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體制內人員,欠薪風暴越刮越猛
中國經濟衰退,地方財政收入持續下滑,不僅各行業減薪、裁員,多個省份更出現了教師與公務員工資被拖欠、津貼削減甚至“打折”發放的情況。受影響的地區包括河南、山東、廣東等地,多名民眾反映,他們的收入已被壓縮至僅剩“基本工資”,時常延遲發薪,引發基層公務人員群體的不滿。
河南公務員僅剩“基本工資”
自由亞洲電台報道,近日,河南省鄭州市多個區的教師工資和福利被延遲發放,公務員也僅領到“基本工資”,不再包含各種津貼和補貼。山東、廣東等地亦出現類似現象。多名知情人士透露,基層公務員的月薪原為500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在福利取消後僅剩3000元,而且常常延遲發放。
河南退休教師賈靈敏5月9日說,財政緊張是主要原因:“他們(政府)財政緊張,去年就開始,有些公務員就在抱怨他們只剩下基本工資了……現在他們各種補助都沒有了。基本工資也就是那兩三千塊錢,他們說3000塊錢左右。”
賈靈敏分析道,地方政府財政吃緊,與土地出讓收入驟減及房地產市場低迷密切相關:“土地財政一退市,房地產樓市疲軟以後,各個地方政府的財政都非常緊張。”
在小紅書一則貼文下面的留言區,眾多教師回應稱,“工資都拖欠兩個月了”“績效考核也拖欠”“班主任費也拖欠”。
山東、廣東公務員被欠薪
山東居民李霞證實,當地不僅教師被拖欠工資,就連公務員也難以幸免:“我聽說有的地方就連公務員都沒發出來……現在往後拖個十天、半個月。有的縣區工資有欠薪,有的延遲發放。現在有好多鄉鎮欠薪比較嚴重。”
她透露,鄉鎮及居委會一級的基層公務員月薪大約5000元,但現在往往只能拿到三四千元:“發個3000、4000。上級意思是少發一點工資、延遲一點(發薪水)時間,去年就有(這種情況)了。”

圖為示意圖。(視頻截圖)
在廣東東莞,從事建築行業的張誠表示,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拖欠工資早已司空見慣:“早年經濟還不是這麼差的時候就有拖欠教師工資,何況現在經濟這麼差。現在全國各地到處都在減薪,年薪減幾萬塊錢。”
企業員工罷工抗議欠薪
美中關稅戰以來,大量外貿企業美方訂單驟停,企業被迫停工放假。近期中國多地頻發拖欠薪資、工人討薪及罷工維權事件,凸顯當地經濟陷入困境與社會矛盾激烈。
4月28日起,千余名生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生迪光電”)員工因公司拖欠工資,連續兩天舉行罷工,並在廠區及烏鎮鎮政府門前聚集維權,要求支付自2024年1月以來未發的薪資。
據多名員工透露,生迪光電自今年年初起已連續三個月未發放工資,員工的不滿情緒逐漸累積,最終在4月28日爆發大規模罷工。次日,工人集體前往烏鎮鎮政府抗議,繼續施壓要求解決方案。
一名生迪光電員工告訴記者:“我們一千多名員工去政府抗議,工人的工資半年沒發了,廠裡老板欠政府太多錢,這個廠早就該倒閉了。”不過,近兩年中國不少工廠傳出重大虧損,但當局卻不允許企業宣布倒閉、破產,讓企業陷入困境。
經濟衰退 民眾遭殃
近年來,特別是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經濟形勢日益嚴峻,各行業企業倒閉、員工降薪、拖欠工資已成常態。今年3月,記者采訪了多名來自不同地區的從業者,他們的親身經歷勾勒出當前中國經濟下滑的殘酷現實。
山東泰安的私營企業員工石先生表示,企業拖欠工資的情況屢見不鮮,“有的工廠好幾個月都沒發工資,我們公司已拖欠了三個月的薪資”。
四川打工人王先生表示,拖欠工資的情況多得很,老板也困難,打工人也困難。自己靠打零工維持生計。現在哪一行業都不好做,不管是做什麼生意都很困難。他表示,有些話自己不敢說。
在江蘇昆山從事市政工程的張偉(化名)透露,昆山的經濟狀況“非常糟糕”。
他說,“很多台資企業已關閉或搬遷,大概40%都走了。廠房出租都沒人要。昆山的人口從320萬驟減到200萬,一年內流失了120萬人。”
據報道,雲南昆明自去年年底起,有區級機關單位已連續三個月未足額發放工資和年終績效,津貼和加班費幾乎全部取消。
延伸閱讀:地方財政告急:河南等地教師與公務員遭欠薪與減薪
來源:RFA
隨著中國地方財政收入持續下滑,多個省份出現了教師與公務員工資被拖欠、津貼削減甚至“打折”發放的情況。受影響的地區包括河南、山東、廣東等地,多位受訪者反映,他們的收入已被壓縮至僅剩“基本工資”,而發薪也時常延遲,引發基層公務人員群體的不滿。
近日,河南省鄭州市多個區的教師工資和福利被延遲發放,公務員也僅領到“基本工資”,不再包含各種津貼和補貼。據本台采訪了解,山東、廣東等地亦出現類似現象。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基層公務員的月薪原為五千元左右,在福利取消後僅剩三千元,而且常常延遲發放。
退休教師賈靈敏本周五(9日)在接受自由亞洲電台采訪時說,財政緊張是主要原因:“他們(政府)財政緊張,去年就開始,有些公務員就在抱怨他們只剩下基本工資了……現在他們各種補助都沒有了。基本工資也就是那兩、三千塊錢。他們說三千塊錢左右。”
土地財政崩塌後的連鎖反應
賈靈敏分析道,地方政府財政吃緊,與土地出讓收入驟減及房地產市場低迷密切相關:“土地財政一退市,房地產樓市疲軟以後,各個地方政府的財政都非常緊張。”
她特別提到鄭州市的二七區,甚至已被法院列為“老賴”:“法院把二七區政府定為‘老賴’……他們好像貸了銀行的款,還不了。二七區法人不能坐飛機和高鐵。”
網絡輿情也反映了這一趨勢。海外社交平台X賬號“李老師不是你老師”發布圖文,指出鄭州多區教師工資被拖欠。在小紅書一則貼文中,留言區眾多教師回應:“數字區(二七區)沒有”、“惠濟區沒有”、“港區沒有”、“中原區沒有”、“東區沒有”、“哪哪都沒有”;“工資都拖欠兩個月了”、“績效考核也拖欠”、“班主任費也拖欠”。
山東居民李霞證實,當地不僅教師被拖欠工資,就連公務員也難以幸免:“我聽說有的地方就連公務員都沒發出來……現在往後拖個十天、半個月。有的縣區工資有欠薪,有延遲發放。現在有好多鄉鎮欠薪比較嚴重。”
不止教師 公務員也“被欠薪”
她補充說,鄉鎮及居委會一級的基層公務員月薪大約五千元,但現在往往只能拿到三、四千元:“發個三千、四千。上級意思是少發一點工資,延遲一點(發薪水)時間,去年就有了。”
在廣東東莞,從事建築行業的張誠表示,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拖欠工資早已司空見慣:“早年經濟還不是這麼差的時候就有拖欠教師工資,何況現在經濟這麼差。現在全國各地到處都在減薪,年薪減幾萬塊錢。”
他還提到稅務系統的朋友的遭遇:“稅務、財政部門有一些人他們說,他們的收入回到可能連九十年代都不定能趕得上,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這麼誇張,這是我聽到的極端個例。”
張誠還透露,近期各地政府進行的所謂“遠洋捕撈”、“紀委捕撈”等行動,實則是為了解決財政困難而采取的“特殊措施”。
不僅是中東部經濟大省,西南地區亦未能幸免。據報,雲南昆明自去年年底起,有區級機關單位已連續三個月未足額發放工資和年終績效,津貼和加班費幾乎全部取消。本台曾報道,雲南省昭通市一家醫院的醫生被上級部門追討過往五年的夜班費及績效工資,當局指該筆款項屬於“違規發放”,因此需要收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條,用人單位不得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即便確有資金困難,也需在一個月內補發,並向主管部門備案。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評論
發表評論
視頻
相關功能
加西網新聞