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24 | 來源: 上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北京 | 字體: 小 中 大
對習近平來說,這次出訪並非只是“向『南』尋暖”,向該等開發中伙伴行銷“川普共同威脅”,或開展“保護主義”反制陣線,其主要目的可謂之“反封鎖”,換言之,這次出訪是為跳脫美國全方位經貿封鎖而啟動的求生之旅。關鍵是,習近平這場足令“封鎖台海”議題都遭致邊緣化的“經貿反封鎖”行動,確也有助於吾人洞窺中國、美國及東協的戰略圖像。
打造共同“產供鏈”乃中國“反封鎖”主軸
越、馬、柬三國之所以成為此次“經貿反封鎖”行動的優先合作國家,實與其貿易地位有關。首先,越、馬兩國不但是2024年中國在東協成員間的首二出口對象,還是2024年東協成員對美出口額最大的兩國。而越、馬、柬三國,更是包辦了2024年全球對美半導體設備出口國家的第一、第三及第五名。於是乎,中國“洗產地”的陣地保衛戰很難不從這三國打起。
綜觀越中、馬中、柬中三組聯合聲明,在在可見中國標榜“共同打造安全、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加以中國較以往更加積極於高新技術領域的合作,顯示中國已然認清,其與東南亞下一階段的合作利基,勢須由市場准入擴及技術輸出。中國或中企要跳脫美國全方位之“封鎖”,除須一面擴大對“非美供應鏈或市場”之經營,一面得透過對外技轉與合資來尋求出路,亦即“共同打造安全、穩定產業鏈供應鏈”。職是之故,如何使該等東協國家在與川普政府進行談判時,不致卷入“產供鏈去中化”議程、排擠中國經貿利益,定然是今後中國對東協首要之外交目標。
對東協來說,“依中靠美”時代既已強勢開篇,“經濟靠中、安全靠美”典范自將隨之終結。(美聯社)
美國“產供鏈去中化”尚且無法一步到位
2019至2024年美國對中進口貨物金額下降34.7%的同時,美國轉由日、中以外環太平洋國家(Pacific Rim excluding Japan and China)進口貨物之金額乃成長64.9%。按2024年全球對美貿易出超國排名來看,前二十名中就有越(第三)、泰(十一)、馬(十四)、印尼(十五)、柬(十八)五個東協成員,此無疑是“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成果之一項。
隨著4月9日美國對全球86國輸美貨品課征高關稅起,原來自2018年美中貿易戰以來享有“友岸外包”紅利的國家,包括東南亞在內的開發中經濟體,苦嘗“友岸丟包”的滋味。惟是否“友岸丟包”確系美國實現“產供鏈去中化”的“必要之惡”?
對川普政府來說,在推動“產供鏈去中化”的過程中,杜絕中國洗產地還算是簡單任務。由於在相當期間內,包含東協國家在內的中國產品替代國,仍難以在完全不運用中國原料或設備的情況下獨力供貨美國市場,要推動真正“產供鏈去中化”的條件,尚不成熟。關鍵是,不論是要讓東協國家配合杜絕中國洗產地,抑或讓東協國家願意或得與中國產供鏈脫鉤,亦即具備足夠條件來助美推動真正的“產供鏈去中化”,川普必須至少在關稅協議上給予東協國家誘因及保障。
“依中靠美”終結東協“經濟靠中、安全靠美”典范
即使東協眼下身受其害,惟鑒於不配合川普終止中國洗產地行徑, 恐先遭美國“關稅制裁”,以及美國既為當前重要設備、科技與能源之主要供應國,亦是未來各國經貿部門賴以茁壯的終端市場,“靠美”已屬大勢所趨。
相對地,基於中國經濟下行、內需緊縮,其承接東協出口需求能力走弱之必然,此時若緊抱中國,最終可能面臨同時失去市場及開罪川普的局面。惟在經貿上選擇“靠美”,並不意味要在政治上挑戰中國,考量到中國仍具高度地緣影響力,政治上禮敬中國尚屬有益之現實,“依順中國”可謂合理選項。
總之對東協來說,“依中靠美”時代既已強勢開篇,“經濟靠中、安全靠美”典范自將隨之終結。-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拿了好處仍說"不" 巴西拒絕北京籌謀
- 震耳欲聾發言,蓬佩奧又讓北京不舒服了
- 在北京,面館才是中年男人的精神碼頭
- 用青春換來2000萬的Coco 已經走上了另一條大道
- 溫哥華在全球最佳城市排名暴跌!尤其這3項
- 溫哥華貸款經紀 解決各類疑難貸款
-
- 回流中國,10小時收入碾壓在加拿大40小時
- 大溫長周末赴美的客流量大幅下降
- 中國人在沙漠種的10萬株玫瑰,開花了!網友....
- 17萬贓物 當局擬沒收大溫華裔房產
- 突發!飛機墜落街道燃燒 多人死亡
- 愛奇藝、騰訊、優酷甩出"巔峰劇"火力全開,誰能登頂獨占鰲頭?
-
- 公寓市場正在放緩 買家都去哪了?
- 力邦藝術港 展覽活動拍攝場地租賃
- 有利買家 加拿大房價正進入調整期
- 真要"棄"台?盧比歐:台自衛能力成嚇阻關鍵
- 唉!溫哥華又被貼上最不想要的標簽
- 與川普通電話竟談及梅拉尼婭 普京"爆料"
-
- 梅德韋傑夫警告:這是烏克蘭最後的機會
- 罷免總統:國民黨迎合北京的一場鬧劇
- 朝鮮派兵援俄惹禍:烏克蘭或向國際法院起訴金正恩?
- 態度"急轉彎"?賴清德將兩岸統一比作"公司並購"
- 罕見使用"清除"一詞,美對中發出強硬信號
- 不堪低價沖擊!歐盟擬對中國跨境電商征稅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