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03 | 来源: 天天美剧吧 | 有1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好莱坞 | 字体: 小 中 大
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剪辑,成为本届最大赢家。
《阿诺拉》
这部成本仅600万美元的小制作,用一场荒诞的“灰姑娘式婚姻”撕开了好莱坞的华丽外衣,也让观众在笑声与泪水中直面阶层与性别的残酷寓言。
导演 肖恩·贝克 的名字或许不如诺兰、斯皮尔伯格那样如雷贯耳,但关注独立电影的影迷一定记得他的《橘色》和《佛罗里达乐园》。
前者用iPhone拍摄底层性工作者的生活,后者以童话色调包裹贫困社区的辛酸。
而《阿诺拉》延续了他一贯的创作基因。将镜头对准被主流忽视的群体,用黑色幽默解构美国梦的虚伪。
主演 麦琪·麦迪森 此前多以配角亮相,这次却以极具爆发力的表演将脱衣舞娘阿诺拉的脆弱与坚韧演绎得淋漓尽致,成为奥斯卡新晋影后。
布鲁克林的夜场里, 阿诺拉 踩着高跟鞋在钢管上旋转,用身体换取微薄收入,却始终怀抱对爱情的幻想。
一次偶然,她结识了俄罗斯军火寡头之子 伊万 。
这位沉迷电子游戏与酒精的富二代,在迷乱中向她求婚,两人冲动地在拉斯维加斯登记结婚。
阿诺拉以为这是命运的馈赠,辞去工作搬进豪宅,却在短短几天后遭遇现实的重击。
伊万的父母带着律师与保镖杀到纽约,以羞辱性手段逼迫她签署离婚协议。
电影前半段如同一场荒诞的浪漫喜剧,霓虹灯光与嘻哈配乐烘托出纸醉金迷的幻象;而随着俄罗斯富豪家族的介入,画面色调骤变,冷峻的镜头语言将阿诺拉从云端拽入泥潭。
《阿诺拉》最尖锐的讽刺,在于撕开“自由选择”的虚伪面纱。
导演用大量符号化的对比凸显 贫富差距 。
阿诺拉居住的廉价公寓紧邻轰鸣的铁轨,而伊万的豪宅中连马桶盖都镶着金边;脱衣舞俱乐部的经理将性工作美化为“自食其力”,富豪家族却将阿诺拉视为必须清除的“污点”。
更值得玩味的是,当阿诺拉试图以爱情对抗金钱时,她发现自己不过是这场游戏中的一枚棋子。
伊万的求婚源于药物作用下的冲动,而保镖对她的“拯救”也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占有。
影片结尾,阿诺拉在破旧轿车中与保镖相拥而泣,这一幕没有 救赎 ,只有无尽的疲惫与妥协。
尽管奥斯卡将《阿诺拉》捧上神坛,舆论却呈现 两极分化 。
支持者盛赞其“以喜剧外壳包裹社会批判”,反对者则痛斥影片充满对性工作者的刻板想象与“厌女”倾向。
阿诺拉的角色塑造尤其引发讨论。她天真到相信嫖客的求婚,又在婚姻破裂后迅速投入保镖怀抱,这种“ 恋爱脑 ”设定被批评为男性导演对女性主体的矮化。
然而,也有观众认为,这正是影片的深刻之处。在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底层女性连“清醒”都是一种奢侈。
导演用近乎残忍的笔触,揭露了所谓“自由选择”背后的结构性压迫。当生存成为首要命题,爱情不过是富人消遣的玩具,穷人求生的绳索。
或许《阿诺拉》注定无法让所有人满意。
有人看到的是对好莱坞套路的重拳出击,有人嗅到的是精英导演的傲慢说教。
但不可否认,它用600万美元的成本,在奥斯卡舞台上投下一枚 深水炸弹 ,逼迫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被光鲜叙事掩盖的裂痕。
当资本与权力联手编织童话,谁在承担幻灭的代价?当“自由”成为粉饰剥削的借口,又有多少人能真正逃离命运的牢笼?
这部电影没有答案,但它至少撕开了一道口子, 让光透进来 。
「点击卡片即可关注」
风头不对剧迷们及时上车-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烂番茄数据:90 年代 10 部影评人与观众意见不一的好莱坞电影
- 加国最大恐怖主义融资案 男子认罪
- 温哥华资深贷款专家 解决贷款需求
- 丰田RAV4要排队 六款SUV是完美替代车型
-
- 智库:加国联邦应裁员6.4万 省百亿
- 清仓情怀卖爆 the bay命运又延期
- 五熊一家频频上门 女房主不淡定了
- 烟囱冒白烟 新教皇是他史上第一人
- 太无助了 热汽球着火男子不幸坠亡
- 骨灰级粉丝爆料Costco的优惠秘诀
-
- 大换血!加国新内阁宣誓!方慧兰留任
- 牛!温哥华被评为北美最幸福的城市
- 中国军事科技战力 首次得以在实战中验证
- 温哥华贷款经纪 解决各类疑难贷款
- 15岁天才少女因付不起学费,将被迫离开加拿大
- 传白宫致函中共 对北京提出四项要求
-
- 加国人悲惨困境:要么等死,要么自费去国外求医
- 美中休战!下个出口管制松绑项目浮出水面
- 黄仁勋中东行抱回大单! 股价应声大涨
- 卡尼新班子亮相 多新人这些人出局
- 德美联手军援升级 乌军如虎添翼
- 营养师传授"彩虹饮食法"让你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