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04 | 來源: 德國之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越南 | 字體: 小 中 大
越南戰爭是20世紀持續時間最長的軍事沖突之一。它緊接著反抗法國殖民統治的戰爭而起,持續時間從1955年到1975年。戰爭導致約380萬人喪生。最終,越南南方由美國支持的政權戰敗,北越與南越的共產主義力量取得勝利。
關於越南戰爭及其後果,已有成千上萬本書籍和研究面世。但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退休教授、科學史學者何塞·布倫納(José Brunner)在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指出,有一個方面特別值得關注:那就是對戰爭在心理和社會層面長期後果的理解與承認。
1968年2月21日,一名肩扛步槍和吉他的美國士兵在溪山附近的一個位置等待撤離圖像來源: Dana Stone/dpa/picture alliance
越戰後綜合症(Post-Vietnam-Syndrom)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人們就已注意到即使戰爭結束後,士兵仍長期受到暴力經歷的困擾。在德國,被稱為“戰爭戰栗者”會出現類似寒戰或驚恐發作,有的甚至拒絕進食。醫學界對此束手無策,按照當時的觀念,這些人要麼被視為是在裝病,要麼被丟給“心靈的自我療愈”來解決。
越南戰爭改變了這一切。1972年,與越戰老兵共事的精神科醫生查伊姆·F·沙坦(Chaim F. Shatan)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一篇關於“越戰後綜合症”的文章,描述了老兵如何被強烈的負罪感折磨,戰爭如何讓他們變得冷酷,並使其與社會和他人產生了深深的疏離感。
“最令人痛心的是,他們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還有能力去愛別人、以及去接受他人的愛。”沙坦寫道,“一位老兵說:‘我希望我能學會去愛,就像我之前學會如何去恨一樣。我當時是真的恨!但‘愛’這個詞真的太沉重了。’”
布倫納指出,這篇文章對於理解戰爭對人的影響方面具有裡程碑式意義:“這實際上是第一次認識到,戰爭並不會在最後一聲槍響時即結束,因為此後士兵內心深處始終無形地承載著戰爭。”
1975年4月30日,北越坦克突破了南越總統府大門。20年越戰結束。前總理武文傑花了近30年時間才承認南越人民的困境:“如果有一百萬人以歡樂度過這一天,那麼也有一百萬人以悲傷度過這一天。”圖像來源: AP
創傷後應激障礙
直到20世紀80年代,美國精神病學會才正式將“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列為一種心理疾病。美國國會1983年委托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15%的退伍軍人受到影響,總數超過40萬人。越戰結束40年後的一項重復調查發現,每五名老兵中仍有一人受創傷後應激障礙困擾,而此類患者的死亡率是未患病者的兩倍。
借助治療和藥物,創傷後應激障礙可以被治愈,或至少得到緩解。對大多數人來說,這種狀況會隨時間推移而逐漸減輕。
但越南的情況卻完全不同。韓國首爾國立大學越南問題專家、歷史學家馬丁·格羅斯海姆(Martin Gro?heim)在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說:“我可以肯定地說,遭受創傷的越南士兵數量非常龐大,但這個問題在越南從未被認真討論過。”
根本原因在於越南共產黨(CPV)一直嚴格控制有關戰爭輿情,明確規定了什麼可以說,什麼不能說,直到今天亦是如此。
格羅斯海姆表示:“心理問題與官方有關英雄主義抗美斗爭的敘述格格不入。”
然而,心理創傷確實存在,這一點可以從退伍軍人兼作家保寧(Bao Ninh)的經歷中窺見一斑。他於1987年出版了小說《戰爭哀歌》(the sorrow of war),小說主人公為逃避戰爭記憶而沉溺酒精,深感與社會的疏離。該書出版後即遭禁。
1965年12月9日,美國步兵在越南叢林中祈禱,為在戰役中犧牲的戰友舉行追悼會圖像來源: Horst Faas/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是整個社會的創傷
布倫納認為,創傷的應對不僅是個人問題:“這不僅僅是每個個體接受治療就能解決的事情。並不是說把所有人都送去心理醫生那裡接受治療,然後一切都又好起來了。我認為遠非如此。問題在於整個社會如何處理戰爭記憶,而這反過來又會對個體產生影響。”
據布倫納分析,一個社會對戰爭的處理至少包括以下四個層面:首先是紀念儀式:是否會在墓地獻花圈?是否有公開紀念活動?士兵是被當作英雄緬懷(如在越南),還是像在美國戰後那樣被斥為“嬰兒殺手”?
其次是流行敘事:這裡說的不是歷史學家的研究,而是指教科書、流行電影和小說如何描述這場戰爭。第三是交戰雙方是否達成了和解?第四,社會是否承認戰爭罪行及士兵的心理創傷,還是選擇否認?這一點很重要。
布倫納指出:“從歷史學家的角度來看,“否認”在戰爭結束後的最初幾十年其實是常態,而不是例外。”
持續數十年的影響
布倫納認為,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層面,戰爭後果的影響都將持續數十年。在越南,戰爭結束50周年被以閱兵式、訪談節目和政治演說等形式慶祝,但這些活動都必須在遵循越南共產黨的敘述框架下進行。
格羅斯海姆解釋說:“越共要打造一種勝利敘事。其自身則被塑造為國家成功的保障——先是打敗法國人,然後擊退‘美帝國主義者’(官方用語),接著是‘革新開放’的勝利。”
所謂“革新開放”,是指自1980年代末起實施的經濟改革政策,使越南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1970年反越戰和平游行沿美國舊金山波斯特街進行圖像來源: Harold Adler/Underwood Archives/IMAGO
不對等的、未竟的和解
雖然越美之間實現了某種程度的和解,但這種和解卻存在一種奇特的不對稱:美國人如今在越南受歡迎,但格羅斯海姆指出,越南當局和社會對待自己國家內部的戰爭對手(南越士兵及其家屬)時,仍然存在著“重大的重新和解問題”。越南社會依然回避公開討論有關南越的歷史,南越士兵所承受的痛苦很少被承認。
這一點可以從對南越士兵墓地的態度中看出:戰爭結束後,這些墓地遭到破壞,長期被忽視。家屬甚至被禁止前往掃墓。
直到2007年,越南政府才重新開放這些墓地,允許家屬清理、維護墓地。格羅斯海姆稱這是一項“對民族和解極為重要的舉措”。
“如果越南當局能允許人們尋找那些陣亡或失蹤的南越士兵的遺骸,那將是向和解邁出的更大一步。”
至今,仍有數十萬陣亡士兵的遺體未被找到。在越南,祭祀仍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許多人相信,亡靈只有在獲得安葬後,才能安息、才能獲得真正的平靜。
格羅斯海姆的新書名為:《社會主義越南的記憶政治》(The Politics of Memory in Socialist Vietnam)
布魯納(José Brunner)關於中東沖突的新書《殘酷的鄰居:情緒如何推動——又如何緩解中東沖突》(Brutale Nachbarn. Wie Emotionen den Nahostkonflikt antreiben - und entsch?rfen k?nnen)將於五月初由普魯皮倫出版社(Propyl?en Verlag)出版。-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中國+1"紅利沒戲了? 越南被曝經濟痛點
- 經濟出現喜訊 加元飆至七個月高點
- 為啥?BC旅游熱門地短租幾乎都撤了
- 拜登確診這癌晚期 為啥沒有早發現
-
- 加拿大郵政禁止加班 服務可能延遲
- 大溫獨立屋出租激增 增速超過公寓
- 大溫著名發廊 美發師都來自於日本
- 薄熙來和谷開來獄中離婚 兩人同時丟下一句話
- 餐廳關閉潮 又一日本餐館將關閉
- 王安宇又賭對了!陷入我們的熱戀預告"炸鍋",謀女郎出場質量棒
-
- 俞灝明與王曉晨結婚上熱搜!西紅柿與雞蛋之戀...
- 《哪吒2》爆火後,光線傳媒卻遭創始人家族減持,或套現5.38億元!
- 藏海傳》是1.0版《琅琊榜》?看完8集,我想反駁一句:別胡扯了
- 大溫著名發廊 美發師都來自於日本
- 與李晨分手6年!范冰冰520罕發聲:還過嗎?
- NASA:太陽耀斑爆發可能致全球停電
-
- 大溫議員:BC應加強市政支出的監督
- 盧比奧表態:美國不會向"這些人"發放簽證
- 梅德韋傑夫警告:這是烏克蘭最後的機會
- 收視第一,全員狠人,我斷言:央視這部劇,又要火向全國了
- 加國工簽被卡死: 須證明沒搶本地人工作
- 戰爭預演!20國布陣圍中共 美戰場醫療大升級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