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06 | 來源: BBC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北極 | 字體: 小 中 大
說到過敏,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是:花粉季打噴嚏的自己、吃海鮮臉腫成豬頭的室友,或者是那位自帶抗過敏藥出門的同學。
但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動物園的北極熊也會過敏?不是開玩笑,是真的!
這年頭,連動物都開始跟人類一樣嬌氣了——不吃不喝還行,一吸人類毛發就起疹子!
故事主角是芝加哥林肯公園動物園的北極熊——Siku。
2018年,飼養員發現Siku越來越“禿”,毛發一撮撮地掉,露出了黑黢黢的皮膚,不停地用牆蹭、用爪子撓,一副“別問我多癢”的狀態。
獸醫團隊懷疑他過敏了,於是給他做了皮膚測試。
結論讓人哭笑不得:塵螨、榆樹、桑樹、紅雪松的花粉,還有——人類的頭皮屑!
是的,你沒看錯。北極熊過敏源之一是人類的毛發。聽起來像冷笑話,但對Siku來說,一點都不好笑。
說起來,過敏本質上是免疫系統“走火入魔”:把本來無害的花粉、塵螨、毛發當成敵人,激烈地發動攻擊。
不僅人類,連馬、狗、貓、黑豹、犀牛、狐猴、猴子、黑熊,甚至海豚也未能幸免。
唯一的區別是:我們流鼻涕,它們掉毛、長紅疹、抓耳撓腮。
那麼,為何越來越多動物過敏呢?
科學家懷疑,這一切的鍋,得讓“幹淨”來背。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小時候泥巴粘身上也沒事,現在洗多了反倒容易過敏?
動物也是一樣。現代飼養環境太講衛生,食物殺菌、寄生蟲清除、空氣過濾,全是“五星級”待遇。
聽起來像在保護它們,實際上卻讓它們的免疫系統失去了“敵人訓練場”,變得神經過敏。
就像有專家形容的:動物們活得太文明,結果身體開始“自找麻煩”。
這不是段子。研究發現,在野外,動物為了生存會不停地接觸寄生蟲、細菌、灰塵,免疫系統習慣了“真打仗”。而動物園裡的生活就像在消毒液裡泡大,免疫系統沒事做,就開始找茬了。
不過,現代醫學還是有辦法的。
Siku就被“處方”了一個聽起來像蜜糖烘焙課的治療方案:把過敏原混進蜂蜜裡喂他吃!
為什麼用蜂蜜?因為蜂蜜本身含有當地花粉,能溫和地“教育”免疫系統別小題大做。
吃了三年“甜蜜療法”後,Siku的反應好多了,連對人類毛發的過敏都減輕了。
這大概是史上最“溫柔”的脫敏治療:舔著吃,嘴甜心也甜。
想想過去,動物常被用來研究人類疾病,但在過敏這件事上,情況反過來了。
我們的人類經驗,反而成了動物醫生的“秘籍”。比如脫敏針、益生菌、早期接觸訓練等等,都開始應用在寵物和動物園動物身上。
未來也許真的會有“寵物專用益生菌酸奶”、“動物版抗過敏食譜”,甚至是“寵物心理抗敏療程”,別笑,科學家真的在考慮。
當然,除了“幹淨”之外,過敏還有個不可忽略的嫌疑對象:氣候變化。
春天越來越早、花粉季越來越長、溫度飆升,讓很多地區的花粉數量創新高。人類苦不堪言,動物們也躲不過。
專家甚至說,現在的過敏症狀,比以前更普遍、更嚴重。
在美國東北部的寵物診所,醫生們已經“忙不過來”。狗狗舔爪子舔到脫皮,貓咪臉都抓破了,耳朵發炎成了“標配”。
最誇張的是,一頭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的犀牛媽媽和寶寶,全身紅腫,潰爛流膿,場面堪比災難片。
獸醫給它們打了“犀牛版”脫敏針,逐漸建立耐受機制,才慢慢恢復。
你以為這只是個體差異?不。專家認為,野外動物極少出現這種症狀。為在野外,過敏=生存劣勢,早就被自然淘汰了。
比如,得了耳朵過敏的雄獅,聽力變差,如果放在草原上,它可能一場狩獵都接不住信號,就等於挨餓。-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大溫長周末赴美的客流量大幅下降
- 《藏海傳》再出反智硬轉折,屍體拉種子,能墳頭開滿花,也是醉了
- 大溫周末大型活動將有大批路封路
-
- 溫哥華資深貸款專家 解決貸款需求
- 突發!加國郵政周五開始撂擔子罷工
- 加國多車嚴重車禍造成至少9人受傷
- 可怕!本拿比連發兩起襲擊案同一人
- 投資房產高回報 大溫夫婦被騙175萬
- 胡錦濤罕見露面 傳政治局召開"廢習會"
-
- 罕見使用"清除"一詞,美對中發出強硬信號
- 男子偷渡境外網絡賭博:非法獲利171萬獲刑6年半
- 陸川導演的《借命而生》大結局令人唏噓不已
- 大溫公交客流量暴漲 竟超過了大多
- 領袖爆雷霆之怒? 壯王落馬廣西官場倒查10年
- 罷工能避免嗎?加國郵政提供新報價
-
- 淡出烏俄和談?川普:不是我的戰爭
- 蘭裡地產專家 多年蘭裡地產經驗
- 以色列國防軍向歐盟和中國外交官鳴槍,結果…
- 《護寶尋蹤》央視首播收視第1,超《藏海傳》,觀眾評價出奇一致
- 南非總統到訪白宮 川普突放一段影片 氣氛僵住了
- 重磅:川普宣布$1750億"黃金穹頂" 中俄痛批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