 萬台,同比增長 30.8%,但增速較前幾年有著明顯放緩,第四季度更是首次出現同比下降 9.6% 的情況。
這表明整個折疊屏市場已經開始從高速擴張轉向理性調整,比如原先有一部分人買折疊屏手機,可能單純只是為了嘗鮮或者裝 X,但現在它的主力消費群體,變成了那幫本身就對大屏和便攜有需求的人。
而且大折疊手機在國內出貨量占比就超過了 70%,小折疊手機相對來說就沒那麼好賣了,甚至我看到網上已經有消息稱 OPPO、vivo 等廠商這會兒已經暫停了小折疊產品線,轉而專注大折疊手機研發。
不過國內折疊屏市場,光華為就占據了 48.6% 的市場份額,真就應了那句 “ 遙遙領先 ”,這可把其他國產廠商給逼得夠嗆。
鑒於這點,其他廠商接下來的大折疊手機,很可能會放棄性能、影像我全都要的全能旗艦路線,而是學華為走輕薄和商務化,像 vivo X Fold3 Pro 這種影像追平同期直板旗艦的大折疊,以後估計不會有了。
你看 OPPO 已經這麼幹了,Find N5 完全拋棄了過往 Find N 系列特立獨行的路子,開始追求極致輕薄,遮住 logo 說它是華為 Mate X7 我也信。
考慮到蘋果首款折疊屏手機,大概在明年就會問世,到時候折疊屏手機市場競爭指定會更激烈,我個人倒是挺期待果子到底會整出啥新活兒,也好奇其他廠商會拿出怎樣的手段來應對,肯定相當有看頭~
平板市場,全球兩強,國產逐鹿
說完手機,接下來讓我們再來看看平板市場,說實話,平板這邊的情況跟手機有點類似。
去年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為 1.476 億台,同比增長了 9.2%,全球出貨量份額 TOP 5 分別是蘋果、三星、華為、聯想和小米,其中 iPad 以絕對領先的優勢做到了全球第一,但增速最快的還屬小米和華為。
與此同時,2024 年中國平板出貨量為 2985 萬台,同比增長 4.3%,國內平板電腦出貨量 TOP 5 分別是華為、蘋果、小米、榮耀以及聯想,其中除了蘋果份額同比下跌,其他幾家或多或少都迎來了上漲。
看來不止 iPhone 在國內越來越不好賣,連 iPad 也是一樣,不過倒不是因為它不好用,而是國產平板實在太香。
兩三千預算,在蘋果這邊可能只能買到基礎款 iPad,要高刷沒高刷,要容量沒容量,但要是放在國產陣營,性能、高刷、續航和容量都安排得明明白白,性價比直接拉滿,換做是我也會優先考慮國產平板。
我倒是有個想法,蘋果不妨把 120Hz ProMotion 高刷下放到非 Pro 版機型上,這麼一來,果子沒准還能靠這波操作在國內多搶回點份額,不然銷量繼續下跌被其他國產廠商追上來,面子上也不好看不是~
PC 市場,老牌爭霸,聯想稱王
跟前面手機和平板市場有所不同,2024 年全球 PC 市場,還是由聯想、惠普、戴爾等老牌廠商占據主導地位。
2024 年全球 PC 出貨量約 2.627 億台,聯想以約 6180 萬台的出貨量、23.5% 的市占率,同比增長 4.7%,穩坐頭把交椅,絕對算得上是 PC 界的 “ 老大哥 ”,而惠普和戴爾緊跟其後,再後面就是蘋果跟華碩。
雖然網上對於聯想這個品牌一直都存在各種各樣的爭議,但不可否認人家確實有這個實力,旗下供應鏈已經相當成熟且完善,而且消費級、商務級還有游戲產品線基本上全覆蓋了,它能做到全球第一絕非偶然。
然而我是實在沒想到蘋果竟然能排到第四的位置,要知道蘋果產品線並不算豐富、價格也偏高,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可見內容創作者有多青睞 Mac 了( 話說不會有人是為了打游戲才買 Mac 吧~
至於國內 PC 市場的出貨量數據,我在網上逛了一圈都沒找到,只找到了一些季度數據。
比如 2024 年第一季度,PC 出貨量下跌了 12%、第二季度下降 6%、第三季度下降了 1%,國內對於 PC 的需求量總體呈下跌的趨勢,要不是下半年國補出來提前刺激了一波消費,出貨量可能會下滑得更厲害。
電視市場,國產 Mini LED 崛起
跟 PC 一樣,電視出貨量同樣下跌的厲害,去年一整年,中國電視市場品牌整機的出貨量是 3596 萬台,跟 2023 年相比下降了 1.6%,直接刷新了從 2010 年開始,這十多年來中國市場出貨量的最低紀錄。。。
不過呢,這事說起來也挺有意思,雖然電視出貨量是跌了,但去年中國電視市場的零售額居然達到了 1202 億,跟之前比起來增長了 12.3%,這從側面說明現在很多人買電視,更願意為那些高端電視買單了。
反饋到具體數據上,你會發現 Mini LED 電視在去年全年銷量飆升到了 416 萬台,增幅高達 352%;而且其中 75 寸電視銷量占比高達 23.2%,已經反超前年占比最高的 65 英寸,成為賣得最好的電視尺寸。
2024 年中國電視市場出貨量排名( 含各家子品牌 )依次為 —— 海信、小米、TCL、創維、長虹、康佳、海爾以及華為,其他外資品牌比如索尼、三星,它們市占率都不到 5%,加在一起都沒超過一百萬台。
國產電視這波啊,屬實是揚眉吐氣了一把。
最後簡單來個總結
2024 年的數碼江湖,給人的感覺就活脫脫一部《 復仇者聯盟 》——
華為扛著麒麟芯片和衛星通信,在國內上演了一波 “ 五年磨一劍,光寒蘋果城 ”;
小米左手價格屠刀、右手生態大餅,對國際友商來了一句親切問候 —— “ Are You OK ” ;
傳音更絕,非洲兄弟可能還沒搞明白 5G 是啥,人家已經靠 “ 四卡四待 + 廣場舞喇叭 ” 登頂全球第四;
至於蘋果?庫克一邊給 iPhone 16 “ 戰略性降價 ”,一邊看著華為把 “ 高端 ” 倆字刻進 Mate 70 的衛星天線裡;
要說最慘的還屬電視圈,自從國產廠商借助 MiniLED 彎道超車把高端電視價格打下來後,直接把索尼、三星逼成了 “ others ”,真就應了那句話 ——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
總之,2024 年教會我們一個真理 —— 別跟中國廠商比狠,它們卷起來連自己都怕。
至於 2025,就讓這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諾亞方舟"遺跡現驚人發現 數據暗合聖經
- 全是爽點!《刑警的日子》大結局:方婷婷拋夫棄子,劉父失憶
- 最高近8000 加拿大兒童福利金又漲,馬上到賬
- 加拿大的國會要重開 這個黨尷尬了
-
- 李亞鵬妻子自曝沒錢了!從大平層搬到了水泥房
- 煙囪冒白煙 新教皇是他史上第一人
- 劉宇寧《折腰》爆了!但凡宋祖兒拉胯點,都壓不住這3位王炸配角
- 又談不下去 加拿大郵政又要罷工了
- 溫哥華牙醫診所 提供全面牙科服務
- 這不收小費咖啡館開業兩天就賺1萬
-
- 王興興最新發聲:我們非常缺人,所有崗位都缺!
- 快訊!中國解除對波音飛機交付禁令
- 15歲天才少女因付不起學費,將被迫離開加拿大
- 大溫華人女子幹這事遭舉報+罰款$300!全網怒了
- 中國軍事科技戰力 首次得以在實戰中驗證
- 大溫最值得期待的豐富多樣新餐廳
-
- 小馬哥和小澤在雨中相擁,不願分開
- 德美聯手軍援升級 烏軍如虎添翼
- 黃仁勳中東行抱回大單! 股價應聲大漲
- 營養師傳授"彩虹飲食法"讓你更健康
- 大溫著名發廊 美發師都來自於日本
- 魔鬼藏在細節中,日內瓦協議中共自取其辱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