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30 | 來源: 貴陽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由貴州省委宣傳部出品的歷史人文紀錄片《陽明悟道》重返歷史現場,在貴州的人文山水間、在學者名家的解讀中,再現王陽明的思想蛻變歷程,以此進一步擦亮貴州作為陽明心學誕生地的文化名片,打造陽明文化高地。3月26日至28日,該紀錄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紀錄頻道(CCTV-9)播出。
紀錄片《陽明悟道》拍攝歷時一年多,主創團隊穿越貴州多個市(州),從王陽明貶謫貴州、龍場悟道、創辦書院以及踐行知行合一等幾個方面,精彩呈現陽明心學思想在貴州萌芽,促進貴州文化教育發展,深刻影響中國乃至世界的歷程。片中匯集了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錢理群,中國文史研究館館員、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北京大學哲學社會科學一級教授陳平原,貴州省文史研究館原館長、《貴州文庫》總編纂顧久,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董平,貴州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張新民,中國傳媒大學陽明書院院長周月亮等知名學者,從不同維度對“陽明悟道”進行了深度解讀。
重返現場,再現陽明“心路”歷程
“12歲少年的初心,一輩子沒有改變。古今中外很多人都想學聖賢,可是歷經磨難以後大部分人退了、改了或者墮落了,而王陽明百戰歸來依舊不改初心。”陳平原的這段話,出現在3月26日播出的紀錄片《陽明悟道》第一集《山水引路》中。
歷史人文紀錄片《陽明悟道》截圖。
同期畫面中演繹了1483年前,年僅12歲的王陽明向私塾先生發出叩問的場景:“先生,何為第一等事?”先生答:“惟讀書登第耳。”陽明回答:“先生,登第恐未為第一等事,或讀書學聖賢耳。”
人生頭等大事是做聖賢,這番驚世駭俗的觀點,注定王陽明將走上一條與眾不同的人生道路:為學上,可以因實踐理學家朱熹的“格物致知”,在院子裡七天七夜格竹觀察,最終以生病而告終;為官上,仕途原本一帆風順,卻因揭露權宦劉瑾的惡行,受盡廷杖牢獄之苦,最終被貶至天末之地的貴州龍場。
1508年前,王陽明啟程赴龍場驛。貶謫途中寫下一詩:“危棧斷我前,猛虎尾我後。倒崖落我左,絕壑臨我右。”此詩是他進入貴州後最真實的寫照,前途可能是一條生死不歸路。
陽明先生由平溪衛(今玉屏縣)入黔,經鎮遠衛(今鎮遠縣)、興隆衛(今黃平縣),在平越衛(今福泉市)寫下“天下之山,萃於雲貴;連亙萬裡,際天無極”的句子,心緒低沉的王陽明,至此胸襟大開。“路從頂上入,這是一種高開高打的格局和氣象。”周月亮說,“只有不畏艱難險阻去爬那種奇絕之路的人,才能最後登上頂峰。這是英雄心性的一種共性。”從此山水引路,一路向前。陽明先生在平越衛(今福泉市)攀登七盤嶺,經過新添衛(今貴定縣),到達省城貴陽,最後前往龍場驛(今修文縣)。
紀錄片第一集《山水引路》以“王陽明初遇貴州的困頓與開悟”為主題,講述王陽明的初心、困頓,以及貴州的山水牽引滌懷。第二集《洞見天地》,則圍繞“王陽明與貴州相融相和,龍場悟道”這一主題,講述一人一地相互成全的故事。
初至龍場驛,陽明先生即陷入“居夷處困”的困苦中。據《明史》記載,他到龍場後,身處一個山峰連天、狐狸成群、蛇大如輪的惡劣環境,與麋鹿猿猴相伴、生死懸於一線。因為“居無所”,只得在荊棘之間造一座茅屋暫且居住,“草庵不及肩”(《初至龍場無所止結草庵居之》;也曾“食無糧”,面對青黃不接的絕糧處境,需親自開荒耘田,“夷俗多火耕,仿習亦頗便”(《謫居絕糧請學於農將田南山永言寄懷》);日常也免不了上高山采食野菜,“采蕨西山下,扳援陟崔嵬”(《采蕨》);還曾“灶無柴”,需入深林伐木采薪,“朝采山上荊,暮采谷中栗。深谷多淒風,霜露沾衣濕。采薪勿辭辛,昨來斷薪拾”(《采薪二首》其一);更曾“睹無命”,一名吏目帶著兒子和仆人赴任途中路經龍場,最終沒能躲過“蛇虺魍魎,蠱毒瘴癘”這一關。陽明先生親手埋葬三個素不相識卻命運相似的人之後,寫就名篇《瘞旅文》:“連峰際天兮,飛鳥不通。游子懷鄉兮,莫知西東。”不久,他思念的故鄉傳來消息:父親王華的官職被太監劉瑾借故罷免。
自我的劫難、家族的命運、官吏的溘逝,世事茫茫——“聖人處此,更有何道?”
語言不通、大字不識的當地民眾,非但沒有將王陽明視為避之唯恐不及的“貶官”“囚犯”,而是親近他、幫助他,“看見他在蓋房子,這家送一把草、那家送一把柴。後來有官員挑他毛病、侮辱他的時候,民眾覺得王陽明是個好人,還幫他教訓了那官員一頓。”顧久先生說。王陽明自此與鄉土、鄉人相融相和:跟當地農人學種莊稼,與所謂的“夷民”對唱山歌、把酒言歡……直至一日雷聲大作,王陽明大徹大悟,洞天悟道。
“貴州最可貴的有三個東西,真山、真水、真人。王陽明不是有貴州這段經歷的話,他至少缺了一大部分,他給貴州帶來新東西的同時,真山、真水、真人也培育了他。”把貴州當作第二故鄉的錢理群教授說。陳平原教授也認為:“貴州的山水、貴州的文化促成了王陽明思想的突變。”
經歷了山水問路的艱難、洞中悟道的蛻變,王陽明正式開啟了在貴州的傳道之路。他在修文龍岡書院、貴陽文明書院別開生面地講學,成為貴州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事,年輕學子紛紛慕名而來:“貴之諸生,無遠近,皆裹糧從之游。”黔中弟子親炙於陽明門下,首傳陽明心學,形成了最早出現的陽明後學學派——黔中王門……陽明先生在貴陽傳道的故事,在紀錄片第三集《此心光明》中呈現。這一集以“王陽明與貴州相互成就,心學生生不息延續至今”為主題,講述在貴州人的包容與支持下,王陽明從民間傳道擴大到官辦講學,將自己的開悟、蛻變、實踐,到貴州文化思想之變,傳承至今。
名家解讀,再論陽明“心學”誕生
龍場為什麼是理解王陽明及其心學體系的關鍵地標?王陽明為什麼能夠在貴州悟道?陽明心學與貴州這片土地有著怎樣的聯系?對後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面對這些問題,歷史人文紀錄片《陽明悟道》呈現出學者名家們“畫龍點睛”般的闡述,他們有著更為完整的解讀。
歷史人文紀錄片《陽明悟道》截圖。
“龍場悟道比較有傳奇色彩。”陳來認為,王陽明龍場悟道,是克服了“名利關”“生死關”的結果。“王陽明到了龍場以後第一關是名利關。他從中央被貶到偏遠地區,當一個小小的驛丞,在心理上怎麼適應?先要過名利關。他采取的辦法主要是靜坐,第一關他很快就破掉了,對於名利他已經看開、看破了。然後就是生死關,傳說當朝權宦從北京一路追殺王陽明,因此他還要預防對方派人到龍場對他不利。有這種擔心說明他對生死還沒有看破,精神上還沒有達到真正的自由。名利已經擺脫了,可是生死怎麼能看得開呢?王陽明還是靜坐,靜坐了一段時間後,這個關他也突破了。在這期間他悟道了。王陽明在貴州的歲月,不僅是他個人思想成熟的重要階段,更是他心學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
王陽明在貴州悟道的緣由,顧久先生從三個角度進行了剖析:首先是“仕途的中斷”。歷史已多次證明,看似厄運卻能成就偉大的思想家。如果王陽明得到了皇帝的肯定,將主要精力放在仕途上,也許永遠不會有悟道的王陽明;其次是“長期的孤寂”。在貴州,王陽明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在孤寂中對生命進行徹底的思考;再次是“良知的對比”。在貴州,王陽明身邊的老百姓看似沒什麼文化,語言不通、大字不識、跟孔孟之道也不相關,但是他們本著“良知的沖動”,給王陽明提供了很多幫助。普通百姓本能的良知,與廟堂上滿口仁義道德的諸君,形成鮮明的對比。
原來,儒家孔孟的性善論沒有錯,本能的良知只是容易被私心、私欲、偏見、成見所遮蔽。陽明龍場悟道,明了的也是“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外去求道,不如更重要的向內來正自己的心。”樓宇烈先生說。
“陽明文化生發於貴州大地,又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董平教授說,陽明先生“龍場悟道”之後,在龍場開始講學,教大家“立志、勤學、改過、責善”,這就是“親民”的表現。如果“悟道”即是“明德”的話,那麼“明德”的顯化就是“明明德”,顯化的狀態就是“親民”。通過這些實踐,他把所“悟”之“道”轉換為自己的新思想,在貴陽文明書院宣講“知行合一”。如果“心即理”還有前人之說為基礎,那麼“知行合一”卻是他獨創的新學說。董平的結論是:貴州是王陽明生活的轉折點,也是他思想與精神的轉折點,是“陽明心學”真正誕生的地方。
1510年,王陽明離黔赴贛,但他的思想在黔中大地生根發芽,百年之間開創貴州一代學風。在《與貴陽書院諸生書》中,王陽明列舉了23位跟隨他學習的學生,留下了“黔中王門”最早的記載,他的學生及再傳學生在貴州繼續建立書院,影響日益增長。這些涓涓細流匯成江河,共同推動了貴州在明清之際“七百進士、六千舉人”的科舉成績。顧久先生表示,王陽明在貴州的歲月,促進了地方的文化、教育乃至社會發展,這些影響綿延至今。在近年來火遍全網的“村BA”“村超”裡,也能夠找到陽明心學的影子。“我覺得王陽明對貴州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陽明心學一直活著,一直保有生命力。”顧久先生說。
“陽明先生已作古,但是陽明心學作為一種精神、一種生活樣態、一種活法,在中國的歷史上具有永恒的價值。”董平教授從其所任職的浙大與貴州的關聯切入,觀照陽明心學所蘊藏的力量。抗戰時期文化西遷,浙江大學“文軍長征”赴黔繼續辦學。在艱苦的條件下,貴州在物質和精神上養育了浙大,精神即陽明先生教導的“求是”二字,源於陽明先生的教導。
董平說,陽明心學代表著中國文化數千年文明傳承的一種匯聚、一種積澱,一種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內在價值的彰顯。“陽明先生之所以能夠悟道,就因為他始終堅持他的完善人格理想,追求心體的光明與行為展開的同一性。陽明先生的‘此心光明’,原本就是中國文化的本質精神在陽明身上的體現,它將支撐我們每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綻放出生命原本應有的華彩。”
山水為證,再傳陽明“心聲”遺事
“他年貴竹傳遺事,應說陽明舊草堂。陽明文化是近二十年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潮中最為耀眼的熱點之一,而在宣傳、弘揚、研究陽明文化的大潮中,王陽明悟道之地貴州則是無可爭議的重地。”正如陳來教授所言,“陽明心學”是屬於世界的,但作為心學誕生地的貴州貴陽,正圍繞“獨特”甚至“專屬”的陽明文化資源優勢,讓世界聽見陽明“心聲”,看見陽明“遺事”。
黃平縣月潭寺,王陽明在此寫有《重修月潭寺建公館記》。 陳偉紅/攝
史料記載,王陽明於1507年入黔至1509年底離黔。陽明先生在黔兩年多的時間裡,遍游黔地,每到一地皆作詩文留念,其中《赴謫詩》五十首、《居夷詩》一百多首。據貴州大學歷史與民族文化學院副教授張明統計:“王陽明一生共留下了六百多首詩,其中貴州的詩是最多的,有四分之一。”這些詩作中,看不到悲觀情緒與淒苦愁狀,反而是充滿了對貴州貴陽山水、自然、山民、門生的描繪與熱愛,一如他在詩中所寫:“投荒萬裡入炎州,卻喜官卑得自由”“古洞閒來日日游,山中宰相勝封侯。”寫於貴州的《瘞旅文》《象祠記》後來收入《古文觀止》。這些豐富的陽明文化資源,是獨屬貴州貴陽的。
根據王陽明在貴州居住期間的生活、悟道以及講學的行動軌跡,貴州於2020年發布了“陽明·問道十二境”文化符號及經典游學路線,囊括貴陽、畢節、黔東南、黔南等多處自然、人文勝跡,分別為:龍場悟道、興隆書壁、平越思隱、古道心旅、陸廣曉發、水西論象、龍岡開講、貴陽傳道、南庵答和、南祠詠懷、東山遺韻、鎮遠留書。
貴陽甲秀樓與翠微園,王陽明曾數次游歷南庵(今翠微園)。 吳學文/攝
“陽明·問道十二境”隨即成為“陽明IP”本土化的代表性新IP——著名學者酈波教授創作的《心學的誕生》一書,即通過“陽明·問道十二境”梳理陽明先生悟道、傳道的心路歷程。“陽明心學誕生於黔地,得益於貴州的山水、人文與社會思潮,而黔學也在王陽明心性、行為與思想的轉變影響下得以初步形成。”酈波說,陽明心學為每一顆心靈、每一個生命提供了“心上學、事上練”的指引;由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和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聯合出品的《陽明·問道十二境》原創圖書,聚焦貴州人文山水與陽明文化兩大IP的結合,打通陽明文化與人文地理、省域文旅,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貴州省實施“陽明文化研究轉化傳播重大文化工程”的重要內容。該書通過空間場景來還原歷史,彰顯古今巨變、時代發展,通過多層次、全方位的體驗與互動,讓陽明心學得以深入人心並輻射了豐富的貴州文化資源。從而建立起對貴州省更多人文目的地的認知,達成了對貴州省域多彩文化的系統傳播。
“陽明·問道十二境”IP也有影像化代表作:2024年3月首播的陽明文化微紀錄片《我的1508 問道·十二境》,通過文化學者與主持人對話回溯,以1508年為敘事原點,循著1508年王陽明在貴州的足跡,通過藝術家的實景演繹,讓觀眾感受王陽明悟道傳道的心路歷程。在該片中,貴州京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演員馮冠博飾演王陽明;一年後,歷史人文紀錄片《陽明悟道》在央視紀錄頻道首播,馮冠博在片中再次飾演王陽明,再次走上“陽明·問道十二境”。此前,他在新編歷史京劇《陽明悟道》中飾演的王陽明,堪稱對陽明心學舞台化的典型詮釋,並憑借此作摘得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第32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
從舞台走到真山真水間,從對陽明心學的舞台化詮釋到山水間演繹,馮冠博說,在貴州山水間,可以真切感受到王陽明當時的心境,貴州的山水治愈了陽明先生的心靈傷痛,陽明先生也把自己的精神鐫刻在貴州這片土地上。“貴州的山水已然與陽明先生融為一體。”他說,影像化的紀錄片以山水為證,帶領全國觀眾飽覽貴州的山川地貌、風土人情,一同與500年前的王陽明感受“無限風光在貴州”的心靈慰藉和人生思考。
新編歷史京劇《陽明悟道》是貴陽打造陽明文化創新高地的典型代表。該劇是貴州京劇院創排的原創京劇,也是貴陽市重點打造的文旅融合藝術成果。陽明文化塑造了貴陽“知行合一,協力爭先”的城市精神,在陽明先生悟道、傳道的貴陽,當前正圍繞“做強陽明文化”的總體要求,從規劃調整、功能強化、內容策源、場景活化等多個方面入手,重點推進貴陽陽明文化“五片區”一體化規劃展示。“五片區”分別包括陽明文化會客廳——甲秀樓、翠微園;陽明文化悟道地——陽明洞;陽明文化傳道地——陽明文化園;陽明文化紀念地——陽明祠;中國心學研究地——孔學堂。
“我們完全可以在‘歷史的現場’,重新回溯古人的心路歷程,與古人同發一精神境界。”張新民教授說。
記者 鄭文豐 舒銳-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從歷史人文角度分析,美國為何強盛不衰?
- 匯錢存GIC被騙慘 溫村女子告銀行
- 新冠陽性率升高,專家研判:預計5月下旬達峰
- 驚傳:出軌男學生的北理工男教授自殺 沖上熱搜
- 2025年,前景最被看好的十大行業.....
- 愛奇藝、騰訊、優酷甩出"巔峰劇"火力全開,誰能登頂獨占鰲頭?
-
- 本周六素裡舉辦大游行將導致封路
- 有利買家 加拿大房價正進入調整期
- 51歲徐靜蕾美國瀟灑生活曝光 已移民9年
- 卡尼新班子亮相 多新人這些人出局
- 溫哥華貸款經紀 解決各類疑難貸款
- 維多利亞日長周末哪裡開門哪裡關
-
- 當街槍殺兩人!加拿大全國通緝兩青少年
- 朝鮮派兵援俄惹禍:烏克蘭或向國際法院起訴金正恩?
- 震驚加國 這黨領導人去年花883萬
- 這省新推小費法 民眾期望全加實行
- 美公開現場照 何立峰小心翼翼"落後半個身位"
- 碳稅取消 加國4月通脹率或至1.6%
-
- 習實錘喪軍權!?吳謙退場 三新軍校"去習"
- 懵 溫村這裡居民想續租交百萬稅款
- 葉童,有著張揚的生命力和灑脫的帥性,乘風破浪正當時 | 二湘空間
- 比他哥更慘!辛瓦爾弟弟被鑽地彈送入地獄
- 溫哥華牙醫診所 經驗豐富服務全面
- "我的房子,寧可空著也不租給老人"...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