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01 | 來源: 誰知西去路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劇中的神佛道人寶相莊嚴、神通廣大,妖魔鬼怪陰森詭異、變幻莫測,普通人角色包羅萬象、各負因果,各個角色做到了千人千面千性格。近半個世紀過去了,每次重溫86版《西游記》仍然覺得劇中神佛妖魔、普羅大眾的形象非常逼真,仿佛真實歷史場景重現。
01
86版電視劇《西游記》的妝造、道具、場景都很真實,離不開主創們的苦幹巧幹
楊潔導演是86版電視劇《西游記》的核心主創之一,曾是電視戲曲節目導演,之前已經成功導演了電視劇《嶗山道士》等。為拍好《西游記》,她特別邀請北京電影制片廠的人物造型師王希鍾,查閱各類歷史資料,參考戲曲形象,結合劇本人物特點,為很多神怪妖魔制作了上百個模子,又邀請中央芭蕾舞團服裝設計師王蘊琦和北京人藝服裝設計師鄢修民設計了上千套服裝。
當年拍攝條件極其簡陋,整個劇組只有一台攝像機,電視台特別進口一台ADO特技機,缺軟件,效果不好。劇組還特別到中國香港學習“吊威亞”(過江龍)的拍攝方法,幾年後又申請到一台先進的攝像機,補拍了一些內容。所以,劇組動用一切工種,“土洋結合”,互相配合做好特技,一邊拍攝,一邊摸索。
過去沒有現成的影視基地,楊潔導演重視《西游記》中的“游”字,不說一定要重走取經路,但是一定要找到適合前期考察拍攝場景,展示祖國的大好河山,籌備期間用時一月走中國東南線,又用時一月走西南線,走了好幾千公裡。
當時全國各地旅游業開發程度較低,最大程度保留了歷史古跡的自然形態,那就是古代人生活過的地方,天然營造了真實的場景。在九華山一座不知名的寺廟拍攝了《誤入小雷音》,在張家界黃獅寨拍攝了《三打白骨精》,在福建東山島拍攝了《猴王初問世》《火燒觀音院》和黑熊洞,新疆吐魯番拍攝了《三調芭蕉扇》,在濰坊十笏園拍攝了《計收豬八戒》中的高老莊。最有意思的是孫悟空的花果山,“不同劇情在不同地方拍攝”,福建東山島、江西廬山植物園、湖南張家界、海南文昌的椰林、貴州黃果樹、北京七王墳、戒台寺等都留下了“花果山”的影像。
妖精的洞府基本都是天然景觀。廣西“蘆荻岩”用作牛魔王的洞府,宜興“善卷洞”用作《坎途逢三難》黃鼠精的妖洞,湖南冷水江波月洞用作白骨精洞府和孫悟空的水簾洞,雲南石林找到了《智激美猴王》中黃袍怪的洞府和外景,還有孫悟空被鎮壓五指山下的洞口,居然是天然形成的。
在揚州大明寺,老住持能勤法師把珍貴的袈裟借給劇組,帶領眾僧扮演電視劇的僧侶,在寧波天童寺拍攝唐僧講經的大場面時,下面坐的都是寺中高僧,成就了劇中的名場面之一。
02
根據角色需要選擇適合的演員,演員個人特質高度貼合角色,“脫形取神”
現在影視制作的商業化程度特別高,講究投資回報,並不只為追求藝術。選角的時候大多看誰咖位大,看誰票房號召力強,想捧誰,幹擾因素太多了。
《西游記》中許多主要演員不全是戲劇院校畢業的專業演員,比如孫悟空的演員六小齡童、豬八戒的演員馬德華曾是戲曲演員,他們妝造復雜,戲份吃重,在艱苦的條件下受了很多罪。演員們經過表演老師的專業指導訓練後,全部圍繞角色需要展開,有的人一輩子只演了一個角色,再無出其右者,仿佛就是為了塑造這個角色而來的。
另外,搭建演員陣容秉持“綠葉扶紅花”的原則。劇中飾演重要神佛角色的演員幾乎都是當時德藝雙馨的“老戲骨”,為《西游記》的表演質量保駕護航。比如:
如來佛祖的扮演者朱龍廣,曾在電影《地道戰》中演高全寶。
太上老君的飾演者鄭榕,是北京人藝的表演藝術家,兼任表演顧問,為人謙和,生活簡樸,兢兢業業。
鎮元大仙的表演者吳桂苓也是北京人藝的表演藝術家,對藝術極端負責,專門去青城山道觀潛心學習。
王母娘娘扮演者萬馥香,曾是歌劇《江姐》中第一位扮演江姐的演員。
金池長老的扮演者是老藝術家程之,性格開朗,為他人著想,為了給劇組節約為自己化妝4小時的時間,晚上不卸妝,令人全劇組的人敬佩。
二郎神表演者林志謙,兼任武術指導,是武術家萬籟聲的關門弟子,萬籟聲曾擔任蔣介石的保鏢。
牛魔王、閻王、黃眉大王、黃袍怪、蜈蚣精等演員需要佩戴硅膠面具,或者復雜的妝造,這些演員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完成拍攝,沒有叫苦叫累。還有一些戲份不多的角色,大多也是當時有名的演員,有一些後來成為了知名演員。主要演員和劇組的工作人員為了節約經費、時間,還兼任群眾演員,扮演了許多配角。有了他們的烘托,劇中唐僧師徒四人的“拍攝路”才會更加順暢。
不得不提的是,《西游記》中眾多美女角色給人印象深刻。比如,清冷孤傲的嫦娥、深明大義的女兒國國王、美麗賢淑的高小姐、溫柔可人的杏仙、異域風情的玉兔精、陰險狡詐的白骨精等等。她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美出了自己的特點,美出了一個時代的風貌,身上有一種旺盛的生命力和女性的成熟魅力。反觀當前女性社會化程度更高了,她們的“美”應該更加豐富多彩,卻過度追求幼態審美,把女性內在的堅韌力量弱化掉了。
03
楊潔導演深知自己身上的責任和使命,“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用心拍攝《西游記》
楊潔導演在自傳《敢問路在何方——我的30年西游路》中寫道:“上世紀八十年代,是拼搏的年代,是奮斗的年代,是奉獻的年代。”那個時候百廢待興,朝氣蓬勃,人們對未來充滿希望和幹勁。拍攝《西游記》沒有像其他三個翻拍“四大名著”的劇組一樣獲得很多金錢、人力、物力上的支持,所以遭受了很多磨難。
全劇組包括演員在內,全部身兼多職,什麼都要做,大家吃住在一起。劇中片酬最高的是孫悟空、豬八戒二位,因為他們妝造太復雜,無論是寒冬還是酷暑,特別辛苦,一集八十元,其他演員最低的只有三四十元。有些劇組工作人員是電視台的人,除了工資,沒有額外報酬,後來才特批了幾十塊錢的待遇補助。“但誰也沒有提出錢的要求。在那時,一提錢就顯得庸俗了。”
原著小說中的唐僧性格比較怯懦,佛教界不認可小說《西游記》,矮化了佛教形象,所以楊潔導演拜訪佛教界人士的時候,經常遭遇“閉門羹”。甚至有些道教界人士也不接受,在青城山道觀取景時不受待見,經過多番解釋,劇組給道長看劇本,才獲得對方理解。
楊潔導演曾專門拜訪當時的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對方誠懇希望電視劇為唐僧平平反,不要丑化唐僧。電視劇對原著小說改編非常多,還原了玄奘取經的艱難過程,突出了他不畏艱險、堅忍不拔的精神,在播出後得到了佛教界人士的認可。由於電視劇二度創作非常成功,86版《西游記》成為海內外重播量最高的電視劇之一。
86版《西游記》保留了唐僧師徒不畏艱險、斗志昂揚,不取真經誓不還的精神,積極進取,樂觀浪漫,淡化了原著小說中世俗紛雜、斗心勾角的部分。有時候,真的很感慨,那是一個物質並不豐富的年代,一個“舊”與“新”激烈沖撞的年代,人們充滿了希望,敢於摒棄舊的,勇於創造新的,從無到有,總是能找到未知的路。
04
最後一個原因是觀眾集體的心理原因: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也稱為第一印象效應,是指人們在初次接觸某人、某物或某事時,所形成的第一印象會對後續的認知、判斷和行為產生顯著且持久的影響。”
以前人們物質生活比較單調,看電視幾乎是宜老宜少的唯一娛樂方式,86版《西游記》陪伴幾代觀眾成長,早已刻在人們記憶深處。那個年代沒有互聯網,後來陸續出現了錄像帶、DVD等,也沒有現在的倍速播放,看《西游記》占據了很多成年人的周末、晚上的休息時間和孩子的寒暑假,電視台不停地重播,人們不停地看,一遍一遍重復觀看像盤珠子、盤核桃一樣,盤得發亮。
很多人長大以後,再也沒有充足的時間精力滿滿欣賞一部電視劇,也不會搬著小板凳蹲在電視機前專心致志地看劇,現在的人可以三倍速刷完,再它沒有占有你生命很多時間,爽感過去了就沒了。所以,從心理的角度來說,後來者很難再超過《西游記》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86版電視劇《西游記》選取了原著中比較精彩的部分章節,原本打算拍攝30集,受經費限制只拍了25集。但是在很多觀眾心中,86版《西游記》真的只有25集嗎?感覺它遠遠超過25集,仿佛真的跟隨唐僧師徒四人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走完了漫長的取經路。
從每看一次新鮮一次,到每看一次成長一次,再到每看一次就像完成了一次心靈洗禮,讓人的生命記憶更加厚重。沒有什麼能永遠地陪伴人一生,在人們的生命中留下印記,但《西游記》至少在一部分人心中做到了。
人心不古,往昔不可追,西行路長,未來仍可期。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楊潔著作《敢問路在何方——我的30年西游路》)-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西游記《偷吃人參果》幕後:道長對劇組冷淡,吳承恩貶低了道家嗎
- 西游記最冤枉的神仙,只因菩提祖師無意間的一句話,葬送性命
- 精品短劇傳承名著經典,檸萌影視"好有本領"備案開發《西游記之大唐榮耀》
- 周末大溫超市優惠搶先看 掃貨指南
- 這公共市場將迎來眾多新餐館入駐
- 大溫這條大橋已提前雙向重新開放
-
- 大溫本周的各項豐富多彩活動匯總
- 本周加拿大最低的房貸按揭利率
- 匯錢存GIC被騙慘 溫村女子告銀行
- 溫哥華牙醫診所 經驗豐富服務全面
- 賈躍亭:與甘薇離婚,他是"喪偶式婚姻"的制造者
- 《人生若如初見》收視爆了,卻被觀眾要求停播下架,差評理由一致
-
- 新冠再來襲,專家提醒:當前正處於小波峰
- 這選區自由黨一票領先 將鬧上法庭
- 力邦藝術港 展覽活動拍攝場地租賃
- 加國移的民!78歲老頭涉嫌性侵幼女
- 研究:每周3勺這米增加腦損癌風險
- 懵 溫村這裡居民想續租交百萬稅款
-
- 美公開現場照 何立峰小心翼翼"落後半個身位"
- 美越貿易談判之際 越南豪送川普集團15億美元
- 交易詭才:在中東,看到了川普的偉大
- 當街槍殺兩人!加拿大全國通緝兩青少年
- 拿自己人開刀!蔡奇:堅決整治黨內吃喝風
- 何清漣:川普關稅戰確實贏了 最大贏點是…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