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 歐盟對華加征關稅了! 最高66.7%
在這個節骨眼上,歐盟對華加征關稅,其心可誅。
4月28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已對我國進口的高空作業升降機械設備征收最高達66.7%的關稅。根據歐盟的說法,是我國制造商受益於不公平補貼,並以人為壓低的價格在歐盟市場銷售。
歐盟這番話完全是一派胡言。
所謂補貼是假,趁機對華加征關稅才是真。

歐盟委員會指出,這次針對我國移動升降設備的額外關稅將在20.6%至66.7%之間不等,旨在保護歐盟本地制造商在年產值逾10億歐元的市場中維持競爭力。
按照歐盟的說法,我國移動升降設備通過優惠融資、補助以及低於市場價獲得原材料的方式,獲得了不公平優勢。
但這些顯然是胡說八道,歐盟真正的目的,還是想要打擊我國相關產業,從而保護本國制造商。
歐盟委員會指出,從2020年到2022年10月,我國企業在歐盟市場的占有率已經從29%升至41%,產品價格也普遍低於歐盟本地競爭對手約兩成。
根據這一法規,歐盟新關稅將適用於包括湖南星邦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中連重科智能高空作業機械公司,以及浙江鼎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等。
這項措施是歐盟近期對我國產品采取的一系列反傾銷及反補貼行動的一部分,其中也包括去年10月針對我國電動車的大規模調查。
歐盟打著所謂反傾銷的旗號,事實上幹的卻是和美國一樣貿易保護主義的路子。
歐盟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從目前來看,歐盟已經對近80種我國產品施加了所謂的“反傾銷或反補貼”關稅,其中涉及的領域從卡車輪胎到高空升降機都有涉獵。

歐盟的邏輯就在於,只要是便宜的都是補貼的,只要是輸了就是你作弊,如果沒有作弊,歐盟改規則,也要改到自己贏。
歐盟聲稱此舉旨在保護年產值超10億歐元的本土市場,並維持歐盟企業在移動式高空作業平台(MAE)領域的競爭力。
這是典型的貿易保護主義做法。
我國商務部也指出歐盟調查存在“選擇性執法”,包括模糊的補貼認定標准、突襲檢查超出必要限度、程序不透明等問題,認為其構成貿易壁壘。
歐盟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高額關稅會直接沖擊中國高機出口企業,尤其依賴歐盟市場的廠商面臨成本驟增壓力。部分企業應該會通過法律抗辯爭取調整稅率,但臨時稅率(如56.1%)仍然會超出企業承受能力。
在這個步調上來看,歐盟和美國也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
這一次歐盟對華加征關稅,也會讓我國高空機械行業面臨一定的損失。
歐盟對抽樣企業加征 22.5%-49.3% 的終裁反補貼稅,部分企業稅率高達 66.7%(如湖南星邦),而未配合調查企業統一適用 49.3% 的稅率。
這一稅率遠高於中國高機企業傳統出口利潤空間(通常為10%-15%),直接導致歐盟市場訂單流失。
以浙江鼎力為例,其終裁稅率 23.6% 疊加運輸、認證等成本後,終端售價較本土品牌(如法國Haulotte)高約 30%,這將顯著削弱我國產品價格競爭力。

不過盡管歐盟對我國升降機加征關稅導致市場受阻,但我國高機企業2024年全球市占率仍提升至 27.5%,主要依賴中東、拉美及東南亞市場增長。
另外歐盟市場占比也從2023年的 35% 驟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 12%,短期內難以恢復。
事實證明,加征關稅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歐盟面對自身產業競爭力不足導致的市場份額下滑,僅僅是依賴高額關稅,最終也無濟於事。
真正要想避免行業衰敗,打鐵還需要自身硬,而不是僅僅靠著貿易保護主義來變現提高產品競爭力。
歐盟反補貼關稅短期內對我國高機出口形成重創,但長期也會倒逼行業技術升級與全球化布局。未來中企需平衡法律抗辯、產能外遷與市場多元化策略,以應對貿易保護主義常態化挑戰。
延伸閱讀:法國計劃征收歐洲小包裹管理費
法國政府提議從2026年起對進入歐洲的每個小包裹征收“固定管理費”,以應對來自中國的低價值包裹數量激增帶來的監管壓力。這一提議是在巴黎戴高樂機場(Roissy-Charles-de-Gaulle)由政府成員宣布的。

法國公共財政部長阿梅莉·德·蒙特沙林(Amélie de Montchalin)表示,該費用將由“進口商和平台支付,而不是消費者”,每個包裹征收的金額為“幾歐元”。她強調,這一措施是對2028年歐盟關稅同盟改革的“提前准備”。法國將推動在歐洲層面盡快建立對進入歐洲的每個小包裹征收管理費的機制,所籌集的資金將用於資助監管工作。
目前,歐盟對來自歐盟以外國家、價值低於150歐元的包裹免征關稅,但這一政策可能在2028年被取消。2024年,約有46億件價值低於150歐元的包裹進入歐洲市場,平均每秒超過145件,其中91%來自中國。僅在法國,去年就有8億件價值低於150歐元的包裹被投遞。
此外,法國多名部長前往戴高樂機場,討論“電子商務平台的監管與安全”問題。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評論
發表評論
視頻
相關功能
加西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