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01 | 來源: 胡侃社會百態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北京 | 字體: 小 中 大
事情得從幾天前說起,本來大家都盯著腫瘤醫院怎麼回應原配的舉報,畢竟涉及職工作風問題,醫院總得給個說法吧?結果沒等來處理通報,先等來董醫生“異地就職”的消息。
有細心的網友在執業醫生注冊信息裡發現,4月28日還顯示董醫生執業地點在北京市,到了4月29日,執業機構直接變成了中國科學院腫瘤醫院廊坊院區。這速度快得讓人咋舌,要知道普通醫生跨地區調動,光審批流程就得跑斷腿,少說也得個把月,她這24小時內完成“跨城遷徙”,簡直像開了職場傳送門。
評論區裡炸開了鍋,有醫生同行忍不住吐槽:“我們想換個醫院,簡歷投到石沉大海是常事,人家倒好,仿佛按了快進鍵,一天搞定所有手續。”更有人聯想到之前曝光的董醫生“開掛”履歷:別人讀博11年,她8年就拿下;頂尖醫院入職難如登天,她卻能直接進入中科院腫瘤醫院。現在看來,這些“高效率”背後似乎都有看不見的推手。有網友直接點明:“這哪是正常調動,分明是給舉報信‘金蟬脫殼’呢——人都去分院了,原單位還處理個啥?”
要說董醫生一家的背景,早就被網友扒了個底朝天。父母輩不是高校副院長就是國企老總,妥妥的“學術+職場”雙料精英家庭。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按理說不差資源,可偏偏卷入了桃色新聞,還在輿論風口浪尖上玩起了“空間轉移術”。最讓大家覺得諷刺的是,這邊國內輿論吵得沸反盈天,人家倒好,直接飛往加拿大待產去了。有網友酸溜溜地說:“普通人去縣城醫院生孩子都得提前排隊,人家去加拿大生孩子跟下樓買菜似的,孩子落地就是外籍,將來回來接著端鐵飯碗,這算盤打得精啊。”
現在網上的評論區簡直成了“顯微鏡現場”。有人翻出蘇州許小姐的舊聞,感慨“權貴家庭總能在輿論裡隱身”;有人細數董家親屬的職位,直言“一家子占著高校、國企、醫療系統的關鍵位置,想換地就換地,這和古代門閥有啥區別?”最激烈的聲音集中在程序正義上:“就算背景再硬,醫生變更注冊不需要公示嗎?這麼快的調動,合規性經得起查嗎?”還有人擔心,等幾個月輿論熱度下去,董醫生帶著“外籍寶寶”回來,說不定直接轉行政崗步步高升,這事就這麼翻篇了。
仔細想想,網友們憤怒的點其實挺實在:醫療系統本應是憑本事吃飯的地方,要是晉升調動都靠“家庭背景走捷徑”,那寒窗苦讀的醫學生算什麼?患者看病還能信技術還是信關系?更關鍵的是,當個人生活作風問題遇上“非常規”工作變動,很難不讓人懷疑背後有利益輸送。就像有位網友說的:“我們不反對正常人事流動,但這麼多巧合湊一起,總得有人給個解釋吧?”
現在董醫生人在加拿大,原單位沒了處理對象,舉報信仿佛成了一紙空文。但這事留下的問號太多了:執業地點變更的流程是否合規?背後有沒有人打招呼?醫院在這場風波裡是被動放人還是主動“護航”?更重要的是,當個人爭議遇上家庭背景帶來的“便利”,公眾對公平的期待該如何安放?
這事鬧到現在,早已不是簡單的情感糾紛。網友們盯著的,是權力與規則的邊界是否清晰,是醫療體系的公信力能否扛住考驗。如果真如大家猜測的那樣,家庭背景成了“通關文牒”,那傷害的不僅是一段婚姻,更是普通人對職業公平的信任。希望相關部門能接接這燙手山芋,畢竟,醫療行業容不得“特權思維”,老百姓看病也經不起“關系網”折騰。至於董醫生這波“走為上計”的操作能不能真正避開爭議,時間會給答案,但有一點很清楚:在規則面前,沒人能永遠當“例外”。-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李嘉誠7折拋售旗下北京樓盤 賺的盆滿缽滿
- 中美貿易談判前,北京突然出手警告川普
- 多個大國無視中共紅線! 北京體面遭踐踏
- 買禮物要趁早 大溫母親節周末有雨
- 大溫警察荷槍實彈 遇險男刺傷警犬
- 三支加拿大隊將參加今年國際煙花匯演
-
- 蘭裡地產專家 多年蘭裡地產經驗
- 會普通話?加拿大政府招人年薪12萬
- 涉嫌溫哥華素裡兩宗凶殺 男子被捕
- 西捷取消從溫飛往美國這城市航班
- 阿省省長回嗆福特"反分裂"言論:管好你自己
- 19歲就無家可歸 加女親述逆襲人生
-
- 溫哥華貸款經紀 解決各類疑難貸款
- 90%都來自中國 他們哀嚎豁免關稅
- 解放軍殺器大突破!美本土首度暴露在打擊范圍內
- 爆四中全會變局: 元老集體逼宮習 他任總書記
- 越南與美國關稅談判在即,首輪對話定於5月7日
- 各界熱評!專家:川普認為卡尼強勢 值得尊敬
-
- 內幕:習誤判慘遭重擊 終給川普遞上誠意清單
- 溫市中心將聳立315米高樓 BC最高
- 多個大國無視中共紅線! 北京體面遭踐踏
- 特朗普的戲精本色 卡尼在旁邊喝湯
- 紅場閱兵彩排暖心一幕:偶遇俄羅斯小孩哥送出袖章
- 趕緊加油!本周大溫油價就要起飛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