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大國無視中共紅線! 北京體面遭踐踏
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挖台灣友邦,使目前台灣僅剩12個正式邦交國,且皆非世界主要強國,但近年來,包括美國、日本與英國等國家,已大幅擴編駐台的准外交使團,反映出就算北京不斷施壓排擠台灣,國際社會正逐漸認可台灣的戰略與政治重要性。
日經亞洲8日引述消息報道,一名知情官員透露,2024年駐台的外交人員與准外交人員總數約有400人,遠高於2022年的約300人。所謂准外交人員指的是,雖然台灣與他國沒有正式邦交關系,但仍有代表他國的官方機構,例如美國在台協會(AIT)、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等。以美國來說,不包括台灣籍員工的話,光是美國駐台外交人員的人數就從2022年的約80人,增加到2024年的超過110人;日本外交人員數也從2022年的25人,增加到近40人。
美國駐台人數15年翻倍AIT前處長:台灣並未被孤立
作為台灣最重要的政治與安全伙伴,美國在外交擴展上走在最前線。美國在1979年與中國建交、台灣斷交後,成立AIT作為美國駐台准大使館。目前AIT員工總數已超過550人,規模遠遠領先其他外國駐台機構,成為台北規模最大的外國代表機構。
已退休的美國駐台前代表楊甦棣(Stephen Young)表示,他在2006至2009年擔任AIT台北處長期間,AIT人數大約在250人左右,“隨著AIT的重要性提升,人數也不斷增加。”他認為,這一趨勢向中國與全世界展現出,台灣對主要國家的重要性,而且也並未如中國所言被孤立。這與台灣在科技產業中的崛起密切相關,同時也反映出全球越來越關心台灣在中國強大壓力下的安全問題。
不過,他也表示,由於美國總統川普大幅削減對外援助計劃,並多次要求台灣加強自我防衛能力,增加國防預算,不排除他可能會縮減美方在台灣的外交陣容,“我確實擔心川普可能會試圖減少駐台人數。但台灣在美國國會兩院的民主、共和兩黨中都有不少友人。如果他真這麼做,勢必會遭遇強烈反彈。”
雖然未來仍有變數,新的美國政府已多次公開表達對台灣的支持,並重申反對任何以武力或脅迫方式改變台灣現狀的企圖。

中國雖然一直挖台灣友邦,但近年美日英等國家,皆大幅擴編駐台的准外交人員,以因應情勢不斷升高的台海危機。圖為2024年1月的台北外交使館大樓外,右起第三根曾懸掛的諾魯國旗旗杆空了。(美聯社)
英國駐台人員6年增4成專家:台灣是全球公共財產
至於英國,作為2023年第一個與台灣簽署貿易協議的歐洲國家,據傳也曾為台灣自主潛艦計劃提供技術支援,近年來英國駐台人員規模更擴增超過4成。英國在台准大使館的人員數從2017年的35人,增加到2023年的50人,其中還包括在近2年才設立的2個重要職位,分別是負責兩岸與區域安全事務的主管,和一名專注於貿易安全的顧問。
英國“工黨台灣之友會”共同創辦人、智庫“中國戰略風險研究所”(CSRI)執行長安德魯葉(Andrew Yeh)表示,“英國若能深化與台灣的貿易與投資關系,將獲益匪淺,尤其是台灣擁有強大的科技與科研基礎。”他補充,“隨著英國面臨俄羅斯對歐洲日益升高的威脅,英方也有許多地方可以向台灣學習。俄中兩國在『灰色地帶』或混合戰術上的戰略,越來越相像。”
他指出,國際社會越來越發現,台灣是一種“全球公共財產”。
安德魯葉表示,“台灣不僅在經濟上舉足輕重,也在維護印太地區的和平、繁榮與自由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日駐台人員5年翻倍達110人增設第二副代表強化部署
日本在台准大使館“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的人員配置也明顯增加。知情人士透露,包括台灣籍員工的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人數,在過去5年間幾乎翻倍,從約50人增加至約110人。其中新增一位第二副代表,職責不僅限於經濟與文化領域。
鑒於台海局勢敏感,日本駐台代表為一名退休外交官;第一副代表則來自日本經濟產業省,名義上是借調到該協會;第二副代表則來自日本外務省,同樣是形式上借調任職。
多國擴編駐台代表處澳設“軍事武官”、德因台積電增人
此外,澳洲駐台辦事處於1981年設立時僅有4名人員,如今人數已超過50人。澳洲政府在2022年增設了“戰略事務處長”(Director of Strategic Affairs)一職,實際上相當於駐台的軍事武官(military attache)。一位消息人士透露“我們的規模擴大很多,參與的工作也非常多元。”並補充,“我們特別重視能源安全,這不只是來賣東西而已。”他指出,澳洲是台灣最大的能源供應國,提供台灣一半的煤炭與約4成的天然氣。
德國在台協會的一名內部人士則透露,該單位預計今夏擴編人員,“政治組會新增一個職位,領事事務部門也會增加人力。這主要是因應台積電在德國的投資計劃。”他表示,“我們現在比過去更少參與文化和經濟相關事務,反而參與更多政治工作。這是因為台灣如今受到更高的政治關注度,我們必須因應外界對政治分析、報告與合作計劃的『要求』(demand)”
捷克智庫“歐洲價值安全政策中心”(European Values Center for Security Policy, EVC)在台辦事處主任葉皓勤(Marcin Jerzewski)表示,“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現在設有捷克中心(Czech Center)的主任,這是一個文化與公共外交機構,以及捷克投資局(CzechInvest)。”他指出,這2個新機構的進駐,代表布拉格與台北之間非正式但實質深厚關系的制度化,是重要的裡程碑。
駐台曾不如駐中體面如今成戰略熱點
知情人士指出,過去被視為不如駐中職位體面或重要的駐台派職,日益受到重視,具備更高的戰略意義與實質影響力。台灣智庫“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執行長張智程表示,“現在有許多外國代表處會定期與DSET合作,進行與半導體、人工智慧、能源安全及無人機相關的研究計劃。”顯見駐台外國使團近年來,與台灣專家在科技與國安議題上的互動大幅提升。
台灣民進黨立委沈伯洋,身兼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召集委員,他在台灣外國記者俱樂部最近舉行的簡報會中指出,“對於國安威脅而言,資金與資訊的流動是沒有國界的。”並補充,“為了追查滲透行動中的資金與人員來源,國際合作是必要的。”且強調,外國政府也應與台灣總統賴清德政府合作,分享有關中國涉及經濟間諜與網絡黑客活動的相關情報。
北京至今未排除武統台灣的可能,過去一年來不斷在台灣周邊舉行軍演,並被指控試圖滲透台灣政局。外界普遍認為,賴清德政府與美國、日本、英國等國的密切互動,對於抗衡中國的脅迫行為至關重要。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評論
發表評論
視頻
相關功能
加西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