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25 | 來源: 不正確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小米 | 字體: 小 中 大
小米選擇以“軟釘子”應對董明珠的“硬刀子”,這個公關策略沒有問題,但輸在想賣弄又沒文化。
---
前文回顧:史記?董明珠諜戰王自如
董明珠這兩天怒懟海歸(专题)防間諜的言論,掀起來驚天巨浪。很多人忽略了,在此次格力股東會上,除了間諜,她還順口提到了前段時間深陷輿論漩渦的小米汽車。
她說:
“小米汽車燒死人你們看到了吧,格力在北京‘大一路’跑了十幾年,從沒有火災事故,這就是實力,這就是技術。”
這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有能戳到小米痛處的機會,董小姐從不錯過。
很快,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發布了一則耐人尋味的動態,配文:“水漲船高時借勢登天,潮退舟沉日刻舟求劍。”
這條隱晦的微博,被網友看作對董明珠的一種即時回應。有人喊話說“能不能硬一點”,王化的回答顯示出,他自認很高級地在回應董小姐的碰瓷。
但其實並不高明。
小米選擇以“軟釘子”應對董明珠的“硬刀子”,這個公關策略沒有問題,但輸在想賣弄又沒文化。
小米與格力這對“商戰CP”的互懟大戲,從2013年的10億賭約開始,到如今的“汽車安全門”,始終在輿論場上演著既狗血又暗藏玄機的戲碼。
1
董明珠在股東會上連拋爆點,堪稱“話題制造機”。從“間諜論”到“燒車梗”,她似乎掌握了“流量密碼”。
關於“海歸間諜論”,推薦大家讀一讀這篇文章:董明珠防間/諜,海歸派跪了
董明珠聲稱不用海歸,因為“有間諜”,有人說是針對小米重金挖人,我總感覺她是在影射王自如——董小姐有攻擊離職人員的癖好,曾經深愛的女接班人離職後也沒少被她擠兌。要知道曾受其重用的王自如就是海歸人才,不過他現在已經離開格力了。好端端一對男女,現在貌似成了冤家。
在2025年4月22日的格力臨時股東大會上,董明珠還有“千元空調是紙糊”金句。這是明批行業低價競爭,暗指小米空調“代工貼牌+低價”模式缺乏技術含金量,呼應此前專利侵權指控。
至於“小米汽車燒死人”,就是赤裸裸借SU7事故渲染安全焦慮了,試圖將格力鈦(原銀隆)新能源車的商用車安全記錄與乘用車賽道強行對比,邏輯漏洞明顯卻極具傳播力。
小米再差也不能反證格力鈦強,畢竟銷量太少。格力鈦新能源車主攻商用領域(如公交車),與小米乘用車應用場景迥異,且格力鈦自身因電池技術路線(鈦酸鋰)受限,市場表現慘淡。順帶提一句,格力鈦負債247億。
這些言論彰顯了所謂的“董氏三板斧”——扣帽子、樹敵人、立人設,通過極端化表述,快速搶占道德高地(如“堅守良心”),將商業競爭升華為(专题)“正義VS投機”的敘事,為格力轉型爭取輿論同情。
董明珠對SU7起火事件的引用,暴露了她在競爭中毫無底線的個性。
小米事故,本應引發對智駕安全的技術反思,卻被她簡化為“格力技術強於小米”的營銷話術。
當商業競爭凌駕於生命敬畏,再精彩的“互懟”也顯得蒼白
2
有一種說法,認為雷軍和董明珠唱雙簧。一個例證是,董明珠每罵一次小米空調,都反而引發了公眾好奇,推動銷量增長。例如2024年董明珠炮轟後,小米空調市占率反升至線上前三。
“黑紅也是紅”,據說雷軍系深諳此道。
但上述陰謀論,顯然是宮斗劇看多了的結果。在格力與小米這裡,商戰的確如同宮斗,但卻是刀刀見血的那種。
格力在演“苦情戲”,董明珠將自身塑造成“被互聯網新貴欺凌的傳統匠人”,畢竟這樣可以掩蓋多元化失敗(手機、芯片、預制菜)、過度依賴空調業務的困境。
回到這次董小姐怒懟小米SU7事故,我們看看這一波小米如何回應。
王化給的是一個“佛系反擊”。但是,他說的這句話到底是啥意思?你能看得懂嗎?
我問了一下AI,是這樣回答的。
AI明顯是扯淡,哪有說自己“借勢登天”的?而且上下句中“水漲船高”與“潮退舟沉”相呼應,如果舟船指的是小米,水漲時或許可以登天(咋登天?比擬其實是不當的),舟沉時——這不變成自己咒自己了?
所以舟船這裡明顯是指向格力。
但是格力這種前互聯網企業現在也沒登天吧?既未登天,又何須咒其舟沉?而且舟沉和刻舟求劍關聯在一起,除了增加邏輯的混亂,還有其他意義嗎?
這就是沒文化又想賣弄的後果。他自己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網友調侃格力、小米為“陰陽師對決”,背後是兩家企業公關策略的深層差異:格力依賴董明珠個人IP制造爭議性話題,而小米則擅長將對手的攻擊轉化為流量紅利。
但坦白說,這種咒格力“舟沉”的話術,骨子裡透著惡毒,不是名門正派的公關策略。
拋開公關策略不談。格力與小米這場交鋒的最荒誕之處在於,雙方都在用對方的“黑點”為自己貼金,卻無人以直面並解決行業痛點為公關第一義。
董明珠的“間諜論”和“燒車梗”,將一場“中老年企業家互撕”推向了荒誕與嚴肅交織的新高潮。她與雷軍的“戰爭”,已演變為一場全民圍觀的行為藝術。這場戰爭或許沒有贏家,但永遠有觀眾。
商戰正變得“狗血化”,無論吃瓜群眾如何樂見大佬互撕的娛樂化商戰,我們都需要知曉一個常識:當企業家沉迷於制造口水而非技術創新,中國制造業的“故事”將只剩“事故”。-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數百車主欲退車 小米這下麻煩了
- 低落的雷軍,和漩渦裡的小米汽車 ....
- 華為缺席、小米受挫,4月國產新能源降價潮邁拐點
- 房屋升值不算啥 這才是新炫富手段
- 4月從美國返回的加拿大人數再下降
- Costco折扣券節省高達31% 咋獲得?
-
- 加國高中附近血案 5名青少年被捕
- 力邦藝術港 展覽活動拍攝場地租賃
- 汶川地震廢墟中被救起的孩子好好長大了...
- BC斗牛犬襲擊鄰居狗致死 法官判決
- 男子退機票被收90%的手續費 律師:合規
- 中美貿易戰休戰90天 股市應聲上漲
-
- 能幹擾F-22的"陣風"戰機 為何逃不過中國導彈
- 傳白宮致函中共 對北京提出四項要求
- 陸媒:短短一天,印巴局勢迎來大轉折 ...
- 加拿大的國會要重開 這個黨尷尬了
- 關稅逼退中國商品 美西港口清空
- 魔鬼藏在細節中,日內瓦協議中共自取其辱
-
- 大溫著名發廊 美發師都來自於日本
- 傳中美瑞士貿易談判早上不歡而散
- 朝方領導人不在紅場,普京還是給足了排面....
- 這選區將重新計票 自由黨或增一席
- 中國體制內人員,欠薪風暴越刮越猛
- 大S拔掉呼吸器"最後一通電話" 內容曝光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