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05 | 來源: 聯合早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2015年10月8日,北京, 國家衛計委等部門舉行“祝賀屠呦呦研究員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座談會”。屠呦呦出席了座談會。(視覺中國)
今年95歲的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該院在當地時間上星期二(4月29日)公布了這一消息。
屠呦呦是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也是該院中藥研究所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她因發現可有效治療瘧疾的青蒿素而獲得201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屠呦呦長期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沒有醫學博士學位,也不曾出國留學,更不是中國科學院或工程院的院士,一度被媒體稱為“三無科學家”。獲得諾獎前,她在中國科學界幾乎籍籍無名。
國際上對她的認可也先於中國國內。例如,獲得諾獎後,中國媒體和公眾才意識到,屠呦呦早在2011年就獲得了被譽為諾獎風向標的美國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是首個得到這一獎項的中國科學家。
此次她獲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人們再次提出那個老問題:為什麼屠呦呦至今仍不是兩院院士?
這一爭議從她2015年獲得諾貝爾獎以來就從未停歇。2015年諾獎揭曉後,屠呦呦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說,多次申請中國科學院院士未能成功。“衛生部長曾親自推薦我當院士。但是,有許多因素在起作用。情況很復雜”。
1969年,屠呦呦參加國家瘧疾防治藥物研究項目,並被任命為中醫研究院中藥抗瘧研究組組長。(視頻截圖)
今天看來,屠呦呦所說的復雜情況,有歷史爭議,也有現實原因。
歷史原因在於,屠呦呦的研究成果,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的一個保密項目中完成的。1969年,為幫助正在跟美軍作戰的北越找到抗擊瘧疾的藥物,中國國家領導人毛澤東親自下令成立了“523”項目。
1971年,屠呦呦團隊從青蒿中分離出一種可能有效的活性成分,次年,團隊提取出該活性成分並命名為“青蒿素”,並對外公布研究成果。在強調集體的年代,屠呦呦只是一個小團隊的負責人,青蒿素的發現也是集體成果。
《環球人物》報道,獲得諾獎前,屠呦呦四次申報院士都沒成功,因為青蒿素的發現多年來被強調是集體成果,與青蒿素有關的科研人員都沒有評上院士。
獲得諾獎後,屠呦呦的個人貢獻才逐步獲得官方層面的肯定——2017年獲頒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9年,又被授予中國“共和國勳章”。
但在這一時期,屠呦呦仍然不是兩院院士,則與中國現實的院士評選制度相關。
首先是年齡,兩院院士一般需要在65周歲以下,屠呦呦在2015年獲諾獎時已年滿84歲,在多數評審眼中已屬“超齡”。學術自媒體“知識分子”說,這一規定並不是嚴格限制,但也為高齡候選人增選院士制造了障礙。
其次是,中國院士評選,不僅在提名階段需至少兩名在籍院士推薦,還涉及到在籍院士的投票表決。這個過程一直被詬病涉及人情世故、圈子文化,而在中國媒體的報道中,屠呦呦一直不善交際,性格直率,也不會拍馬屁。或許,這也是她沒能當選院士的復雜情況之一。
當然時至今日,屠呦呦有沒有院士頭銜,都不影響她的地位和貢獻。
但當她以95歲高齡當選美國的外籍院士,還是發人深省:學術榮譽不該吝於對真正有意義的科學貢獻作出肯定和表彰。
這樣比較起來,中國的院士頭銜嚴格來說不是學術頭銜,反而像個綜合的行政身份。有網民調侃,院士落馬的新聞屢見不鮮,印象中院士不僅要搞學問,更要“會當官”,屠呦呦顯然不是這樣的人。
如果這樣理解,屠呦呦落選院士,也就不奇怪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為與美國對抗,中國打造了怎樣的戰略堡壘?
- 慘烈車禍三名青少年喪生 是他們!
- 溫哥華國際機場榮獲全球最佳機場的獨特殊榮
-
- 振龍電器 各類熱銷家電 種類齊全
- 心疼大S!汪小菲二婚奢華一目了然
- 匯錢存GIC被騙慘 溫村女子告銀行
- 剛上任引爭議 稱加房地產危機根源
- 淑妃控告溥儀虐待 內容曝光 溥儀崩潰
- 宋慶齡養女去世 病因曝光 生前煙不離手
-
- 印度控中國向巴提供衛星支援 曝北京反應
- 比他哥更慘!辛瓦爾弟弟被鑽地彈送入地獄
- 溫哥華匯款/外幣兌換 匯率最優安全
- 唉!溫哥華又被貼上最不想要的標簽
- 中國出口稀土需填寫最終用戶,進一步封堵漏洞
- 離譜!新能源汽車維修成了高危職業
-
- 雨天還開飛車?溫村汽車翻了底朝天
- "我的房子,寧可空著也不租給老人"...
- 納奈莫一游 美國護士想舉家搬到BC
- 向習要護照 賀建奎手持美國綠卡公開喊話
- 反轉了!卡尼稱秋季提交聯邦預算
- 拜登確診這癌晚期 為啥沒有早發現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